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正> 我国新时期文学已度过它的头十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肇始于这十年间。研究十年文学的一个角度,是文学中的人的世界。十年来,文学对人的描写,在观念和实践上都有深刻嬗变。这嬗变是历史留给十年和十年留给历史的巨大蓄势与巨大契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暗示的不仅是文学的昨天,而且是文学的今天和明天。我们将分三部分概述文学世界里发生的这种人的嬗变。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正> 我国新时期文学已度过它的头十年。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次伟大的历史转折,肇始于这十年间。研究十年文学的一个角度,是文学中的人的世界。十年来,文学对人的描写,在观念和实践上都有深刻嬗变。这嬗变是历史留给十年和十年留给历史的巨大蓄势与巨大契机的一部分。它给我们暗示的不仅是文学的昨天,而且是文学的今天和明天。我们将分三部分概述文学世界里发生的这种人的嬗变。
其他文献
当前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美学的发展面临着某种困境,如何认识、评估目前的研究态势,其出路在哪里,发展前景如何,这些都是理论界不容回避的重要课题。本刊发表的这组笔谈,作为一家之言,作者们从不同的角度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以期引起理论界的关注,将这一讨论引向深入。
<正> §1.哲学往何处去?这不是一个人或一些人一厢情愿所能决定的。哲学也有它自己的发展道路。这条道路要从哲学发展的历史过程中去寻找,要从人类认识发展的现状中去寻找。一句话,要从历史与逻辑的统一性中去寻找。就历史说,哲学的发展经历了偏重于本体论的研究,到偏重认识论的研究,再到本体论与认识论统一性的研究。这一历史过程的线索也可这样来概括,就是由什么是本体的争论,到物质与精神(肉体与心灵)关系的争论,再到思维与存在关系的争论。
<正>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方针的贯彻落实,天津市的劳动制度改革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天津市的劳动制度改革开始于1980年,至今已经迈出了重要的三步:第一步是改革就业制度,结合发展多种经济形式,实行“三结合”就业方针,这项改革主要在企业外部;第二步是改革用工制度,实行劳动合同制,把劳动制度改革逐步深入到企业内部;第三步是改革固定工制度,实行优化劳动组合,把竞争机制引入企业。
<正> 建国以来,中国古典小说研究特别是通俗小说研究在中国古典文学研究中,一直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一方面是由于“五四”新文化运动提倡白话文,反对文言文,提高了通俗文学的地位,而前人对通俗小说的研究还很不充分,很不深入,因而容易引起大家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更为重要的原因,中国古典小说中不少优秀作品始终作为一种“活”的文学受到人们的喜爱,影响着人们的精神生活,现实迫切需要现代学人对这些作品给以科学阐释和对广大读者进行理论指导,以利于提高全民族的文学修养和文化素质,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四十年
<正> “五四”前后的新文化运动,包含着极为丰富的理念和思潮,但本质乃是在传统政治体系崩溃前夕围绕着中国应重建何种政治体系的探索与争鸣,其主流则表现为民主型政治文化的发展和转变。
<正> 从戊戌变法到五四运动,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这10年来的改革实践,其宗旨都是为了中国现代化。然而几代人梦寐以求的现代化宁馨儿迄今仍未哇哇堕地。而文化背景与中国类似的日本、亚洲“四小龙”,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分娩出现代化。原因何在?前几年掀起的文化热,思考的正是这个问题;《河殇》也对此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可是问题远未获得科学解决。笔者不揣冒昧,在此谈点个人的管窥蠡测。
<正> 政治腐化几乎是一切国家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都不可避免地要出现的问题,更是当今发展中国家普遍存在的问题。几年来,政治腐化现象在我国也严重地发展起来,引起人们极大的关注。对这个问题进行剖析和研究并寻找相应的对策,是政治学研究者不可推卸的责任。
<正> 赵沛霖同志的《兴的源起——历史积淀与诗歌艺术》一书(以下简称《源起》),由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了。读了《源起》一书,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它角度新,观点新,论述严密翔实,填补了诗歌比兴研究的一项空白,是十年来古典文学研究的一项可喜收获。《源起》一书在学术上的贡献,主要有以下几点:
王逸舟,1957年生,法学博士,现为中国社会科学院马列所副研究员,著有《匈牙利道路》、《波兰危机》、《南斯拉夫实验》、《当代社会主义体制研究》等书,专攻社会主义体制比较研究。最近,我们走访了王逸舟,他就十年来中国思想界关于社会主义理论研究中的几个问题,发表了如下看法。
<正>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开放城市土地市场已经起步。本文试图就我国开放城市土地市场中的若干问题谈一些初步的看法。一、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土地市场及其特征目前,我国已有一百多个城市开始在不同程度上实行城市土地有偿使用。深圳、上海、广州、天津等城市正在进行城市土地有偿转让的尝试。从各城市的实践中可以看到,我国现阶段的城市土地市场主要包括四种基本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