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化型抢劫罪实务问题探讨

来源 :当代学术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zhaozhihu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抢夺行为本身达到单独可以定罪程度是财物数额较大等,即使暴力情节轻微甚至不实施暴力仅仅以暴力相威胁的,也应当转化为抢劫罪;虽然抢夺数额较小,但暴力情节严重的暴力行为致人轻伤或者多人轻微伤的行为,亦应转化为抢劫罪。
  关键词:抢劫;暴力;转化
  
  我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九条规定,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定罪处罚。应该说,刑法条文就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构成已作了非常明确的规定,司法实务本应仅在其规定的范围内理解和适用。但是,由于两高在1988年3月16日就四川省高级人民法院和四川省人民检察院关于如何适用刑法第一百五十三条的的请示进行了批复〈以下简称批复〉,对转化型抢劫罪的犯罪构成进行了适当的扩张解释,而该批复至今仍在沿用〈本文不涉及司法解释的效力〉,司法实务中如何正确理解和适用该批复历来存在较大的分歧,本文试就转化型抢劫罪的实务问题问题作一抛砖引玉的探讨。
  一、转化型抢劫罪的类型、构成模式及相互比较
  根据两高的批复,转化型抢劫罪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行为人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对这种转化型抢劫罪我们称之为正转化型抢劫罪,其构成模式是针对财物的犯罪行为+针对人身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另一种是行为人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毁灭罪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严重的行为,我们称之为准转化型抢劫罪,其构成模式是针对财物的违法而非犯罪行为+针对人身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严重的行为。
  不难看出,两种转化型抢劫罪都存在前后两个不同的行为,而且其后一行为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毁灭罪证。正转化型抢劫罪,行为人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其后实施的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批复未规定需达到情节严重;而准转化型抢劫罪,行为人先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非构成犯罪的行为,其后实施的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批复规定必须达到情节严重,才能依照抢劫罪的规定处罚,对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不严重、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
  二、现行刑法關于抢劫犯罪暴力及暴力相威胁程度对比
  我国现行刑法对一般构成的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作为行为人排除被害人反抗而劫取财物的手段,而对于正转化型的抢劫罪则以暴力或暴力相威胁作为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犯罪行为后为达到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毁灭罪证的目的而使用的手段,无论是暴力、胁迫还是暴力或暴力相威胁虽然表述不同,但其内容是一致的。对上述两种抢劫犯罪,刑法和批复虽未对暴力、胁迫提出程度上的要求,但行为人必须通过实施这些手段达到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或者足以排除他人对其实施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毁灭罪证行为的阻碍才能构成。如:仅随便打人一下后强行将包抢走的行为因其暴力程度非常轻微就不应认定为抢劫罪。当然,如果行为人实施这些手段客观上虽不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或者不足以排除他人对其实施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毁灭罪证行为的阻碍,但被害人或阻碍犯罪嫌疑人实施窝藏赃物、抗拒逮捕和毁灭罪证行为的人基于自己对当时的情形或可能产生的后果的认识而不敢反抗并最终放弃反抗,也应认定为其暴力、胁迫的程度达到了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或者足以排除他人对其实施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毁灭罪证行为的阻碍。如:持仿真枪胁迫进行抢劫,虽然其客观上不可能对被害人产生任何的伤害,但由于被害人误认为是真枪,害怕受到伤害而不敢反抗,此种情形仍应认定其构成抢劫罪。此外,由于我国刑法还充分考虑了“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和“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等造成严重结果的抢劫犯罪情形,将其规定为抢劫罪加重处罚的情节。因此,对于批复中要求暴力或暴力相威胁达到情节严重的准转化型抢劫罪而言,其暴力或暴力相威胁的程度应介于足以抑制被害人反抗或者足以排除他人对其实施窝藏赃物、抗拒逮捕或毁灭罪证行为的阻碍至致人重伤、死亡两者之间选择,即:在无伤害或轻微伤害至重伤、死亡之间选择。
