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互联网的兴起,“慕课+翻转课堂”这一教学形式成为高校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趋势,特别是对于研究生阶段的学习更能体现其优势。研究生有更强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活跃的思维方式,因此可通过慕课平台在课堂之外进行调研讨论,课堂上师生共同研讨,完成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本文以北京农学院“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硕士研究生农村社会学课程为例,将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引领教学法融入“慕课+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提高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农林院校;研究生培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1-0166-03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出现在学校课堂教学领域,是一种学生利用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模式,这种学习方式不限时间、地点,具有资源丰富、内容新颖和灵活多变等特点,非常符合当前互联网时代和高校学生的特点。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其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为高校和研究生所广泛接纳和使用。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这样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主动,用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慕课平台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学习资源保障,翻转课堂为慕课平台的推广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北京农学院1956年建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农林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需求,既有科研能力,同时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2-3年(学术性硕士为3年,专业硕士为2年)的培养过程中,有大量的农村社区或实务部门调研和实践的要求,因此,对于这类农林院校来说,研究生没有大量集中的时间坐在教室听课,而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模式非常好地提供了灵活学习的便利。作为农林院校,研究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还要深入了解农村社会,对于“三农”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全校开设农村社会学这门公共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从2015年至今,农村社会学研究生“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开展了3年时间,通过对比发现,将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参与法、引领教学法融入“慕课+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研究生教学采用“慕课+翻转课堂”模式的必然性
(一)有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慕课是开放式的在线课程,是各个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当前开设农村社会学慕课课程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农学院等,代表了国内农村社会学课程的较高水平。这些慕课内容设置新颖,形式灵活多样,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解决实际“三农”问题。研究生可通过大量阅读指定的参考书目,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线学习,与教师互动交流,结合实地调研和社会服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访谈选择“慕课+翻转课堂”课程的研究生时,他们普遍反映“这种形式非常有趣,老师布置的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丰富,互动答疑及时,对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
(二)有利于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慕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同于过去,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研究生的伙伴和领路人。首先,教师作为翻转课堂的设计、引导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通过对课程的钻研研讨,深入浅出地设计翻转方案,策划教学过程,这比传统的课堂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其次,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前沿理论和社会热点话题,同时对于研究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做到“既备课程,又备学生”;再次,教师要不断评估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反馈要及时反思和修正,全方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三)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
“慕课+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彻底颠覆,变成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调研、课堂发言为主。教师要熟练掌握知识的前沿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农村社会学课程中“当代农村热点问题”专题为例,这部分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如农村土地问题、村转居问题、合作经济组织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如果由老师来讲解需要很多课时,同时,学生被动的听讲也不会入心入脑。利用慕课平台,让研究生自愿分组,通过阅读文献-社会调查-撰写报告-课堂演讲四个任务的完成,学生普遍反映对农村社会问题有了清醒的認识和更多的思考,收获颇丰,课堂满意度由过去的77.6%提升至92.3%。
农村社会学课程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基础又重视实践能力的课程,如果单纯的在教室授课,学生对于当代农村社会问题、新型农民特点、新农村建设现状没有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很难形成共鸣,掌握的知识停留在书本层面。笔者所在的农林高校对“慕课+翻转课堂”开展了深入探索。首先,录制了高水平的视频,通过教师的精心研讨,对课程内容重新组织,结合本领域要求,精心设计课程的各个环节。同时,运用互联网的便利和大数据的优势,对学生提出了外出调研、项目引导等方式,到农村实地开展调查研究、观察体验。回到课堂后,学生结合实地调研中的问题和困惑与同学和老师展开热烈讨论。
二、应用型研究生的“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笔者以“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的基础课农村社会学为例,探索了如何在应用型农林院校完成“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一)研究生通过项目形式参与实际课题研究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实属农林高校,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首都都市型农业发展培养实用人才。研究生阶段相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其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经过几年的研究发现,研究生参与学校或导师的项目,可以完整体验项目的设计、执行、总结、评估的过程,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 运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教师将项目进行分解,逐步带领学生体验项目步骤。
