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前,社会进步迅速,我国的电力发展也有了很大的改善。在配电网络的工程建设中,环境和管理因素使得工程建设存在一定的不足,这对电力企业来说是不利的。为此,需要在配电网建设的过程中,规范施工行为,完善施工制度,建立起标准化的施工管理措施。
关键词:配电网建设;精益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配电网工程建设的不断改进,国内电网的运行越来越安全。配电网建设工程的主要组成分别由电缆、架空线路、隔离开关、变压器、无功补偿电容和其他附属设施,为安全运行及分配电能起到保障作用。配电网建设工程的技术质量与科学的施工管控,可以降低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危险的发生概率。
1实现终端数据采集和建立全配电网模型
1.1 电网结构的标准化
以供电局设定的规范模式为基础,进行电网结构的标准化设计,按照科学标准进行配电网络的结构制定及调整,通常将配电网络结构划分3层次,对于不符合目标设定的环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10kV电网中的薄弱、转供能力差的结构,优化环网结构,从而改善整体线路的环网率,满足配网自动化先决条件。
1.2 配电终端设备建设
在供电线路的上方设置终端馈线,实现10kV线路上方的全覆盖,架设的线路有开关,能够将故障直接进行隔离,根据电缆线上的故障指示,从而进行故障定位,从多方面进行配电终端的建设工作。(1)对于城市中心区的位置,进行三遥故障隔离,所应用的故障处理为光线通信方式。(2)对于非城市中心区的位置,应用二遥故障定位系统进行故障处理,通过分布智能型故障隔离技术实现。(3)通过架空线路推广使用的馈线自动化技术,完成馈线自动化的功能,所有供电终端配置覆盖10kV线路的主干线,保证故障隔离及定位的高效性。
1.3 配网SCADA系统升级改造
在进行配网SCADA系统的改造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其基本功能要求。此外,还应该对数据模型以及数据传输过程、数据采集与应用以及线路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问题分析,构成互补的模式。科学实现变电站功能模式的运作,进行图形的处理、导入以及其他多项功能,期间完全按照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方式接口。在主网EMS中将变电站的图形、模型在维护厂站模型导出后,应用总数据线进行信息的交互,将总数据向配网SCADA系统中运送,在完成传输后,进行合理性校验,符合规范要求,则根据系统设定,在组织图形导入以及变电站的增量更新以及模型的导入过程中,应用本地模型实施拼接。关于负控系统模型的导入,配网SCADA系统通过通信接口服务器接收计量自动化系统转发过来的配变模型,并根据模型差异以增量方式完成本地数据库的模型更新。考虑到两个系统处于不同的安全分区,接口采用文件耦合方式进行数据交换,提供数据的一方定时主动向对方提交数据文件,获取数据的一方负责清理已处理的数据文件。关于无线公网数据传输,配网SCADA系统通过专门的公网(GPRS)通信前置服务器实现公网的数据接收处理,公网前置服务器独立布置在公网区。公网区与安全一区采用正、反向物理隔离。一区通过正向隔离向公网区同步模型,而公网区把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反向隔离传送至一区。通过特定的处理措施,保证数据在通过正反向物理隔离装置的实时性、安全性。
2实施背景
“两个一流”为配电网建设管理指明新的方向。配电网项目规模小、数量多,加之历史、环境诸多因素影响,管理水平较主网还存在一定差距。国网公司创建“两个一流”战略部署为配电网建设管理指明了新的方向,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创新管理模式,使配电网建设管理由松散、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为建设一流配电网奠定坚实的基础。配电侧改革使配电网建设管理迎来新的挑战。基于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输配电价改革使电力企业盈利模式发生重大转变;随着新增售、配电业务放开,多个建设主体共存的局面使电力企业配电网统筹规划和有序建设难度加大。面对配电网侧改革带来的新挑战,电力企业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管理目标,提升配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效益,在市场环境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客户用电诉求对配电网建设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用户对供电和服务质量的诉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网作为连接电力企业和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电力企业优质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社会形象。
3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措施
3.1建立统一的使用标准
在配电网建设之前就需要进行全面的电网规划工作,从当地的地理地貌、人口分布、用电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然后在进行对比和模拟,将方案进行完善和修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配电网建设标准。通过这样统一的标准,对配电网进行建造或者是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和升级。
