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的:总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携带者的手术防护及术后处理要点。方法:根据HIV携带者手术及疾病特点,讨论执行严格的手术防护及术后处理。结果:手术顺利进行,参与手术的医护人员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合理的手术防护及术后处理是避免手术室医护人员职业感染的有效措施。
【关键词】HIV携带者;手术;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57-0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已婚,于2009年2月7日因“腹部包块进性行长大1月余”收入外科。入院查:T38.8℃;P90次/分;R20次/分;BP12.5/8KPa;血常规WBC10×109/L;HB72g/L;N0.86;二便常规正常;HIV阳性;肝肾功能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丙肝;电解质紊乱。经过抗感染,调节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病情稳定后于2月13日在持硬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诊断为“腹腔脓肿”。
2手术防护
2.1术前准备
2.1.1手术间的准备将手术安排在感染手术间内,备齐手术所有器械、全部使用一次性敷料和耗材。在确保手术进行的基础上尽量把室内不用物品移出手术间,手术中要用到的非一次性物品如踏脚凳用一次性塑料袋包裹好。配好消毒液,在手术间准备2个套有2~3层防渗漏医用塑料袋的污物桶和一个供存放锐利物品的利器盒。在手术间门上挂上隔离手术标识,禁止无关手术人员进入。
2.1.2人员安排参加手术人员双手及前臂有伤口或感染灶时,应避免参加手术[1]。选操作熟练,经验丰富,工作沉稳的护士参加手术配合,手术间内配两名巡回护士,一人为直接接触病人,一人书写护理记录单、协助医生穿衣服、必要时协助抢救工作,手术间外配备一名接应护士为手术间内供应物品。术前制订详细的相关防护措施,并和手术医生协调术中配合易出现的问题,术中有序地进行每个步骤,避免忙乱操作而导致意外损伤。
2.1.3个人防护用品准备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内穿一次性手术衣,外穿上防水衣裤,带上手套,穿上鞋套。参加手术者内穿防水衣裤、外穿上一次性手术衣,戴两副手套,台上手术人员还应戴好防护眼罩、防渗漏口罩以防手术中血液、脓液等渗透衣服或溅人眼睛。穿上雨靴并套上鞋套 ,防止血液、脓液等污染脚趾及足部皮肤。
2.1.4推床铺上一次性床单和盖单,接好病人后将推床放入手术间。
2.2术中防护
2.2.1洗手护士在手术配合中,对洗手护士的要求较高,在对病人进行操作时,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外,还要做好防护工作,传递器械做到稳、准,用后的器械摆放整齐,避免忙乱操作导致意外损伤。手术人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针刺伤,因此在手术操作中采用“非接触性传递法”,术中锐利器械如刀、针等器械应通过弯盘传递,尤其缝合接针时,严禁直接用手接针,同时提醒手术医生避免传递器械时所造成的损伤。
2.2.2手术野的防护由于此剖腹探查病人术中脓液较多,需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易污染手术敷料及手术床,我们采用3L公司提供的带有收集液体功能的手术薄膜,防止血液及脓液污染。
2.2.3巡回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时,选用安全型套管针,在穿刺部位下方备卫生纸一张,以防拔出套管针芯时血液外渗造成污染,要求护理人员技术熟练最好是无血外渗性操作[2];手术用的锐器全部放在锐器盒内,并注明感染标志;手术取下的标本用双层标本袋装好固定,并注明感染标志,避免外层标本袋的污染;若地面被血液、脓液污染,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控制手术人数,术中手术人员不得随意离开手术间,谢绝参观。
2.3术后处理
2.3.1手术器械术毕核对器械、敷料无误后,洗手护士将手术所用器械打开关节、轴,然后放入盛有消毒液的盆内(含氯消毒剂浓度为2000mg/l)浸泡5min,清洗后再2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min冲洗、烘干、打包,进行高压灭菌。
2.3.2手术人员术后手术人员在手术间内脱去手术衣、手套、鞋套,放置在指定位置,防止将术中血液及脓液带离手术间而造成交叉感染。
2.3.3手术敷料术毕洗手护士将术中用过的所有敷料及一次性废弃物品分别放人双层医用黄色垃圾袋内,扎紧袋口,并用特殊感染标签标识,由专人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2.3.4手术间手术间内所有物品及墙面用含氯消毒液(2000mg/l)擦拭,地面以此消毒液拖擦3遍,干燥后用臭氧机消毒空气2h,封闭12h后再用空气层流机消毒1h。
2.3.5推床一次性垫单和盖单同手术敷料处理,被套重新更换。
3讨论