在农村社会学“慕课+翻转课堂”项目实践中主要依托学校资源,与城乡结合部社区建立密切联系,研究生采取持续跟进的方式开展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首先,教师利用慕课平台进行讲授,研究生则通过课程视频,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探讨。第二,确定项目的团队、调研方案。第三,研究生以团队为主,开展实地调研和服务。通过翻转课堂教师与学生讨论调研方案的可行性,研讨调查問卷及访谈提纲。接下来是研究生团队依托项目做大量的调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通过项目的开展,研究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有了很好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了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训练。
(二)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实施体验式教学
将体验式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对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精心筛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视频等材料,放到可以共享的网页上。要求研究生深入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和顶岗实习。课堂上教师会提纲挈领地点评研究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并开展讨论,给出重要知识点和解决思路。同时,留有一定的悬而未决的思考题,激发研究生课后继续到实地开展研究的兴趣。
在农村社会学授课过程中,运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形式,把研究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到实习基地开展服务,使学生把书本知识有效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或者涉农问题有了清晰的体验和了解。通过课程同步的实习,研究生认为收获非常大。这种“慕课+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避免了在运用这一模式之前出现的弊端,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听课和互动讨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开展“小组讨论-大组分享-研讨成果汇报”三步教学法
1.小组讨论
课程开始,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自愿分组,每组3-5人,活动时既可以有团队协作,同时又可以避免有搭便车行为。师生共同去搜集慕课资源,设计研究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教师和助教参与小组讨论,协助他们完成选课和确定研究课题的任务。
2.大组分享
在课程互动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讨。通过每组的自学、教师引导和“慕课+翻转课堂”的深入学习交流,在学生充分研讨和实地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教师选定时机开展大组分享,及时提出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使学生自主找到解决方案。这样,就实现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科研训练过程。
3.研究成果汇报
完成小组讨论和大组分享,最后重要一环是研讨成果。成果必须形成文字材料,在汇报时提供给课程的每个参与者,汇报要求每组成员全员参与,介绍分工情况、调研过程、研究方法、实际效果、存在问题及反思。每组之间要互相质疑,最后由任课教师加以点评。通过一个完整的闭合圆模式训练,研究生普遍反映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科研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三、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一)“教学相长”目标最大化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教师也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达到师生共同进步。“慕课+翻转课堂”模式要求教师不能再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不断应对互联网和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在原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要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一轮课下来,教师普遍反映对所讲授的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新时代的研究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座谈中了解到,通过农村社会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如何提出问题并设计研究方案,最后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科研课题。
(二)“以学生收获为中心”进行课堂改革
新形势下,研究生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过硬的实务操作能力。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不是靠老师满堂灌和“纸上谈兵”教出来的,而是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下水游泳”。因此,教师观念要迅速转变,审时度势和因势利导,从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改革。
(三)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慕课+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灵活有效地学习理论知识,更强调社会实践能力。研究生反映通过“慕课+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可以很好地锻炼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研究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增加;提升了专业实务操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适应环境;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理论和实务上存在的差距与不足。研究生普遍反映要继续学习慕课平台的其他相关课程,结合毕业论文的撰写再回过头来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真正遵循了“理论-实践-理论”循环递进的过程去学习,在这个过程里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从而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凌霞.“慕课+翻转课堂”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
[2] 郝林晓,折延东.翻转课堂理念及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5).
[3] 王润,周先进,陈上仁.翻转课堂的限度及其应对措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5(6).
[4] 蔡晓斌.中国慕课引领的社会变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5).
[5] 宋专茂.慕课何以致高校教学方法革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4(4).
