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学校文化是什么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知名学校的显著标志。一所学校之所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其重要因素就是它有自己的传统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以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取向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的总称。它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学校的硬件主要是指校园建筑、教育教学的设施、自然环境等物化形态;学校的软件主要是指办学理念、学校得以传承的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在学校文化的组成中可以根据学校建筑、设施的基本风格,视教育投资实力,与时俱进地逐步实现;学校文化的软件,则是学校领导人带领教职员工共同创建、沿袭的文化价值观,学校教育理念,师生的学习风格,学校教育环节中的和谐节律,等等。这种软件,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因素。
以硬件形式所体现的学校文化,也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物质积累,一种具有某种风格,具有历史传承特点的文化。久别的游子,当他回到自己学习成长的校园,坐在自己学习过的教室,走进自己曾博览群书的图书馆,感慨不已,激动不已,一下子打开了记忆之窗,这是什么作用?文化!一尘不染的教室,鲜花盛开的园地,一排排参天大树,幽静的小路,清澈的池塘,齐备的设施,让人一走进学校,立刻心旷神怡,立刻就感到这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这是什么作用?文化!中学时代的校园生活,多年之后仍历历在目;校风、学风,一直传承、沿续,发扬光大;师恩难忘,一到节假日,教师身边的学生来往不断,书信慰问,句句感人;一种为广大教师、学生所铭记所推崇的教育理念,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状态,这些属于软件的学校文化足以影响着人的一生。在我们的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人不能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把学校作为自己心灵故乡的学子,是在学校文化中得到了熏陶,找到了精神力量。学校之魂,文以化之;学校之神,文以铸之。学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品位,体现着教师学生的品格,促进着学校的发展。
二、学校文化与做人
文化与做人,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人的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也是一种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我们的国家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所以伟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始终如一地延续着这种灿烂的文化。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讲民族气节、民族尊严,这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它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这就是文化。
文以载道,这是说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正是如此,学校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题,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形成。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学校而言,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之外,还应做些什么?还能给学生什么?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修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学生做人、帮助学生 健康成长,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这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对学生而言,学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他们在这里不仅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各种各样其他人生所具备的东西。仅仅教给学生知识,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学习有限的课本知识,教师就成了“教书匠”,学生则成为被动学习的“机器”。人的品格、人的情操、人际交往、竞争合作的氛围、人的文化素养,等等,这是一个人所无法学习的。学校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支持学生们足以走完以后人生历程的精神动力。
近几年来,我们进一步概括总结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教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办学方针,“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学生三大发展目标等,对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对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校的教育中,我们强调立德树人,强调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如《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从司马迁《史记》中引伸的“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圣人”。引导学生重德,与时俱进,做君子,做“圣人”,这种文化教育深入人心。在做人的品位上,我们强调的“内铸气质,外塑形象”“明礼诚信、文明修身”等提升自身素养的道德践行;我们提出的“做谦谦君子,做大家闺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行为准则为广大学生所欢迎;我们所以强调自谦,强调应有的规范,因为它体现文化积淀的优良传统,又在实际发展中被不断注入现代的活力,同时这也是现今学生所欠缺的。如今这些行为准则,已成为广大师生自觉的实践。“人以校名,校以人显”“今日我以文澜为荣,明日文澜以我为荣”已成为一种激励师生上进的精神动力。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对理想、信念、责任的升华,才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