  通过分析,不难发现两种类型的转化型抢劫罪所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存在明显的本质上的区别。批复者之所以在行为人实施了盗窃、诈骗、抢夺的非构成犯罪的行为后,在批复中规定其后实施的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必须达到情节严重,并且强调对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不严重、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这说明批复者也意识到,在针对财物的行为尚未构成犯罪的情况下,仅以一般情节的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作为准转化型抢劫罪的构成要件显然是不妥当的,而只有在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达到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准转化型抢劫罪。虽然批复未明确构成准转化型抢劫罪所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必须达到犯罪或者相当于犯罪的程度,但据其含义,构成正转化型抢劫罪行为人所使用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与准转化型抢劫罪行为人所使用的暴力或者暴力相威胁两者相比应有明显的本质的区别,后者的程度应远远地高于前者。司法实务中,对于一般抢劫罪中的暴力胁迫行为,普遍认为是对被害人的身体实行强制或暴力侵袭,从而使被害人失去人身自由,危及到身体健康甚至生命安全,足以致使被害人不敢反抗、不知反抗和不能反抗的行为,无论是否造成伤害的实际结果只要符合上述要求即可构成,那么,对于批复要求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应达到情节严重的准转化型抢劫罪而言,则必须也只有要求行为人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致使或足以致使被害人受到轻伤害或相当于轻伤害〈如致多人轻微伤等〉的结果,这样认定,才能充分体现批复规定的应有之意,体现刑法罪刑相适应的原则精神。如:实施盗窃行为后为抗拒抓捕,而持刀威胁对其抓捕的人。
  三、准转化型抢劫罪中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必须达到犯罪或相当于犯罪的程度
   司法实务中应如何正确把握准转化型抢劫罪中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所必须的“情节严重”?笔者认为:对于先前实施的盗窃、诈骗、抢夺尚不构成犯罪的行为,只有在其后续的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达到犯罪或相当于犯罪的程度时才能认定为转化型抢劫罪并适用该条文的规定。理由如下:
   第一、理论依据。转化型抢劫罪是刑法理论中转化犯的一种,而转化犯是指某一违法行为或者犯罪行为在实施过程中或者非法状态持续过程中,由于行为人主客观表现的变化而使整个行为的性质转化为犯罪或更为严重的犯罪,从而应以转化后的犯罪定罪或应按法律拟制的某一犯罪论处的犯罪形态。它即可以在罪与罪之间转化,即从轻罪向重罪转化;也可以在非罪〈违法行为〉与罪之间转化,即从违法行为向犯罪行为转化。根据该理论不难看出,只有在前后之不同行为中有至少有一行为达到犯罪或相当于犯罪的程度时才能适用转化犯的规定,在准转化型抢劫罪中,其先前行为为不构成犯罪之盗窃、诈骗、抢夺的行为,只有在其后续实施的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行为达到犯罪或者相当于犯罪的程度时才能转化为准转化型抢劫罪。
   第二、法律依据。在我国刑法,“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往往是作为重要的定罪情节出现在条文中的〈如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规定的盗窃罪和刑法第二百一十三条规定的假冒商标罪等〉,在个别情况下,还作为加重处罚的情节出现在条文中〈如刑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的伪造变造金融票证罪等〉,无论何种情况,“情节严重”一但在刑法中出现至少是认定一个人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的客观要件之一,是区分罪与非罪的界限,只有在具备“情节严重”的情况下,才能认定行为人的行为构成犯罪。批复作为刑法的解释,其语义应与刑法相同,因此,批复既然在准转化型抢劫罪中强调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情节严重,在司法实务中就应当以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是否达到犯罪或者相当于犯罪的程度作为衡量的标准,有而且只有这样认定才符合刑法的规定。
   第三、实践依据。2001年2月,许多媒体报道了这样一个案件:“昨天下午4时许,在本市西区某街道,发生了一起恶性抢劫案。案犯为一青年男性,系外来盲流人员,受害者为某公司女职员。案犯在光天化日之下,公然行抢,并将女青年打得满脸是血。后在附近路人的帮助下,案犯被抓获并扭送到公安机关。事后,经检查,女青年除了鼻子出血外,别无伤害,流鼻血本身连轻伤也不构成;被抢夺的财物价值不过两百余元。”电视台同时播放了公安人员讯问嫌疑人的镜头以及受害者血流满面的画面。看了这些画面和报道,相信普通观众很容易激愤,并且会产生要求司法机关严惩歹徒的共鸣。然而,案件的最终处理却事与愿违,在公安机关侦查终结后的诉讼程序中,司法人员得出了嫌疑人无罪的结论,并且这种结论符合案件事实和法律规定,从司法办案的角度看,它完全是正确的。援引业界人士对该案的法理分析,抢夺罪在一定情况下可以转化为抢劫罪,即犯抢夺罪后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而当场适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按照抢劫罪定罪处罚。依照司法解释,抢夺行为转化为抢劫罪必须具备以下两个条件之一:一是抢夺行为单独构成犯罪(即抢夺数额较大);二是暴力行为情节严重。也就是说,抢夺行为本身达到单独可以定罪程度的(即财物数额较大),即使暴力情节轻微甚至不实施暴力仅仅以暴力相威胁的,也应当转化为抢劫罪;虽然抢夺数额较小,但暴力情节严重的(如暴力行为致人轻伤或者多人轻微伤等),亦应转化为抢劫罪。除了以上两种情况外,抢夺行为均无法转化为抢劫罪,笔者完全赞同这种观点。
