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寻鼠兔30年

来源 :户外探险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anhaoguohuifa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李维东
  新疆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新疆生态学会副秘书长,IUCV/SSC兔形目专家组成员,伊犁鼠兔发现人。2015年成立了以保护伊犁鼠兔为主题的“李维东自然生态保护服务工作室”,在阿拉善SEE生态协会、腾讯公益和中国扶贫基金会的支持和帮助下,进一步开展着伊犁鼠兔的保护工作。
  三十多年前的惊人发现
  一切缘起于1983年7月,我和同事在日常医务工作中救助了一位当地老牧民的孙女,帮她脱离了危险。为表达谢意,这位牧民邀请我们去他家做客。
  在这位老牧民家的后面,有一座平顶山。初来乍到的我们为了拍到美景,一时兴起攀爬到了悬崖峭壁之巅。而就在我们观赏美景时,我突然发现岩石缝里冒出了一个灰灰的小脑袋,一瞬间又钻了回去。我屏住呼吸等待它再次出现—终于再次见到了一只又像兔子又像老鼠,额头和颈侧有三块棕色斑点的小动物—也就是在这里,我们采集到了伊犁鼠兔的1号标本。
  附近的牧民和我手头上的文献资料里,都没有关于这种小动物的记载。我托朋友刘恩铨将彩色照片带给了中科院动物所的研究员马勇,马勇猜测这可能是新物种。为防止这一动物的命名权被邻国学者抢先,我们加紧了野外调查的力度。
  1985年8月12日,我们又成功采集到两只伊犁鼠兔标本。期间因为风雪,我们还经受了三天被困荒野的艰苦考验。8月15日,历经千辛万苦的我们终于回到营地,而那天正是我30岁生日。就这样,一个新物种被发现了。1986年,我和马勇将其正式命名为伊犁鼠兔(Ochotona iliensis Li et Ma,1986)。从此世界动物史册上又多了一个由中国人命名的动物。
  天山上的可爱精灵
  伊犁鼠兔体型较大,成体体长可超过20厘米。有很多报道中都会提到伊犁鼠兔具有泰迪熊一般可爱的面容,这可能都要归功于它的一对大耳朵—实际上,伊犁鼠兔的耳长和后足长度,也确实是鼠兔属里最大的。与其他鼠兔单一的灰褐色的毛色相比,伊犁鼠兔的毛色较鲜艳,额头、头顶以及颈部两侧均有界限明显的锈棕色斑,而耳后与颈背部则有一大块浅色斑。在冬天,伊犁鼠兔的毛色会变浅。
  天山南北是伊犁鼠兔的家,沿北天山至乌鲁木齐一号冰川450公里处的山地,都有伊犁鼠兔分布。这一带陡峭的山势,众多的岩缝、岩洞,都为伊犁鼠兔提供了良好的庇护。而到了冬季,不易积雪的大岩缝和岩洞就成了伊犁鼠兔的越冬场所。它们的活动基本就固定在这些洞穴内,偶尔的外出活动也仅限于洞口附近。
  伊犁鼠兔为草食性动物,多以金莲花(Trollius)、虎耳草(Saxifraga)、雪莲(Saussurea)、青兰(Dracocephalum)、火绒草(Leontopodium)等高山植物为食。由于这些植物多生长于高海拔的岩壁石缝间或小台地,且数量不多,饿肚子的局面对于伊犁鼠兔来说并不鲜见。冬季到来时,伊犁鼠兔会将青兰、火绒草等植物的绿叶和少量花茎堆成小堆,作为过冬的粮食储备。此外它们还有许多天敌,比如白鼬、石貂、狐狸,以及各种猛禽。
  与多在白天活动的其他鼠兔相比,伊犁鼠兔具有较强的暗视野活动能力,而其活动高峰期也多在夜间,只有冬季时才会更常在白天出没。此外,我们在野外也从来没有听见过伊犁鼠兔发出叫声,这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可能和它们数量稀少,栖息地片断化有关。
  高山动物,气候变化晴雨表
  从20世纪开始,受气候变化的影响,许多动物开始向高海拔区域迁移,伊犁鼠兔首当其冲,因此成为反映气候变化的晴雨表。
  鼠兔是耐高寒的动物类群,伊犁鼠兔更是喜欢在寒冷的地方生活。随着全球气候的变暖,新疆天山山区的冰川退缩加速,雪线明显上升。冰期结束后,伊犁鼠兔逐渐退缩到天山高海拔的裸岩山峰上,这种环境改变对其生存极为不利。