学校教育目的的达成与否或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的文化、人文环境的品位极大地影响到学校所造就的人的品位。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教育是文化环境作用的结果。课堂教学,每个教师的言行举止、治学精神、为人处事,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提出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不但要在课堂里成长,还要在学校创建的文化环境里成长。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不教之教,这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每当置身于一所学风浓厚、治学严谨、环境优美、富有声誉的学校,总能感到有一种奔涌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断牵动着自己的心灵。它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而一所平庸的、毫无特色、暮气沉沉的学校,其缺少的也恰恰是这种能唤起和激发学校及其成员崇高情感和进取心的人文环境。
三、学校文化与制度建设
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师生员工的行为通常要受到制度、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和约束。就依法办学来讲,学校应加强制度的规范作用,防止制度建设及其落实的“缺位”。这是学校运作的底线。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使学校各项活动能引之有效地进行。制度、规则是一种刚性的东西,它在限制人的同时也是对人的一种保护。学校制度、规则的建立与执行,应该体现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应该力求公平合理,具体可行。没有纪律的约束,没有规章的限制,学校的各种活动就会杂乱无章,师生就不会循规蹈矩。在学校文化的组成中,各种规章制度是刚性的,它的弱点是不能顾及师生的差异。工业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存许多“同一”,所有的学生使用的是同一教材,由同一个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在同一时间参加同一考核,评价用同一的标准,人才用同一规格去衡量。这就势必使教育的最终结果是生产出大量的“标准件”。而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价值之一,却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中增加弹性,借助学校文化的力量,认真对待师生,尤其是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次、因人而异进行教育教育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追求,重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或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成功。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制度逐渐演进到惯例水平。制度虽有强制性,但其一旦经校园主体认同,成为惯例,并为师生员工内心所接受,就会形成师生自觉遵从和维护的无需强制便能发生教育影响的精神要求。如博克所说,制度文化有一种似非而是之处,它通过约束人的行为而使人获得解放。使硬的制度逐渐趋向软化,使学校文化成为有效的约束方式,这也是增强学校凝聚力、向心力的关键。
从管理的模式上看,学校的制度建设与管理也应从刚性转向柔性化和无形化。这是一种通过以无形化的文化支撑和高情感的柔性化管理面形成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激劢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一种以和谐和合作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和谐,一方面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和谐互动,共同发展,一方面还要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横向要素的协调和纵向层次的递进,必然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从管理的文化层面上看,学校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制度,还要进一步注重人文精神,提升学校品位。学校的人文精神,我们用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来概括。建校以来,学校要发展,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精微和谐的人文特色,还要弘扬大气开放的时代精神,使学校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包容力,不竭的动力和旺盛的活力。
四、学校文化与对外交流
文澜中学建校以来,对外开放与交流的深度、广度,无论是在浙江省还是全国中学界都是一流的。学校文化、教育与管理是有相通之处的,是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我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学校,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的友好关系。在广泛的交流合作中,大家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具有感召力的文化,是一种能与师生心灵紧密关联的文化,是一种能够穿越时空横跨大洋的文化。大家都十分重视学校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学校的历史,学校成就的展览,学校的社团活动,学校的文化、科技、体育、艺术节、学校的环境建设,学校校风、学风的建设与传承,大家都致力营造,维护发展,引以自豪。这就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一个学校得以发展、成为名校的一种标志。
