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七河镇位于丽江市古城区南部,东临金沙江与永胜县大安乡隔江相望,南连金沙江及大理州鹤庆县辛屯镇,西与玉龙县的太安乡和黄山镇相接,北与金山乡毗邻。镇政府驻地共和中心村,距古城区政府17公里,海拔2,232米。全镇幅员面积366.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66万亩,森林面积39.3万亩。下辖11个村委会133个村民小组,5,089户21,848人,其中农业人口19,820人。
一、七河镇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01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9700元,比上年增长19.8%,无工业企业。各经济产业分别是;一是烤烟。种植优质烤烟1.4万亩,收购烟叶3.5万担,产值近5,000万元。二是林果。种植核桃8,000余亩,挂果3,000余亩,产值150万元;种植苹果100亩产值20万元;梨400亩产值120万元;桃2,500亩产值750万元;李子100亩产值30万元;柿子80亩产值32万元;樱桃70亩产值42万元;青梅800亩产值240万元;柑橘200亩70万元。林果产业年产值1,454万元。蔬菜。种植大白菜、甜糯玉米、豌豆、蚕豆等冷凉蔬菜近3,000余亩,产值800万元。三是药材。种植玛咖、续断、重楼、独定子等特色中药材4,258.8亩,产值1.7亿元。四是畜牧业。生猪年存栏2万头,年出栏8.6万头;羊年存栏1万只,年出栏1.1万只;牛年存栏6,000余头,出栏2,500头;禽类年存笼10万羽,年出笼9万羽,畜牧业年产值达2亿多元。五是劳务输出。年创收1亿元。六是运输业。(含旅游车、出租车、零担货运等)年创收1亿元。七是旅游业。仅观音峡景区旅游业年创收约1,100万元。综上七河镇全镇年创收可达6.54亿元。
二、七河镇金融服务现状
目前七河镇境内提供正规开展金融服务的仅有七河信用社1家,全社现有职工8人,承担着七河全乡十一个村委会,133个村民小组,21800多村民加上金江乡5个村委会3500多人的金融服务。其中七河信用社在七河境内有金融服务网点1处,设在三义村委会。有ATM自助取款机4台,其中三义飞机场2台,观音峡景区2台。有POS刷卡机60部,其中三义飞机场40部,累计刷卡笔数近6000笔,刷卡金额达2,197万元;各行政村共20部,主要业务为小额取现,已累计取现180多笔,金额9.275万元。另外,在金江乡设有一台自助取款机并定时开展流动服务,切实解决了大山深处老百姓的金融需求。至2013年七河全镇累计各项存款余额2.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705万元,比年初净增576万元,增幅9.40%。截至2014年6月,存款余额2.53亿元,贷款余额7265万元。贷款比年初新增540万元,增幅8.05%。截止2014年6月末,七河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72.39万元,不良占比1%,不良贷款户数40户。
近年来,七河信用社紧紧围绕丽江市打造三义机场空港建设为契机,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根本,不断加强信贷营销能力,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努力保持传统业务的同时,推广“金碧惠农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扶贫贴息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等,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七河畜牧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14年上半年,积极开展了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53户,余额420万元,发放烤烟类贷款392万元,同时对丽江旭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2万亩“无公害”冷凉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给予了2,000万元的信贷支持,对丽江漾弓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观音峡景区灯光、绿化等建设改造项目给予了3,000万元的信贷支持。
三、扶贫互助社基本情况
2010年11月,在古城区扶贫办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成立了三义村拉市灣扶贫资金互助社和五峰村中排扶贫资金互助社,并选举产生了互助社理事会和监事会,3年来,扶贫资金互助社严格按照《扶贫资金互助社章程》发放贷款(年利率5%),在农民致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互助社贷款均能按时收回,运行情况良好。
(一)三义村拉市湾扶贫资金互助社
