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太重科协自2009年开始全面实施创新方法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以来,如今已开展了5年。此间共举办各类学习培训班15期,600余人得到培训与深造,一大批创新成果闪亮登场,有力地推动了企业技术创新和技术进步。
2008年11月,太重集团公司科协派人参加了中国科协厂矿协作中心在京举办的企业科协秘书长创新方法培训班。2009年4月15日,由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山西省科协、太原市科协联合组织的企业技术创新报告会在太重隆重举办,太重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人手一册TRIZ理论培训学习教材)。报告会上,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李赤泉总工程师作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利器—TRIZ理论》专题报告。与此同时,中国科协、山西省科协确定太重集团为企业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培训试点单位。并于6月在太重举办了第一期创新方法初级培训班。科协选择公司技术中心和主产分公司的55位技术带头人、骨干参加此次培训。培训人员大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其中包括集团公司各主产设计所长、技术科长等。本次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集团培养了一批创新方法应用人才。
2011年,经过省科协和集团公司的积极争取,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将太重集团列为创新方法培训的示范企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3月,在前期创新方法培训的基础上,集团从技术中心骨干中挑选了对创新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积极性高的两名技术人员赴京参加中国科技咨询中心举办的为期七天的创新方法师资培训。培训结束后,两位师资人员根据企业情况,制作了课件,并通过中国咨询中心的认可。4月,集团科协从技术中心、各分公司选出100名技术人员,要求每个参训人员都提出技术难题,分两批参加创新方法初级培训班。邀请李海军博士主讲,两位企业师资辅助。使创新方法的理论及应用在集团全面落地生根。6~9月,集团科协根据初级培训后,根据学员对创新方法的掌握及应用情况,挑选出参加深度培训的50名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难题的征集,并在集团内部组织评选,最终评选出10个技术难题上报中国咨询中心,与创新方法培训专家进行对接,并安排深度培训相关事宜。10月,集团科协选拔23名技术骨干参加国际研讨班深度培训,邀请韩国TRIZ专家金昊宗博士主讲,李海军、朱险峰博士协助,使学员更深入地掌握应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2月,再次特邀韩国金昊宗博士为太重进行第二次深度培训,来自集团的20名技术骨干参加培训。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共解决技术难题24项,申请专利4项,为企业培养创新方法师资30名,组建了创新方法解题小组,深入集团各公司针对典型的技术难题探讨,将创新方法解题模式全面推广。
在培训方式上,太重采用了“a+3+4+X+P”的模式进行培训。
所谓“a”即宣传发动、初级应用。第一步,由集团科协牵头,通过各种形式,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进行创新方法的普及性宣传,是集团所有人员对创新方法这一理论有大概的了解,并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第二步,由企业的师资为集团的技术骨干进行创新方法初级应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学员能初步掌握这一理论,了解其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能运用这些步骤和方法,对技术难题能够进行矛盾分解,并解决生产中简单的技术难题。通过“X”的学习,在集团内部营造创新方法学习的良好氛围,并挑选出学习骨干,参加下一阶段的培训。
“3”就是教师讲授,学员使用。向挑选出的学习骨干征集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邀请韩国专家结合技术难题,向学员讲授“实用TRIZ理论”。采用在解题过程中将理论贯穿其中的实战式讲课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并能掌握其解体模式,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4”就是学员实战、教师辅导。在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学院通过实际应用,对应用过程中的难点和新出现的技术难题,邀请韩国专家再次授课。本次培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导地位。采用以学员自己独立解题,并向教师汇报解题思路和所遇到的难点。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辅导。达到进一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实际掌握。
