再赏林徽因诗之意韵

来源 :博览群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136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读了杨新宇先生的《林徽因诗〈除夕看花〉的中英文版》(文汇读书周报2017年10月30日)一文后,禁不住引起了我许多的回忆。因我为撰写林徽因、梁思成的邻居王世襄撰写传记,查了些林徽因的资料,同时也听王老亲口对我说起林当年生活的处境、生活琐事,关于林徽因写的一些诗作,也谈了不少。
  前几日,我又收到陈学勇先生发来《关于林徽因诗〈除夕看花〉》一文。于此,我对杨、陈先生两文,作了仔细阅读和比较,双方对林诗中英文版,持有不同看法,于此,我想再谈点看法。
  先读杨文,他说:
  这首署名“LIN HWEI YING”的英文诗FLOWERS ON NEW YEAR’S EVE,是最近我在1940年1月的英文刊《中国作家》第3期上看到的,后来我找来林徽因的诗集进行了查对,果然,这首诗是林徽因《除夕看花》的英文版。(《文汇读书周报》《林徽因诗〈除夕看花〉的中英文版》)
  杨先生提出从中英文对照看,林诗似乎先有英文,然后有了中文翻译版。但陈学勇先生认为:
  英译中还是中译英,杨先生言语间倾向后者。我没有赞同抑或反对的资格,虽然私里忖度是中文在先,发表时间的顺序即如此。据以两个诗句来质疑英版在先,怕不易叫人信服。(《关于林徽因诗〈除夕看花〉》
  对于这两个不同的结论,我认为林诗从发表时间上看,应是中文在先。但时间上仅隔5个月,似不足为论据。若从艺术风格,来对比林诗英文版与中文版,个人管见,林的英文诗似更具诗意。
  林徽因从不以诗人自居,且诗作不多,但她的每首诗遣词造句、意象铺陈,极为讲究,读来十分流畅,丝毫没有早期新诗常有的诘屈聱牙或晦涩难解之感。所以,初读林徽因的佚诗《除夕看花》中文版时,犹觉不像她的诗风,很多词句较为生硬,一些意象也相当难解。如果比照杨新宇先生发现的同题英文诗的话,语义要清晰而典雅得多,情绪和意象也更流畅生动。读后能深切地让人感受除夕日,她看花枝如旧,而人世已非的那种忧患与感伤,很感动读者。
  特别是英文诗结尾的一阕,读来非常之美,觉得是诗中最动人之处:
  The moonlight has become frozen,
  It picks out the chains of mountains,
  The disorder and turmoil of rivers,
  Broods over the horse trodden plain,
  Still as a picture.
  The New Year flowers are no longer flowers,
  But only words and emptiness.
  Quivering with a million people’s care,
  Every heart feels foreboding.
  读罢前几句诗,眼前立时浮现一个场景:山中月色如霜,江河纵横。而对着这如画的景象,诗人笔锋一转,这新年鲜妍的花朵,却令人总难欣喜。因为万千民众仍在饱受战火蹂躏,所以倍感沉痛。全诗从开始的小我情绪,升华至更宏大的格局。读完意犹未尽,引人深思。
  但中文版的观感却相去甚远。试以中文同一段原文作比:
  月色已冻住,指着各处山头,河水更零乱,
  关心的是马蹄平原上辛苦,无响在刻画,
  除夕的花已不是花,仅一句言语梗在这里,
  抖战着千万人的忧患,每个心头上牵挂。
  第一句“月色已冻住,指着各处山头”十分生硬,若不是陈学勇先生在得到此诗时,是经过与林徽因十分熟稔的萧乾先生确认,总觉得这是哪个译诗新手偷懒的翻译,完全丧失了英文诗中的美感。而“指着各处山头”明显辞不达意,与月色无法搭配。从英文诗看,该是描写清冷月光照亮山峦轮廓,如给群山戴上一条银链的景象。
  诗中还有不少地方,如果中英对照,都会发现英诗语言意境更胜一筹。杨先生把中英文的林诗照抄后说:
  从发表时间的先后看,英文版应该是对中文诗作《除夕看花》的翻译,但中文版中仍有疑点:如“如果心头再旋转着熟识旧时的芳菲”,很像是从英文翻成中文出现了错误,因为只有说成“如果心头再旋转着旧时熟识的芳菲”,這样句子才通顺;“模糊如条小径越过无数道篱笆”,也像是欧化语法;此外中文诗作虽然押韵,但“不为着锐的伤感,仅是钝的还有剩余下”,有些前言不搭后语,倒是相对应的英文“But do not sharpen the wounded feelings, Even blunted feelings scarcely remain”能够让人理解。
  关于这些疑点,陈先生也作了另一番回应:
  文句欧化,实在属那个时代新诗人们的普遍现象,不必说早早浸淫过欧美文化的林徽因。以欧化与否证明由英译中或中译英,不免牵强。……若中文版写成锐和钝算前后不搭,则这首诗不搭的还有好多句哩。
  尽管陈、杨两位先生对中英诗发表的先后顺序存在分歧,但他们都认为中英两诗对照,英文版显得清通流畅,而中文则存在诸多不足之处,无论是中英对照,还是仅从中文诗读来,都存在疑点。那么,我于此假设两种可能性的存在。
  其一,先有英文诗,后有中文译诗,但从发表日期来说则正相反。当然也有一种可能,诗人先写了英文诗,又译成中文,先发表在《大公报》副刊,后又将英文版发表在《中国作家》英文刊。林诗的发表,正遇抗战时期,当年正处于为文之困境中;她很可能会同时寄出中英两个版本的诗,英文诗发表的路径可能是通过费慰梅。这从陈学勇先生为林徽因做的年表,可窥端倪。费是林在国外的好友,林常和费通信谈文说诗。(见陈学勇《林徽因寻真》 中华书局2004年版)   然而,如此我又生出另一重疑惑,为何有多处翻译不够准确的地方,以林徽因的中英文功底,应不会翻译得如此差强人意。那么会不会其中有些不为人知的原因呢?比如,林诗经香港发表时,是否有报社编辑自以为是的改动?