成立初期,拉市湾村民小组47户自愿入社,缴纳了每户200元的基准互助基金,共计人民币9400元,国家投入经费15万元,建社经费共计15.94万元。以后逐年有新社员加入(目前有社员61户),入社缴纳200元互助基金。2014年镇政府给予1.2万元资金补助。2011年发放贷款15.94万元,2012年发放贷款16万元,13年发放贷款26万元,14年发放贷款1.2万元。社员贷款主要用于烤烟种植和养鱼,有抵押的每户可贷款1-2万元,无抵押的可贷款5000元。社员贷款积极性较高,发放的贷款均可按时收回,互助社运营良好。
(二)五峰中排扶贫资金互助社
成立至今,五峰中排村民小组130户自愿入社,缴纳了每户200元的基准互助基金,共计人民币2.6万元,国家投入经费15万元,建社经费共计17.6万元。2013年扶贫办给予8万元资金补助。2011年发放贷款17.6万元,2012年发放贷款18万元,13年发放贷款26.5万元,2014年贷款将于10月发放。社员贷款主要用于生猪和肉牛养殖、魔芋种植。社员每户每次可贷款1万元。社员贷款积极性较高,发放的贷款均可按时收回,互助社运营良好。
四、七河镇金融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辖内金融机构单一,除了农村信用社以外,没有其他正规金融机构。仅靠农村信用社一家支撑,长期造成“一农难支三农”的局面,金融资源城乡配置失衡、服务网点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村群众期望低成本服务与服务项目网点期望高收益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支农惠农工作机制的开展。
二是目前全乡镇除了种植烟草外无主要支柱产业,金融信贷品种单一。加上所处地理位置(上靠丽江城区,下靠鹤庆辛屯镇)造成存款流失,本地资金外流严重。 三是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相对滞后,农民贷款缺乏有效担保。目前,七河镇除集体林权确权颁证外,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等均未建立资产管理、评估和流转体系,难登记、难流转、难评估、难处置等问题突出,缺乏有效担保,落实担保抵押难。
四是缺少农业保险产品。丽江辖内虽有多家各类保险公司,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一家专门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涉足七河镇,因而造成农产品、林权、家畜等“保险难”,这种状况不利于金融信贷对农林种养业的支持。
五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支农和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抵押担保、保险、征信体系、产权交易体系等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转移、分担、补偿、处置渠道和机制,一些创新产品抵质押方式如“三权”抵押等缺乏相关配套设施,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使金融服务的风险和收益极不对称,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情况掌握不全面,同时七河镇是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优质高效农业规模较小,农产品加工深度不高,“三农”信贷资金需求较分散,金额较小,与金融机构实行集约化经营趋向不符。同时受传统观念和思维影响,一些农户不讲信用、还款意识不强等现象仍然存在。
五、加强七河镇金融服务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引进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
在整合好七河现有基层金融服务资源的同时,按照“宽准入,严监管”的原则,积极引进和丰富新型基层金融机构及其服务种类,逐步建立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储银行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内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填补金融空白。切实增强对“三农”的服务能力,稳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争取在近年内有村镇银行分支机构落户七河。探索设立以民间资本发起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等,引入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差异化、特色化服务竞争机制。
(二)合理监控银行业务监管指标