  2008年,我们与美国、捷克的研究人员合作,证实生活在高山环境中的鼠兔已经明显感到气温的上升,美国内华达州大盆地的北美鼠兔及中国天山山脉的伊犁鼠兔种群数量都在减少,且与气温上升有直接关系。此外,人类活动和放牧也在一点点蚕食伊犁鼠兔的生存环境。牲畜不仅啃食、践踏高山植被,伴随羊群的牧羊犬还有可能直接捕食伊犁鼠兔。在这些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伊犁鼠兔的数量自1983年首次发现以来,已经从当初的约3000只,下降到了目前的不足1000只,数量减少了2/3以上。2005年,伊犁鼠兔被列入《中国濒危物种红皮书》,2008年时又被列入《濒危物种红色目录》,属于濒危(EN)物种。
  伊犁鼠兔的濒危状况,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对这类高山残存动物的影响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正因为这里的动植物面临着高温、掠食者和竞争者等多重影响,其数量的下降情况也就首当其冲且更加明显。
  时隔22年,伊犁鼠兔再次现身
  2002年、2006年、2010年和2014年,我和志愿者先后四次前往位于伊犁鼠兔分布区的各定位观测点考察。2014年,我和成都公益机构“秘境守护者”合作,通过众筹筹措到了11台红外触发相机,再加上各方的资助,让采用最新科技手段对伊犁鼠兔进行野外观测成为了可能。同时,我们还组织了热心网友参与科考活动。但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自从2002年起,在我们首次发现和其后多年定点研究伊犁鼠兔的模式标本产地,再也没能发现一只鼠兔的影子,甚至连其特有的圆形粪便也消失不见了。根据之前的粪便风化情况分析来看,伊犁鼠兔在此已消失多年。而这次在南天山库车达坂的定位观测点布设的六部红外相机,也没有拍到一张伊犁鼠兔的照片,初步推测这里的伊犁鼠兔可能也已灭绝。
  直到2014年7月11日,科研人员在新疆某地的伊犁鼠兔定位观察点布设红外相机时,才意外发现了一只伊犁鼠兔。当时这个小家伙正躲在岩石后面,看起来十分警觉,小耳朵竖起。我们立刻用相机记录下了这珍贵的一瞬间,时隔22年,我们终于又得以再次见到它们。不过,我们很担心这次露脸的伊犁鼠兔,会成为最后的一只。
  行动起来,还伊犁鼠兔安乐家园
  有人问我:多年如一日保护研究这种小动物的动力是什么?我对他们说:“这么可爱的小动物从世界上消失了,我能不难过吗?我不想难过。”
  将伊犁鼠兔置于危险境地的,并不仅仅是气候变化,还有人类活动。畜牧、生活与标本采集,共同将伊犁鼠兔推向了灭绝的边缘。现在,我们仅能在一些海拔较高或人为干扰极小的区域见到伊犁鼠兔的身影了。但随着其中很多地区成为了风景旅游地,人为干扰和破坏正在无形中对伊犁鼠兔的生存施加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希望能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改进该区域的管理状态,动员当地牧民和驻地单位行动起来,共同保护伊犁鼠兔及当地的生态环境,还伊犁鼠兔一个安乐家园。目前通过我们的努力,天山一号冰川保护区域已经批建。不过,这距离我们在此建立一个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的初衷还有一段距离。当这一目标达成,意味着除了重点保护对象伊犁鼠兔之外,还要保护这里的生物多样性,以及乌鲁木齐河上游的生态系统。等时机成熟之后,我们希望能将这里纳入中国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之中,从而让伊犁鼠兔这一中国天山的特有动物在这里得以繁衍生息。
其他文献
迷路,对于我这个路痴来说一定不是空白的,即使在从小居住的城市里也偶尔遇到,更何况是在旅途中呢?幸运的是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一次把自己真正地丢了,而旅行也因那一段失去方向的路而变得更有趣和深刻,甚至是一段友谊的开始。  那年,我遇到独自旅行的捷克女孩玛丽,我搭上她的摩托车去老挝南部Bolaven高原。玛丽穿着一件衬衫却一直以每小时60公里的速度驾驶着,尽管我坐在后座上贴着人高马大的她也依然觉得冷。来
