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京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影响着京族民众人生观、世界观、思维方式的形成,是京族民族文化的“遗传基因”。京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具有丰富多样、开放兼容、跨国跨境和谐共存等特色。京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应坚持不脱离文化原生地的传承为主,重视实践层面的探究,学习借鉴国外的经验,使民族文化事业与民族文化产业发展得于齐头并进,采用尊重民族文化“所有权”、“社区参与”、“可持续发展”等现代思想和观念以及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方法,对京族传统文化发展的现状以及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以探寻一条利于京族文化保护、传承与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关键词:中越哈节;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20-02
民族文化传承,是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与保护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化传承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写照,同时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
一、京族哈节文化传承保护的迫切性
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京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不断冲击,京族劳动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1.京族哈节文化中许多语言文字濒临消亡。如喃字。“喃字”也叫字喃,是越南主体民族京族在长期使用汉字的同时假借汉字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方法,依据京语的读音,创造的类似汉字的文字。6世纪开始盛行,分为假借喃字、形声喃字和会意喃字。京族的歌谣、谚语、格言、故事传说和宗教信仰等,都有相应的历史文献资料,而这些文献资料就是用喃字记载的。京族“喃字”是研究京族语言文化的珍贵史料。由于越南已在法国的殖民统治时期使用了拼音文字,主体民族京族对喃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并逐渐趋于消亡。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民族交往的增多,京族人逐渐汉化,接受了本地粤语方言、普通话和汉字。“字喃”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少,逐步被青年人所淘汰。因此,保护、传承京族“喃字”文化资料,是保护京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收集整理京族古籍和“喃字”,使京族的大量行将失散的古籍文献和“喃字”得到保护,对京族哈节文化的研究极具价值。
2.京族哈节文化中民间歌舞等难以得到传承。京族民间舞蹈是京族文化最佳的传播载体之一,民间歌舞艺术把京族人民的历史、希望、价值观、精神生活等各方面有机地整合成多种文化因素,通过形态语言将京族文化会代代相传下去,并得以传承和发展。随着一批批老艺人离世,京族民间舞逐渐消失殆尽,且如今年轻人大多都出外务工,没有时间和心情向老一辈学习,有些打工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受到外来强势消费文化的影响,对民族民间文化甚至产生了排斥,使得京族的歌舞文化不再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而逐渐消失。
另一方面,传统哈节的内容比较固定,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得到青年人的喜爱,天长日久,哈节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失去其应有的魅力,使得哈节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被淡化。因此,创新哈节文化歌舞方面的内容和形式,使哈节歌舞文化得于传承和发展势在必行。
3.民族认同感的弱化也是京族哈节文化逐渐失传重要原因。民族文化认同感形成,很大因素来自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行动,只有来自自觉行动,民族文化才会得到人民的认同,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只有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了认同,又将促进自觉维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行动。
二、中越哈节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策略
1.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充分利用民族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优势,寻找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把文化开发与发展旅游同步进行,把浓郁的民风、民俗、民族土风文化推向市场,采取政府主导、行业主办、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好如何引进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文物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把京族民间艺术变成财富与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逐步发展成为文化经济的支撑点。
2.多渠道对哈节文化进行传承保护。
学校教育可以把传承京族哈节传统文化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科研单位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力度,政府逐步加大对哈节文化的投入力度,让民众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加强京族哈节文化传统教育,重视表象与个体发展;重视固态文化保护与活态文化创新发展;借助地方和社会资源优势及边境学校国际交流的课外活动,丰富京族哈节文化内容。通过民族艺术文化的学习激发民族文化传承者的学习兴趣,民族传统文化开创传承有效模式,和经济、教育、和文化的互动关系对京族哈节文化长远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学校的教育特色的形成及其对教育质量提升的相互促进作用。
3.加强中越两国京族的民族文化认同,推动哈节文化传承。
哈节是越南京族人民独特的传统节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由于各种原因,两国边民过节日期各地不尽相同,活动内容也有差异,各地因受人力、物力及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往往造成规模小、形式单一,影响力度不强。再者,京族哈节文化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剧烈的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冲击,形成弱势文化。中越两国人民应加强交流,优化哈节文化资源,形成优势互补,重视哈节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经济为支点,集中办好中越边哈节文化,扩大规模和影响,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哈节文化的良好传承。
4.充分利用新形媒介,推动哈节文化的传承。
新媒体带来鲜活的、丰富多彩的各种信息,可以使京族文化自觉和不自觉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弱化了民族的认同感。然而,这些新媒体不是“死”的机械和不可改变的程序,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媒体,将京族文化以更新的方式、更为丰富的内容传承得更加完美。
在传播京族哈节民族文化时,借助新媒体所具备的特点和功能,提高新闻媒介传播力度开辟哈节文化网站,传播哈节文化精髓,将京族哈节的人文风俗、宗教信仰、节日庆典通过微信、佩博、微电影等方式,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创新哈节文化形式、丰富哈节文化内容。使京族人民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自己民族文化并加以传承,强化民族自豪感。
京族地处中越边境,和汉族、壮族等多民族杂居,在面对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但又因为其相对闭塞的边境地理环境造就了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处理好主流文化与京族哈节族文化并存与互动关系,以京族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哈节文化的保护,哈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才可能真正实现;而哈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京族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两国边民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和少英.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9.02.