积极争取条件,建议有关部门把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认真督促落实“涉农金融机构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努力实现涉农贷款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确保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当地涉农贷款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的情况下不得发放跨区域贷款”等相关政策措施。
(三)加大金融知识宣教,培育农民的金融素养
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意识淡薄,这是目前边远贫困地区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七河镇也不例外。能不能提供针对不同需求的金融服务,取决于金融机构的努力,能不能掌握金融知识,借助金融服务致富,取决于农民自身的金融素养,更取决于农村的金融宣教。目前,七河镇的农民有很多想开办乡村旅游农家乐,想发展壮大畜牧养殖业,想从事其他产业的发展,但很大一层农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获得贷款,更不知道如何获得哪种贷款,为此,作为辖内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部门必须要形成一种制度,定期深入到各乡镇村舍普及宣传金融知识,改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金融理念难以渗透及各种信息闭塞的局面,有效促进金融启蒙,引导农民充分享受普惠金融,推动农村金融与当地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四)推进“三权三证”确权,为开拓新的信贷业务提供有效担保
巩固林权抵押贷款成果,加快土地承包經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办理确权工作,推动“三权”依法登记流转评估体制建设,实现统一信息系统管理,为下一步开展抵押担保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符合条件的村社先行先试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抵押贷款业务。围绕七河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粮食、畜牧、蔬菜、药材、林果、林下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下一步在落实有效担保的情况下,可以积极推进:特色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失地农民创业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红色信贷”贷款等新的业务。
(五)加快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建设
一是根据现有的条件由政府财政部分出资,逐步建立适应七河乡镇环境的联保小组、担保协会和担保基金等担保机构,解决农村担保不足问题。二是探索创新银保合作信贷产品,拓展农村保险市场,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畜牧业保险,农房保险等新型险种,开展外向型农业和对外贸易保险业务。三是尝试建立政府补贴、农户自缴、保险公司承担保费的“三三制”农业保险模式的基础上,积极给予鲜活农产品、优势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六)强化政策支持,拓宽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与信贷市场
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政府贴息、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扶持拉动等方式建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专项服务;对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创新“三大工程”适度放宽准入条件,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提供优惠政策;简化贷款程序,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继续开展好“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将不良率控制在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理顺财政支农资金拨付渠道,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工作,更好地发挥农业政策性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