[责任编辑:钟 岚]
[关键词]慕课;翻转课堂;农林院校;研究生培养;课程改革
[中图分类号] G64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7)11-0166-03
慕课作为一种新兴事物出现在学校课堂教学领域,是一种学生利用互联网在线学习的模式,这种学习方式不限时间、地点,具有资源丰富、内容新颖和灵活多变等特点,非常符合当前互联网时代和高校学生的特点。研究生阶段的学生对基础知识已经掌握,同时具备了一定的学习能力和科研能力,因此,这种教学模式更适合其发展的特点和需要,为高校和研究生所广泛接纳和使用。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是指改变传统的“填鸭式”、“一言堂”这样的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由教师主导变为学生主动,用兴趣吸引学生参与。慕课平台为翻转课堂提供了学习资源保障,翻转课堂为慕课平台的推广也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北京农学院1956年建校,是一所具有悠久历史和鲜明特色的农林高等院校,研究生培养目标是符合社会需求,既有科研能力,同时具有动手操作能力的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在研究生培养模式中,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在2-3年(学术性硕士为3年,专业硕士为2年)的培养过程中,有大量的农村社区或实务部门调研和实践的要求,因此,对于这类农林院校来说,研究生没有大量集中的时间坐在教室听课,而慕课和翻转课堂的模式非常好地提供了灵活学习的便利。作为农林院校,研究生除了掌握专业知识和职业能力,还要深入了解农村社会,对于“三农”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对策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全校开设农村社会学这门公共选修课是非常必要的。从2015年至今,农村社会学研究生“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已经开展了3年时间,通过对比发现,将案例教学法和项目参与法、引领教学法融入“慕课+ 翻转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提高了研究生的培养质量。
一、研究生教学采用“慕课+翻转课堂”模式的必然性
(一)有利于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共享
慕课是开放式的在线课程,是各个高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经费支持的重点建设项目。当前开设农村社会学慕课课程的有中国农业大学、华中农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北京农学院等,代表了国内农村社会学课程的较高水平。这些慕课内容设置新颖,形式灵活多样,既有理论深度,又能指导解决实际“三农”问题。研究生可通过大量阅读指定的参考书目,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在线学习,与教师互动交流,结合实地调研和社会服务,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访谈选择“慕课+翻转课堂”课程的研究生时,他们普遍反映“这种形式非常有趣,老师布置的参考书目和阅读材料丰富,互动答疑及时,对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
(二)有利于教师掌握现代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在“慕课+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教师的角色不同于过去,既是知识的传授者,更是研究生的伙伴和领路人。首先,教师作为翻转课堂的设计、引导者,既是导演,又是演员,通过对课程的钻研研讨,深入浅出地设计翻转方案,策划教学过程,这比传统的课堂授课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挑战;其次,教师不仅要熟练掌握前沿理论和社会热点话题,同时对于研究生的学习基础和兴趣点也要充分了解和掌握,做到“既备课程,又备学生”;再次,教师要不断评估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反馈要及时反思和修正,全方位满足学生发展需要。
(三)有利于激发研究生的学习动力
“慕课+翻转课堂”是对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言堂”的彻底颠覆,变成以学生自主学习、小组调研、课堂发言为主。教师要熟练掌握知识的前沿理论和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方法。以农村社会学课程中“当代农村热点问题”专题为例,这部分内容涉及面非常广,如农村土地问题、村转居问题、合作经济组织问题、社会保障问题,等等。这些内容如果由老师来讲解需要很多课时,同时,学生被动的听讲也不会入心入脑。利用慕课平台,让研究生自愿分组,通过阅读文献-社会调查-撰写报告-课堂演讲四个任务的完成,学生普遍反映对农村社会问题有了清醒的認识和更多的思考,收获颇丰,课堂满意度由过去的77.6%提升至92.3%。
农村社会学课程是一门既重视理论基础又重视实践能力的课程,如果单纯的在教室授课,学生对于当代农村社会问题、新型农民特点、新农村建设现状没有感性认识和真实体验,很难形成共鸣,掌握的知识停留在书本层面。笔者所在的农林高校对“慕课+翻转课堂”开展了深入探索。首先,录制了高水平的视频,通过教师的精心研讨,对课程内容重新组织,结合本领域要求,精心设计课程的各个环节。同时,运用互联网的便利和大数据的优势,对学生提出了外出调研、项目引导等方式,到农村实地开展调查研究、观察体验。回到课堂后,学生结合实地调研中的问题和困惑与同学和老师展开热烈讨论。
二、应用型研究生的“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笔者以“农业科技组织与服务”的基础课农村社会学为例,探索了如何在应用型农林院校完成“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
(一)研究生通过项目形式参与实际课题研究