“X”就是深化应用、提炼成果。培训结束后,以课题组为单位,组建相应的TRIZ理论解题小组。应用这一理论进行难题攻关。要求每个课题组都产生难题解决方案。根据产生的难题解决方案,继续攻关,最终解决技术难题,甚至申报专利。
“P”就是健全机制、普及推广。以前一阶段推广应用的成果为示范,制定详细的集团公司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在全公司的普及培训。并列入集团的科技创新计划,争取一定的经费,以分厂或分公司为单位,开展轮训工作。并将此常态化,制度化。同时制定详细的激励机制,对于培训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应用骨干、应用这一理论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申请的专利,在集团的科技创新大会上,都给与一定的表彰奖励。
2013年,创新方法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一年来,公司科协通过组织举办创新方法的初、高级培训班,努力使更多的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掌握和熟悉创新方法工具,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实战技能。在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太重煤机,木模包装分公司举办3期创新方法初期培训班,培训人员120余人,并选拔5位优秀科技人员分两次参加了山西省科协举办的创新方法师资班培训,已初步具备师资水平。2013年7月,时任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一行前来公司就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进行调研座谈,10多位相关科技人员汇报了公司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情况和建议。这一年,公司科协先后派人参加了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的国家创新方法推广应用项目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公司科协被确定为中国科协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示范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公司科协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初建成效,涌现出太原重工技术中心传动制造、太重煤机采煤机研发等创新方法应用小组。一年中,有15项创新方法应用成果,累计创造价值3000多万元。技术中心张林威高工针对公司减速机产品“渗漏油”行业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同相关科技人员应用创新方法组织“渗漏油机理分析与研究”,采用了多项创新原理,很好地解决了渗漏油的难题。通过实际试验和实物验证效果显著,此方案已实际应用于桥式起重机,效果很好,成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已申请发明专利。太重煤机技术中心杨春明,针对如何保证采煤机摇臂双圆锥密封的装配精度,避免行星头漏油问题,利用创新原理,将摇臂双圆锥密封装配时产生的技术矛盾:即制造的准确度和可制造性提取处理进行分析,最终采用创新方法的借助中介物原理,利用中介物来转移或传递某种作用,采用选用中间工装柔性安装,设计装配工装,最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此项成果节创价值达100万元以上,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责编/杨芳
2008年11月,太重集团公司科协派人参加了中国科协厂矿协作中心在京举办的企业科协秘书长创新方法培训班。2009年4月15日,由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山西省科协、太原市科协联合组织的企业技术创新报告会在太重隆重举办,太重300多人参加了报告会(人手一册TRIZ理论培训学习教材)。报告会上,中国科协科技咨询服务中心李赤泉总工程师作了《企业技术创新的利器—TRIZ理论》专题报告。与此同时,中国科协、山西省科协确定太重集团为企业技术创新方法应用培训试点单位。并于6月在太重举办了第一期创新方法初级培训班。科协选择公司技术中心和主产分公司的55位技术带头人、骨干参加此次培训。培训人员大都从事专业技术工作10年以上,具有较丰富的生产实际经验,其中包括集团公司各主产设计所长、技术科长等。本次培训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集团培养了一批创新方法应用人才。