在多元化文化共生共存的时代,在多元价值观并存发生广泛影响的时代,我们民族的主流文化是什么?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国外的学校,国外的学校文化与价值观我们了解了多少?有什么可以相互借鉴与交流的方面?这些问题,只有在文化与教育的交流中才能找到答案。总结我们多年来与国外友好学校交流的经验,我们力求比较准确地概括出各个友好学校的特点,如我们提出,学习英国的绅士风度和严谨;学习美国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学习德国营造的教育环境和规范;学习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传统;学习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我们根据自己学校发展的实际,吸收有价值的文化精华,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学校的精神存在。
文化教育的开放与交流还可以进一步增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了解,增进对多元文化价值存在的理解与尊重,形成学校发展中的许多共识。如各个学校都在运用学校文化的影响有意识地改善育人环境,营造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又如在现代社会,学校所面对的文化道德关系的系列问题,即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以及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价值标准、有关国家和世界的标准等等,这些都与学校文化息息相关。一个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在文化教育的交流中拓展国际的视野,学校才能从更高更广阔的角度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灵魂和品位的学校,学校文化为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创造着良好的条件。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学校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灵性,有灵性,才有创造性,学校文化的发展,必定促进学校的发展。
文化是学校发展的重要内容,是知名学校的显著标志。一所学校之所以长盛不衰、持续发展,其重要因素就是它有自己的传统的文化。学校文化是以文化理念、文化价值取向为核心的物质和精神的总称。它包括学校的硬件和软件。学校的硬件主要是指校园建筑、教育教学的设施、自然环境等物化形态;学校的软件主要是指办学理念、学校得以传承的文化观念与意识形态。学校文化的硬件部分在学校文化的组成中可以根据学校建筑、设施的基本风格,视教育投资实力,与时俱进地逐步实现;学校文化的软件,则是学校领导人带领教职员工共同创建、沿袭的文化价值观,学校教育理念,师生的学习风格,学校教育环节中的和谐节律,等等。这种软件,形成了学校文化建设中的核心因素。
以硬件形式所体现的学校文化,也是一种具有生命力的物质积累,一种具有某种风格,具有历史传承特点的文化。久别的游子,当他回到自己学习成长的校园,坐在自己学习过的教室,走进自己曾博览群书的图书馆,感慨不已,激动不已,一下子打开了记忆之窗,这是什么作用?文化!一尘不染的教室,鲜花盛开的园地,一排排参天大树,幽静的小路,清澈的池塘,齐备的设施,让人一走进学校,立刻心旷神怡,立刻就感到这是一个读书的好地方,这是什么作用?文化!中学时代的校园生活,多年之后仍历历在目;校风、学风,一直传承、沿续,发扬光大;师恩难忘,一到节假日,教师身边的学生来往不断,书信慰问,句句感人;一种为广大教师、学生所铭记所推崇的教育理念,一种和谐的氛围,一种催人奋进的精神状态,这些属于软件的学校文化足以影响着人的一生。在我们的学生中,流传着这样一句格言:“人不能选择自然的故乡,但可以选择心灵的故乡。”把学校作为自己心灵故乡的学子,是在学校文化中得到了熏陶,找到了精神力量。学校之魂,文以化之;学校之神,文以铸之。学校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学校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它体现着一个学校的品位,体现着教师学生的品格,促进着学校的发展。
二、学校文化与做人
文化与做人,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人的品位、道德、智能,是文化积累的总和。文化也是一种代代累积沉淀的习惯和信念。我们的国家所以伟大,我们的民族所以伟大,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曾创造了灿烂的文化,并始终如一地延续着这种灿烂的文化。认同自己是炎黄子孙,讲民族气节、民族尊严,这是一种共同的价值观,它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形成,这就是文化。
文以载道,这是说文化在学校教育中的作用。正是如此,学校始终把培养什么样的人和怎样培养人作为学校教育的主题,学校不仅要关注学生学业的发展,更要关注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道德情操及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的形成。在学校发展的过程中,我们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对学校而言,除了教学生学习知识之外,还应做些什么?还能给学生什么?培养学生的人文底蕴和修养,关注学生个性发展,教学生做人、帮助学生 健康成长,实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这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也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方面。对学生而言,学校是一个重要的社会,他们在这里不仅仅学习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习各种各样其他人生所具备的东西。仅仅教给学生知识,仅仅是为了考试、升学而学习有限的课本知识,教师就成了“教书匠”,学生则成为被动学习的“机器”。人的品格、人的情操、人际交往、竞争合作的氛围、人的文化素养,等等,这是一个人所无法学习的。学校教给学生的不仅仅是知识、技能,更是一种信念,一种做人的准则,一种支持学生们足以走完以后人生历程的精神动力。
