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数学学习与数学课程改革

来源 :俪人·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shengl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本身具有的应用价值、文化价值和智力价值,确立了它在学校课程中总是占据重要地位。数学学习已成为中小学学生人人面对的一项重要活动。因此,认识数学学习、数学课程的内涵及彼此的关系,显得极为重要。
  一、数学学习
  人类的数学学习活动,从最初的结绳记数等自然经验的积累,演变成以班级授课形式为主的学校数学教育,已有数千年历史。然而,关于数学学习的基本理论的研究,诸如数学学习的实质是什么?数学学习有何特点?学生在其学习过程中表现出哪些心理规律?影响学生数学学习的因素分析等等,并没有形成一种共识,亟待更深入地研究和探索。
  (一)数学学习的实质
  数学学习的实质,牵涉到两个更为重要的问题:一是数学学习的对象——数学的本质是什么?二是数学学习作为一类学习活动——学习的实质是什么?前一个问题,是数学哲学的元问题,有着许多不同观点。如“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研究现实世界和人类经验各方面的各种形式模型的构造”,“数学是研究广义的量(即模式结构形式)的学科”等等。对数学本质的不同认识,形成了各种数学哲学流派,由于所持哲学立场各异,各派没有形成共识的迹象。随着认识的不断深化,人们看到尽管数学强调严密,但只是一种相对真理,大部分内容仅仅满足了逻辑合理性,与现实真理性有很大距离。
  学习的本质问题,则是各种学习理论分野的焦点,这方面,具有代表性的是以桑代克、华生、斯金纳等为代表的行为主义(或联想主义)学习理论和以格式塔、托尔曼、布鲁纳等为代表的认知学习理论。在行为派看来,学习的实质就是学习者通过经典性条件反射或者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形成而获得经验的过程,即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在认知派看来,学习过程不是简单地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形成新的完形或认知结构的过程,即学习是一种积极主动的内部加工过程。随着两大学派的争论和研究的深入,任何一派都无法涵盖对方,都无法解释一切学习。
  ? 因此,西方心理学界又出现了折中主义的学习理论,将学习分为包括简单的联结学习与复杂的认知学习的若干层级,调和两大学派,试图说明学习的全部涵义。如加涅最初将学习分为三类联结学习(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和五类认知学习(言语联想、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问题解决)。后来他又修改为一类联结学习(连锁学习)和五类认知学习(辨别学习、具体概念学习、抽象概念学习、规则学习、高级规则学习)。折中主义学习理论吸收了两大学派的合理成分,但在学习本质的研究上,并没有实质性进展。
  (二)数学学习的特点
  数学自身的特点,决定了数学学习是人类学习活动中的一种特殊活动。数学学习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和直觉思维能力,用来处理多级抽象概括的数学知识经验,进行形式符号语言的运算推理。学生数学学习的思维方式,往往是“理论—实践—理论”的模式,与数学家的思维模式相比,必须经历逆转的心理过程。中小学学生的数学学习,是按课程方案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数学学科的学习,数学课程的特点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更具有自己的风格和特色。
  二、数学课程
  我认为,数学课程是对学校数学教育内容、标准和进度的总体安排和设计。它是联结教师、学生的桥梁。教师按课程的规定,为学生获得数学知识经验、个性发展提供最有效的途径与方法,学生则根据课程规定的数学内容、标准、进度进行学习。因此,數学课程反映着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的一切数学学习活动。
  美国课程论专家泰勒认为,教育的本来课题,不是教授者完成某种活动,而是要在学生的行为中引起某种重要的变化。数学课程建设为教师达到这一目标提供基本方案和依据,因而它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质量、水平有着决定性意义。
  三、从数学学习看数学课程改革
  20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已接近尾声,各国都在总结历史,展望未来。本世纪的数学课程改革历史表明,不管社会存在什么样的需要,只有设计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特点、规律的课程体系,才能取得预期效果。学问中心数学课程和人本主义数学课程的失败就是佐证。