2011年,经过省科协和集团公司的积极争取,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将太重集团列为创新方法培训的示范企业,给予了大力的支持,并制定了详细的培训计划。3月,在前期创新方法培训的基础上,集团从技术中心骨干中挑选了对创新方法有一定的了解,并且学习积极性高的两名技术人员赴京参加中国科技咨询中心举办的为期七天的创新方法师资培训。培训结束后,两位师资人员根据企业情况,制作了课件,并通过中国咨询中心的认可。4月,集团科协从技术中心、各分公司选出100名技术人员,要求每个参训人员都提出技术难题,分两批参加创新方法初级培训班。邀请李海军博士主讲,两位企业师资辅助。使创新方法的理论及应用在集团全面落地生根。6~9月,集团科协根据初级培训后,根据学员对创新方法的掌握及应用情况,挑选出参加深度培训的50名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难题的征集,并在集团内部组织评选,最终评选出10个技术难题上报中国咨询中心,与创新方法培训专家进行对接,并安排深度培训相关事宜。10月,集团科协选拔23名技术骨干参加国际研讨班深度培训,邀请韩国TRIZ专家金昊宗博士主讲,李海军、朱险峰博士协助,使学员更深入地掌握应用创新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12月,再次特邀韩国金昊宗博士为太重进行第二次深度培训,来自集团的20名技术骨干参加培训。通过创新方法培训共解决技术难题24项,申请专利4项,为企业培养创新方法师资30名,组建了创新方法解题小组,深入集团各公司针对典型的技术难题探讨,将创新方法解题模式全面推广。
在培训方式上,太重采用了“a+3+4+X+P”的模式进行培训。
所谓“a”即宣传发动、初级应用。第一步,由集团科协牵头,通过各种形式,在为期两周的时间内,进行创新方法的普及性宣传,是集团所有人员对创新方法这一理论有大概的了解,并充分调动其学习热情。第二步,由企业的师资为集团的技术骨干进行创新方法初级应用的培训。通过培训,使学员能初步掌握这一理论,了解其解题的步骤和方法。能运用这些步骤和方法,对技术难题能够进行矛盾分解,并解决生产中简单的技术难题。通过“X”的学习,在集团内部营造创新方法学习的良好氛围,并挑选出学习骨干,参加下一阶段的培训。
“3”就是教师讲授,学员使用。向挑选出的学习骨干征集企业的重大技术难题,邀请韩国专家结合技术难题,向学员讲授“实用TRIZ理论”。采用在解题过程中将理论贯穿其中的实战式讲课方法,进一步加深对这一理论的理解,并能掌握其解体模式,达到熟练应用的程度。
“4”就是学员实战、教师辅导。在第一阶段培训结束后,学院通过实际应用,对应用过程中的难点和新出现的技术难题,邀请韩国专家再次授课。本次培训,充分发挥学员的主导地位。采用以学员自己独立解题,并向教师汇报解题思路和所遇到的难点。教师给予针对性的辅导。达到进一步深化对这一理论的实际掌握。
“X”就是深化应用、提炼成果。培训结束后,以课题组为单位,组建相应的TRIZ理论解题小组。应用这一理论进行难题攻关。要求每个课题组都产生难题解决方案。根据产生的难题解决方案,继续攻关,最终解决技术难题,甚至申报专利。
“P”就是健全机制、普及推广。以前一阶段推广应用的成果为示范,制定详细的集团公司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实施方案,大力开展创新方法在全公司的普及培训。并列入集团的科技创新计划,争取一定的经费,以分厂或分公司为单位,开展轮训工作。并将此常态化,制度化。同时制定详细的激励机制,对于培训过程中涌现出来的应用骨干、应用这一理论解决的技术难题以及申请的专利,在集团的科技创新大会上,都给与一定的表彰奖励。
2013年,创新方法培训及推广应用工作稳步推进并取得实效。一年来,公司科协通过组织举办创新方法的初、高级培训班,努力使更多的科技人员,特别是青年科技人员掌握和熟悉创新方法工具,努力提高科技人员的实战技能。在轨道交通有限公司、太重煤机,木模包装分公司举办3期创新方法初期培训班,培训人员120余人,并选拔5位优秀科技人员分两次参加了山西省科协举办的创新方法师资班培训,已初步具备师资水平。2013年7月,时任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副主任王诚一行前来公司就企业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进行调研座谈,10多位相关科技人员汇报了公司开展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的情况和建议。这一年,公司科协先后派人参加了中国科技咨询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的国家创新方法推广应用项目的论证和申报工作,公司科协被确定为中国科协创新方法推广应用示范企业。经过近几年的努力,公司科协创新方法推广应用工作初建成效,涌现出太原重工技术中心传动制造、太重煤机采煤机研发等创新方法应用小组。一年中,有15项创新方法应用成果,累计创造价值3000多万元。技术中心张林威高工针对公司减速机产品“渗漏油”行业内难以解决的问题,同相关科技人员应用创新方法组织“渗漏油机理分析与研究”,采用了多项创新原理,很好地解决了渗漏油的难题。通过实际试验和实物验证效果显著,此方案已实际应用于桥式起重机,效果很好,成果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已申请发明专利。太重煤机技术中心杨春明,针对如何保证采煤机摇臂双圆锥密封的装配精度,避免行星头漏油问题,利用创新原理,将摇臂双圆锥密封装配时产生的技术矛盾:即制造的准确度和可制造性提取处理进行分析,最终采用创新方法的借助中介物原理,利用中介物来转移或传递某种作用,采用选用中间工装柔性安装,设计装配工装,最终较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此项成果节创价值达100万元以上,已获得实用新型专利。 责编/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