  林徽因当年跟着梁思成,早已经把原专业转至营造古建筑学上,对诗歌已不如先前那么热衷看重,因而只是直译全诗并发表,并未从诗歌美学和艺术的角度,做一定的修饰。假如先有中文诗,后有英文译诗,那么中英对照不那么贴切的地方,可能就是中文诗歌在转译英文时无法跨越的障碍,正如陈学勇先生所说:“读诗不必全苛求它如《除夕看花》最末两句那样明朗显豁。要把这么抽象化表达的中文译成英文,困难得很,避难趋易,化为英版的具象了。”
  为了说明杨先生、陈先生所辩之题,为了说明诗歌翻译之困难,更为了让读者从争论中可放进自我的思考,乃或“诚盼擅长英文的专家”的指正,以求大家在这方面的提高。我不揣冒昧,把林诗英文版,作了一次试验性的翻译,翻译时在尽量忠实于原文的前提下,加入了一些意译的处理,如“胡马”“江山”等皆为意译之笔,以期能还原英文诗中的美感。
  FLOWERS ON NEW YEAR’S EVE
  除夕看花
  LIN HWEI YING
  林徽因
  Newly bought from the babble of village dialects in
  the market,
  刚从乡言嘈杂的市集买来,
  Long branches of snow white peach blossom
  那雪白桃花的长枝,
  And blood red camellia flowers,
  还有那血红的山茶,
  In my little corner room make a new freshness,
  点亮我的小角隅,
  But do not sharpen the wounded feelings,
  却无法点亮已受伤的情感,
  Even blunted feelings scarcely remain.
  甚至连麻木的情绪也所剩无几。
  I know well that the quietness In my room
  我明知道这屋里的寂静,
  Is like a plum season run to seed,
  犹如李子丰收季却颗粒无收,
  The misty memories of my village have receded
  故乡漶漫的记忆遥不可及,
  And time has been suspended.
  时间已然停驻。
  The New Year is not a feast day,
  新年再不是欢庆之日
  The lanterns seem to shed drops of blood.
  红灯笼仿佛滴下血来。
  The flowers do not remind me of old passion
  花儿唤不起往日的激情,
  Or former words spoken!
  也唤不起往日的诺言!
  If I recall the fragrance of past feeling,
  若我能回想起那昔日芳华,
  Like a winding path it comes through a maze of
  roads and hedges.
  该像婉娫的小路穿过那迷宫般的道路和篱笆,
  A tangle of flowers, leaves and branches,
  那沿途缠杂的花叶啊,
  And the scent of grass intoxicates the senses.
  那令人迷醉的芳草香。
  But today our steps
  而今日的我们,
  No longer tread the soil of
  former days.
  无法踏上昨日的土地。
  The moonlight has become frozen,
  凝霜月色,
  It picks out the chains of
  mountains,
  勾勒山巒起伏如练,
  The disorder and turmoil of
  rivers,
  江河纵横
  Broods over the horse trodden
  plain,
  流过胡马踏过的原野,
  Still as a picture.
  江山依然如画。
  The New Year flowers are no
  longer flowers,
  这新年的花朵已非花,
  But only words and emptiness.
  只留欲语还休。
  Quivering with a million people’s
  care,
  这千万人颤栗忧患,
  Every heart feels foreboding.