随着我国HIV/AIDS患病率的逐年增加,我们在临床上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此类手术病人。HIV在体外存活时间并不长,对热敏感,56℃、30min能灭活,HIV耐碱不耐酸,对化学药品很敏感,含氯消毒剂、醛类、 酒精对HIV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紫外线不能杀灭HIV,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工作细心规范,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消除恐惧心理,医源性感染是可以避免的。
(收稿日期:2009.03.25)
【关键词】HIV携带者;手术;防护
【中图分类号】R473.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8517(2009)10-0157-01
1临床资料
患者,女,24岁,已婚,于2009年2月7日因“腹部包块进性行长大1月余”收入外科。入院查:T38.8℃;P90次/分;R20次/分;BP12.5/8KPa;血常规WBC10×109/L;HB72g/L;N0.86;二便常规正常;HIV阳性;肝肾功能正常;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阴性;丙肝;电解质紊乱。经过抗感染,调节电解质紊乱,纠正贫血。病情稳定后于2月13日在持硬麻下行剖腹探查术。术后诊断为“腹腔脓肿”。
2手术防护
2.1术前准备
2.1.1手术间的准备将手术安排在感染手术间内,备齐手术所有器械、全部使用一次性敷料和耗材。在确保手术进行的基础上尽量把室内不用物品移出手术间,手术中要用到的非一次性物品如踏脚凳用一次性塑料袋包裹好。配好消毒液,在手术间准备2个套有2~3层防渗漏医用塑料袋的污物桶和一个供存放锐利物品的利器盒。在手术间门上挂上隔离手术标识,禁止无关手术人员进入。
2.1.2人员安排参加手术人员双手及前臂有伤口或感染灶时,应避免参加手术[1]。选操作熟练,经验丰富,工作沉稳的护士参加手术配合,手术间内配两名巡回护士,一人为直接接触病人,一人书写护理记录单、协助医生穿衣服、必要时协助抢救工作,手术间外配备一名接应护士为手术间内供应物品。术前制订详细的相关防护措施,并和手术医生协调术中配合易出现的问题,术中有序地进行每个步骤,避免忙乱操作而导致意外损伤。
2.1.3个人防护用品准备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内穿一次性手术衣,外穿上防水衣裤,带上手套,穿上鞋套。参加手术者内穿防水衣裤、外穿上一次性手术衣,戴两副手套,台上手术人员还应戴好防护眼罩、防渗漏口罩以防手术中血液、脓液等渗透衣服或溅人眼睛。穿上雨靴并套上鞋套 ,防止血液、脓液等污染脚趾及足部皮肤。
2.1.4推床铺上一次性床单和盖单,接好病人后将推床放入手术间。
2.2术中防护
2.2.1洗手护士在手术配合中,对洗手护士的要求较高,在对病人进行操作时,除严格遵守无菌操作技术外,还要做好防护工作,传递器械做到稳、准,用后的器械摆放整齐,避免忙乱操作导致意外损伤。手术人员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针刺伤,因此在手术操作中采用“非接触性传递法”,术中锐利器械如刀、针等器械应通过弯盘传递,尤其缝合接针时,严禁直接用手接针,同时提醒手术医生避免传递器械时所造成的损伤。
2.2.2手术野的防护由于此剖腹探查病人术中脓液较多,需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易污染手术敷料及手术床,我们采用3L公司提供的带有收集液体功能的手术薄膜,防止血液及脓液污染。
2.2.3巡回护士在进行静脉穿刺置管时,选用安全型套管针,在穿刺部位下方备卫生纸一张,以防拔出套管针芯时血液外渗造成污染,要求护理人员技术熟练最好是无血外渗性操作[2];手术用的锐器全部放在锐器盒内,并注明感染标志;手术取下的标本用双层标本袋装好固定,并注明感染标志,避免外层标本袋的污染;若地面被血液、脓液污染,应立即用含氯消毒液擦拭;控制手术人数,术中手术人员不得随意离开手术间,谢绝参观。
2.3术后处理
2.3.1手术器械术毕核对器械、敷料无误后,洗手护士将手术所用器械打开关节、轴,然后放入盛有消毒液的盆内(含氯消毒剂浓度为2000mg/l)浸泡5min,清洗后再2000mg/L含氯消毒液中浸泡30min冲洗、烘干、打包,进行高压灭菌。
2.3.2手术人员术后手术人员在手术间内脱去手术衣、手套、鞋套,放置在指定位置,防止将术中血液及脓液带离手术间而造成交叉感染。
2.3.3手术敷料术毕洗手护士将术中用过的所有敷料及一次性废弃物品分别放人双层医用黄色垃圾袋内,扎紧袋口,并用特殊感染标签标识,由专人送到指定地点进行处理。
2.3.4手术间手术间内所有物品及墙面用含氯消毒液(2000mg/l)擦拭,地面以此消毒液拖擦3遍,干燥后用臭氧机消毒空气2h,封闭12h后再用空气层流机消毒1h。
2.3.5推床一次性垫单和盖单同手术敷料处理,被套重新更换。
3讨论
随着我国HIV/AIDS患病率的逐年增加,我们在临床上不可避免地会接触到此类手术病人。HIV在体外存活时间并不长,对热敏感,56℃、30min能灭活,HIV耐碱不耐酸,对化学药品很敏感,含氯消毒剂、醛类、 酒精对HIV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紫外线不能杀灭HIV,只要我们高度重视,严格执行安全操作及防护措施,工作细心规范,严格遵守消毒隔离制度,消除恐惧心理,医源性感染是可以避免的。
(收稿日期:2009.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