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经济管理是管理者为完成社会经济发展目标,对经济活动进行的一系列管理。经济管理将各生产力要素整合为生产力系统,形成现实的生产力,提供产品和服务以满足人们的需求。生产力一方面来自劳动者和生产资料;另一方面来自经济管理,经济管理水平愈高,生产力诸要素愈能形成现实的生产力。经济管理可以使科学技术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使科学技术真正转化为生产力,技术越是进步,越需要高水平的管理。基于此,本文主要对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进行了简要的分析,以供参考。
新形势
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 目标
引言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事业单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管理的发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风险防范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将其规范化和系统化.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必要性
(1)有利于确保资金运作效率的稳步提升
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部门,加强经济管理建设,可以为资本运营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将国家资金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出来。通过经济管理的实施,可以避免徇私舞弊、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充分体现出资金投入带来的价值。
(2)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财政负担
政府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发展和运作的重要来源,政府部门要负责所有开支,加剧了我国财政支出负担。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建设,可以合理利用和配置国家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稳步提升,保证事业单位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在传统财务处理上的问题没有企业复杂,中间可以省去很多步骤。因此,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也就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一个单位可能只有一个会计处理所有的账务,管理所有的财务往来。但是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产生了相应的变革,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支撑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需要更加的透明,因此还需要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支撑,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
(2)风险管理函待加强风险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在事业单位逐步“去行政化”的背景下,面对外部市场环境的挑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有待加强,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更需要加强。
(3)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许多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没有制定必要的资产管理规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管理不规范不严谨。如固定资产报废方面,存在不按规定年限报废,资产记录不翔实,账实不符,没有明确相应处罚等问题,导致资产使用率较低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设置
⑴成本管理目标
一是,完善成本控制体制。为了有效的实现事业单位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这就需要事业单位不断地完善成本管理体制,尽最大可能的将成本管理工作纳入到生产链上的各个环节。第一需要注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事业单位需要深入地了解市场中客户的需求,并对市场价格的变化做详细研究和预测,通过数据分析完善信息管理的相关工作,使得信息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更高,准确性更强;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增强管理效率,使成本管理规范性更强,信息管理更安全紧密,从而有效进行目标成本管理的控制。增强部门间的协作能力。事业单位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成本的控制,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各个部门间必须保持紧密的联系,针对不同的环节制定出相应的成本控制工作标准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可以根据目的需要进行合适的成本控制,进而提高全面的成本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对各个职位进行整体的控制和监督,从原材料的采购到销售生产的各个部门都要实施全面的控制,将目标成本控制纳入到各个环节中,并同时进行监督考核,依据成果完成情况建立过程记录,以便于对产品成本的全过程实行更加全面监督和控制,使得成本控制的更科学合理。
(2)明确分配资金的管理目标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特殊,且提供社會服务是其职责所在。相应的产生资金的分配管理问题,这与前文的成本管理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般来说,包括内部分配和外部分配。内部分配指各部门之间资金分配,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外部分配指单位运转资金与公益事业投入资金之间的比例分配。这两个分配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存在的难题,也是对其的考验。对此,无论“内外”,必须明确资金的分配管理目标。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明确收入分配,以按劳分配中心,以适当激励为辅助,并借鉴社会优秀实践经验,充分调动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才能。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民的需求,关注人民的呼声,考虑现实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比例,实现内部运转成本与公益事业投入都取得对等的效益,尽可能的满足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需求与人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目标,才能发挥国家资金的最大效用,为人民生活和单位自身谋福利。最后,需明确考核绩效。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机构,要制定符合实际并具有激励性的分配机制,根据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认真进行绩效考评,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和工作积极性,以绩效考核促进经济管理工作。
(3)预算管理目标
对于预算编制而言,首先应该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编制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要清楚预算编制的准备期在必要的时候,应当适当地延长,以便实现对预算的掌握和控制,从而合理安排编制时间,使得科学预算成为坑。此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对单位内收支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不断健全收入分配制度。而编制部门在进行预算的时候,还要集思广益,争取大众的意见和想法,搜集各个部门的想法,在整理和汇合之后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得出最合适、最有效的编制工作安排,以求对收支的细化。 (4)风险管控目标
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一方面事业单位申请财政拨款的门槛提高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也越来越严,越来越规范;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从市场获得了经营服务性收入,资金来源逐步多样化,这项变化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特别是财务管理日益复杂,风险也随之增加,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控,特别是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控,避免不必要的贷款、借款和垫款,警惕那些“无效工程”、“低效工程”和“政绩工程”。
(5)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制定完善的控制体系,是开展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动力,可以将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化,严格规范和限制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合单位发展的规章制度,将责任落实下去,并与个人薪酬相挂钩。调整经济管理激励制度,对于经济管理活动中表現良好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反之,要给予严格的惩处,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潜能。
(6)加强经济信息化管理目标
要想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并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就必须要加强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转变以往经济管理模式,实施动态性管理。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开始采用统一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但是其信息的实时性与共享性特征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因此,事业单位在原有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与整合,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资产管理集中化程度,将固定资产管理推向标准化、一体化道路,加强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其中,硬件设施建设,比如:计算机设备、内部局域网建设;而软件系统建设需要构建完善、便捷的管理系统,确保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改革迫在眉睫,其中经济管理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必须对其目标做出新的、有效的设定,才能引领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和发挥效用。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的设定,需要加强成本管理目标的设定、明确分配资金的管理目标、设立筹集资金的管理目标和设立经济管理的终极目标。
[1]朱澎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J].财会学习,2017(18):199.
