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为何还是有人乐此不疲地“捣鬼”呢?盖因欺上瞒下的“障眼法”见效快,能遮掩检查调研者耳目罢了。一旦急功近利思想占据上风,忽悠之术便花样迭出,对上敷衍对下塞责的面子工程也就应运而生。
势利病:“重视”须正视
当前,一些机关同志特别“重视”领导。发言、写材料言必谈“领导重视”,仿佛不提“领导重视”,就是不“重视领导”,仿佛不提“领导重视”,就不会被领导“重视”。
还有一些同志特别重视“领导重视”。领导不重视,就不去解决;领导不重视,就不能解决。对群众的小事懒得办,等群众反馈到领导那里,领导重视了,就能在短时间内落实。倘若凡事依靠“领导重视”才能解决,那将是办事部门的失责、领导的悲哀。
“重视”须正视!此等看人下菜,媚上欺下的“势利病”,不治不行!
谁的事才是该重视的事?群众!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与其让领导、群众“催着办”,不如把心思放在群众反映之前,把功夫下在“领导重视”之前,主动办、提前办,岂不更好?
毕竟,多为群众务实事,才是正事!
再说了,潜心服务群众,何愁不被领导“重视”?
模糊病:别拿“模糊语”搪塞群众
这是一位市民补办证件的尴尬经历。第一天,工作人员以“快下班了”为由,拒绝办理。第二天,该市民得到答复:“这事不归我们管,找相关部门!”终于找到传说中的“神秘单位”,却又白跑一趟,“马上过年了,春节之后再说!
《汉语修辞美学》一书写道:“没有模糊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美。”不过,服务基层时滥用模糊语却让群众诟病,着实不美。
较之这位市民遭遇的冰冷官腔,有些单位的模糊语更“艺术”: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表面承诺尽快解决,实情却是如何把群众打发走,把难题转让出去。话好听只是搪塞,至于从“尽快”到“办好”要多久,谁知道?起码,这位市民至今补办证件未果。
模糊语为啥受“欢迎”?——有人把它当成“踢皮球”的挡箭牌!
模糊语模糊了什么?——党性和责任!
“模糊病”病根在哪儿?——对工作无激情、对群众无感情!
“模糊病”须根治!否则,机关执行力会掺水,公信力也会缩水。
当然,模糊语淡出机关话语体系,不代表作风就好,关键是机关有无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将心比心为群众办事;有无拆除阻隔与群众隐形障碍的“玻璃门”“弹簧门”与“旋转门”。
一句话,心与群众越近,赢得“点赞”越多!
忽悠病:撕掉“面子工程”的“面子”
前一阵,某地环卫工休息室沦为面子工程,只在领导来检查时才找几位环卫工坐进去应付检查。
面子工程像刘伯温笔下的“柑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垃圾上铺地毯”“突击栽种无根树”“荒山刷绿漆”……不一而足。如此忽悠,简直就是自欺欺人,令人啼笑皆非。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为何还是有人乐此不疲地“捣鬼”呢?盖因欺上瞒下的“障眼法”见效快,能遮掩检查调研者耳目罢了。一旦急功近利思想占据上风,忽悠之术便花样迭出,对上敷衍对下塞责的面子工程也就应运而生。
“忽悠病”以“形象”为名,行形式主义之实,糊弄领导,欺骗百姓,必须根除!
打开环卫工的休息室并不难,清除形式主义却非一日之功。只要敢较真、敢追问、敢问责,类似摆设的休息室何愁不被发现?“面子工程”的“面子”何愁不被撕下?
失语症:乐见群众“无话可说”
一位领导下基层调研时与群众聊天,问了“家里几口人”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局。他坦承,“机关待久了,真不知聊啥”。
“无话可说”有四类:领导表达能力差,“怯语”;领导与群众没感情,“失语”;群众对干部失望无奈,“无语”;群众对上级交口称赞、无可挑剔的“好评”。
如果因能力低而不会说,就得“充充电”;如果因疏离群众而不愿说,那“失语症”就不是“腠间之疾”,而是“膏肓之病”,亟需“治治病”。“坐风”盛行,作风必然打折,不知聊啥就不足为奇。
带着“面具”调研,只追求形式“热闹”,不仅联系不了感情,反而失去群众信任,弄得群众“无话可说”。邓小平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这种“走”,与群众路线格格不入!
带着真情调研,来点不摆谱的开场白,瞬间就能拉近距离,群众自然愿与你互动,眼中所见、耳中所听、脑中所想、心中所急皆为群众,既联系感情,又洞悉实情,“无话可说”的窘态变成了“无话不说”的融洽,“失语症”也会不治而愈,何乐而不为?
我們多么乐见群众此类“无话可说”——“上级办实事真周到,服务那是‘无话可说’!”
十景病:“玩数字游戏就是演戏!”
前一阵,一位朋友在微信中写道:年终总结,突出对已办妥的10件民生实事进行描述。没想到,却受到领导批评,“本是办事部门举手之劳的4件小事,何必放进来硬凑10件,玩数字游戏就是演戏”!
