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关键词:经济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发展方式
“十一五”规划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清醒认识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1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 主要发展特点是:
1.1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1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9年来, 我国GDP 的年平均增速达到10.01% ,实现了2位数的持续高增长。
1.2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
我同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00年的6 280元l/a提高到2009年的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 253元提高到5 153元。随着收入的提高, 消费结构也开始由温饱型的衣食消费为主. 向全面小康型的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住房及汽车消费, 已成为拉动国内消费的最强劲动力。我国不仅住房建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汽车也已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 持续拉动了城市建设的改造与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城乡住房建设与发展,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大规模的房屋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业产品保持了持续增长的需求。
1.3 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进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我国进出口总额已由2000年约4 743亿美元, 增长到2009 年的22 073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18.63% . 出口额由2 492亿美元增加到12 017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19.1% 。同期, 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 已由2000年的l 656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3 992亿美元。
我国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世界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
加入WT0后使中国顺利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取得了平等贸易地位, 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我们较好地抓住了机遇,迅速加快了加工产业的发展。
2 “十二五” 经济的发展形势分析
新世纪的前l0年, 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了1 3亿人民,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经济发展累积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集中显现。从长远看, 中国经济发展仍前景良好, 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牢t-N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
2.1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
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在国家强有力的调控政策下, 经济发展有效遏制了快速下滑的局面, 目前, 经济危机仍未完全过去, 世界经济的发展仍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但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前景良好。
2.1.1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将是渐进和较长期的过程,只有稳步推进城市化,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问题。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每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趋势分析,每年约1 00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和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需求市场。
2.1.2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也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进程。在主要工业产品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 发展先进生产力,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面升级,仍是我国工业发展要完成的重点任务。传统工业的发展不是停滞而将是全面的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具有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
2.1.3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大
我国经济发展在区域间的不平衡, 即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机遇. 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 在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条件上.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市场需求潜力有更大的增长空问, 经济发展有更大的增长前景。我国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的重心, 已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
2.2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國经济发展长期看前景良好,但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挑战,虽然,这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将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2.1经济结构失衡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要素分析,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20世纪8O年代我国经济主要靠消费和投资拉动。90年代主要靠投资拉动,2000年以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 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51% ,2000年降到46% ,2008年进一步降到35% 。而投资占GDP的比重, 已由1980年的20% ,增加到2000年的33.2% ;2009年进一步上升到67% 。我国的净 出口率也从2000年的2% ,上升到2008年的6.5%。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由1980年的23.5% 增加到2000 年的39.6% ,2008年进一步增加到55.7%。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 国际贸易长期失衡,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也导致贸易摩擦加剧。长期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过度投资, 不仅影响消费。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和闲置,加大金融风险的隐患。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2.2.2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在蔓延。美国经济已度过了最严重的危机时期,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欧盟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又开始爆发, 影响的深度、时间长短和范围目前还难以确定, 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取向. 带来新的 难与问题。
2.2.3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如不能有效抑制, 存在潜在金融危机的风险
