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菲律宾的首都马尼拉,有一座名为“Chinese Garden”(以下简称中国公园)的公园,从大门到内部的亭台楼阁、长廊石刻,都有着浓郁的中国风情。通过这座“中国公园”,我们看见了菲律宾和中国的渊源,可以追溯到一千多年前。如今中菲人文交流在旅游、教育等方面多点开花,在两国交往的历史长河上,镌刻下不可磨灭的痕迹。
正在主动了解中国的菲律宾民众
中菲两国的人文交流是两国领导人关心的话题,被寄予着厚望。2016年10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后,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表示菲中两国必须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要开展更多的人文交流,加强人员往来,增强两国人民间的联系。201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菲律宾前夕,在菲律宾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中强调:“中菲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人民友好交往是两国关系的源头活水。”
对菲律宾人来说,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们对在菲华人华侨的认识。
在菲律宾,中国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庆已不单单由华人华侨庆祝,部分菲律宾人也乐于参与其中。买糕点,讨彩头,也成为一些菲律宾人在节日期间走亲访友的习惯。马尼拉中国城里的老字号“永美珍”糕点铺,见证了这一变化。
永美珍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永美珍的月饼、甜粿、发糕等寓意团圆、甜美、发财的点心一经上架便很快被抢购一空。美食和节日不仅是华人华侨寄托乡愁的载体,也是菲律宾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2017年中秋节前,菲律宾马尼拉居民玛利亚到店内选购糕点。她说,年幼时,母亲曾给她买过永美珍的月饼,她对这一儿时的味道念念不忘。现在她家离中国城有好一段距离,因此她每次到这里来,都要买上一些永美珍的点心带回家。
菲律宾人对中国的了解不止于美食和节日,汉语也是进入他们生活的“中国元素”。2014年6月,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共建合作了汉语师范专业,这是菲律宾主流大学的首个汉语师范教学本科专业。按照教学计划,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到中国留学一年。
孙尼可和几位同学在福建师范大学学习期间,选修了武术课。她用汉语流利地说:“我小时候看过成龙的电影,许多菲律宾人都喜欢他。我觉得学习武术既能让我们保护自己,还能了解中国文化。”他们在回到菲律宾后,仍会抽空练习。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教师王凯十分欣赏他们,评价道:“留学经历让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诠释中国武术精神上,有时并不比中国人差。”
除了民间交流,在中菲政府的推动下,两国官方层面的人文交流也愈发频繁。2015年11月,中菲签署了《中菲文化合作协定2015年至2018年执行计划》,其中涵盖两国文化与艺术交流的各个方面。2016年10月,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赴菲演出,菲律宾文化中心主任米拉多将其形容为“两国观众和两国文化之间的握手”。
杜特尔特出任总统后,中菲关系迎来转折点。2019年7月,在马尼拉举办的“一带一路”中国—菲律宾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论坛,将两国人文交流推向高潮。中菲的政界、学界、商界等各领域人士齐聚一堂,回顾了中菲文化交流的成果,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2020年,杜特尔特在新春贺词中点出:“菲中两国互利友好关系历经数百年仍牢不可破。”对于文化交流,他也曾作出要求:“希望作为两个特点不同但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民族,中菲两国人民都能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深刻理解,并进一步巩固多年来两国人民拥有的亲善感情。”
