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过2-3年的专业学习,职业学校的学生们便带着各自的理想和抱负踏上了各自的工作岗位,走进了纷繁复杂的社会。但是我们经常可以听到他们无可奈何的叹息。那一双双澄澈的双眸惊愕掠过纷繁复杂、不可名状的社会,漫流而出的是一份份的茫然无措和怅然若失。毋庸讳言,年初长成,稚嫩的心灵,惊诧于突然直面的社会。无疑这是对社会的不适应。细析原因,千源百头,但关键的一点是他们缺乏一定的角色意识。
社会学认为,由一定的社会身份、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即“角色”。“角色”原本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乔治·米德将之引入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就犹如戏剧中的一个大舞台,社会中的人就是他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每个人要按照剧目的要求,说该说的话,行该行的事,老老实实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人身份、地位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各具色彩,因而不能像戏剧中的演员那样只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是扮演多种角色,即所谓的“角色丛”。另外,角色理论根据人们对一定社会角色的理想追求与充任该角色的人们的实际表现,将社会角色区分为“理想角色”和“实践角色”两类。如果“理想角色”和“实践角色”不相符合,这就产生了“角色距离”。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虽然只有一步只遥,但这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个转折蕴涵着很深的学问。年龄较小,社会阅历相对较浅的学生要想顺利实现这一无法回避的转折,让自己的心态、行为模式快速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在社会的挑战面前而感到痛苦和不安,甚至惧怕社会了。用角色理论来分析职校生的就业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不安和痛苦来自于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所产生的“角色距离”,也可以说,他们面对社会,对待社会角色,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产生了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因此,对学生进行角色意识的心理培养是职校生顺利走向社会的关键。
一、正确认识角色距离的产生是职校生走向社会的前提
学校是一个小舞台,而社会则是一个大舞台。职校生在毕业前后所占据的社会舞台是不相同的,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更是不尽相同。特殊的社会环境,特殊的社会身份、地位,也就决定了角色距离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1、角色类型的转换
在学校里,学生扮演的角色就是“学生”,而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就是“员工”。“员工”和“学生”是两种不同的角色类型。不同即产生“距离”。
2、角色范围的扩大
在校期间,学生生活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活动范围小,社会接触面较窄,所扮演的角色也就较少,主要是“学生”和“同学”。而毕业后,社会接触面广,交往机会多,所扮演的角色也就随之越多。在单位是领导的下属,部门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公务外出时的“单位代表”,并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所扮演的角色也就越来越多。
3、角色的复杂化
在校时,角色关系还是比较单纯的,而走向社会以后,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舞台上的假面化越来越多,扮演的角色也就越来越复杂。周围的人就会以不同的眼光和角度、标准来审视你,要求你,这时你就必须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角色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可见,职校生从学校到社会所产生的角色变换是客观存在的,产生角色距离是不可避免的。这说明职校生在走向社会之前缺乏面对角色变换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即缺乏必要的角色意识。实践证明,大多数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充满了幻想色彩。在踏入社会之前,他们拥有对未来生活的热情和向往,他们对社会知之甚少,把整个社会想象的过于简单,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估计,对未来的职业期望值高得不切实际。在这种心态下进入社会,环境角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行为模式或规范以及心理又难以立即发生变化,迅速适应社会,这就使刚踏入社会时的角色理想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实际表现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角色距离。因此,大多数毕业生会因不能实现角色理想,快速适应社会而感到迷茫、苦恼,甚至消极斥世。
二、增强角色意识,缩小角色距离是职校生走向成功就业的关键
可以肯定,从学校到社会,要想完全消除“角色距离”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新时期有志于改造社会,奉献青春的青年学生来说,积极主动地增强自身的“角色意识”,通过主观努力,缩小“角色距离”完全是有可能的。