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央行大量投入基础货币,为保持经济的增长, 我国较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去年实行了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保增长和上项目,地方政府2009年第一次发行债券2 000亿元。同时, 通过各级政府地方融资平台的建立, 大力举债, 到2009年底银行贷款债务总额达到7.38万亿元。流动性过剩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 突出表现在房地产价格的高速增长。建筑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但高房价已严重背离了主要以满足人民住房需求的产业功能,成为高度投机的市场,房地产价格泡沫在不断吹大, 并成为地方政府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导致的金融危机, 已给予我们很好的警示,有效调控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 逐步挤出房地产泡沫,是保持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必然政策选择。
2.2.4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从1980年的2.5倍,扩大到2009年的3.3倍,而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加大,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左右。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平均在1 8倍左右. 国企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 28倍。
3 实现“十二五”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既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又要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要重点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解决3个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1增收入、保民生、扩内需
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目标是实现国富民强,2020年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2050年左右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因此, 增收入,保民生, 扩内需, 应成为拉动和实现我国紧紧发展目标的最主要动力。增收入, 要在国家财力比较充裕的基础上,通过收人分配政策的调整. 在国民收入一次分配中, 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比例,使劳动者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收入总量和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高。
保民生.就是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 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基本住房需求等方面负担过重,支出过多及无保障问题。通过增长入、保民生,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负担, 从而稳步提高消费意愿、消费水平和消费率,使消費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3.2 工业产业的全面改选与升级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十二五”期间,将是完成工业化中期的任务并向工业化后期转变和过渡的阶段。
工业产业的全面改选与升级,包括发展的两个层面。
一是传统工业产业, 生产总量的增长已不是发展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总量增长的空问,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已不是太大。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正在加速推进并有可能在“十二五” 期间基本完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应转向提高产业的高端竞争力,从产品生产制造为主, 向产品的研发设计, 产业供应链的完善, 营销渠道的建立和完善, 品牌建设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 以提高持久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二是加快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环保、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加大国家投入, 加快发展, 以争保持在新兴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3.3 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以碳减排为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 以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 强化境保护和治理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战略. 将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全国全面推进。
4结束语
“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 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将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
“十一五”规划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高速增长的发展势头。经济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 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总结发展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清醒认识未来发展面临的形势和要解决的问题,根据未来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特点和新要求
1 新世纪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进入新一轮经济增长的上升期, 主要发展特点是:
1.1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
2010年以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态势。9年来, 我国GDP 的年平均增速达到10.01% ,实现了2位数的持续高增长。
1.2 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消费结构升级
我同人均GDP已超过3000美元.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已由2000年的6 280元l/a提高到2009年的17175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由2 253元提高到5 153元。随着收入的提高, 消费结构也开始由温饱型的衣食消费为主. 向全面小康型的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住房及汽车消费, 已成为拉动国内消费的最强劲动力。我国不仅住房建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 汽车也已成为世界第一消费大国。以住行为主的消费结构升级, 持续拉动了城市建设的改造与发展,房地产业的发展,城乡住房建设与发展,交通设施的建设与发展。大规模的房屋及基础设施建设。对工业产品保持了持续增长的需求。
1.3 进出口规模持续扩大
进入新世纪以来, 我国进出口贸易持续增长.成为世界贸易大国,进出口规模的快速扩张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和扩大就业的重要因素。我国进出口总额已由2000年约4 743亿美元, 增长到2009 年的22 073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18.63% . 出口额由2 492亿美元增加到12 017亿美元, 年均增长率达到19.1% 。同期, 我国外汇储备大幅度增加, 已由2000年的l 656亿美元,增加到2009年的23 992亿美元。
我国出口规模的持续扩大的主要原因在于:
世界经济保持了持续的高增长,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
加入WT0后使中国顺利融入了世界经济体系,取得了平等贸易地位, 消除了国际贸易壁垒。
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 我们较好地抓住了机遇,迅速加快了加工产业的发展。
2 “十二五” 经济的发展形势分析