近几年来,我们进一步概括总结的:“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学教和谐、因人施教、发展个性、提高素质”的办学方针,“全面发展,和谐发展、个性特长充分发展”的学生三大发展目标等,对树立良好的校风、学风,对帮助学生成长,促进学校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在学校的教育中,我们强调立德树人,强调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的优秀文化:如《易经》中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如从司马迁《史记》中引伸的“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德才兼备是圣人”。引导学生重德,与时俱进,做君子,做“圣人”,这种文化教育深入人心。在做人的品位上,我们强调的“内铸气质,外塑形象”“明礼诚信、文明修身”等提升自身素养的道德践行;我们提出的“做谦谦君子,做大家闺秀”,“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行为准则为广大学生所欢迎;我们所以强调自谦,强调应有的规范,因为它体现文化积淀的优良传统,又在实际发展中被不断注入现代的活力,同时这也是现今学生所欠缺的。如今这些行为准则,已成为广大师生自觉的实践。“人以校名,校以人显”“今日我以文澜为荣,明日文澜以我为荣”已成为一种激励师生上进的精神动力。我们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志有为、德才兼备的人,才是对理想、信念、责任的升华,才是一种更为先进的教育观念,一种先进的学校文化。
学校教育目的的达成与否或教育质量的好坏,很大程度上依赖学校的教育环境。学校的文化、人文环境的品位极大地影响到学校所造就的人的品位。文化是人的生存环境,教育是文化环境作用的结果。课堂教学,每个教师的言行举止、治学精神、为人处事,对学生的影响是很大的。所以我们提出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去感染学生。学生不但要在课堂里成长,还要在学校创建的文化环境里成长。人文环境对学生的影响是一种不教之教,这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蓬生麻中,不扶自直”。每当置身于一所学风浓厚、治学严谨、环境优美、富有声誉的学校,总能感到有一种奔涌的、富有生命力的东西不断牵动着自己的心灵。它使你感动、兴奋、激越、升腾……而一所平庸的、毫无特色、暮气沉沉的学校,其缺少的也恰恰是这种能唤起和激发学校及其成员崇高情感和进取心的人文环境。
三、学校文化与制度建设
从学校管理层面上看,师生员工的行为通常要受到制度、文化和价值观的影响和约束。就依法办学来讲,学校应加强制度的规范作用,防止制度建设及其落实的“缺位”。这是学校运作的底线。制定管理制度的目的,就是为了规范学校师生员工的行为,使学校各项活动能引之有效地进行。制度、规则是一种刚性的东西,它在限制人的同时也是对人的一种保护。学校制度、规则的建立与执行,应该体现学校的传统与实际,应该力求公平合理,具体可行。没有纪律的约束,没有规章的限制,学校的各种活动就会杂乱无章,师生就不会循规蹈矩。在学校文化的组成中,各种规章制度是刚性的,它的弱点是不能顾及师生的差异。工业化背景下的学校教育,存许多“同一”,所有的学生使用的是同一教材,由同一个教师主导教学,学生在同一时间参加同一考核,评价用同一的标准,人才用同一规格去衡量。这就势必使教育的最终结果是生产出大量的“标准件”。而现代学校制度的核心价值之一,却是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这就需要在制度建设中增加弹性,借助学校文化的力量,认真对待师生,尤其是学生之间的差异,分层次、因人而异进行教育教育活动,引发学生的兴趣、追求,重视学生的能动性,使学生的潜能或特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使每个学生都感受到学校生活的快乐,让每个学生都感到自己的成功。学校文化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使制度逐渐演进到惯例水平。制度虽有强制性,但其一旦经校园主体认同,成为惯例,并为师生员工内心所接受,就会形成师生自觉遵从和维护的无需强制便能发生教育影响的精神要求。如博克所说,制度文化有一种似非而是之处,它通过约束人的行为而使人获得解放。使硬的制度逐渐趋向软化,使学校文化成为有效的约束方式,这也是增强学校凝聚力、向心力的关键。
从管理的模式上看,学校的制度建设与管理也应从刚性转向柔性化和无形化。这是一种通过以无形化的文化支撑和高情感的柔性化管理面形成的一种自我约束、自我规范、自我激劢与发展的动力机制;这是一种以和谐和合作为基础的可持续发展。这种和谐,一方面体现的是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教师与家长、学生与学生、学生与家长的和谐互动,共同发展,一方面还要注重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横向要素的协调和纵向层次的递进,必然进一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从管理的文化层面上看,学校的发展不仅要注重制度,还要进一步注重人文精神,提升学校品位。学校的人文精神,我们用精致和谐、大气开放来概括。建校以来,学校要发展,不仅要继承传统文化中精微和谐的人文特色,还要弘扬大气开放的时代精神,使学校有一种深厚的文化底蕴,一种包容力,不竭的动力和旺盛的活力。
四、学校文化与对外交流
文澜中学建校以来,对外开放与交流的深度、广度,无论是在浙江省还是全国中学界都是一流的。学校文化、教育与管理是有相通之处的,是可以相互学习和借鉴的。我校与美国、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和香港、澳门、台湾等地区的学校,有广泛的交流与合作的友好关系。在广泛的交流合作中,大家形成了一种共识,即认为学校文化是一种具有感召力的文化,是一种能与师生心灵紧密关联的文化,是一种能够穿越时空横跨大洋的文化。大家都十分重视学校文化的功能与作用。学校的历史,学校成就的展览,学校的社团活动,学校的文化、科技、体育、艺术节、学校的环境建设,学校校风、学风的建设与传承,大家都致力营造,维护发展,引以自豪。这就是一种文化精神,是一个学校得以发展、成为名校的一种标志。
在多元化文化共生共存的时代,在多元价值观并存发生广泛影响的时代,我们民族的主流文化是什么?我们的主流价值观是什么?国外的学校,国外的学校文化与价值观我们了解了多少?有什么可以相互借鉴与交流的方面?这些问题,只有在文化与教育的交流中才能找到答案。总结我们多年来与国外友好学校交流的经验,我们力求比较准确地概括出各个友好学校的特点,如我们提出,学习英国的绅士风度和严谨;学习美国的个性培养与发展;学习德国营造的教育环境和规范;学习法国自由、平等、博爱的传统;学习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我们根据自己学校发展的实际,吸收有价值的文化精华,丰富学校的文化底蕴和学校的精神存在。
文化教育的开放与交流还可以进一步增进教师之间、学生之间的相互信任与了解,增进对多元文化价值存在的理解与尊重,形成学校发展中的许多共识。如各个学校都在运用学校文化的影响有意识地改善育人环境,营造尊重学生,关心、爱护学生,有利于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人文环境;又如在现代社会,学校所面对的文化道德关系的系列问题,即人与自然、人与他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我的关系以及社会价值标准、个人价值标准、有关国家和世界的标准等等,这些都与学校文化息息相关。一个学校从封闭走向开放,在文化教育的交流中拓展国际的视野,学校才能从更高更广阔的角度制定自己的发展目标。
没有文化的学校,是没有灵魂和品位的学校,学校文化为提高学生素质,为学生全面协调发展创造着良好的条件。有丰富多彩的文化,学校才有活力,有活力,才有灵性,有灵性,才有创造性,学校文化的发展,必定促进学校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