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总被“抖醒” ,小心是身体发出警报

来源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reen7116aa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周女士最近睡着后经常身体突然一抖,有时像脚下突然踩空,然后在睡梦中惊醒。家中老人说这是缺钙,周女士连着吃了一段时间的钙片仍未好转。医生表示,偶尔抖一抖翻个身继续睡就行了,但如果抖得太频繁,很有可能是身体发出的警报。
  湖南妇女儿童医院疼痛门诊主任医师史开垠介绍,快睡着时的突然一抖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医学上称为“临睡肌抽跃症”。临睡肌抽跃症是指人在即将入睡时,肌肉的不自主抽动,而且通常会伴随着一种跌落或踏空的感觉。有数据表明,大约70%的人在睡梦中抖过。
  但如果睡梦中抖得太频繁,可能是身体出现以下情况:第一是身体过度疲劳,工作压力、长时间加班容易引起身心疲劳,精神紧张,会使大脑神经处于持续兴奋状态,在睡觉时引起身体发生一系列反应,比如会不由自主地出現抽搐;第二是缺钙,这种情况在学生以及发育期的孩子身上比较多见。正在长身体的孩子,如果体内的血钙紧缺,会导致肌肉、神经兴奋性亢进,从而引起痉挛抽搐;第三是脑部疾病,如果伴有头痛、头晕恶心等症状,应尽快去医院做脑部CT或磁共振检查,明确病因。
  史开垠建议,如果不想总被“抖醒”,首先生活作息要规律,避免熬夜、晚睡。睡前应放松精神,可以适当做一些舒缓的瑜伽、拉伸动作,缓解肌肉的紧张,能够减少临睡肌抽跃症的发生;少喝咖啡、茶,过量摄入咖啡因会造成神经过敏、焦虑失调,从而影响睡眠;适当补钙,补钙不止是孩子和中老年人的事,年轻人也应注意钙的摄入,减少因缺钙引发的入睡抽动;避免趴睡,这种睡姿会使胸腔被直接压迫,呼吸容易受到阻碍,从而让入睡抽动的概率更高。
  (摘自《长沙晚报》)
其他文献
在尿液检查报告上常常会看到尿酮体阴性、“±”号或者1个甚至几个“+”号,它代表什么意思呢?尿酮体是3种不同成分的总称,它们是丙酮、乙酰乙酸和β-羟丁酸,都是体内脂肪
我们感冒、发烧、拉肚子到医院后,医生会常规地开出血常规、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的检查。血常规是要看看白细胞有没有升高,但是C-反应蛋白和降钙素原是什么检查呢?这就是炎性指标,也就是分辨细菌还是病毒感染、是局部还是全身性感染的指标。降钙素原(PCT)和 C-反应蛋白(CRP)均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作为炎症指标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应用。  正常人群血清PCT浓度极低,当细菌感染尤其是严重感染时,PCT水
正常的动脉血管壁有一层光滑的内皮,血管中的血流、糖类、脂质等会不断刺激这层皮,使其产生细小的损伤,内皮表面会变粗糙,流经的大分子脂质就容易被挂住。时间长了,这些脂类物质就会越来越多,并逐渐与周围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嵌合,形成了新的钙化、脆硬的组织,有的甚至会凸起来,阻塞血管,形成明显的脂质斑块,即动脉粥样硬化。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会使颈动脉变窄,阻碍大脑正常供血,动脉硬化意味着血管弹性降低。当心脏向
正所谓“金风玉露一相逢”,人类精卵相遇的地点就位于输卵管最宽敞的壶腹部。输卵管上皮由被覆纤毛的柱状上皮细胞和无纤毛的分泌细胞组成,随着纤毛的摆动,卵子就会被推向宫
不知从何时开始,孕妈们的食谱变得非同凡响:海参、燕窝、阿胶、鱼油等一些昂贵营养品的身影充斥其中,唯恐孕妈妈营养欠佳影响胎儿。仿佛只有大补特补,孕妈妈的身体才会更好,
特发性水肿是水肿中较为常见的一种。它区别于心源性、肾源性、肝源性、营养不良性水肿而无明显的原因可寻,故冠以“特发性”一词。虽然它的病因目前尚未完全弄清,但从病理、
门诊常有家长带着几个月大的宝宝就诊:“宝宝并没有哭闹,但为什么总是泪汪汪的,好像有流不完的眼泪?”这种情况最常见的原因是宝宝患有先天性鼻泪管阻塞,约有6%的新生儿会患
如今,智能产品充斥着我们的生活,衣食住行都能借此解决。对年轻人来说,这是一件省时省力的事情,但对于跟不上“时代潮流”的老人来说,生活则变得很不方便。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不少国家绞尽脑汁,帮助老人不要被时代“丢下”。新加坡:“数字大使”深入社区  不会用手机地图、不会用软件叫车、不会移动支付……互联网、智能手机的普及、自助机器的增多成了年轻人的数字福利,却让新加坡老人面临“数字化生存问题”。2020年
医生常说:“病理是诊断的金标准。”病理,就是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和原理,包括疾病发生的原因、发病原理,以及疾病过程中发生的细胞、组织、器官的结构、功能、代谢方面的改变
老年人常常面临吞咽、消化吸收功能不好、牙齿松动或脱落等问题,而汤泡饭由于含水较多、容易吞咽,同时制作简单,既节省时间,又能顺便处理剩菜剩饭,深受老人喜爱。在我国,汤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