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4月25日,位于双塔街道的姑苏区老年友好社区创建暨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正式启动。作为古城区首家集全新“嵌入式”床位、“互助式”和“智能化”功能于一体的项目,这个面积近3000平方米,设有幸福食堂、社区卫生站、29张全天候家庭式养老床位等多项服务功能的“家门口”的养老乐园,值得我们进行一番探秘。
“家门口”的智能养老乐园
只要走进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会惊叹于它丰富的服务功能:一楼是便民服务驿站,二楼有椿沁园曲艺表演室、双塔书社书画室,三楼为群艺舞蹈房、长者运动之家,四楼是卫生服务站,五楼、六楼则是短期托养中心……在这里,老年人能够全方面地享受到温馨的养老服务。
若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不少高科技。站在四楼卫生服务站的健康一体机前,老人只要轻轻刷一刷身份证,就能根据语音提示进行身高、体重、体温、血氧、血压的一体化检测,自助检测提供的“体检报告单”更可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身体的最新状态。五楼短期托养中心的养护房间内,非接触睡眠体征检测仪安置完毕,术后康复、轻度失能的老人在睡眠中若产生状况,仪器就会直接反映到监控室,启动报警系统,提示服务人员第一时间前往床位。
“智能”,正是为老服务中心最突出的亮点。通过智能化监控设备的全面覆盖,中心建立了智能化养老信息平台,发挥人脸识别优势,让整个中心为老服务实现了全方位信息化的体现。同时依托平台,中心可以实时了解在住老人数量、每日助餐情况、今日活动安排等相关信息,更能通过可视化智能抓拍功能实现老年人跌倒损伤的即时预警,用智能化手段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安全。
最贴心的日常照料服务
“这里的午饭真格灵,每天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再加一份例汤,价格实惠,有时候吃不完还能带回去晚上吃。”82岁的独居老人唐阿姨一边吃着午饭,一边称赞这里的饭菜少油少糖,非常适合老年人。她住在离这里仅步行10分钟距离的民治路甫桥下塘,平时日常用餐和生活照料都是子女轮流安排,自从家门口有了为老服务中心,唐阿姨中午和老姐妹一起吃个饭,下午参加社区活动,生活多了丰富滋味。
楼下解决了老人的午饭问题,楼上的短期托养中心更是帮助周边居民解决了一时的大难题。钱先生的母亲上个月摔跤骨折了,目前还在住院期间,出院后母亲的生活照料问题让他犯了难。“平时我们的工作都很忙,找住家保姆又怕老人不習惯。”得知为老服务中心有短期托养,钱先生立刻前来“打探”,发现服务大大超出预期。这里有专业养护房间,且全部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有可以调节角度的护理床,设计了组团式的共享客厅,让老人在居住期间也不会感到孤单。凡是60岁以上,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都可以报名。“我已经报名了,这里的环境真的比我家里还要好。”钱先生放心地说。
目前,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通过连接区域丰富的文化、教育、医疗资源,正在为周边锦帆路、沧浪亭等7个社区老人提供贴心服务。中心的启动也是老年友好社区的进一步建立。同一天,苏州市老年大学双塔街道子城教学点、大公园社区“益基金”、大公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三大嵌入式养老项目正式揭牌;苏州市文广旅局“精品文化”进社区项目、苏州市体育局“长者运动之家”进社区项目、苏州公园管理处“评弹表演”进社区项目等更是成为了三个老年友好社区共建项目。
此外,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还得到了苏州市慈善总会和苏州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项目获得了30万元医疗设备的定向捐赠。“我们还在社区设立了‘益基金’,来访居民、辖区党员可随时献出一份爱心放入基金,中心内各入驻第三方,每单笔消费也都拿出一分钱作为大公园社区基金,用于社区内独居、困难、高龄老人的慰问帮扶。”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书记苏家蓉说。
最幸福的双塔“夕阳红”
