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莉:唯有爱不能遗弃

来源 :文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oolSky_B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小说家、散文家的池莉的《池莉诗集·69》,不是用来证明她也是一位诗人——诗人无须证明——也不是给众人用来验证并顺便感叹“生活不止是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异口同声中既不会有诗,也不会有远方;或者说,异口同声是生活中的最大的“苟且”。池莉曾把我们这个时代迅疾蔓延的套话、行话斥之为流行病专业中的“鼠疫霍乱”,其实也就是语言中丛生的毒瘤。它们正是诗人要抵抗和瓦解的;也正是势不可挡的它们,一再让诗歌陷入到“苟且”的泥潭里。“事实上,正因为现实生活如此严峻焦躁干涩,我们才需要把每时每刻都过出诗意来,不在远方,就在眼前,就在手里。没有自我,你已经死去。没有文学,社会肯定干涸。不管怎么翻天覆地,规则总是规则,真理总是真理。”池莉如是说。
  何以为诗人?我想,首先是对生活的持久的热情。唯有持久才会产生热爱,唯有热爱才会有倾诉的欲望。短暂的燃烧的激情并不可靠。其次是对语言的信任和依赖,基于对某种语言可以让最个人的隐秘而纷乱的情感“窖藏”的信心。诗本质上是一个人的吟唱,在他/她不得不吟唱之时。至于何者为诗,何者为分行的文字,自有新诗以来争议不断。许多争议出于,人们总想以自己认可的关于诗的理念,来迫使他人的文字“就范”,而极少意识到,诗与理念有关,但并不是理念本身;有关诗的理念不可能是永恒不变的。此外,并不是所有的写作者是为“诗的理想”而写作,或者说,为了在经典里占据一席之地而写作;存在着为“生活的理想”而写作的诗人。而所谓诗与非诗方式的区别,在我看来,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借用黑格尔的说法,文字是否诉诸精神活动,所用材料是否为“内心观照”提供动力;二是是否采用“意象思维”方式;三是是否具备一定的韵律;四是是否具有言语多义的特征。
  诗人剑男发现,池莉“小说的语言冷静客观,呈现的是底层老百姓普通而卑微的生活;诗歌则与小说刚好相反,语言细腻急骤,表现的是热烈浓郁的个人情感”,认为“小说和诗歌就像她的左右手,一只手按住生活,一只手抚着自己的内心”(《像盐一样平凡,像盐一样珍贵》)。评论家刘波坦承,初读池莉的诗歌感觉“总是怪怪的”,而细读之后的感受是,“池莉的多数诗歌都持守这样一种风格,起始总有些咄咄逼人,在创造渐次展开与深入后,最终都是春风化雨,言辞柔中带刚,刚柔相济,切入与命运的对话中”(《如何穿透生活来安放自我》)。而我觉得,池莉诗歌有一个温暖的核心,恰是这种温暖使她历经劫难却对诗不离不弃,那就是爱:去爱那爱的本身,去爱那成为爱的一切,而不需要条分缕析的理由。她的诗,全无现代诗歌里常见的神秘主义的色彩与气息,因为,最大的神秘主义可能就隐藏在那些我们在生活中不得不用,却总是被陈词滥调所裹挟的字眼:爱的悲伤,爱的忏悔,爱的宽容,爱的无怨无悔,爱的丧心病狂……诗每每在这里遭遇生活的与诗意的双重“狙击”:你的爱的体验是刻苦铭心、独一无二的,但你传达爱的体验的文字是日常的、公用的;你的爱无以伦比,但你不得不使用的言辞,呈现在文本中的言辞,会与平庸的爱勾肩搭背,眉来眼去。所有以语言为“存在之家”的人,都会感到日常语言被污染,在堕落,它们已难以言传人类的最精细、最微妙的情感,最终导致的是语言所对应的现实的急剧减少。但是看起来,池莉采取的策略是,把那些很难说清晰的感觉说出来,直到它们变得似乎“清晰”。于是,言辞被鼓动起来,开始像藤蔓一样无畏地攀援。而最好的写作状态,是一种混沌莫辨的情状;或者,按照我们已有的共识,诗起始于感觉,而非清晰的理念;也不是为一种理念去寻找“诗意的表达”。
  池莉在诗集后记中叙说了她的诗歌写作“大事记”,以此说明诗之于她的非同小可的意义。这里有对生活、对与生活相伴相生的诗意的经久不息的热爱,不妨说,也有对写诗这种古老活动的一份神圣感。荷尔德林说过:“不在显赫之处强求,而于隐微处锲而不舍,这就是神圣。”
  魏天无,文学博士,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华中学术》副主编,兼任湖北文学理论与批评研究中心、华中师范大学诗歌研究中心研究员。美国孟菲斯大学(UM)交换学者(2012—2013)。出版专著(合著)四部,诗评集一部即出,发表论文、评论、随笔百余篇。
其他文献