  众心戚戚难安的新年。
  如拙文能引来更多有建设性的意见和讨论,也让更多读者重赏林微因诗之意韵,吾愿足矣。
  (作者系藏书家。)
其他文献
NetSupport School(以下简称NSS)是一个类似于NetOp School的国外电子教室控制软件,是一个班级解决方案。在笔记本电脑、手写笔、网络打印机组成的无线网络环境下,它的电子白板、语音管理、考试反馈功能实现了传统的黑板粉笔教学、有纸化考试、英语语音教学的数字化。  一、设计理念  本课设计依据课标中全面提高学生信息素养的理念,结合学情,在NSS的支持下,由教师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斑羚飞渡》是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所选的一篇散文精品。本单元所选的文章不仅反映了人对动物的了解和认识、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思考,而且还试图从动物世界里折射出人类的生活轨迹。《斑羚飞渡》具有丰富的人文内涵,语言优美,很适合学生欣赏,易于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并从中获得对自然、对人生的有益启示。斑羚们在危难中所表现出来的智慧、勇气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会让每一个读过这篇文章的人受到精神的震撼,会启发人们
目前,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强调学习方式的转变。其目的是使学生在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并富有个性地学习,已成为本次教育改革的核心。人们提出了许多教育改革的设想。在这些教育改革设想中,有一个核心思路,那就是借助高水平的思维进行学习,特别是通过问题解决来获得相应的知识与技能。因此,问题式学习近年来受到了广泛的重视。  作为一种
人的心智模式、行为方式的生成是一个动态的过程,而且是其社会阅历与经验在身心组织的内化、沉积。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来说,亦如是。随着计算机的发明和网络技术的日趋成熟,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核心的多媒体教学正在改变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行为。本文就三位语文教师教学著名作家朱自清的美文《荷塘月色》一课为例,浅析现代教育技术下教师课堂教学行为的选择。    导入激趣:情趣、理趣、意趣    示例一:教师将一幅精美的荷
每当诵读“世纪老人”冰心用温馨的辞藻,短小的句式,所书写出的优美诗篇时,顿感恰如一泓缓缓流淌的小溪流过心田,从而流溢出一首首充溢人性挚爱的颂歌,她以恰似春风化雨的温情哺育伴随着一代代儿童的成长。冰心,这位被千万读者们亲切地称之为“文学祖母”的现代作家,她恰如其分的文字表述和生活行径中无时无刻不在肆意挥洒着“爱”的情感,她用“爱”的交响曲在战火纷飞的现代中国温暖了人心,鼓舞了斗志。看似简单的一个“爱
《For循环语句》是浙教版高中信息技术选修教材《算法与程序设计》第四单元第三节第3课时的教学内容。本节课主要的任务是帮助学生掌握For语句的格式,理解For循环语句的功能和执行顺序,并会简单的应用。    一、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理解For语句的作用,并掌握它的格式和使用方法。  过程和方法:能够分析简单的For语句的功能,理解其执行顺序并能应用For循环语句来解决实际问题。  情感、态度
一、教材分析  本课选自山东教育出版社《信息技术》第四册第四课。计划用2课时,本节课只对公式的运用、运算符做讲解,以七年级数学(北师大版)《变量之间的关系》一章中体重与身高的事例引入,让学生通过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加深对变量之间关系的理解,进而熟悉公式的基本操作。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熟练掌握公式的操作方法,能灵活使用公式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挖掘生活中的素材,让信息技
化学是一门集理论知识、抽象思维、实验探究于一体的科学。学生之所以认为化学难学,一方面是由于抽象知识较多,且实验现象不能够及时被呈现;另一方面是因为高中学生虽然具有了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还比较弱,更易于接受感性知识。如何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感性知识,如何形象生动地把微观粒子呈现于宏观世界,如何让实验资源有效地重复利用,这是困扰化学教师的难题。本文选取了高中化学化学键的内容结合交互式电子白板的
目前,许多中小学校中只有一两名信息技术教师。由于教学任务量大,课程内容重复率高,导致教师没有太多的时间备课,实际教学中又疲于应付学生提出的很多重复性问题,给教师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如果教师能够制作网络教程,发挥网络教学的优势,将会减轻教师的工作量,为教学带来方便。  Captivate4是Adobe公司在2009年推出的面向E-learning领域的Adobe E-learning suite的重
“信息获取的一般过程与方法”是统领整个信息技术课程的通识,之所以称之为通识,是因为信息的搜索、加工、交流和集成都离不开这个基本的框架。因而,它在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课中的地位尤其重要。  目前教学实施面临的困难  对于这部分内容,很多教材都将其单列为一课,但这种方式实际实施起来十分困难。通过几年的实践,我发现矛盾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1.理论性太强,超越学生思维现实  教学中我发现,让学生背背信息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