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阅读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阅读教学的指导思想不仅仅是为了升学考试,而是促进学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为终身学习打好基础,其意义重大,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必须重视。如何提高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呢?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初中语文每册教材每篇课文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最好的入手点。每学期新课本一发下来,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先睹为快,这是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点的好时机。教师要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浏览之后,列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课文题目,不喜欢的课中有个别感兴趣的地方也列出来。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可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让图画展现形象,让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在引入情境后,要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再不断创设情境,形成连动的整体情境,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的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厚积才能薄发”,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本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果。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看报的习惯,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读语文课本和自读课本。因为语文课本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载体,而自读课本是课内的补充,是语文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桥梁,所以,这两本书我们应让学生天天读、认真读。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阅读课进行阅读,阅读面要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可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以此帮助学生丰富社会阅历、成熟思想、提高洞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成语、名句、名言等。
三、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首先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视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定,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爱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欣赏夜景,有的说是观看热闹……我们应对这些答案给予肯定、给予鼓励,也可给予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
四、选择多种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单一,势必造成学习上的心理疲劳,造成学生不愿读下去,乃至恹恹欲睡。只有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变换阅读方式,学生才觉得新奇,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方式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别,如从声音上可以分为有声和无声,比如朗读和默读;从速度上可以分为速读和慢度;从精细上可以分为精读和浏览;从感官上可分为听读和视读;从辅助手段可以分为配音朗读和清读;从个体与群体可分为个读和齐读;从解读文本可以分为对话阅读、探究阅读和体验阅读……阅读方式时机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的需要、文本解读的具体实际情况而确定,要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有效阅读,不能盲目地想当然地胡乱选择。
五、调动各种评价手段,激活阅读氛围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教学评价非常重要,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阅读教学的实效。评价首先要以鼓励、鞭策为主,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发展变化。其次,应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可以用热情的语言进行赞美、激励,也可以用眼神进行鼓励,还可以用动作(如鼓掌)表示赞赏。除了教师的直接评价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在教学时教师也应注意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这种相互评价就是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新的感悟。老师鼓励性、激励性的评价更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诸如像“读得不错,流利、有感情”、“有自己的感悟”,这些语言在教学上比比皆是。正是因为充分调动了各种评价手段,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
一、培养学生阅读的兴趣
初中语文每册教材每篇课文都有学生感兴趣的地方,这也是我们进行阅读教学最好的入手点。每学期新课本一发下来,求知欲和好奇心促使学生先睹为快,这是了解学生阅读兴趣点的好时机。教师要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浏览之后,列出自己喜欢和不喜欢的课文题目,不喜欢的课中有个别感兴趣的地方也列出来。了解了学生的情况后,在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地为学生创设一种情趣盎然的学习气氛,可运用多媒体等手段,让图画展现形象,让音乐产生美感,把学生带入遐想的境界。在引入情境后,要根据课文情节的不同、内容的不同,使情境得以持续。再不断创设情境,形成连动的整体情境,使学生受到陶冶、感染和激励,从而主动学习。在课堂上教师要大胆地让学生进行自由讨论、交流,赞扬学生一些独特的看法,让学生真切地感受到学习是快乐的。这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就增强了,阅读的兴趣自然就产生了。
二、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阅读积累的习惯。“厚积才能薄发”,要注重培养学生积累语文知识的习惯。没有语文知识的积累,语文阅读能力的提高也就成了无米之炊、无本之木。语文教师应当在精心选择的基础上,增加课本中要求学生必须会读、会写、会用的词语的数量,指导学生长期不断收集课内外词汇。要注重培养学生勤摘抄、勤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摘抄是阅读积累的一种有效方法,持之以恒地做好这个工作,会使学生拓宽知识面,提高阅读的效果。做读书笔记有一点难度,但是我们可以帮助学生先从简单的做起,如写批注、写心得、作评价等。
语文教学中要培养学生认真读书看报的习惯,充分利用早读时间,让学生读语文课本和自读课本。因为语文课本是传授语文知识、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主要载体,而自读课本是课内的补充,是语文阅读从课内向课外延伸的桥梁,所以,这两本书我们应让学生天天读、认真读。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阅读课进行阅读,阅读面要宽,上至天文,下至地理,都可成为学生阅读的内容,以此帮助学生丰富社会阅历、成熟思想、提高洞察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要组织学生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读成语、名句、名言等。
三、重视阅读感受和体验
首先是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即在学生阅读文本时充分调动他们的生活积累和经验。如学生学习《乡愁》时让学生谈谈离愁别绪,积累古诗文中离别的佳句;学习《春》时让学生回味春天,用语言和画面描绘春天等等。其次是重视反复朗读,在读中形成对文本内容的大致了解,特别是精彩语段要读出抑扬顿挫、读出感情、读出韵味。再次是尊重学生阅读的独特感受。正所谓“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生在阅读文本时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产生不同的认识,这时,即使是学生的认识有偏颇之处,教师只能引导,不能轻易否定,不能用所谓的标准答案去评价。只有这样,学生的阅读激情才不会被破坏,学生的阅读素养才会不断提高。如我们在引导学生学习《社戏》时,可设计这样一个问题:既然戏不好看,那请想想“我”热衷看戏的真实原因可能是什么?问题一出来,答案可谓层出不穷,有的说是热爱自由,有的说是追求刺激,有的说是欣赏夜景,有的说是观看热闹……我们应对这些答案给予肯定、给予鼓励,也可给予引导,最后明确看戏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的是看戏的那一份轻松、那一份自由、那一份友爱、那一份美丽。学生在畅所欲言中得到了尊重、得到了认同、得到了提高。
四、选择多种阅读方式
阅读方式单一,势必造成学习上的心理疲劳,造成学生不愿读下去,乃至恹恹欲睡。只有根据教学需要,不断变换阅读方式,学生才觉得新奇,才能产生继续阅读的欲望,从而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阅读方式从不同角度可以分为不同类别,如从声音上可以分为有声和无声,比如朗读和默读;从速度上可以分为速读和慢度;从精细上可以分为精读和浏览;从感官上可分为听读和视读;从辅助手段可以分为配音朗读和清读;从个体与群体可分为个读和齐读;从解读文本可以分为对话阅读、探究阅读和体验阅读……阅读方式时机的选择要根据具体的教学情境的需要、文本解读的具体实际情况而确定,要服从并服务于学生的有效阅读,不能盲目地想当然地胡乱选择。
五、调动各种评价手段,激活阅读氛围
提高阅读教学的有效性,阅读教学评价非常重要,运用得好,可以促进和改善学生的语文学习,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反之则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降低阅读教学的实效。评价首先要以鼓励、鞭策为主,关注学生的态度,关注学生在阅读学习上的发展变化。其次,应将多种评价方式结合起来。从教师这个角度来讲,可以用热情的语言进行赞美、激励,也可以用眼神进行鼓励,还可以用动作(如鼓掌)表示赞赏。除了教师的直接评价外,还应充分调动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同学、学习小组间的相互评价。在教学时教师也应注意充分引导学生进行相互评价,这种相互评价就是合作学习,让学生从他人的评价中得到新的感悟。老师鼓励性、激励性的评价更是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诸如像“读得不错,流利、有感情”、“有自己的感悟”,这些语言在教学上比比皆是。正是因为充分调动了各种评价手段,教学气氛活跃,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思维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