2017年12月30日,经过为期3天的驭雪奋战,单板滑雪大跳台和坡面障碍技巧锦标赛于富龙滑雪场圓满落幕。本次锦标赛由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中国滑雪协会主办,张家口市体育局、富龙滑雪场承办,泰瑞智杰体育协办以及众多品牌商支持。旨在充分挖掘我国的冰雪力量,选拔优秀冰雪人才,进一步提升中国滑雪专业队的实力,为2022年北京张家口冬奥会夯实基础,实现更大的突破。来自各省市的10支专业队近百名运动员
2016年9月21日,克莱恩·蒙塔纳旅游局及瑞士国家旅游局在瑞士驻华使馆举办了克莱恩·蒙塔纳推介会。瑞士的夏季意味着在阿尔卑斯山间徒步,在大自然中发掘美好,在博物馆中沉醉遨游。瑞士的西南部小镇、瓦莱州的克莱恩·蒙塔纳(Crans-Montana)作为瑞士著名度假胜地之一,以滑雪、高尔夫、徒步等户外运动闻名于世,不仅拥有最壮美的阿尔卑斯全景观,还拥有瑞士最纯净的空气。户外爱好者来到克莱恩·蒙塔纳,还
在ISPO BEIJING 2017展會上,攀登品牌KAILAS凯乐石重磅推出多款新品亮相,除了为本次户外盛会带来最新攀登新品外,还带来一系列精彩纷呈的现场活动。本次KAILAS展位最大的亮点是邀请了多位攀登大牛,每天为户外爱好者带来攀登分享会,包括:KAILAS签约运动员罗静,讲述8000米与死亡擦肩而过的瞬间;KAILAS签约运动员李宗利讲述贡嘎山的故事;凯乐石成都领攀校长曾山,讲述他在中国攀
冒险对于每个人的意义都不尽相同,于我而言,只要在启程时有足够的旅途信息和准备,那就意味着很安全。旅程中那些突如其来的惊喜—这一切都让人如此的兴奋和充实。  无论是谁,为确保在探险中成功,都会做足了准备,深度分析每个细节。布莱恩·洛佩斯(Brian Lopes)也是这么做的。大约三年前,洛佩斯和我讨论过骑车穿越墨西哥巴贾半岛的想法。而在2017年冬天,我们决定和山地车传奇人物、冒险旅行先驱者戴夫·旺
OUTDOOR:老君山传统攀岩节今年已经是第三届了,那么BD品牌主办这样的攀岩节的初衷是什么呢?  林雄坚:实际上,BD品牌对于中国攀岩的支持可以追溯到2008年,那时候我们与TNF合作举办了第一次阳朔攀岩节, 2008~2010年,我们连续举办了三年。通过这三年对于运动攀登的推广和支持,效果还是非常明显的。那时我们就开始思考,我们下一步要做些什么。赵凯提出了一个很好的观点,国内的一些攀岩者,他们
在常人眼中,环境恶劣和人迹罕至的荒漠,通常与“生命禁区”“极寒”“酷热”“极旱”“荒芜”等不适合人类生存的字眼联系起来。也正因为如此,敢于勇闯荒漠和挑战极限的冒险家们,一直都备受关注和敬仰。凭耐力体能去进行荒漠极限探险,则是以最原始和最艰辛的方式,向自然回归,向身体致敬,向欲望坦白。荒漠也因为他们而迸发出活力与生机。    在世界各地的荒漠中,有这么一些极限耐力跑赛事,完成其中的任何一项,都是可以
经历了一天的飞行,我抵达了世界第二高海拔的首都—厄瓜多尔的Quito。下了飞机,看着眼前海拔200~3000米的安第斯山脉,倒令我想起了川藏线的318国道。租好汽车,已是后半夜,即便是在赤道上,但因海拔因素,夜晚也是凉飕飕的。    次日中午,我便出发了。从地图看,接下来的行程将经过5704米海拔的Antisana山脚,一路向东,途径高海拔戈壁、高原云林(由于亚马逊盆地大量的蒸腾,在被风吹到安第斯
毫无异议,反季节攀登的风险几乎是平常时间的若干倍,无论做了多少准备功课,一旦出发便意味着普通人无法想象的煎熬。更多时候,你还会面对无能为力的绝望。  2011年2月4日,Simone Moro、Denis Urubko与Cory Richards(摄影师)在从迦舒布鲁木II峰下撤途中,突遇雪崩,经历了8个小时的生死挣扎。  “这一天非常辛苦,可以说是标志旗救了我们的命。我们彼此配合轮流开路,足足花
童年记忆  对于已经身为父母的家长来说,捉蚂蚱、捕蝴蝶、折槐花、撸榆钱,这些一定是深藏于内心美美的童年记忆,那时总能从身边的大自然中收获满满的乐趣。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发展,我们的生活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现代,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越来越习惯于人工或室内环境,更多的快乐是来自于虚拟的电子设备,而亲近自然的天性越来越弱。  一次户外的自然观察课堂上,我在一片树叶的背面发现了一只蝉蜕,便指给孩子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