菲律宾文化魅力俘获中国人的心
对中国民众来说,菲律宾的美丽海岛、热带水果、短棍术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事物。在交通和签证办理便捷度极大提升的这些年,每年都有大量中国游客奔赴菲律宾,感受这个热帶国家的异域风情。
菲律宾政府将旅游产业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据菲律宾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该国旅游业产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2.7%。中国游客的涌入无疑为其创收提供巨大动力。菲律宾旅游部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174万中国大陆游客赴菲旅游,比2018年增长了38.58%。目前,中国大陆是菲律宾第二大游客来源地,仅次于韩国。
徒步高山、探秘洞穴、潜入蓝海等旅游项目发展火热,而春卷、菲式冰淇淋、鸡阿斗波、生鱼沙拉等美食也惹得中国游客垂涎。到菲律宾旅游的陈书惠称:“看菲律宾的照片,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美的地方,于是搜索无数游记,神游无数遍后,最终决定要亲自去看看。”在菲旅游的5天里,热情的当地人、价格低廉的食物和酒店、宽阔干净的海滩使她对菲律宾心生好感,赞叹这次旅游“不虚此行”。
中国民众的赴菲旅游,加深了中菲两国的人文交流和认同。与此同时,菲律宾文化也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到中国。2018年1月,一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菲律宾的“国术”——短棍术的现场展示,让中国学员感受到了“菲式武术”的非凡魅力。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公使弗兰克·奥莱亚说:“通过短棍术的教学、表演,菲律宾教练能在直接和连续的互动中了解中国人,同时,中国民众也可通过短棍术接触到在华菲律宾人和菲律宾传统文化。”
青年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在菲律宾,有一批中国留学生立志成为中菲交流的青年使者。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汪道勇称,中菲关系升温后,中方增加了不少公派留学生,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工商管理、心理学、教育学、英语、菲律宾语等各学科里。
菲律宾雅典耀大学留学生田鸽,是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级菲律宾语专业的本科交换生。她和同学在菲生活期间,和同学们坐过吉普尼、逛过马尼拉的大街小巷、吃过菲律宾的各种美食,通过深入菲律宾的生活,她的菲律宾语言能力快速得到提升。她称,希望自己的留学生涯有助于中菲文化交流。
中菲建交45年来,正是这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不断丰富了两国人文交流的内涵。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中菲逐渐建立起共通的文化情感和价值认同,延续着两国千百年来的世代交好。
·联系编辑:944109719@qq.com
正在主动了解中国的菲律宾民众
中菲两国的人文交流是两国领导人关心的话题,被寄予着厚望。2016年10月,菲律宾总统杜特尔特上任后,首次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他表示菲中两国必须建立良好的双边关系,要开展更多的人文交流,加强人员往来,增强两国人民间的联系。2018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出访菲律宾前夕,在菲律宾媒体发表署名文章中强调:“中菲两国地缘相近、人缘相亲、文缘相通,人民友好交往是两国关系的源头活水。”
对菲律宾人来说,他们对中华文化的理解和认同,很大程度上是基于他们对在菲华人华侨的认识。
在菲律宾,中国春节、中秋节、端午节等传统节庆已不单单由华人华侨庆祝,部分菲律宾人也乐于参与其中。买糕点,讨彩头,也成为一些菲律宾人在节日期间走亲访友的习惯。马尼拉中国城里的老字号“永美珍”糕点铺,见证了这一变化。
