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讨论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及特点,阐述了新时期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问题:对心理健康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忽视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全面性和发展性,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队伍专业性不强等。在此基础上提出改善的建议: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培训,探索心理健康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标准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0)02-0101-04
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智力和体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心理与人格的较量。竞争的加剧以及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的加深,使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新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正确衡量和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特点
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Ⅲ,目前较广泛使用的心理健康标准大致有以下四个:一是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研究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判定;二是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三是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四是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掌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时,应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应充分考虑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在实践中,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基本心理条件。衡量标准包括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情绪。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是人格完善。人格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协调一致,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自我评价,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不卑不亢,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以有效的办法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根据环境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或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应具有与年龄、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从日常教学的观察和体验来看,大学生心理有两个主流:一是心理健康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要求咨询和辅导,要求健康主流。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每个生命都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认真对待。目前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不同的。就学习方面来说,一是无法承受学习压力;二是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三是存在学习困难,没有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则更为复杂,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与异性的交往关系。在自我方面也存在着自我评价问题、自我体验问题、自制力问题等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的放矢,对不同需要的学生开展不同心理健康辅导。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外的高校相比,起步较晚且起点较低,自身基础设施薄弱,同时又受到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限制,特别是在观念、组织等方面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 对心理健康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某些高校的领导对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仍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对立起来,认为心理健康辅导就是陪人说说话、谈谈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不会有什么效果。高校对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主要领导人的个人喜好,许多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生存是基于热心人的业余爱好而在勉强维持。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缺乏专业性和长期性,心理学课程的开设不连续或出于紧缩学分的需要在开设后被取消,还有一些学校在这方面甚至是空白点,心理测验及建立心理档案的工作也因为经费或人员紧张不能坚持下去,导致心理健康辅导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确,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
2 忽视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全面性和发展性
没有按照高校心理健康辅导的特点来开展工作,把高校心理健康辅导理解为单纯的心理疾病的防治,忽视其发展性,不能将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性格辅导与择业辅导统一到心理健康辅导内容中来。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以解决学生心理疾病为己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诊治上,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指导的需要,使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之路越走越窄;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存在很大局限性,既影响了心理健康辅导作用的发挥,又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不符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
3 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队伍的专业性不强
从事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经过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训练,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归因不准,误以为只要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都能够直接从事心理健康辅导。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规律和要求,反而对辅导对象的心理产生副作用。另外,即使是心理学本科毕业的人员,由于不懂得教育理论和咨询理论,或者不具备一定的个人素质和修养而不适合于从事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高校中的心理 健康辅导人员作为专业工作者,不能只懂理论而不懂操作,也不能只懂操作而理论基础不扎实。心理健康辅导人员的专业化是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要解决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举措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心理健康辅导真正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手段,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规范心理健康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1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辅导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辅导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主动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辅导不仅仅是某种途径和手段,更是一种思想和观念,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仅属于道德教育范畴,而是属于学校教育的大范畴;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门心理科学,其工作方法是建立在对人情绪、情感等心理因素发展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种有目标的磋商、教学和测验活动,帮助学生防治心理疾病、实现心理调节,发展完善个体的双边互动行为;要正确处理好心理健康辅导与高校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培训。