3.2设计标准化
设计标准化是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前提,要想在设计阶段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就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守最新的国家设计条例和电网相关文件的规范,并且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还需要在施工前留下技术交底的记录。配网建设设计的过程中,处于建设环境和当地建设的标准,在设计的时候要和施工方以及审核方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从而设计出更加详细的施工方案。
3.3施工标准化
施工标准化管理需要保证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等方面的一致性,包括工程的进度和现场的管理以及巡视等方面制度的统一性,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标准都达到设计的要求。另外,在施工的进度方面,受到天气因素或者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工程进度拖延,需要对日期进行计划的调整。如果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应当将所有需要审批的手续审批完成后方能够进行执行。在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面,应当设立事故报告、事故处理、事故反馈、事故追责、事故总结等系统性的管理循环制度,保证施工的安全。
3.4加强配电网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督力
配电网建设工程质量是确保电网项目安全运行的基础,再加上配电网工程施工质量作为配电网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配电网的工程施工需要将充分重视每项环节,确定每项环节施工的可靠性,从而保证配电网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加强各项环节的检测力度。配电网建设工程的施工流程,需要将执行方案作为技术监督的中心点,在加大检测力度的同时,针对配电网工程的质检工作,加强监督力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自上而下的管理及监督形式,明确每项施工环节的材料标准,对配电网建设工程用料进行实验,确保材料能够符合方案的每项指标。另外,加强配电网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督力,还应做好相关的采购、使用、保存等相关工作,及时记录并存储,尤其是关键用料的检验上,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与标准,相关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
结语
配电网建设当中,10kV配电网其实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不仅该项电网的构成特点较为复杂,而且在国内的覆盖面积较大,再加上10kV配电网通常所处的地域都较为复杂,电网发生故障的检测维修难度很大。因此,加强配电网建设工程的技术质量与施工管控,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确保配电网施工的有效執行,加强配电网流程监管及监督,保障配电网任何环节不出现问题,使其设计与施工都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才能让配电网的运行得到一份保障,也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份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金超.J市供电公司配电网精益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2]杨乐乐.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管控体系与实证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关键词:配电网建设;精益化管理体系;构建与实践
引言
随着我国配电网工程建设的不断改进,国内电网的运行越来越安全。配电网建设工程的主要组成分别由电缆、架空线路、隔离开关、变压器、无功补偿电容和其他附属设施,为安全运行及分配电能起到保障作用。配电网建设工程的技术质量与科学的施工管控,可以降低电网在运行过程中出现危险的发生概率。
1实现终端数据采集和建立全配电网模型
1.1 电网结构的标准化
以供电局设定的规范模式为基础,进行电网结构的标准化设计,按照科学标准进行配电网络的结构制定及调整,通常将配电网络结构划分3层次,对于不符合目标设定的环网结构进行优化,调整10kV电网中的薄弱、转供能力差的结构,优化环网结构,从而改善整体线路的环网率,满足配网自动化先决条件。
1.2 配电终端设备建设
在供电线路的上方设置终端馈线,实现10kV线路上方的全覆盖,架设的线路有开关,能够将故障直接进行隔离,根据电缆线上的故障指示,从而进行故障定位,从多方面进行配电终端的建设工作。(1)对于城市中心区的位置,进行三遥故障隔离,所应用的故障处理为光线通信方式。(2)对于非城市中心区的位置,应用二遥故障定位系统进行故障处理,通过分布智能型故障隔离技术实现。(3)通过架空线路推广使用的馈线自动化技术,完成馈线自动化的功能,所有供电终端配置覆盖10kV线路的主干线,保证故障隔离及定位的高效性。