北京农学院是北京市唯一一所实属农林高校,学校的主要任务是为首都都市型农业发展培养实用人才。研究生阶段相对于学生来说,要求其除了具有专业知识、实际操作能力,同时要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科研能力。经过几年的研究发现,研究生参与学校或导师的项目,可以完整体验项目的设计、执行、总结、评估的过程,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提升非常有帮助。 运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改革模式,教师将项目进行分解,逐步带领学生体验项目步骤。
在农村社会学“慕课+翻转课堂”项目实践中主要依托学校资源,与城乡结合部社区建立密切联系,研究生采取持续跟进的方式开展城乡结合部社区建设。首先,教师利用慕课平台进行讲授,研究生则通过课程视频,进行文献梳理和理论探讨。第二,确定项目的团队、调研方案。第三,研究生以团队为主,开展实地调研和服务。通过翻转课堂教师与学生讨论调研方案的可行性,研讨调查問卷及访谈提纲。接下来是研究生团队依托项目做大量的调研和社会服务工作,并形成调研报告。通过项目的开展,研究生对所学的理论知识和研究方法有了很好的认知和了解,同时培养了团队精神,提升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完成了对研究生的科研能力训练。
(二)利用校外实践基地实施体验式教学
将体验式教学法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机结合,对调动研究生的学习积极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教师精心筛选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文章、视频等材料,放到可以共享的网页上。要求研究生深入校外实践基地开展实地调研和顶岗实习。课堂上教师会提纲挈领地点评研究生实际遇到的问题并开展讨论,给出重要知识点和解决思路。同时,留有一定的悬而未决的思考题,激发研究生课后继续到实地开展研究的兴趣。
在农村社会学授课过程中,运用“慕课+翻转课堂”教学形式,把研究生分成若干实习小组,到实习基地开展服务,使学生把书本知识有效的用于解决实际问题,同时对农村社区、城乡结合部或者涉农问题有了清晰的体验和了解。通过课程同步的实习,研究生认为收获非常大。这种“慕课+翻转课堂”模式的运用,避免了在运用这一模式之前出现的弊端,实习中遇到的问题可以随时听课和互动讨论,提高了解决问题的时效性和针对性。
(三)开展“小组讨论-大组分享-研讨成果汇报”三步教学法
1.小组讨论
课程开始,任课教师组织学生自愿分组,每组3-5人,活动时既可以有团队协作,同时又可以避免有搭便车行为。师生共同去搜集慕课资源,设计研究项目,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教师和助教参与小组讨论,协助他们完成选课和确定研究课题的任务。
2.大组分享
在课程互动过程中,以小组为单位开展研讨。通过每组的自学、教师引导和“慕课+翻转课堂”的深入学习交流,在学生充分研讨和实地开展调研的基础上,教师选定时机开展大组分享,及时提出学习和实践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通过“头脑风暴”的形式使学生自主找到解决方案。这样,就实现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发现问题到解决问题的科研训练过程。
3.研究成果汇报
完成小组讨论和大组分享,最后重要一环是研讨成果。成果必须形成文字材料,在汇报时提供给课程的每个参与者,汇报要求每组成员全员参与,介绍分工情况、调研过程、研究方法、实际效果、存在问题及反思。每组之间要互相质疑,最后由任课教师加以点评。通过一个完整的闭合圆模式训练,研究生普遍反映无论是学习能力,还是科研能力都有了显著提升。
三、应用型研究生培养的“慕课+翻转课堂”教学效果分析
(一)“教学相长”目标最大化
教育的本质是通过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方法,使学生获得知识和能力,同时教师也不断地反思和提升,达到师生共同进步。“慕课+翻转课堂”模式要求教师不能再依赖传统的教学手段,而要不断应对互联网和信息化带来的挑战,在原有的知识储备的基础上,要有更加深入的研究和思考。一轮课下来,教师普遍反映对所讲授的课程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新时代的研究生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在座谈中了解到,通过农村社会学课程的学习,学生们掌握了如何提出问题并设计研究方案,最后通过团队协作完成一个科研课题。
(二)“以学生收获为中心”进行课堂改革
新形势下,研究生除了掌握扎实的理论知识,更需要有过硬的实务操作能力。合格的硕士研究生不是靠老师满堂灌和“纸上谈兵”教出来的,而是需要让学生动手操作和“下水游泳”。因此,教师观念要迅速转变,审时度势和因势利导,从课堂教学模式开始改革。
(三)人才培养效果显著
“慕课+翻转课堂”模式让学生灵活有效地学习理论知识,更强调社会实践能力。研究生反映通过“慕课+翻转课堂”模式教学,可以很好地锻炼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研究生对专业的认可度增加;提升了专业实务操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学会适应环境;深刻认识到自己在专业理论和实务上存在的差距与不足。研究生普遍反映要继续学习慕课平台的其他相关课程,结合毕业论文的撰写再回过头来弥补理论知识的不足,真正遵循了“理论-实践-理论”循环递进的过程去学习,在这个过程里学生由被动学习变成了主动学习,从而拥有终身学习的能力。
[ 参 考 文 献 ]
[1] 李凌霞.“慕课+翻转课堂”推动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6).
[2] 郝林晓,折延东.翻转课堂理念及我国课堂教学改革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15(5).
[3] 王润,周先进,陈上仁.翻转课堂的限度及其应对措施[J].当代教育科学,2015(6).
[4] 蔡晓斌.中国慕课引领的社会变革[J].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5).
[5] 宋专茂.慕课何以致高校教学方法革新[J].复旦教育论坛,2014(4).
[责任编辑:钟 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