造就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国家教委曾于1994年发文指出: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逐步培养一批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又掌握一定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知识的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骨干……”。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多,因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在他们中普及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辅导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并区分其究竟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还是心理障碍问题,从而提供力所能及的、有针对性的帮助。此外,由于现实中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处事不当,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3 全面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探索心理健康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
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把重点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学生人群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工作。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任务决不仅仅限于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而是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学、心理测查等在内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这既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在符合心理发展规律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深入人心,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也只有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目标上,即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人格完善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必须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首先,应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水平,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解疑释惑;通过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其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并加强培训。第三;高校应切实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同时,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 李震声)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辅导;标准
[中图分类号]G4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717(2010)02-0101-04
现代社会的竞争已经不单纯是智力和体力的竞争,更重要的是心理素质、心理与人格的较量。竞争的加剧以及多元文化和价值冲突的加深,使大学生面临的学习、生活、情感和就业压力明显增大,由此产生的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大学生健康成长新的重要因素。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对于促进大学生正确衡量和看待心理健康问题、增强大学生心理素质、提高自身应对心理困扰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和特点
迄今为止,关于心理健康还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Ⅲ,目前较广泛使用的心理健康标准大致有以下四个:一是经验标准,即当事人按照自己的主观感受来判断自己的健康,研究者凭借自己的经验对当事人的心理健康进行判定;二是社会适应标准,以社会中大多数人的常态为参照标准,观察当事人是否适应常态而进行心理是否健康的判断;三是统计学标准,依据对大量正常心理特征的测量取得一个常模,把当事人的心理与常模进行比较;四是自身行为标准,每个人以往生活中形成的稳定的行为模式,即正常标准。事实上,心理健康与否的界限是相对的,企图找到绝对标准是非常困难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掌握也同样存在这样的问题。在研究大学生心理健康时,应将目光投向发展的健康观,应充分考虑相对性、整体协调性和发展性。在实践中,大学生心理健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一是智力正常。这是大学生学习、生活与工作、适应周围环境变化的基本心理条件。衡量标准包括强烈的求知欲,乐于学习,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二是情绪健康。其标志是情绪稳定和心情愉快。包括的内容有,愉快情绪多于负性情绪,乐观开朗,对生活充满希望;情绪较稳定,善于控制与调节情绪。
三是意志健全。意志是人在完成一种有目的的活动时所进行的选择、决定与执行的心理过程。意志健全的大学生在各种活动中都有自觉的目的性,能适时地作出决定并运用切实有准备的方式解决所遇到的问题、面对困难和挫折。
四是人格完善。人格是指个体比较稳定的心理特征的总和。人格完善是指个人的所想、所说、所做协调一致,具有正确的自我意识,不产生自我同一性混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观作为人格的核心。
五是自我评价正确。这是大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条件,自我观察、自我认定、自我判断、自我评价,恰如其分地认识自己,喜欢自己,接受自己,自尊、自强、自制、自爱适度,正视现实,积极进取。
六是人际关系和谐。其表现为乐于与人交往,在交往中保持独立而完整的人格,不卑不亢,客观评价别人和自己,宽以待人,乐于助人。
七是社会适应正常。与客观现实环境保持良好秩序,以有效的办法应对环境中的各种困难,不退缩;根据环境特点和自我意识的情况努力进行协调,或改革环境适应个体需要,或改造自我适应环境。
八是心理行为符合大学生的年龄特征。大学生是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特殊群体,应具有与年龄、角色相应的心理行为特征。
从日常教学的观察和体验来看,大学生心理有两个主流:一是心理健康主流;二是有些学生由于压力产生暂时的心理不适,要求咨询和辅导,要求健康主流。对于学生个体来说,每个生命都是不容忽视的,必须认真对待。目前大学生在不同情境、不同发展阶段面临的主要心理问题是不同的。就学习方面来说,一是无法承受学习压力;二是缺乏学习兴趣,导致厌学情绪;三是存在学习困难,没有找到良好的学习方法。在人际关系方面则更为复杂,包括亲子关系、师生关系、同伴关系、与异性的交往关系。在自我方面也存在着自我评价问题、自我体验问题、自制力问题等等。因此,心理健康教育必须有的放矢,对不同需要的学生开展不同心理健康辅导。
二、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存在的问题
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效,但与国外的高校相比,起步较晚且起点较低,自身基础设施薄弱,同时又受到资金、技术、人员等多方面限制,特别是在观念、组织等方面还存在着如下一些问题。
1 对心理健康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
某些高校的领导对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缺乏足够的重视,仍然把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对立起来,认为心理健康辅导就是陪人说说话、谈谈心,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根本不会有什么效果。高校对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支持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高校主要领导人的个人喜好,许多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生存是基于热心人的业余爱好而在勉强维持。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缺乏专业性和长期性,心理学课程的开设不连续或出于紧缩学分的需要在开设后被取消,还有一些学校在这方面甚至是空白点,心理测验及建立心理档案的工作也因为经费或人员紧张不能坚持下去,导致心理健康辅导在高校教育中的地位不明确,往往是说起来重要,忙起来次要,干起来不要。