其他文献
摘要:在日趋完善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中,物资管理是企业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资管理的关键是物资采购的管理。作为企业成本控制工作之一的物资供应管理工作,如何在生产材料大幅度涨价的情况下.既保证生产需要的供应,又实现材料成本的控制?本文从供应管理的角度出发,着重论述了物资供应工作三个重要环节。  关键词:控制成本;企业物资;采购;供应;管理    在日趋完善的现代经营管理模式中,公司管理层越来越关注
期刊
信令连接控制部分(SCCP),信令连接控制部分扩展了MTP的业务功能,增加了利用全址地址(GT)和子系统号码(SSN)的寻址功能。
期刊
摘要:入清以来,由于战事的需要,清朝前期在新疆开展了大规模屯田活动。随着战事的发展,屯田的规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但是新疆无论从地貌还是从气候上看,都不适合农业垦殖,而且军事目的屯田还具有落后性、浪费性的特点,这使得清代新疆的屯田行为对生态环境产生了重大影响,但是清代在垦殖活动中对生态环境的一些保护行为也是值得肯定的。  关键词:屯田;新疆;生态环境    西域地区在秦汉以前,基本属于纯牧业地区,
期刊
摘要:一九三二年七月,邓子恢就任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财政部长。当时中央苏区处在第四次反“围剿”战役的前夜,由于国民党强化了对中央苏区的经济封锁,使苏区与白区的贸易阻滞,造成严重的困难。同时王明“左”的劳动政策和税收政策,打击了工商业资本,致使苏区商业萧条,苏区财政金融陷入困境。邓子恢到达中央苏区的红色首都瑞金后,没有退缩,倾其全力,整顿苏区财政,大力开发财源,保障了苏区经济的稳定发展。  
期刊
摘要:本文介绍了井下跟随保护器的改进和现场应用,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皮带运输故障;改进后的保护器实现了降尘保护功能(自动洒水功能)、事故反馈保护等功能,会有煤时开启,无煤时自动停开运输机,杜绝了运输机的空运转,降低了对机械的磨损和检修的工作量,具有很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关键词:跟随保护器;应用;技术改进;安全生产
期刊
摘要:党员干部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在思想上、理论上以及领导才能个人修养等方面,加强学习,具备科学发展的整体素质和能力。党员干部首先要从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出发,强化学习,解决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思维模式;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党员干部就要坚持以人为本,强化“服务”观念,把服务人民群众作为干工作的出发和落脚点;在企业的管理和发展过程中,要调动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解决关系职工利益和
期刊
摘要:“用心”是搞好班主任工作的必要条件。其内涵包括爱心、责任心、事业心、细心、耐心、平常心、公正心、“狠心”、年轻的心,等等。  关键词:班主任;用心    毛泽东同志曾说过,做任何事情就怕“认真”二字。有了认真的态度,就没有办不好的事情。我认为这“认真”二字,理解为“用心”二字最为准确。做事可以简单地归纳为两种态度:一种是花时间,不花心思,是为应付、敷衍;另一种是既花时间,更花心思,是为认真或
期刊
摘要: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学困生”已成为我们日益关注的一个群体,但由于长期以来的种种缺失,使得这个群体的法制教育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没有取得应有的效果,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学困生”的法制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才能提高其法制教育的效果。  关键词:“学困生”;法制教育;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由于各种消极因素和不良环境的影响,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问题日渐突出。据近年来的
期刊
摘要:笔墨当随时代,艺术贵在创新。没有创造就没有传统,无数创作的环,连成传统的链。中国画人物创作要回归生活这个创造之源,人和尊严荣誉是社会文明发展的产物,人文主义的思想是艺术家创作的主线。  关键词:创新;传统;现实主义;中国画    一、传统与创新的关系    中国人物画向何处去?如何处理传统和创新的关系、继承和突破的矛盾?许多同志都在苦苦思索。这问题比较复杂,观点不同,甚至针锋相对。谁也无法提
期刊
摘要:本文从功能语言学角度探讨了语篇分析中的五种衔接手段和语境在语篇分析中的重要作用,并选用一段常人熟知的网络语篇对照应衔接手段和语境再现做了实例分析。  关键词:语篇;衔接;照应;语境    1 引言  语篇在不同学者的著述中,有不同的含义很多语言学家都试图把语篇和话语区别开来,用语篇指书面语言,用话语指口头语言。语篇通常指一系列连续的话段或句子构成的语言整体。它可以是独白、对话。也可是与众人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