吴孙的梦:单身胖女人摊开他的手掌,眼神剐了一下他的掌纹,抬头翻着白眼说,十年后,你会再谈一场恋爱。他不响,心里说,谈个P啊,心都碎了。然后,他看见胖女人身后一整树的樱花一下子都落了下来。  从此,他的世界散发着苔藓被太阳晒干的味道,也是那条叫混堂巷的小巷的味道。  之前,吴孙的每一天都与混堂巷擦肩而过。  太阳升到九点半时,路上该喧嚣的都已经过去,其实,城市过了九点,人们各就各位后,就会变得安静。
上海首份网络文学批评电子刊物《网文新观察》日前上线。“网络小说经过20多年发展,眼下,正处于舆论和商业的合力之下。”刊物主编、作家陈村说,类型小说毫无疑问是网络文学最热门的一块,它回到了讲故事的文学传统,但带来的风险是,“将原本大河似的文学做细做窄”。他说,不同类型、体裁的作品盈利能力有高下,但类型小说因其戏剧化情节便于改编而被推到市场前面,甚至推到绝对的地位,“这对文学生态的茂盛是个不利消息”。
升格支点  读书,实际是一场思想的对话:与作者对话,了解其心路历程、价值取向;与文本对话,随情节跌宕起伏,与人物同喜共悲;与自己对话,在书中发现并反思自我;与世界对话,用阅读智慧烛照过去和未来。对话的过程,就是感受、思考、评价的过程。选择对话的某些方面,按照一定的规范和要求写下来,就是读后感。“感”的前提是阅读,关键是思考,重点是生发。扣“读”写“感”,常常运用叙议结合的方法。可以先叙后议,如茅盾
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臣闻昔汤、武以百里昌,桀、纣以天下亡。今楚国虽小,绝长续短,犹以数千里,岂特百里哉?  王独不见夫蜻蛉②乎?六足四翼,飞翔乎天地之间,俛③啄蚊虻而食之,仰承甘露而饮之,自以为无患,与入无争也,不知夫五尺童子,方将调饴④胶丝,加己乎四仞之上,而下为蝼蚁食也。  夫蜻蛉其小者也,黄雀因是以。俯喝⑤白粒⑥,仰栖茂树,鼓翅奋翼,自以为无患,与人无
少年情怀总是诗,诗歌创作是青少年学习情思表达的重要途径。但现实写作中总有这样一些问题:故弄玄虚,情感苍白;意象不足,韵味缺失;承转机械,层次不清。化解这些问题,当在以下几个方面着力:立魂,丰富情感世界,求真求善求美,健全人格,深化思想,彰显情怀;寻象,基于观察体验,形成自我意象世界,尝试借助意象、意境传情达意;建构,学习古诗词创作中起承转合的线性表达,力求思路清晰,曲折有致;协韵,初次尝试诗歌创作
作家毕淑敏有篇散文叫《热爱说话》,里面提到一个友人问她知不知道中国汉字里,使用频率最高的偏旁部首是哪个,作者答不出来。友人非常肯定地告诉她——“口”字旁和“言”字旁,这两种偏旁的字加起来,构成了中国汉字部首里最庞大的家族。  这真让我长学问了。看来,古人早就发现说话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所以造出了这么多跟说话有关的字。翻开历史,会说话的人还真多。苏秦佩六国相印,联合六国共同抗秦;唐雎机智勇敢,
名师简介:马本盛,中学高级教师,江苏省南京市学科带头人,現为南京市第二十九中学初中部语文教研组长。  技法指点  写作的第一步就是要准确审题,要逐一推敲题目的每字每句,以明确要求,理解内涵。  审题时应细致,注意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范围。比如,2020年南京市中考语文作文题是“食趣”,看似简单,但题目中的两个字都是关键字。文章内容有“食”无“趣”,或者有“趣”无“食”,都属于审题不准确;如果
初学一元二次方程,你是否会认为一元二次方程只是复杂的计算题?这只是面对系数为具体数值的时候。当需要我们抽象分析,尤其是在学到选学内容——一元二次方程根与系数的关系时,就感到束手无策。很难吗?但是非常有趣。  例1 设m、n分别为一元二次方程x2 2x-2018=0的两个实数根,则m2 3m n的值是多少?  你是不是上来就求解这个一元二次方程,想要把两个实数根分别代进去?我们先稍微预想下,求解不易
主持人语  同学们,你们了解戏剧吗?九(下)第五单元是戏剧单元,你们一定感到非常新奇,又有点迷茫吧。第一次阅读戏剧文学,可能会感到不太习惯,没关系,就让初初领着大家一起走近戏剧、了解戏剧吧。  在我们中国,国粹京剧就是戏剧的一种,其他像淮剧、黄梅戏等,也都是戏剧。而在西方,戲剧更多的是指话剧、歌剧、舞剧、音乐剧、木偶戏等。总的来说,戏剧是一种舞台艺术,由演员把故事或情境用对话、歌唱、动作等方式表演
迎来了春季的滋润万物,唤醒了夏季的生机勃发,捧起了秋季的成果丰硕,铺垫了冬季的凛凛朔风。人生四季,笑看春禽凫水、夏荷招展、秋叶飄飞、冬雪弄舞。拼在一起,构成了一生充实的努力。  暮夏渐逝,蝉声稀寥。  总有那么多打击与失落,萦绕左右。我独自前往图书馆,寻找一丝慰藉。  穿过一片花径,蝴蝶斑驳的身影早已遁形。它们的翅太过软弱,是经受不住一阵阵的朔风的。而那些身影,仍然在低飞着,交流着晚来花朵的讯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