  本世纪60年代世界范围内流行的学问中心数学课程,是基于对学生数学学习这样的认识建立的,即数学家的认识过程与学生的学习过程的逻辑是同质的,其间的差异只是程度的问题。数学家的研究逻辑与学生的数学学习逻辑被认为是:第一,数学家的认知方式与未成熟学生的数学认知方式所显示的不同,不是种类上而仅仅是程度上的差异,两者都经历着探究——发现学习的过程;第二,智力活动在一切方面都是同一的。数学家的智力、兴趣与追求,对于任何年龄阶段的学生来说,都可以认为是适当的。于是,学问中心数学课程编制的基本准则是:依据数学科学的基本结构编制内容,体现数学的结构化、形成化、统一性和现代化。上述思想忽视了儿童思维方式的质与成人有差异。皮亚杰等人的研究成果表明,青少年心智成长是阶段性发展的,在其成熟过程中,经验起着质的变化。因此,学问中心数学课程注定是要失败的。70年代,它受到抨击,被认为使学生“非人性化”,妨碍了“完整人格”的实现。数学课程也随大流,走向人本主义化,以学生能力的全域发展为目的。
  数学课程必须符合学生数学学习的特点、心理规律,实际上是数学课程的学生适切性问题,它与数学课程的社会适切性共同决定着数学课程改革的成败。如何使学生在数学学习中人格得以完善,又能兼顾社会的需要,看来“大众数学”强调素质教育的思想是比较合理的。在这一思想指导下,9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各自的数学课程体系,将数学课程的社会适切性与学生适切性置于核心地位,尤其是后者,可以说达到空前的地步。
其他文献
邓小平理论教育是德育教育的核心,为提高教学质量,使邓小平理论真正进入大学生头脑,必须努力进行教学探索.笔者就教学实践中应注意把握的几个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摘要】随着新课标的不断推进与深入,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目标由最初的提高语文表达能力转变为如今对文学综合素养的培养。小学语文肩负着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重任,其中古诗文更是传统文化的精华,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不断推动经典古诗文的诵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经典古诗文诵读所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策略进行简要分析,希望对相关部门提供可靠建议。  【关键词】小学语文 新课标 经典古诗文
本文概述了组成金属基复合材料的金属基体和增强体。简述了几种增强体(碳纤维、硼纤维、氧化铝纤维、碳化硅纤维、金属纤维)的制备方法及特性:概括了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制造方
以国家水禽种质资源基因库引进的太湖鹅为素材,对其生长、生产性能和肉品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7周龄前,太湖鹅体重在性别间无显著差异,7周龄后公鹅的体重显著高于母鹅的体重;公鹅
【摘 要】数学教学和其他学科一样,要加大德育教育的力度,这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每一数学教师应积极开展在数学科渗透德育,拓展德育阵地,增添德育渠道,丰富德育形式,扩充德育内容,在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发挥重要作用,作为基础学科的数学,本身的知识内容和知识体系渗透了德育因素。  【关键词】初中数学 德育教育 教学质量 学生发展  一、发挥教师的人格魅力,寓德育于情感教育中  
9月4日,长城汽车与德国零部件巨头舍弗勒集团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以在发动机、变速箱、底盘系统、电动马达等领域深化技术合作。目前长城汽车已经与舍弗勒集团在发动机、变速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初中生应当掌握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能够倾听和表达,学会在人际关系中文明交际。在课堂中使用情境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初中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同时提高学生学习
采用体外发酵,研究了不同发酵豆粕饲喂仔猪粪样对日粮发酵的影响。以仔猪日粮作为底物,仔猪粪样作为接种物进行体外发酵。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粪样B对日粮进行发酵后显著
【摘要】本文主要讨论了生物工程专业大学生在目前国家鼓励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和就业形势下主动学习的目的、原因和心理行为,以及专业教师如何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问题。通过老师适当的引导,可以让学生更理性地看待理论学习和实践、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关系。  【关键词】生物工程 课堂氛围 实践 创新创业  广西属于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产业经济以农业为主,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相比高新技术企业的数量和实力要差
选取3种典型的植物油:菜籽油、豆油和亚麻油,利用体外培养系统进行体外发酵,研究植物油的类型和添加水平对瘤胃体外发酵和甲烷生成的影响。3种植物油分别添加底物干物质的3%、5%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