[2]陈廷武海.中越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北部湾地区边境旅游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1).
[3]李务起.京族经济社会的转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广西东兴市澫尾村为例.
[4]龙滢.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京族教育特色研究——以澫尾村京族学校为个案[D] .中央民族大学2012.
作者简介:黄婕,广西外国语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化。
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京族哈节文化的跨国继承、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13830010)阶段性成果。
关键词:中越哈节;传承;发展
中图分类号:G1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2-0020-02
民族文化传承,是维护中华民族整体性与保护民族文化现代化转型和持续发展的最有效的途径之一。文化传承是民族历史的见证和写照,同时也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内在源泉。
一、京族哈节文化传承保护的迫切性
京族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的一员,与其他少数民族一样,京族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快速发展,外来文化和主流文化的不断冲击,京族劳动人民长期积累起来的语言、文字和丰富、独特的优秀传统文化的保护与传承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
1.京族哈节文化中许多语言文字濒临消亡。如喃字。“喃字”也叫字喃,是越南主体民族京族在长期使用汉字的同时假借汉字和仿效汉字结构原理、方法,依据京语的读音,创造的类似汉字的文字。6世纪开始盛行,分为假借喃字、形声喃字和会意喃字。京族的歌谣、谚语、格言、故事传说和宗教信仰等,都有相应的历史文献资料,而这些文献资料就是用喃字记载的。京族“喃字”是研究京族语言文化的珍贵史料。由于越南已在法国的殖民统治时期使用了拼音文字,主体民族京族对喃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少并逐渐趋于消亡。再是,随着时间的推移、社会的发展、民族交往的增多,京族人逐渐汉化,接受了本地粤语方言、普通话和汉字。“字喃”使用的机会越来越少,逐步被青年人所淘汰。因此,保护、传承京族“喃字”文化资料,是保护京族传统文化的重要手段之一,收集整理京族古籍和“喃字”,使京族的大量行将失散的古籍文献和“喃字”得到保护,对京族哈节文化的研究极具价值。
2.京族哈节文化中民间歌舞等难以得到传承。京族民间舞蹈是京族文化最佳的传播载体之一,民间歌舞艺术把京族人民的历史、希望、价值观、精神生活等各方面有机地整合成多种文化因素,通过形态语言将京族文化会代代相传下去,并得以传承和发展。随着一批批老艺人离世,京族民间舞逐渐消失殆尽,且如今年轻人大多都出外务工,没有时间和心情向老一辈学习,有些打工的少数民族年轻人受到外来强势消费文化的影响,对民族民间文化甚至产生了排斥,使得京族的歌舞文化不再受到年轻一代的青睐而逐渐消失。
另一方面,传统哈节的内容比较固定,形式比较单一,不容易得到青年人的喜爱,天长日久,哈节传统文化在年轻人中失去其应有的魅力,使得哈节文化在传承的过程中逐渐被淡化。因此,创新哈节文化歌舞方面的内容和形式,使哈节歌舞文化得于传承和发展势在必行。
3.民族认同感的弱化也是京族哈节文化逐渐失传重要原因。民族文化认同感形成,很大因素来自民族文化传承的自觉行动,只有来自自觉行动,民族文化才会得到人民的认同,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而只有对本民族的文化产生了认同,又将促进自觉维护和传承民族文化的行动。
二、中越哈节文化保护与发展的策略
1.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