当年,鲁迅先生写《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曾提到一种“病”,叫“十景病”,“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药有十全大补”。
90多年过去,“十景病”依然没有得到根除,仿佛不凑个“十”,就不能十全十美。只不过如今有了一个更文雅的说法——数字游戏!
“玩数字游戏就是演戏!”一语点中积弊!靠数字游戏来蒙蔽领导,糊弄百姓,民心工程沦为烂尾工程,最终失去的将是民心。
“凑十”不如实打实。倘若不见实效不松手、不罢休,办好3件事也会让群众拍手称赞;倘若开始轰轰烈烈,中间平平淡淡,最后无声无息,30件也会让群众怨声载道……
眼下,有些单位又开始筹划“十件民生实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值得肯定。其实,只要为了群众,不必非得“凑十”,3件不嫌少,30件也不嫌多。安心做几件让群众切切实实能感受到的好事,才算真正办到大家心坎儿上,才能让大家点赞。数字游戏、注水政绩都是白扯……
忌医病:“闻过”须“改过”
近两年,不少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十足,批评自己“怕不辣”,相互批评“不怕辣”,红脸出汗,值得欣喜。这让人想起一个词——闻过则喜。
然而,一些人在“闻过”之后,却往往存在着与之相反的反应,大致可分为三类。
“闻过”则“怒”。此类人习惯了阿谀奉承,也听不得别人“挑刺”,一旦他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就会面红耳赤,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甚至骂娘,是典型的“讳病忌医”。
“闻过”则“假喜”。此类人擅长伪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说你批评得很对,但内心却不以为然,这样的“喜”不要也罢。
“闻过”则“真喜”,但“不改”。此类人没有意识到自身不足,别人提出来后恍然大悟,也能欣然接受,心里还有一股“被关注”的温暖,但却常常以“种种原因”为由,无动于衷,不了了之。
这是病!得治。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勇于把“过”当教训反思,当财富看待,敢向痛处开刀;既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风度,又要有闻过则改的决心力度,对自身问题毫不留情,该“吃药”的“吃药”,该“手术”的“手术”。看样子,“闻过”之后光“喜”还远不够,有没有比“感动”更好的方法?有,行动!及时“改过”才是正道!
(《新华每日电讯》2018.1.24 张凤强/文)
势利病:“重视”须正视
当前,一些机关同志特别“重视”领导。发言、写材料言必谈“领导重视”,仿佛不提“领导重视”,就是不“重视领导”,仿佛不提“领导重视”,就不会被领导“重视”。
还有一些同志特别重视“领导重视”。领导不重视,就不去解决;领导不重视,就不能解决。对群众的小事懒得办,等群众反馈到领导那里,领导重视了,就能在短时间内落实。倘若凡事依靠“领导重视”才能解决,那将是办事部门的失责、领导的悲哀。
“重视”须正视!此等看人下菜,媚上欺下的“势利病”,不治不行!
谁的事才是该重视的事?群众!群众的事再小也是大事!
心在哪里,风景就在哪里。与其让领导、群众“催着办”,不如把心思放在群众反映之前,把功夫下在“领导重视”之前,主动办、提前办,岂不更好?
毕竟,多为群众务实事,才是正事!
再说了,潜心服务群众,何愁不被领导“重视”?
模糊病:别拿“模糊语”搪塞群众
这是一位市民补办证件的尴尬经历。第一天,工作人员以“快下班了”为由,拒绝办理。第二天,该市民得到答复:“这事不归我们管,找相关部门!”终于找到传说中的“神秘单位”,却又白跑一趟,“马上过年了,春节之后再说!
《汉语修辞美学》一书写道:“没有模糊语言,就没有文学的美。”不过,服务基层时滥用模糊语却让群众诟病,着实不美。
较之这位市民遭遇的冰冷官腔,有些单位的模糊语更“艺术”:门好进、脸好看、话好听,表面承诺尽快解决,实情却是如何把群众打发走,把难题转让出去。话好听只是搪塞,至于从“尽快”到“办好”要多久,谁知道?起码,这位市民至今补办证件未果。
模糊语为啥受“欢迎”?——有人把它当成“踢皮球”的挡箭牌!
模糊语模糊了什么?——党性和责任!
“模糊病”病根在哪儿?——对工作无激情、对群众无感情!
“模糊病”须根治!否则,机关执行力会掺水,公信力也会缩水。
当然,模糊语淡出机关话语体系,不代表作风就好,关键是机关有无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将心比心为群众办事;有无拆除阻隔与群众隐形障碍的“玻璃门”“弹簧门”与“旋转门”。
一句话,心与群众越近,赢得“点赞”越多!
