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发劣势与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

来源 :学问·科教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lec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为拥有众多后发优势的后发国家,由于制度的原因,我国在参与国际化竞争中也存在着很多不可忽视的后发劣势。本文主要对后发劣势对我国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发展的影响进行了一定的分析,希望能从中得到一定有利于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的启发。
  【关键词】后发劣势;高新技术产品;对外贸易
  
  后发国家具有后发优势,这是国内研究较多的课题,但作为后发国家,我们也应该看到必然存在着的后发劣势。尤其是在制度方面,既存在着巨大的后发优势潜能,也同样存在着制度上的后发劣势。中国作为后发国家,从先进国家引进资本、技术和制度,尤其是引进先进国家的技术并加以模仿、消化吸收,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应该是在技术方面后发优势的表现。但这也有可能强化制度模仿的惰性,制度的改革创新则会被拖延下去。在全球化、贸易摩擦、资本开放、以及汇率波动都会随着中国经济增长而必然发生的情况下,后发劣势在经济增长到一定程度,必然成为经济继续发展的本质阻碍。
  近几年中国高新技术产品频繁遭遇的知识产权纠纷就足以用来说明知识产权制度的后发劣势已经从负面开始影响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发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竞争的加剧和后发劣势的凸显
  
  我们应该注意到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竞争力的增强和在全球范围内的国际竞争加剧,后发劣势对高新技术产品出口的负面影响也逐渐显现。在贸易壁垒、技术壁垒和绿色壁垒所导致国际贸易摩擦不断增多的情况下,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在近几年,不仅遭遇发达国家的反倾销的诉讼,而且知识产权纠纷愈来愈成为中国产品出口的一大障碍。而且在高新产品出口不断增加的过程中,也愈显出中国的知识产权制度与发达国家的巨大差距。
  
   二、先发国家的抑制威胁的行动
  
   随着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竞争实力的增强,来自于先发国家的一些跨国公司开始关注我国企业可能对其构成的威胁。通过一系列的有关知识产权的诉讼案,我们可以深刻的感受到发达国家以其在相关领域里所拥有技术上的先发优势和对技术研发路径的封锁,正在对中国高新技术产品的设立专利陷阱,运用法律诉讼的手段达到对市场干预的目的,增加我国高新技术出口产品的成本。后发国家无论从企业还是政府的层面,都可能会因为技术所带来的高新产品出口的快速增长而形成一种惰性,影响制度模仿,建立和改革的积极性,在专利制度上的后发劣势己经影响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进一步的发展。中国的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制度
  在高速的经济和贸易的发展繁荣的过程中,被企业和政府所忽略,正是最近所发生的几起中国的高新技术企业遭到先发国家的专利诉讼,显示出后发劣势在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所显现的负面影响。
  
   三、国内淡薄的知识产权观念
  
   外国企业与国内企业相比,在长期的国际市场竞争中,己经充分认知企业区域性多获得一项专利保护,就为赢得地区市场多注入一支筹码的道理,并建立了完善的运作体制。而国内在对专利保护制度上意识的淡薄,国内专利申请的不良“软环境”,以及科研制度与市场的要求不相适应,科研成果的评估制度等等都成为中国作为后发国家在制度上方面的后发劣势具体表现。在知识经济条件下国际竞争的新规则已经变为“技术专利化,专利的标准化、标准的垄断化”。一些发达国家已经将专利战略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并把专利战略与国家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在日本,政府制定以“知识产权”立国的国策,取代先前的“技术立国”,全方位构建知识产权保护的体系。在美国,政府已出台了21世纪专利发展纲要,旨在建立以市场为驱动的知识产权制度。我国政府应该提高企业的专利保护意识,建立高效的鼓励知识产权的创造、保护和运用机制。由于涉外专利的申请、代理和维持的费用较高,国家应该对高新技术产品的涉外专利申请上给予资助和提供法律上的支持。在知识产权制度的安排上,后发劣势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出口的“瓶颈”作用需要很长时间的克服,后发劣势也必将影响中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小结
  
   中国高新技术产品贸易的发展不仅要注意到技术进步给后发国家带来的后发利益,也更应该把后发劣势作为关注和研究对象。知识产权制度改革和建设在后发国家的经济改革中会因为制度模仿的惰性,成为后发国家的后发劣势,从而使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长远发展成为不可能。只有从国家、企业、学界各个方面加强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和防范,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取得经济和贸易的长远发展。
  
  【参考文献】
  [1]王莹.中国贸易格局变迁及对经济增长的影响[D]中国人民大学,2008.
  [2]王文龙,唐德善.后发劣势:对后发国家发展战略的深层思考[J]经济问题,2007,(04).
  [3]袁永友,刘慧.制度安排权—中外知识产权争端的焦点[D]国际贸易,2006,(10).
  [4]贺骁,廖维琳.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贸易对经济增长的作用[J]国际贸易问题2004,(05)
  [5]郭熙保,张进铭.论发展中国家的后发障碍与后发劣势[J]经济评论,2000,(05).
其他文献
胡适与蒋介石的交往,长达三十年(1932——1962)。本文选取了1945——1949年这一中国命运再次面临转折的重要过渡期,通过对胡、蒋二人在许多重大问题上的交往,如战后北大校长
作为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先行者,20世纪初站在正面指导时代潮流的伟大历史人物,孙中山在致力于推翻封建帝制、创建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理论建设和实践斗争中,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
关于蒋介石新专制主义,前人之研究大多集中于蒋介石法西斯主义思想方面,而对其新专制主义思想之研究成果尚不多见,且不够深入。笔者在搜集和研究有关成果和资料的基础上,就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