一、七河镇经济发展基本情况
2013年,全镇国民生产总值2.2亿元,比上年增长10%,农民人均收入9700元,比上年增长19.8%,无工业企业。各经济产业分别是;一是烤烟。种植优质烤烟1.4万亩,收购烟叶3.5万担,产值近5,000万元。二是林果。种植核桃8,000余亩,挂果3,000余亩,产值150万元;种植苹果100亩产值20万元;梨400亩产值120万元;桃2,500亩产值750万元;李子100亩产值30万元;柿子80亩产值32万元;樱桃70亩产值42万元;青梅800亩产值240万元;柑橘200亩70万元。林果产业年产值1,454万元。蔬菜。种植大白菜、甜糯玉米、豌豆、蚕豆等冷凉蔬菜近3,000余亩,产值800万元。三是药材。种植玛咖、续断、重楼、独定子等特色中药材4,258.8亩,产值1.7亿元。四是畜牧业。生猪年存栏2万头,年出栏8.6万头;羊年存栏1万只,年出栏1.1万只;牛年存栏6,000余头,出栏2,500头;禽类年存笼10万羽,年出笼9万羽,畜牧业年产值达2亿多元。五是劳务输出。年创收1亿元。六是运输业。(含旅游车、出租车、零担货运等)年创收1亿元。七是旅游业。仅观音峡景区旅游业年创收约1,100万元。综上七河镇全镇年创收可达6.54亿元。
二、七河镇金融服务现状
目前七河镇境内提供正规开展金融服务的仅有七河信用社1家,全社现有职工8人,承担着七河全乡十一个村委会,133个村民小组,21800多村民加上金江乡5个村委会3500多人的金融服务。其中七河信用社在七河境内有金融服务网点1处,设在三义村委会。有ATM自助取款机4台,其中三义飞机场2台,观音峡景区2台。有POS刷卡机60部,其中三义飞机场40部,累计刷卡笔数近6000笔,刷卡金额达2,197万元;各行政村共20部,主要业务为小额取现,已累计取现180多笔,金额9.275万元。另外,在金江乡设有一台自助取款机并定时开展流动服务,切实解决了大山深处老百姓的金融需求。至2013年七河全镇累计各项存款余额2.59亿元,各项贷款余额6705万元,比年初净增576万元,增幅9.40%。截至2014年6月,存款余额2.53亿元,贷款余额7265万元。贷款比年初新增540万元,增幅8.05%。截止2014年6月末,七河信用社不良贷款余额72.39万元,不良占比1%,不良贷款户数40户。
近年来,七河信用社紧紧围绕丽江市打造三义机场空港建设为契机,以“内强素质外树形象”为根本,不断加强信贷营销能力,积极推动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努力保持传统业务的同时,推广“金碧惠农卡”、农户小额信用贷款、扶贫贴息贷款、个人经营性贷款、个人消费贷款、“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等,开展金融服务创新,支持七河畜牧业与农业产业化的发展。2014年上半年,积极开展了贷免扶补创业小额贷款53户,余额420万元,发放烤烟类贷款392万元,同时对丽江旭辰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2万亩“无公害”冷凉蔬菜基地建设项目给予了2,000万元的信贷支持,对丽江漾弓江旅游开发有限公司观音峡景区灯光、绿化等建设改造项目给予了3,000万元的信贷支持。
三、扶贫互助社基本情况
2010年11月,在古城区扶贫办的支持帮助下,通过召开村民大会,成立了三义村拉市灣扶贫资金互助社和五峰村中排扶贫资金互助社,并选举产生了互助社理事会和监事会,3年来,扶贫资金互助社严格按照《扶贫资金互助社章程》发放贷款(年利率5%),在农民致富、产业发展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截至目前,互助社贷款均能按时收回,运行情况良好。
(一)三义村拉市湾扶贫资金互助社
成立初期,拉市湾村民小组47户自愿入社,缴纳了每户200元的基准互助基金,共计人民币9400元,国家投入经费15万元,建社经费共计15.94万元。以后逐年有新社员加入(目前有社员61户),入社缴纳200元互助基金。2014年镇政府给予1.2万元资金补助。2011年发放贷款15.94万元,2012年发放贷款16万元,13年发放贷款26万元,14年发放贷款1.2万元。社员贷款主要用于烤烟种植和养鱼,有抵押的每户可贷款1-2万元,无抵押的可贷款5000元。社员贷款积极性较高,发放的贷款均可按时收回,互助社运营良好。
(二)五峰中排扶贫资金互助社
成立至今,五峰中排村民小组130户自愿入社,缴纳了每户200元的基准互助基金,共计人民币2.6万元,国家投入经费15万元,建社经费共计17.6万元。2013年扶贫办给予8万元资金补助。2011年发放贷款17.6万元,2012年发放贷款18万元,13年发放贷款26.5万元,2014年贷款将于10月发放。社员贷款主要用于生猪和肉牛养殖、魔芋种植。社员每户每次可贷款1万元。社员贷款积极性较高,发放的贷款均可按时收回,互助社运营良好。
四、七河镇金融服务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辖内金融机构单一,除了农村信用社以外,没有其他正规金融机构。仅靠农村信用社一家支撑,长期造成“一农难支三农”的局面,金融资源城乡配置失衡、服务网点分布不均的问题仍然突出,农村群众期望低成本服务与服务项目网点期望高收益之间的矛盾不利于支农惠农工作机制的开展。