[2]宋玉芬.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69.
[3]周国超.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5):273.
[4]宋敏娜.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1):33.
新形势
事业单位 经济管理 目标
引言
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事业单位提出了全新的要求,也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管理的发展,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可以提高事业单位风险防范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单位各项管理工作的顺利推进.将其规范化和系统化.避免出现不必要的浪费现象。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加强经济管理必要性
(1)有利于确保资金运作效率的稳步提升
事业单位属于非营利部门,加强经济管理建设,可以为资本运营效率的提升提供保障,将国家资金的应用价值充分体现出来。通过经济管理的实施,可以避免徇私舞弊、违法违规行为的出现,充分体现出资金投入带来的价值。
(2)有利于缓解我国的财政负担
政府财政拨款是事业单位发展和运作的重要来源,政府部门要负责所有开支,加剧了我国财政支出负担。加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建设,可以合理利用和配置国家资金,确保资金使用效益的稳步提升,保证事业单位较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进而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又好。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事业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
事业单位作为政府部门,在传统财务处理上的问题没有企业复杂,中间可以省去很多步骤。因此,事业单位并不重视单位内部的经济管理,也就没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一个单位可能只有一个会计处理所有的账务,管理所有的财务往来。但是在新形势下,我国的经济体制已经产生了相应的变革,传统的经济管理方式已经不能够支撑事业单位的财务活动。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需要更加的透明,因此还需要有完善的经济管理制度支撑,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
(2)风险管理函待加强风险管理是经济管理的重要内容,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尤为重要,在事业单位逐步“去行政化”的背景下,面对外部市场环境的挑战,事业单位的风险管理有待加强,特别是财务风险管理更需要加强。
(3)资产管理不够规范
许多事业单位的资产管理缺乏有效的资产管理模式,没有制定必要的资产管理规定,资产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管理不规范不严谨。如固定资产报废方面,存在不按规定年限报废,资产记录不翔实,账实不符,没有明确相应处罚等问题,导致资产使用率较低造成国有资产损失。
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设置
⑴成本管理目标
一是,完善成本控制体制。为了有效的实现事业单位管理中的成本控制,这就需要事业单位不断地完善成本管理体制,尽最大可能的将成本管理工作纳入到生产链上的各个环节。第一需要注重市场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事业单位需要深入地了解市场中客户的需求,并对市场价格的变化做详细研究和预测,通过数据分析完善信息管理的相关工作,使得信息管理工作的合理性更高,准确性更强;二是,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创新管理制度,利用更加科学合理的管理方式,增强管理效率,使成本管理规范性更强,信息管理更安全紧密,从而有效进行目标成本管理的控制。增强部门间的协作能力。事业单位在实施目标成本管理工作的过程中,也需要进行成本的控制,为了获取最大的利益,各个部门间必须保持紧密的联系,针对不同的环节制定出相应的成本控制工作标准和科学的管理办法,可以根据目的需要进行合适的成本控制,进而提高全面的成本管理工作。与此同时,事业单位需要对各个职位进行整体的控制和监督,从原材料的采购到销售生产的各个部门都要实施全面的控制,将目标成本控制纳入到各个环节中,并同时进行监督考核,依据成果完成情况建立过程记录,以便于对产品成本的全过程实行更加全面监督和控制,使得成本控制的更科学合理。
