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一个人 一杆枪 除了哨所 还有月光 这宁静的夜里 我为祖国守夜站岗 眼前的白杨 已很挺拔 在绿色军营 同我一起成长 午夜如此寂凉 山野白雾茫茫 我思想的螢光 在浓浓的月光里 一闪一闪 游向远方 远方 我的家乡 小河淌水 稻花飘香 我的姑娘村口送别 羞红着脸庞
其他文献
秋天在最后一声蝉鸣里来临 倔强的北方 酝酿金色的稻浪 舞台中央 燕尾拖出滑音 涌向 一而再 随季节迁徙的诺言 一些词语萎靡 三百年的枯叶随风? 一直坚挺的脊梁 季节性地弯曲如弓 收割陽光孕育的钟声 觅食路上 蚂蚁骨骼化灰 而沉思者 在白色的雾气里 冥想
白日从更深的暮色边缘 滑下去 紫色大地仿佛一种诱惑 那微涩又短暂的停留 我想象一万个来与去的理由 像只不愿迁徙的鸟 绕了一圈又一圈 直至湮没于词语的高墙 失血的天空递来残缺的镜 燃烧的記忆中 我试图 保持一只鸟低飞的姿势 张开双翼 像拥有它的骨骼和羽毛 微弱的光像一种消逝 日子连绵 安静 所有的喧哗都扎进光秃秃的枝 风中摇动虚无 此时 远方传来谁的声音 正穿越黑夜
茫茫云海浩無边,国庆中秋共月圆。 华夏儿孙心相聚,山河壮丽舞翩跹。
年届七旬常闭门,思念青春,向往青春。 捧读书卷梦重温,同化灵魂,异化灵魂。 点点滴滴总是顰,苦痛留痕,歡乐留痕。 夕阳西下赏白云,生亦陪君,死亦陪君。
摘 要:中国古代对于岑参诗歌风格的评鉴经历了从“语奇体峻”、“孤秀幽逸”到“慷慨壮阔”、“奇俊雄伟”的变化,其诗人身份也由唐人眼中的“山水述怀诗人”逐渐转变为今人耳熟能详的“边塞诗人”。在这一过程中,明清两代诗学对岑参的接受与评赏尤为关键。本文以《唐贤三昧集》与《唐诗别裁集》为例,通过一个小侧面反映岑参其人其诗在清代的接受以及在清代诗学思潮中的沉浮。 关键词:岑参;《唐贤三昧集》;《唐诗别裁集》
塞外愁云抚榭楼,细雨斜风,迷乱深秋。 珠帘秋水落貂裘,浸没琼台,溢满河沟。 久别长安家事忧,梦寄相思,月托康优。 两行珠泪溢清眸,横渡长江,一叶轻舟。 江城子 霜天残月最多情,夜无声,月无情。 一帐红帘,难掩烛灯明。 最是異乡人久别,唯孤月,泪相迎。 忽闻窗外雨珠声,漫燕京,路难行。 滴落残花,风啸惹雕屏。 纸伞侧行门外去,随夜雨,向街亭。
摘 要:在五四时期,伴随着启蒙主义而来的是对“人的发现”,而女人作为“人”中最收到压迫的群体,也是最亟待于被发现的群体,当以凌叔华为代表的一批女作家开始登上历史的舞台后,有关“姐妹情谊”的写作实践是女作家们在新旧交替时代中为女性群体所谋求的“可能”:对女性而言,是否可能存在一种比起异性恋更为平等、和谐、深刻的情感关系?女性在逃离男权话语的阴影遮蔽之后是否还有可以容纳她们的其他空间?对“姐妹情谊”的
你走来 迎着冬日的晨曦走来 长长的影子 印在你身后的雪地上 你仿佛来自未来 那里虽然遥远 但是有许多未知的谜 令人向往 当你款款走近我身边 我看到你脸上的阳光 你眉眼带笑 自信恬淡 你飘逸的发丝 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我多想挽留你 让你停下脚步 和你一起喝茶聊天 问你那遥远的未来 是怎样的 可你总是步履不停 微笑着与我擦肩而过 当你离我而去 我看见了你美丽的背影 和雪地上
一個锥形的石堆 扬着五颜六色的神幡 转圈虔诚的人们啊 祈祷着如意和吉祥 遥想很久以前的某个夜晚 我们相约去看大草原 我注定是孤独的行者 你也还没兑现自己的诺言 导游讲起了敖包的故事 时间久了不断堆积的石头 形成了山包 顶上会长出一株美丽的松树 这里便成为宗教祭祀活动的场所 时间久了 石头不断积累把敖包堆好了 时间久了 你我也都老了
黑暗終将逝去 留下的不一定是最亮 天空构成了多种颜色 由东边的浅红 到西边的依然黑暗 而这一切只是一眨眼 红日初升 让西边多了一些柔和与美好 它如窈窕淑女半遮面 在云中若影若现 又像在山中捉迷藏 而那鸟又好像与阳光约定好 每当太阳刚露出地平线 便奋然叫起 唤起了黎明 眼前全是红色 光芒万丈 少时 阳光洒在柳树上 柳树比金钱树还耀眼 阳光洒在大地上 地上的草勃勃生机 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