(一)多途径了解社会
人类社会是一个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舞台。职业世界更是一个五彩纷呈、变化多端的天地。职校生在毕业之前,应当多渠道、多途径了解社会。
1、教学实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接受教育,接触社会的时间有限。所以应当格外珍惜每一次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观察校园之外的世界,了解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洞察现象之后的本质以锻炼自身,适应环境。学生应当及时检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否与实践岗位相合,是否适用够用。以此对自身的能力有个全面的了解,为走向工作岗位早作心理准备。
2、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非常重要,是从学校到具体工作岗位的过渡。所以实习生既要充满信心,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领导、同事了解自己;同时又要谦虚谨慎,逐步适应,避免不必要的失误。这也是实践角色的一个前奏。
3、就业指导
职业学校普遍设有就业指导机构,以此来指导学生如何择业就业。毕业生应当及时虚心地接受该机构的就业指导,提前了解有关就业信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收集社会就业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招聘洽谈会、人才交流中心、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了解当前社会就业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提前调整理想角色的意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应当通过了解社会,意识到要在将来的客观生活环境的变化及其角色要求的变化,尽可能切合实际地培养和更新自己的角色意识。
(二)多角度分析自己
当代青年学生,莫不满腔热血,对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好奇。但是对于自身,往往疏于分析,怯于正视,不能勇敢正确地面对。这就需要他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分析认识。
1、积极培养,发挥特长
职校生在学校里大多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专长,这是胜任工作的前提。但是应当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更具爆炸色彩,对人才的需求更呈多元化,角色扮演更赋复杂化。这时需要青年学生审时度势,量体裁衣,随着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求,调整、巩固原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发展、提高新的技术知识。
2、勇敢面对,克服弱点
多种因素决定了青年学生存在一定的弱点是不可避免的。有弱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勇敢面对,积极克服。青年学生必须于万变之中处事不惊,冷静地分析对待即将选择的生活道路或已经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对自己行为模式和规范的客观要求,积极主动地在实践活动中刻苦锻炼,增长才干,拾遗补漏,提高自己。当然青年学生在就业的最初阶段,适当的掩盖一下自身的缺点是应当允许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意无意地掩饰一下自身的弱点,有利于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当然这种掩饰不是欺骗,而是适度的角色表演。必须指出角色表演并不能成为怯于改正弱点的借口。它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岗位的熟悉而淡化,最终退出舞台。
目前,开放、多元,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绚丽多彩而又宽广无比的人生大舞台。舞台的立柱是平等竞争,诚信为本。在这个大舞台上,不存在看客,不存在替换,谁的角色意识强,谁的角色表演逼真,谁就有可能成为社会欢迎的好演员,塑造出符合社会要求、自己期盼的理想角色。
愿所有的青年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轻健的步伐成功地走入社会大舞台!
(作者单位:276700山东省临沭县职业中专)
社会学认为,由一定的社会身份、地位所决定的符合一定的社会期望的行为模式,即“角色”。“角色”原本是戏剧中的一个专有名词。美国著名的社会学家乔治·米德将之引入社会学。他认为社会就犹如戏剧中的一个大舞台,社会中的人就是他所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总和。每个人要按照剧目的要求,说该说的话,行该行的事,老老实实地扮演自己的角色。但是现实生活中的个人身份、地位并非是单一的,而是各具色彩,因而不能像戏剧中的演员那样只扮演一定的角色,而是扮演多种角色,即所谓的“角色丛”。另外,角色理论根据人们对一定社会角色的理想追求与充任该角色的人们的实际表现,将社会角色区分为“理想角色”和“实践角色”两类。如果“理想角色”和“实践角色”不相符合,这就产生了“角色距离”。
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从学校走向社会,虽然只有一步只遥,但这是他们人生的一大转折,这个转折蕴涵着很深的学问。年龄较小,社会阅历相对较浅的学生要想顺利实现这一无法回避的转折,让自己的心态、行为模式快速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并不是一件十分轻松的事。否则也就不会有那么多的学生在社会的挑战面前而感到痛苦和不安,甚至惧怕社会了。用角色理论来分析职校生的就业过程,我们不难看出,这种不安和痛苦来自于毕业生走向社会后所产生的“角色距离”,也可以说,他们面对社会,对待社会角色,缺乏一定的心理准备,产生了角色扮演的失调现象。因此,对学生进行角色意识的心理培养是职校生顺利走向社会的关键。