(2)明确分配资金的管理目标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特殊,且提供社會服务是其职责所在。相应的产生资金的分配管理问题,这与前文的成本管理也有不可分割的联系。一般来说,包括内部分配和外部分配。内部分配指各部门之间资金分配,工作人员的收入分配。外部分配指单位运转资金与公益事业投入资金之间的比例分配。这两个分配是大多数事业单位都存在的难题,也是对其的考验。对此,无论“内外”,必须明确资金的分配管理目标。一方面,事业单位要明确收入分配,以按劳分配中心,以适当激励为辅助,并借鉴社会优秀实践经验,充分调动单位人员的积极性、发挥最大的才能。另一方面,要注重人民的需求,关注人民的呼声,考虑现实的需要,确定合理的比例,实现内部运转成本与公益事业投入都取得对等的效益,尽可能的满足事业单位自身的发展需求与人民的公共服务需求。只有做到以上两点,明确了事业单位的分配管理目标,才能发挥国家资金的最大效用,为人民生活和单位自身谋福利。最后,需明确考核绩效。事业单位是非营利机构,要制定符合实际并具有激励性的分配机制,根据员工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认真进行绩效考评,按照考核结果兑现奖惩,激发员工的内在潜力和工作积极性,以绩效考核促进经济管理工作。
(3)预算管理目标
对于预算编制而言,首先应该要充分认识到预算编制在事业单位中的重要性。要清楚预算编制的准备期在必要的时候,应当适当地延长,以便实现对预算的掌握和控制,从而合理安排编制时间,使得科学预算成为坑。此外,事业单位还应该对单位内收支进行统一的核算和管理,不断健全收入分配制度。而编制部门在进行预算的时候,还要集思广益,争取大众的意见和想法,搜集各个部门的想法,在整理和汇合之后召开会议进行讨论,得出最合适、最有效的编制工作安排,以求对收支的细化。 (4)风险管控目标
大部分事业单位的资金来源于财政拨款,随着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一方面事业单位申请财政拨款的门槛提高了,政府对财政资金的监管也越来越严,越来越规范;另一方面事业单位从市场获得了经营服务性收入,资金来源逐步多样化,这项变化使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工作,特别是财务管理日益复杂,风险也随之增加,为此,必须树立正确的风险意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加强经济管理工作中的风险管控,特别是加强对资金使用的管控,避免不必要的贷款、借款和垫款,警惕那些“无效工程”、“低效工程”和“政绩工程”。
(5)构建完善的内部控制体系
制定完善的控制体系,是开展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保障和动力,可以将经济管理工作人员行为规范化,严格规范和限制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行为。因此,政府部门要加强法律法规建设,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构建适合单位发展的规章制度,将责任落实下去,并与个人薪酬相挂钩。调整经济管理激励制度,对于经济管理活动中表現良好的工作人员要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反之,要给予严格的惩处,激发工作人员的工作热情与潜能。
(6)加强经济信息化管理目标
要想确保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提升,必须要加强信息化建设,并为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效率的提升创造条件,就必须要加强经济管理的信息化建设,积极转变以往经济管理模式,实施动态性管理。现阶段,一些事业单位已经开始采用统一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但是其信息的实时性与共享性特征没有得到相应的体现。因此,事业单位在原有的信息系统的基础上,不断进行创新与整合,构建信息化管理平台,加强资产管理集中化程度,将固定资产管理推向标准化、一体化道路,加强硬件、软件设施建设。其中,硬件设施建设,比如:计算机设备、内部局域网建设;而软件系统建设需要构建完善、便捷的管理系统,确保计算机操作水平的提升。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的改革迫在眉睫,其中经济管理的改革也势在必行,必须对其目标做出新的、有效的设定,才能引领事业单位更好的发展和发挥效用。新形势下,我国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目标的设定,需要加强成本管理目标的设定、明确分配资金的管理目标、设立筹集资金的管理目标和设立经济管理的终极目标。
[1]朱澎涛.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J].财会学习,2017(18):199.
[2]宋玉芬.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分析[J].财经界(学术版),2016(01):69.
[3]周国超.行政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与实现路径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25):273.
[4]宋敏娜.新形势下事业单位经济管理目标初探[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5(0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