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阶段。信息技术,作为高中生的一门必修课程,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载体。作者在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的基础上,结合自身教学体会,针对如何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以供同行参考。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造力;问题意识;发散思维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技能,它是指产生新思想、发明新技术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完成创造性活动所必备的心理品质。研究表明,人的脑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到18岁已形成90%以上。也就是说,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是在中学、小学和幼儿期。本文重点讨论高中生的创造思维教育。
高中生所具有的创造力是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以新奇而特有的方式取得具有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成果的能力,它是个体的文化知识、思想智慧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比任何其他课程都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中教师应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切身体会,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与广大同行分享。
教育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以探索未知。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越是积极主动,就越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培养。下面从三个方面着重谈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求的心理状态,通俗来讲,就是人们发现问题并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就无法触动他们的大脑思维,思考和感悟就无从谈起;学生只有拥有问题意识,才会善于发现问题,并去努力思考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就是要造就学生的创造能力,它是进行创造活动最有效的推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知识路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营造气氛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得学生轻松自如,勇于积极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二是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敢于提出问题。问题的优劣不必在意,积极与学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发现新问题、勇于创新的能力。三是立足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理论、新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善于发问。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力的有效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该情境之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注重个性的塑造
高中是青年时代的开启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求异思维和自我意识,教师应当尊重和信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干劲十足,乐于表现,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搭建舞台,唤起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主体参与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合理自我定位,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能及时地找准原因,认清问题,以便尽快地调整好心理,使思维意识处于良性的发展循环当中。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并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清学生个体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自由地发展,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竭尽全力。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或者起点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根据本身已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结果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立体的、开放的,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流畅、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一,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时机,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异想天开”。第二,教师要教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中不迷信教师和书本,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和书本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教师争辩。第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同时鼓励学生沿着新方向去思考新问题,不断地超越自己,以寻求创造性思维。第四,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式。思维定势能使学生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得心应手,但在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式就会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可见,思维定式与创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若要消除思维定式,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反向思维。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不受旧观念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
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
学生创造力的体现在于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会积极思考,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综上所述,高中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阶段,信息技术作为高中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学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塑造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要注重课堂实践。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挖掘学生的深层潜能,才能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成功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红珍.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119.
[2][美]巴格托,[美]考夫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陈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马秀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创造力;问题意识;发散思维
创造力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综合性技能,它是指产生新思想、发明新技术和创造新事物的能力,是完成创造性活动所必备的心理品质。研究表明,人的脑神经细胞约有140亿个,到18岁已形成90%以上。也就是说,创造力培养的最佳时期是在中学、小学和幼儿期。本文重点讨论高中生的创造思维教育。
高中生所具有的创造力是指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遇到问题时以新奇而特有的方式取得具有社会意义和个人价值的成果的能力,它是个体的文化知识、思想智慧和心理素质的综合体现。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而高中信息技术教学在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它比任何其他课程都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因此,高中教师应当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个人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切身体会,提出一些个人见解,与广大同行分享。
教育学认为,在教学过程中,应当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自主地进行学习,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以探索未知。研究表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表现得越是积极主动,就越有利于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培养。下面从三个方面着重谈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学生创造力思维的培养方法。
一、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人们在认知活动中,对一些疑惑的、难以解决的问题所产生的一种怀疑、困惑、探求的心理状态,通俗来讲,就是人们发现问题并想解决问题的意识。学生如果缺乏问题意识,就无法触动他们的大脑思维,思考和感悟就无从谈起;学生只有拥有问题意识,才会善于发现问题,并去努力思考解决问题。问题意识就是要造就学生的创造能力,它是进行创造活动最有效的推动力。为了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设计知识路线,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帮助学生解决问题。
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是营造气氛活跃的课堂环境,使得学生轻松自如,勇于积极提出问题,这样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又可以增强学生对学习的自信心。二是建立平等友好的师生关系,鼓励学生质疑教师,敢于提出问题。问题的优劣不必在意,积极与学生共同探讨,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提高其发现新问题、勇于创新的能力。三是立足创新,在课堂教学中融入新理论、新知识,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力,抓住学生的好奇心,使其善于发问。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力的有效方式,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科学合理地设置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该情境之中,这样才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和创造力的培养。
二、注重个性的塑造
高中是青年时代的开启阶段。在这个阶段,学生具有较强的求异思维和自我意识,教师应当尊重和信任学生。只有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青年学生思维活跃,干劲十足,乐于表现,教师应当积极为学生搭建舞台,唤起学生的自我表现和主体参与意识。在培养学生自主意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认识自己,合理自我定位,在面临挫折和失败时,能及时地找准原因,认清问题,以便尽快地调整好心理,使思维意识处于良性的发展循环当中。
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个性,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塑造的,并用发展的观点来看待学生创造思维的发展。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认清学生个体的差异,使每一个学生的个性都能自由地发展,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优点,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有利的条件。总之,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的自主精神和参与意识,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为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竭尽全力。
三、培养学生发散思维
发散思维是指从一个目标或者起点出发,尽可能向各个方向扩展,根据本身已掌握的知识和信息,提出各种设想,寻找各种途径,从这种扩散、辐射和求异式的思考中,求得多种不同的解决办法,衍生出各种不同结果的思维方法。发散思维是立体的、开放的,是一种不依常规、寻求变异、从多方面尋求答案的思维方式。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认为,发散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流畅、灵活,能让学生丰富想象,积极探索求异,坚持自己的独立见解。
如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第一,教师要善于在教学中捕捉能激发学生创造欲望的时机,为他们提供一个可以充分发挥想象力的空间,让他们能够“异想天开”。第二,教师要教导学生在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中不迷信教师和书本,鼓励学生提出与教师和书本不同的见解,鼓励学生敢于和同学、教师争辩。第三,在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要多表扬,少批评,使学生逐步建立自信心,同时鼓励学生沿着新方向去思考新问题,不断地超越自己,以寻求创造性思维。第四,教师应引导学生打破常规,弱化思维定式。思维定势能使学生在处理熟悉的问题时得心应手,但在开拓创新时,思维定式就会阻碍新思维、新方法的构建。可见,思维定式与创新教育是互相矛盾的。若要消除思维定式,必须引导学生学会反向思维。反向思维也叫逆向思维,它是朝着与认识事物相反的方向去思考问题,从而提出不同凡响的超常见解的思维方式。反向思维不受旧观念束缚,积极突破常规,标新立异,表现出积极探索的创造性。
四、培养学生勇于实践
学生创造力的体现在于实践。为了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教师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应当给予学生实践活动的空间,让学生积极动手实践。通过实践活动,学生能够发现自身的不足,会积极思考,并寻找相应的解决方法,不断强化自身的能力,尤其是创造力。
综上所述,高中是培养学生创造力的重要阶段,信息技术作为高中生创造力培养的重要载体,对学生未来的成长与学习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注重塑造学生的个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要注重课堂实践。只有给予学生充分的自由发挥空间,挖掘学生的深层潜能,才能在高中信息技术教学中成功实现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
【参考文献】
[1]郭红珍.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开发[J].中学教学参考,2011(20):119.
[2][美]巴格托,[美]考夫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M].陈菲,译.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3]马秀麟.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