2 忽视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全面性和发展性
没有按照高校心理健康辅导的特点来开展工作,把高校心理健康辅导理解为单纯的心理疾病的防治,忽视其发展性,不能将学习辅导、生活辅导、性格辅导与择业辅导统一到心理健康辅导内容中来。不少高校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以解决学生心理疾病为己任,将工作的重点放在少数学生心理问题的辅导、咨询和诊治上,忽视了大多数学生接受心理健康指导的需要,使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和教育之路越走越窄;教育的对象和范围存在很大局限性,既影响了心理健康辅导作用的发挥,又违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发展规律,不符合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要求。
3 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队伍的专业性不强
从事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相当一部分人员没有经过心理健康辅导的专业训练,对心理学知识了解不多,对心理测试技术和心理辅导方法不熟,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归因不准,误以为只要做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都能够直接从事心理健康辅导。未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在心理健康辅导中往往受德育思维模式的影响,违背心理健康辅导的原则、规律和要求,反而对辅导对象的心理产生副作用。另外,即使是心理学本科毕业的人员,由于不懂得教育理论和咨询理论,或者不具备一定的个人素质和修养而不适合于从事心理健康辅导工作。高校中的心理 健康辅导人员作为专业工作者,不能只懂理论而不懂操作,也不能只懂操作而理论基础不扎实。心理健康辅导人员的专业化是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要解决的一个十分迫切的问题。
三、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的举措
针对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存在的问题,为了使心理健康辅导真正地成为思想政治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实现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手段,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规范心理健康辅导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实际运用。
1 充分认识心理健康辅导在高校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加强和改进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关键是要转变观念、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辅导在提高学生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促进心理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身体素质的协调发展,提高学校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实践性和主动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辅导不仅仅是某种途径和手段,更是一种思想和观念,是学校思想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它不仅仅属于道德教育范畴,而是属于学校教育的大范畴;要充分认识到心理健康辅导是一门心理科学,其工作方法是建立在对人情绪、情感等心理因素发展规律研究的基础上,通过一种有目标的磋商、教学和测验活动,帮助学生防治心理疾病、实现心理调节,发展完善个体的双边互动行为;要正确处理好心理健康辅导与高校教育、思想教育、知识教育三者之间的关系。
2 加强心理健康辅导培训。造就新型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
国家教委曾于1994年发文指出:为了“加强和改进新时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要“逐步培养一批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学生成长规律,又掌握一定心理咨询方面专业知识的高校心理咨询教师骨干……”。多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处在学生工作的第一线,与学生接触多,因而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在他们中普及心理健康辅导的基本知识就显得十分必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学习心理卫生和心理健康辅导知识,有助于他们更好地了解学生的思想,有利于他们及时发现学生中存在的心理障碍问题,并区分其究竟是思想意识、道德品质问题还是心理障碍问题,从而提供力所能及的、有针对性的帮助。此外,由于现实中不少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方法比较简单,处事不当,帮助他们转变教育观念,改进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水平和质量,也是十分必要的。
3 全面开展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探索心理健康辅导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新路子
高校心理健康辅导工作的正确定位在于激发学生的心理潜能,提高心理素质,防治心理疾病,维护学生的心理健康,建立起以预防教育为主、防治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这种教育模式把重点放在面对全体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上,同时关注有心理障碍及心理疾病学生人群的心理治疗和心理康复工作。高校心理健康辅导机构的任务决不仅仅限于个别心理辅导和团体心理辅导,而是包括心理健康知识教学、心理测查等在内的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把心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结合起来,这既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又是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也就是说,只有建立在符合心理发展规律基础上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深入人心,而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健康辅导也只有建立在思想政治教育的大目标上,即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人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确立的基础上,才能真正成为人格完善的手段、途径和方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基本原则就是要坚持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教育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个别咨询相结合、课堂教育与课外活动相结合、教育与自我教育相结合、解决心理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
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必须切实做好心理咨询工作。首先,应努力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水平,积极引导大学生保持健康向上的心理状态;切实帮助大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解疑释惑;通过多种形式,为大学生提供及时、有效、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指导与服务;充分发挥课堂教学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选修课;发挥学校广播、电视、校刊、板报以及校园网络的作用,积极开展心理健康宣传教育活动;努力构建和完善大学生心理问题高危人群预警机制,做到及早发现、及时预防、有效干预。其次,应大力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队伍建设,建设一支以专职教师为骨干,专兼结合、专业互补、相对稳定、素质较高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并加强培训。第三;高校应切实建立和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领导体制与工作机制,把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和咨询工作纳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重要议事日程,形成课内与课外、教育与指导、咨询与自助相结合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同时,要不断完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保障机制。
(责任编辑 李震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