永美珍已有六七十年的历史,每逢中国传统节日,永美珍的月饼、甜粿、发糕等寓意团圆、甜美、发财的点心一经上架便很快被抢购一空。美食和节日不仅是华人华侨寄托乡愁的载体,也是菲律宾人了解中国文化的窗口。2017年中秋节前,菲律宾马尼拉居民玛利亚到店内选购糕点。她说,年幼时,母亲曾给她买过永美珍的月饼,她对这一儿时的味道念念不忘。现在她家离中国城有好一段距离,因此她每次到这里来,都要买上一些永美珍的点心带回家。
菲律宾人对中国的了解不止于美食和节日,汉语也是进入他们生活的“中国元素”。2014年6月,中国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与菲律宾红溪礼示大学共建合作了汉语师范专业,这是菲律宾主流大学的首个汉语师范教学本科专业。按照教学计划,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到中国留学一年。
孙尼可和几位同学在福建师范大学学习期间,选修了武术课。她用汉语流利地说:“我小时候看过成龙的电影,许多菲律宾人都喜欢他。我觉得学习武术既能让我们保护自己,还能了解中国文化。”他们在回到菲律宾后,仍会抽空练习。红溪礼示大学孔子学院教师王凯十分欣赏他们,评价道:“留学经历让他们对中华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所以在诠释中国武术精神上,有时并不比中国人差。”
除了民间交流,在中菲政府的推动下,两国官方层面的人文交流也愈发频繁。2015年11月,中菲签署了《中菲文化合作协定2015年至2018年执行计划》,其中涵盖两国文化与艺术交流的各个方面。2016年10月,由中国导演张艺谋执导的芭蕾舞剧《大红灯笼高高挂》赴菲演出,菲律宾文化中心主任米拉多将其形容为“两国观众和两国文化之间的握手”。
杜特尔特出任总统后,中菲关系迎来转折点。2019年7月,在马尼拉举办的“一带一路”中国—菲律宾人文交流与经济合作论坛,将两国人文交流推向高潮。中菲的政界、学界、商界等各领域人士齐聚一堂,回顾了中菲文化交流的成果,并对未来提出展望。
2020年,杜特尔特在新春贺词中点出:“菲中两国互利友好关系历经数百年仍牢不可破。”对于文化交流,他也曾作出要求:“希望作为两个特点不同但命运交织在一起的民族,中菲两国人民都能对自己的文化传统保持深刻理解,并进一步巩固多年来两国人民拥有的亲善感情。”
菲律宾文化魅力俘获中国人的心
对中国民众来说,菲律宾的美丽海岛、热带水果、短棍术等都是耳熟能详的事物。在交通和签证办理便捷度极大提升的这些年,每年都有大量中国游客奔赴菲律宾,感受这个热帶国家的异域风情。
菲律宾政府将旅游产业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头戏”。据菲律宾统计局数据显示,2018年该国旅游业产值占全国生产总值的12.7%。中国游客的涌入无疑为其创收提供巨大动力。菲律宾旅游部数据显示,2019年共有174万中国大陆游客赴菲旅游,比2018年增长了38.58%。目前,中国大陆是菲律宾第二大游客来源地,仅次于韩国。
徒步高山、探秘洞穴、潜入蓝海等旅游项目发展火热,而春卷、菲式冰淇淋、鸡阿斗波、生鱼沙拉等美食也惹得中国游客垂涎。到菲律宾旅游的陈书惠称:“看菲律宾的照片,才知道世界上还有这么美的地方,于是搜索无数游记,神游无数遍后,最终决定要亲自去看看。”在菲旅游的5天里,热情的当地人、价格低廉的食物和酒店、宽阔干净的海滩使她对菲律宾心生好感,赞叹这次旅游“不虚此行”。
中国民众的赴菲旅游,加深了中菲两国的人文交流和认同。与此同时,菲律宾文化也以观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来到中国。2018年1月,一场中外文化交流活动在北京举行。菲律宾的“国术”——短棍术的现场展示,让中国学员感受到了“菲式武术”的非凡魅力。菲律宾驻华大使馆公使弗兰克·奥莱亚说:“通过短棍术的教学、表演,菲律宾教练能在直接和连续的互动中了解中国人,同时,中国民众也可通过短棍术接触到在华菲律宾人和菲律宾传统文化。”
青年是未来社会的中流砥柱,在菲律宾,有一批中国留学生立志成为中菲交流的青年使者。菲律宾中国留学生联合会主席汪道勇称,中菲关系升温后,中方增加了不少公派留学生,主要集中在管理学、工商管理、心理学、教育学、英语、菲律宾语等各学科里。
菲律宾雅典耀大学留学生田鸽,是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2017级菲律宾语专业的本科交换生。她和同学在菲生活期间,和同学们坐过吉普尼、逛过马尼拉的大街小巷、吃过菲律宾的各种美食,通过深入菲律宾的生活,她的菲律宾语言能力快速得到提升。她称,希望自己的留学生涯有助于中菲文化交流。
中菲建交45年来,正是这一个个生动的事例不断丰富了两国人文交流的内涵。在“你来我往”的互动中,中菲逐渐建立起共通的文化情感和价值认同,延续着两国千百年来的世代交好。
·联系编辑:9441097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