充分利用民族自然生态与文化资源的优势,寻找民族文化的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契合点,走文化与经济相融合的经济发展之路。把文化开发与发展旅游同步进行,把浓郁的民风、民俗、民族土风文化推向市场,采取政府主导、行业主办、市场运作的方式,解决好如何引进民营资本进入文化文物的保护及开发利用,把京族民间艺术变成财富与传统的民族文化与经济发展有机的结合起来,并逐步发展成为文化经济的支撑点。
2.多渠道对哈节文化进行传承保护。
学校教育可以把传承京族哈节传统文化列为重要的教学内容,科研单位加强对民族文化的研究力度,政府逐步加大对哈节文化的投入力度,让民众积极参与到民族文化的传承和保护中来。加强京族哈节文化传统教育,重视表象与个体发展;重视固态文化保护与活态文化创新发展;借助地方和社会资源优势及边境学校国际交流的课外活动,丰富京族哈节文化内容。通过民族艺术文化的学习激发民族文化传承者的学习兴趣,民族传统文化开创传承有效模式,和经济、教育、和文化的互动关系对京族哈节文化长远发展的影响,以及对学校的教育特色的形成及其对教育质量提升的相互促进作用。
3.加强中越两国京族的民族文化认同,推动哈节文化传承。
哈节是越南京族人民独特的传统节日,其隆重程度仅次于春节。由于各种原因,两国边民过节日期各地不尽相同,活动内容也有差异,各地因受人力、物力及其他客观因素的限制,往往造成规模小、形式单一,影响力度不强。再者,京族哈节文化在全球化时代,面临着剧烈的主流文化和外来文化冲击,形成弱势文化。中越两国人民应加强交流,优化哈节文化资源,形成优势互补,重视哈节文化的宣传力度,利用经济为支点,集中办好中越边哈节文化,扩大规模和影响,形成品牌效应,推动哈节文化的良好传承。
4.充分利用新形媒介,推动哈节文化的传承。
新媒体带来鲜活的、丰富多彩的各种信息,可以使京族文化自觉和不自觉地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弱化了民族的认同感。然而,这些新媒体不是“死”的机械和不可改变的程序,我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媒体,将京族文化以更新的方式、更为丰富的内容传承得更加完美。
在传播京族哈节民族文化时,借助新媒体所具备的特点和功能,提高新闻媒介传播力度开辟哈节文化网站,传播哈节文化精髓,将京族哈节的人文风俗、宗教信仰、节日庆典通过微信、佩博、微电影等方式,利用网络的强大功能,创新哈节文化形式、丰富哈节文化内容。使京族人民无论走到哪里,都可以感受自己民族文化并加以传承,强化民族自豪感。
京族地处中越边境,和汉族、壮族等多民族杂居,在面对现代化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和包容性,但又因为其相对闭塞的边境地理环境造就了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处理好主流文化与京族哈节族文化并存与互动关系,以京族传统文化保护发展与可持续发展为目标,加强对哈节文化的保护,哈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才可能真正实现;而哈节文化的可持续发展,对京族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推动作用,促进两国边民和谐共处,共同发展。
参考文献:
[1]和少英.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本体论”问题[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9.02.
[2]陈廷武海.中越边境旅游可持续发展——环北部湾地区边境旅游研究系列论文之三[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 2005(01).
[3]李务起.京族经济社会的转型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以广西东兴市澫尾村为例.
[4]龙滢.民族文化传承中的京族教育特色研究——以澫尾村京族学校为个案[D] .中央民族大学2012.
作者简介:黄婕,广西外国语学院2012级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研究方向:少数民族文化。
本文系“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京族哈节文化的跨国继承、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413830010)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