忽悠病:撕掉“面子工程”的“面子”
前一阵,某地环卫工休息室沦为面子工程,只在领导来检查时才找几位环卫工坐进去应付检查。
面子工程像刘伯温笔下的“柑子”,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垃圾上铺地毯”“突击栽种无根树”“荒山刷绿漆”……不一而足。如此忽悠,简直就是自欺欺人,令人啼笑皆非。
“捣鬼有术,也有效,然而有限。”为何还是有人乐此不疲地“捣鬼”呢?盖因欺上瞒下的“障眼法”见效快,能遮掩检查调研者耳目罢了。一旦急功近利思想占据上风,忽悠之术便花样迭出,对上敷衍对下塞责的面子工程也就应运而生。
“忽悠病”以“形象”为名,行形式主义之实,糊弄领导,欺骗百姓,必须根除!
打开环卫工的休息室并不难,清除形式主义却非一日之功。只要敢较真、敢追问、敢问责,类似摆设的休息室何愁不被发现?“面子工程”的“面子”何愁不被撕下?
失语症:乐见群众“无话可说”
一位领导下基层调研时与群众聊天,问了“家里几口人”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陷入“无话可说”的窘局。他坦承,“机关待久了,真不知聊啥”。
“无话可说”有四类:领导表达能力差,“怯语”;领导与群众没感情,“失语”;群众对干部失望无奈,“无语”;群众对上级交口称赞、无可挑剔的“好评”。
如果因能力低而不会说,就得“充充电”;如果因疏离群众而不愿说,那“失语症”就不是“腠间之疾”,而是“膏肓之病”,亟需“治治病”。“坐风”盛行,作风必然打折,不知聊啥就不足为奇。
带着“面具”调研,只追求形式“热闹”,不仅联系不了感情,反而失去群众信任,弄得群众“无话可说”。邓小平说过:“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这种“走”,与群众路线格格不入!
带着真情调研,来点不摆谱的开场白,瞬间就能拉近距离,群众自然愿与你互动,眼中所见、耳中所听、脑中所想、心中所急皆为群众,既联系感情,又洞悉实情,“无话可说”的窘态变成了“无话不说”的融洽,“失语症”也会不治而愈,何乐而不为?
我們多么乐见群众此类“无话可说”——“上级办实事真周到,服务那是‘无话可说’!”
十景病:“玩数字游戏就是演戏!”
前一阵,一位朋友在微信中写道:年终总结,突出对已办妥的10件民生实事进行描述。没想到,却受到领导批评,“本是办事部门举手之劳的4件小事,何必放进来硬凑10件,玩数字游戏就是演戏”!
当年,鲁迅先生写《再论雷峰塔的倒掉》时,曾提到一种“病”,叫“十景病”,“点心有十样锦、菜有十碗……药有十全大补”。
90多年过去,“十景病”依然没有得到根除,仿佛不凑个“十”,就不能十全十美。只不过如今有了一个更文雅的说法——数字游戏!
“玩数字游戏就是演戏!”一语点中积弊!靠数字游戏来蒙蔽领导,糊弄百姓,民心工程沦为烂尾工程,最终失去的将是民心。
“凑十”不如实打实。倘若不见实效不松手、不罢休,办好3件事也会让群众拍手称赞;倘若开始轰轰烈烈,中间平平淡淡,最后无声无息,30件也会让群众怨声载道……
眼下,有些单位又开始筹划“十件民生实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值得肯定。其实,只要为了群众,不必非得“凑十”,3件不嫌少,30件也不嫌多。安心做几件让群众切切实实能感受到的好事,才算真正办到大家心坎儿上,才能让大家点赞。数字游戏、注水政绩都是白扯……
忌医病:“闻过”须“改过”
近两年,不少民主生活会上的批评与自我批评辣味十足,批评自己“怕不辣”,相互批评“不怕辣”,红脸出汗,值得欣喜。这让人想起一个词——闻过则喜。
然而,一些人在“闻过”之后,却往往存在着与之相反的反应,大致可分为三类。
“闻过”则“怒”。此类人习惯了阿谀奉承,也听不得别人“挑刺”,一旦他人指出自己的不足,就会面红耳赤,怒发冲冠,拍案而起,甚至骂娘,是典型的“讳病忌医”。
“闻过”则“假喜”。此类人擅长伪装,当面一套,背后一套,表面说你批评得很对,但内心却不以为然,这样的“喜”不要也罢。
“闻过”则“真喜”,但“不改”。此类人没有意识到自身不足,别人提出来后恍然大悟,也能欣然接受,心里还有一股“被关注”的温暖,但却常常以“种种原因”为由,无动于衷,不了了之。
这是病!得治。过而不改,是谓过矣。
勇于把“过”当教训反思,当财富看待,敢向痛处开刀;既要有闻过则喜的雅量风度,又要有闻过则改的决心力度,对自身问题毫不留情,该“吃药”的“吃药”,该“手术”的“手术”。看样子,“闻过”之后光“喜”还远不够,有没有比“感动”更好的方法?有,行动!及时“改过”才是正道!
(《新华每日电讯》2018.1.24 张凤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