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审美误区与“道法自然”的审美意义

来源 :广西社会科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uocich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今大学生的审美误区突出地表现为部分大学生审美对象的流行性、审美判断的盲目性、审美趣味的媚俗性、审美时尚的盲目追随性等。本文立足这一现实,反观两千年前先秦道家的“道法自然”观,试图挖掘“道法自然”审美观对于帮助大学生走出审美误区的现实意义。
其他文献
社会转型期道德失范现象增多,从道德主体的角度分析,其原因在于道德主体的道德认同弱化、自主选择能力下降和道德主体的非理性的外化.为了减少道德失范的发生,当前应加强社会
'三农'问题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主题,增加农民收入是农村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如何才能增加农民收入?本文认为关键在于农业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只有通过调整农产品结
鲁迅的丑学观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命题,观其观点:有对“恶”的推崇,对丑的审美和对死亡的礼赞,究其成因:出于拯救国民灵魂的需要和特殊的心理机制。
在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当代小说中,描绘了一幅幅声色斑斓的风景画,时空交织,美景多变,动静相依,画面流韵,浓淡相宜,色彩纷呈,具有一定的审美意蕴.
宜黄,一个不被人知的中部贫困县,网民以微博为工具对地方政府造成了空前的舆论压力,而官员们对微博带来的冲击感到惊恐无措,可以说,是微博把宜黄政府推到了现代信息社会。    【城事】    江西省抚州宜黄县“9·10”拆迁自焚事件在10月11日再一次吸引全国聚焦,负有重要领导责任的宜黄县委书记邱建国与县长苏建国被免职。  居民因抗争政府的强行拆迁无效,以自焚捍卫尊严和房产的事件,这已不是第一起。事情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