一、正确认识角色距离的产生是职校生走向社会的前提
学校是一个小舞台,而社会则是一个大舞台。职校生在毕业前后所占据的社会舞台是不相同的,而所扮演的社会角色更是不尽相同。特殊的社会环境,特殊的社会身份、地位,也就决定了角色距离的产生是不可避免的。
1、角色类型的转换
在学校里,学生扮演的角色就是“学生”,而毕业后在不同的岗位就是“员工”。“员工”和“学生”是两种不同的角色类型。不同即产生“距离”。
2、角色范围的扩大
在校期间,学生生活在一个比较特殊的环境,活动范围小,社会接触面较窄,所扮演的角色也就较少,主要是“学生”和“同学”。而毕业后,社会接触面广,交往机会多,所扮演的角色也就随之越多。在单位是领导的下属,部门的“同事”,生活中的“朋友”,公务外出时的“单位代表”,并且随着时间和空间的拓展,所扮演的角色也就越来越多。
3、角色的复杂化
在校时,角色关系还是比较单纯的,而走向社会以后,由于人际关系的复杂化,舞台上的假面化越来越多,扮演的角色也就越来越复杂。周围的人就会以不同的眼光和角度、标准来审视你,要求你,这时你就必须在不同的场合以不同的角色处理人际关系,甚至同时扮演多个角色,角色冲突与角色紧张是不可避免的。
由此可见,职校生从学校到社会所产生的角色变换是客观存在的,产生角色距离是不可避免的。这说明职校生在走向社会之前缺乏面对角色变换的心理和思想准备,即缺乏必要的角色意识。实践证明,大多数毕业生对未来的职业和人生充满了幻想色彩。在踏入社会之前,他们拥有对未来生活的热情和向往,他们对社会知之甚少,把整个社会想象的过于简单,他们对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估计,对未来的职业期望值高得不切实际。在这种心态下进入社会,环境角色发生了极大的变化,而行为模式或规范以及心理又难以立即发生变化,迅速适应社会,这就使刚踏入社会时的角色理想与现实生活中的角色实际表现不可避免的产生了角色距离。因此,大多数毕业生会因不能实现角色理想,快速适应社会而感到迷茫、苦恼,甚至消极斥世。
二、增强角色意识,缩小角色距离是职校生走向成功就业的关键
可以肯定,从学校到社会,要想完全消除“角色距离”是不可能的。但是作为新时期有志于改造社会,奉献青春的青年学生来说,积极主动地增强自身的“角色意识”,通过主观努力,缩小“角色距离”完全是有可能的。
(一)多途径了解社会
人类社会是一个五光十色,光怪陆离的舞台。职业世界更是一个五彩纷呈、变化多端的天地。职校生在毕业之前,应当多渠道、多途径了解社会。
1、教学实习
职业学校的学生大部分时间是在校园里接受教育,接触社会的时间有限。所以应当格外珍惜每一次教学实习和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这一机会观察校园之外的世界,了解社会纷繁复杂的现象,洞察现象之后的本质以锻炼自身,适应环境。学生应当及时检验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技能能否与实践岗位相合,是否适用够用。以此对自身的能力有个全面的了解,为走向工作岗位早作心理准备。
2、毕业实习
毕业实习非常重要,是从学校到具体工作岗位的过渡。所以实习生既要充满信心,大胆展示自己的才能,让领导、同事了解自己;同时又要谦虚谨慎,逐步适应,避免不必要的失误。这也是实践角色的一个前奏。
3、就业指导
职业学校普遍设有就业指导机构,以此来指导学生如何择业就业。毕业生应当及时虚心地接受该机构的就业指导,提前了解有关就业信息,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4、收集社会就业信息
学生可以通过招聘洽谈会、人才交流中心、新闻媒体、网络等途径了解当前社会就业信息,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提前调整理想角色的意识。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特别是随着我国WTO的加入和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发展的社会大环境下,学生应当通过了解社会,意识到要在将来的客观生活环境的变化及其角色要求的变化,尽可能切合实际地培养和更新自己的角色意识。
(二)多角度分析自己
当代青年学生,莫不满腔热血,对未来充满了理想和好奇。但是对于自身,往往疏于分析,怯于正视,不能勇敢正确地面对。这就需要他们对自己有个正确的分析认识。
1、积极培养,发挥特长
职校生在学校里大多掌握了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甚至在某些方面还有一定专长,这是胜任工作的前提。但是应当充分认识到,现实社会的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更具爆炸色彩,对人才的需求更呈多元化,角色扮演更赋复杂化。这时需要青年学生审时度势,量体裁衣,随着社会和工作岗位的需求,调整、巩固原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培养、发展、提高新的技术知识。
2、勇敢面对,克服弱点
多种因素决定了青年学生存在一定的弱点是不可避免的。有弱点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勇敢面对,积极克服。青年学生必须于万变之中处事不惊,冷静地分析对待即将选择的生活道路或已经置身其中的生活环境对自己行为模式和规范的客观要求,积极主动地在实践活动中刻苦锻炼,增长才干,拾遗补漏,提高自己。当然青年学生在就业的最初阶段,适当的掩盖一下自身的缺点是应当允许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有意无意地掩饰一下自身的弱点,有利于尽快适应社会的要求。当然这种掩饰不是欺骗,而是适度的角色表演。必须指出角色表演并不能成为怯于改正弱点的借口。它必须随着时间的推移,工作岗位的熟悉而淡化,最终退出舞台。
目前,开放、多元,充满生机活力的中国为广大青年学生提供了一个绚丽多彩而又宽广无比的人生大舞台。舞台的立柱是平等竞争,诚信为本。在这个大舞台上,不存在看客,不存在替换,谁的角色意识强,谁的角色表演逼真,谁就有可能成为社会欢迎的好演员,塑造出符合社会要求、自己期盼的理想角色。
愿所有的青年学生能以愉快的心情,轻健的步伐成功地走入社会大舞台!
(作者单位:276700山东省临沭县职业中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