1.3 配网SCADA系统升级改造
在进行配网SCADA系统的改造过程中,需要首先考虑其基本功能要求。此外,还应该对数据模型以及数据传输过程、数据采集与应用以及线路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问题分析,构成互补的模式。科学实现变电站功能模式的运作,进行图形的处理、导入以及其他多项功能,期间完全按照能量管理系统应用程序方式接口。在主网EMS中将变电站的图形、模型在维护厂站模型导出后,应用总数据线进行信息的交互,将总数据向配网SCADA系统中运送,在完成传输后,进行合理性校验,符合规范要求,则根据系统设定,在组织图形导入以及变电站的增量更新以及模型的导入过程中,应用本地模型实施拼接。关于负控系统模型的导入,配网SCADA系统通过通信接口服务器接收计量自动化系统转发过来的配变模型,并根据模型差异以增量方式完成本地数据库的模型更新。考虑到两个系统处于不同的安全分区,接口采用文件耦合方式进行数据交换,提供数据的一方定时主动向对方提交数据文件,获取数据的一方负责清理已处理的数据文件。关于无线公网数据传输,配网SCADA系统通过专门的公网(GPRS)通信前置服务器实现公网的数据接收处理,公网前置服务器独立布置在公网区。公网区与安全一区采用正、反向物理隔离。一区通过正向隔离向公网区同步模型,而公网区把采集到的数据通过反向隔离传送至一区。通过特定的处理措施,保证数据在通过正反向物理隔离装置的实时性、安全性。
2实施背景
“两个一流”为配电网建设管理指明新的方向。配电网项目规模小、数量多,加之历史、环境诸多因素影响,管理水平较主网还存在一定差距。国网公司创建“两个一流”战略部署为配电网建设管理指明了新的方向,必须运用科学的方法创新管理模式,使配电网建设管理由松散、粗放向集约、高效转变,为建设一流配电网奠定坚实的基础。配电侧改革使配电网建设管理迎来新的挑战。基于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的输配电价改革使电力企业盈利模式发生重大转变;随着新增售、配电业务放开,多个建设主体共存的局面使电力企业配电网统筹规划和有序建设难度加大。面对配电网侧改革带来的新挑战,电力企业需要重新定位自己的管理目标,提升配电网建设安全、质量和效益,在市场环境中保持核心竞争力。客户用电诉求对配电网建设管理提出新的要求。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在用电需求不断增长的同时,用户对供电和服务质量的诉求也越来越高。配电网作为连接电力企业和用户的最后一公里,必须进一步优化网架结构、加强施工管理,提高电力企业优质服务水平,提升客户满意度和企业社会形象。
3配电网工程建设标准化管理措施
3.1建立统一的使用标准
在配电网建设之前就需要进行全面的电网规划工作,从当地的地理地貌、人口分布、用电标准等方面进行分析,从而制定出合理的规划方案,然后在进行对比和模拟,将方案进行完善和修改,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配电网建设标准。通过这样统一的标准,对配电网进行建造或者是对现有网络进行改造和升级。
3.2设计标准化
设计标准化是配电网建设标准化管理的前提,要想在设计阶段实现标准化的管理,就需要在设计的过程中,遵守最新的国家设计条例和电网相关文件的规范,并且要对设计的方案进行严格的审查,还需要在施工前留下技术交底的记录。配网建设设计的过程中,处于建设环境和当地建设的标准,在设计的时候要和施工方以及审核方进行充分的沟通交流,从而设计出更加详细的施工方案。
3.3施工标准化
施工标准化管理需要保证施工流程、施工工艺、施工工序等方面的一致性,包括工程的进度和现场的管理以及巡视等方面制度的统一性,确保工程的质量和标准都达到设计的要求。另外,在施工的进度方面,受到天气因素或者其他不可控的因素影响,工程进度拖延,需要对日期进行计划的调整。如果出现设计变更的情况,应当将所有需要审批的手续审批完成后方能够进行执行。在施工的安全管理方面,应当设立事故报告、事故处理、事故反馈、事故追责、事故总结等系统性的管理循环制度,保证施工的安全。
3.4加强配电网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督力
配电网建设工程质量是确保电网项目安全运行的基础,再加上配电网工程施工质量作为配电网建设工程质量的前提,配电网的工程施工需要将充分重视每项环节,确定每项环节施工的可靠性,从而保证配电网工程建设施工的安全与质量,加强各项环节的检测力度。配电网建设工程的施工流程,需要将执行方案作为技术监督的中心点,在加大检测力度的同时,针对配电网工程的质检工作,加强监督力度,将责任落实到个人。以自上而下的管理及监督形式,明确每项施工环节的材料标准,对配电网建设工程用料进行实验,确保材料能够符合方案的每项指标。另外,加强配电网建设工程施工管理的监督力,还应做好相关的采购、使用、保存等相关工作,及时记录并存储,尤其是关键用料的检验上,保证其质量符合相关规定与标准,相关单位可以成立专门的监督小组。
结语
配电网建设当中,10kV配电网其实是最为重要的部分,不仅该项电网的构成特点较为复杂,而且在国内的覆盖面积较大,再加上10kV配电网通常所处的地域都较为复杂,电网发生故障的检测维修难度很大。因此,加强配电网建设工程的技术质量与施工管控,以采用先进的技术方法,确保配电网施工的有效執行,加强配电网流程监管及监督,保障配电网任何环节不出现问题,使其设计与施工都能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才能让配电网的运行得到一份保障,也是为社会经济的发展提供一份可靠保障。
参考文献:
[1]金超.J市供电公司配电网精益管理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
[2]杨乐乐.1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建设管控体系与实证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北京),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