二是目前全乡镇除了种植烟草外无主要支柱产业,金融信贷品种单一。加上所处地理位置(上靠丽江城区,下靠鹤庆辛屯镇)造成存款流失,本地资金外流严重。 三是农村产权确权工作相对滞后,农民贷款缺乏有效担保。目前,七河镇除集体林权确权颁证外,土地承包经营权、农村居民房屋产权等均未建立资产管理、评估和流转体系,难登记、难流转、难评估、难处置等问题突出,缺乏有效担保,落实担保抵押难。
四是缺少农业保险产品。丽江辖内虽有多家各类保险公司,但是到目前为止,还未有一家专门从事农业保险的机构涉足七河镇,因而造成农产品、林权、家畜等“保险难”,这种状况不利于金融信贷对农林种养业的支持。
五是农村信用体系不健全,信用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由于支农和支持中小微企业贷款抵押担保、保险、征信体系、产权交易体系等信用体系建设不完善,缺乏转移、分担、补偿、处置渠道和机制,一些创新产品抵质押方式如“三权”抵押等缺乏相关配套设施,贷款风险大,营销成本高,使金融服务的风险和收益极不对称,金融机构对农户信用情况掌握不全面,同时七河镇是以传统种养殖业为主的小农经济,优质高效农业规模较小,农产品加工深度不高,“三农”信贷资金需求较分散,金额较小,与金融机构实行集约化经营趋向不符。同时受传统观念和思维影响,一些农户不讲信用、还款意识不强等现象仍然存在。
五、加强七河镇金融服务创新的政策建议
(一)积极引进金融机构,丰富金融产品
在整合好七河现有基层金融服务资源的同时,按照“宽准入,严监管”的原则,积极引进和丰富新型基层金融机构及其服务种类,逐步建立包括农村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邮储银行及新型农村金融机构在内的具有本地特色的现代农村金融组织体系,填补金融空白。切实增强对“三农”的服务能力,稳步培育发展村镇银行,争取在近年内有村镇银行分支机构落户七河。探索设立以民间资本发起的民营银行和金融租赁公司等,引入面向小微企业和“三农”的差异化、特色化服务竞争机制。
(二)合理监控银行业务监管指标
积极争取条件,建议有关部门把金融机构存贷款比例控制在合理范围,认真督促落实“涉农金融机构坚持服务‘三农’方向,努力实现涉农贷款增幅高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县域银行业金融机构确保新吸收存款主要用于当地发放贷款,农村中小金融机构在当地涉农贷款没有得到有效满足的情况下不得发放跨区域贷款”等相关政策措施。
(三)加大金融知识宣教,培育农民的金融素养
农村居民的金融知识匮乏,金融意识淡薄,这是目前边远贫困地区存在的一个普遍现象,对于经济基础相对较好的七河镇也不例外。能不能提供针对不同需求的金融服务,取决于金融机构的努力,能不能掌握金融知识,借助金融服务致富,取决于农民自身的金融素养,更取决于农村的金融宣教。目前,七河镇的农民有很多想开办乡村旅游农家乐,想发展壮大畜牧养殖业,想从事其他产业的发展,但很大一层农民根本不知道从哪里获得贷款,更不知道如何获得哪种贷款,为此,作为辖内金融机构或金融管理部门必须要形成一种制度,定期深入到各乡镇村舍普及宣传金融知识,改变农村地区金融服务、金融理念难以渗透及各种信息闭塞的局面,有效促进金融启蒙,引导农民充分享受普惠金融,推动农村金融与当地社会经济的良性互动发展。
(四)推进“三权三证”确权,为开拓新的信贷业务提供有效担保
巩固林权抵押贷款成果,加快土地承包經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办理确权工作,推动“三权”依法登记流转评估体制建设,实现统一信息系统管理,为下一步开展抵押担保工作奠定坚实基础,在符合条件的村社先行先试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和农房抵押贷款业务。围绕七河特色农业发展规划,大力支持粮食、畜牧、蔬菜、药材、林果、林下经济等特色优势产业发展,下一步在落实有效担保的情况下,可以积极推进:特色农业贷款;林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农村房屋抵押贷款;失地农民创业贷款;农户联保贷款;“红色信贷”贷款等新的业务。
(五)加快农村金融风险补偿机制建设
一是根据现有的条件由政府财政部分出资,逐步建立适应七河乡镇环境的联保小组、担保协会和担保基金等担保机构,解决农村担保不足问题。二是探索创新银保合作信贷产品,拓展农村保险市场,推广菜篮子工程保险,农产品质量保证保险,畜牧业保险,农房保险等新型险种,开展外向型农业和对外贸易保险业务。三是尝试建立政府补贴、农户自缴、保险公司承担保费的“三三制”农业保险模式的基础上,积极给予鲜活农产品、优势特色农业保险保费补贴。
(六)强化政策支持,拓宽农村金融服务环境与信贷市场
积极创造条件,采取政府贴息、龙头企业带动、产业扶持拉动等方式建立专项扶持资金,提供专项服务;对金融服务进村入社区、阳光信贷和富民惠农创新“三大工程”适度放宽准入条件,开辟绿色通道,缩短审批时限,提供优惠政策;简化贷款程序,扩大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覆盖面;引导金融机构深入开展信用村、信用户、信用乡(镇)评定工作,完善激励约束机制,继续开展好“金融知识进万家”等活动,提高风险管控能力,将不良率控制在可持续发展水平;进一步理顺财政支农资金拨付渠道,支持农村信用社的存款工作,更好地发挥农业政策性服务“三农”的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