新世纪的前l0年, 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的良好发展态势. 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改革和发展的成果惠及了1 3亿人民,在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 经济发展累积的矛盾和问题也开始集中显现。从长远看, 中国经济发展仍前景良好, 但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也必须正视和加以解决。牢t-N树立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的关键。
2.1 我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趋势不变
虽然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影响下,我国经济发展遇到了极大的困难,但在国家强有力的调控政策下, 经济发展有效遏制了快速下滑的局面, 目前, 经济危机仍未完全过去, 世界经济的发展仍存在相当的不确定性, 但从长期看,我国经济发展仍然前景良好。
2.1.1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进
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将是渐进和较长期的过程,只有稳步推进城市化,才能有效解决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根本出路问题。从近年来我国城市化率每年增长近1个百分点的增长趋势分析,每年约1 000万人口从农村转入城市。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城市建设和改造规模的不断扩大,建筑及房地产业的发展,将产生巨大的需求市场。
2.1.2工业化进程的推进
我国工业化的进程也将是一个较长期的进程。在主要工业产品已经可以基本满足国内需求的同时, 发展先进生产力,逐步淘汰落后生产能力,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全面升级,仍是我国工业发展要完成的重点任务。传统工业的发展不是停滞而将是全面的提升。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更具有加快发展的巨大潜力。
2.1.3 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空间大
我国经济发展在区域间的不平衡, 即是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同时,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我国保持经济持续发展的机遇. 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相比, 在资源、能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供应条件上.具有更大的比较优势, 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市场需求潜力有更大的增长空问, 经济发展有更大的增长前景。我国能源、原材料工业发展的重心, 已开始向中西部地区转移. 加工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
2.2 经济持续稳定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我國经济发展长期看前景良好,但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与挑战,虽然,这是前进和发展中的问题,但问题如果不能及时有效解决,将影响经济社会的稳定与可持续发展。
2.2.1经济结构失衡
从拉动经济增长的三要素分析, 我国经济结构失衡问题十分突出。20世纪8O年代我国经济主要靠消费和投资拉动。90年代主要靠投资拉动,2000年以后主要靠投资和出口拉动。国内消费严重不足,居民消费率持续下降, 已从20世纪80年代的平均51% ,2000年降到46% ,2008年进一步降到35% 。而投资占GDP的比重, 已由1980年的20% ,增加到2000年的33.2% ;2009年进一步上升到67% 。我国的净 出口率也从2000年的2% ,上升到2008年的6.5%。我国的外贸依存度已由1980年的23.5% 增加到2000 年的39.6% ,2008年进一步增加到55.7%。经济增长过度依赖出口, 国际贸易长期失衡,不仅具有较大的风险,也导致贸易摩擦加剧。长期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过度投资, 不仅影响消费。也存在生产能力过剩和闲置,加大金融风险的隐患。我国经济结构失衡的问题必须加以解决。
2.2.2 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仍然存在
由美国次贷危机所导致的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仍然在蔓延。美国经济已度过了最严重的危机时期,经济开始缓慢复苏。但欧盟国家的主权债务危机又开始爆发, 影响的深度、时间长短和范围目前还难以确定, 世界经济复苏的前景仍不明朗。经济危机波及范围的扩大,对我国经济发展和宏观经济调控政策的取向. 带来新的 难与问题。
2.2.3资产泡沫的过度膨胀如不能有效抑制, 存在潜在金融危机的风险
由于外汇储备的增加央行大量投入基础货币,为保持经济的增长, 我国较长期实行了低利率政策。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去年实行了十分宽松的货币政策,为保增长和上项目,地方政府2009年第一次发行债券2 000亿元。同时, 通过各级政府地方融资平台的建立, 大力举债, 到2009年底银行贷款债务总额达到7.38万亿元。流动性过剩导致资产价格泡沫的膨胀, 突出表现在房地产价格的高速增长。建筑和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对经济发展和人民消费有巨大的拉动作用。但高房价已严重背离了主要以满足人民住房需求的产业功能,成为高度投机的市场,房地产价格泡沫在不断吹大, 并成为地方政府十分重要的收入来源。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导致的金融危机, 已给予我们很好的警示,有效调控房地产价格的过快增长, 逐步挤出房地产泡沫,是保持经济健康稳步发展, 避免经济大起大落的必然政策选择。
2.2.4防止收入差距进一步扩大
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收入差距呈扩大的趋势。我国城乡居民收入比。已从1980年的2.5倍,扩大到2009年的3.3倍,而国际上最高在2倍左右。不同行业之间收入差距也在加大,最高与最低相差15倍左右。不同收入群体间收入差距在迅速拉大,上市国企高管与一线职工收入差距平均在1 8倍左右. 国企高管与社会平均工资相差1 28倍。
3 实现“十二五”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既要实现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 又要解决发展中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必须转变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要重点做好3个方面的工作,解决3个发展中的重大问题。
3.1增收入、保民生、扩内需
我国经济发展的经济目标是实现国富民强,2020年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及2050年左右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都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因此, 增收入,保民生, 扩内需, 应成为拉动和实现我国紧紧发展目标的最主要动力。增收入, 要在国家财力比较充裕的基础上,通过收人分配政策的调整. 在国民收入一次分配中, 增加普通劳动者的收入比例,使劳动者在经济发展的同时. 收入总量和收入占经济总量的比重稳步提高。
保民生.就是在公正公平的前提下, 切实解决城乡居民在教育、医疗、养老、基本住房需求等方面负担过重,支出过多及无保障问题。通过增长入、保民生,切实减轻城乡居民的生活支出负担, 从而稳步提高消费意愿、消费水平和消费率,使消費成为拉动国内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3.2 工业产业的全面改选与升级
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十二五”期间,将是完成工业化中期的任务并向工业化后期转变和过渡的阶段。
工业产业的全面改选与升级,包括发展的两个层面。
一是传统工业产业, 生产总量的增长已不是发展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总量增长的空问,以满足国内需求为主已不是太大。以提高生产技术水平为主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淘汰落后生产能力.正在加速推进并有可能在“十二五” 期间基本完成。在这样的大背景下, 产业结构的调整重点应转向提高产业的高端竞争力,从产品生产制造为主, 向产品的研发设计, 产业供应链的完善, 营销渠道的建立和完善, 品牌建设等产业价值链高端延伸, 以提高持久竞争力,保持竞争优势。二是加快培育和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在航空航天、新能源、环保、新能源汽车、信息技术等新兴产业, 加大国家投入, 加快发展, 以争保持在新兴产业中的竞争优势。
3.3 全面实施绿色发展战略
我国政府已向世界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 。以碳减排为主要目标,“十二五”期间, 以节能、减排、节约资源、降低污染物排放, 强化境保护和治理为重点的绿色发展战略. 将成为转变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式,在全国全面推进。
4结束语
“十二五”我国经济发展前景良好. 同时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 逐步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将是保持我国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