“老有所学” “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是老年居民的共同心愿,姑苏区也于全市率先推进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区范围内构建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枢纽,以“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实现设施在“家门口”嵌入、服务在“家门口”做实、资源在“家门口”集聚。此次启动的双塔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即围绕“助餐、助医、助学、助浴、助急、助洁”等功能,整合了周边养老、医疗、文化等资源,深化居家养老和养老顾问两项服务,大大便捷了老年生活。
近年来,双塔街道通过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加快构建具有古城特色、符合“双塔”实际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辖区内老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服务工作,构建居家养老新形势。整洁一点、有趣一点、便利一点、温馨一点、安全一点,街道从这些关键词出发,围绕“美好社区”建设,将社区建设与养老服务同步规划、融合推进。
“子女都忙,以前担心养老难,现在觉得住在这里不要太幸福,真的再也不怕老了,”正在中心看书的阿姨们笑着说。如今街道已经形成了以3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个日间照料中心、14个助餐点为架构的“10分钟养老服务圈”,辖区老人就近享受着方便、快捷、有品质的服务,更好地原居安养。古城之内,双塔之畔,这里的夕阳分外美丽。
“家门口”的智能养老乐园
只要走进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就会惊叹于它丰富的服务功能:一楼是便民服务驿站,二楼有椿沁园曲艺表演室、双塔书社书画室,三楼为群艺舞蹈房、长者运动之家,四楼是卫生服务站,五楼、六楼则是短期托养中心……在这里,老年人能够全方面地享受到温馨的养老服务。
若仔细观察,还会发现不少高科技。站在四楼卫生服务站的健康一体机前,老人只要轻轻刷一刷身份证,就能根据语音提示进行身高、体重、体温、血氧、血压的一体化检测,自助检测提供的“体检报告单”更可以帮助他们及时了解身体的最新状态。五楼短期托养中心的养护房间内,非接触睡眠体征检测仪安置完毕,术后康复、轻度失能的老人在睡眠中若产生状况,仪器就会直接反映到监控室,启动报警系统,提示服务人员第一时间前往床位。
“智能”,正是为老服务中心最突出的亮点。通过智能化监控设备的全面覆盖,中心建立了智能化养老信息平台,发挥人脸识别优势,让整个中心为老服务实现了全方位信息化的体现。同时依托平台,中心可以实时了解在住老人数量、每日助餐情况、今日活动安排等相关信息,更能通过可视化智能抓拍功能实现老年人跌倒损伤的即时预警,用智能化手段保障老年人的健康安全。
最贴心的日常照料服务
“这里的午饭真格灵,每天一大荤、一小荤、一素菜再加一份例汤,价格实惠,有时候吃不完还能带回去晚上吃。”82岁的独居老人唐阿姨一边吃着午饭,一边称赞这里的饭菜少油少糖,非常适合老年人。她住在离这里仅步行10分钟距离的民治路甫桥下塘,平时日常用餐和生活照料都是子女轮流安排,自从家门口有了为老服务中心,唐阿姨中午和老姐妹一起吃个饭,下午参加社区活动,生活多了丰富滋味。
楼下解决了老人的午饭问题,楼上的短期托养中心更是帮助周边居民解决了一时的大难题。钱先生的母亲上个月摔跤骨折了,目前还在住院期间,出院后母亲的生活照料问题让他犯了难。“平时我们的工作都很忙,找住家保姆又怕老人不習惯。”得知为老服务中心有短期托养,钱先生立刻前来“打探”,发现服务大大超出预期。这里有专业养护房间,且全部进行了适老化改造,有可以调节角度的护理床,设计了组团式的共享客厅,让老人在居住期间也不会感到孤单。凡是60岁以上,基本能够自理的老人,都可以报名。“我已经报名了,这里的环境真的比我家里还要好。”钱先生放心地说。
目前,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通过连接区域丰富的文化、教育、医疗资源,正在为周边锦帆路、沧浪亭等7个社区老人提供贴心服务。中心的启动也是老年友好社区的进一步建立。同一天,苏州市老年大学双塔街道子城教学点、大公园社区“益基金”、大公园社区卫生服务站等三大嵌入式养老项目正式揭牌;苏州市文广旅局“精品文化”进社区项目、苏州市体育局“长者运动之家”进社区项目、苏州公园管理处“评弹表演”进社区项目等更是成为了三个老年友好社区共建项目。
此外,大公园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还得到了苏州市慈善总会和苏州金螳螂公益慈善基金会的支持,项目获得了30万元医疗设备的定向捐赠。“我们还在社区设立了‘益基金’,来访居民、辖区党员可随时献出一份爱心放入基金,中心内各入驻第三方,每单笔消费也都拿出一分钱作为大公园社区基金,用于社区内独居、困难、高龄老人的慰问帮扶。”双塔街道大公园社区书记苏家蓉说。
最幸福的双塔“夕阳红”
“老有所学” “老有所依” “老有所养”,是老年居民的共同心愿,姑苏区也于全市率先推进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建设,在全区范围内构建以综合为老服务中心为枢纽,以“嵌入式”社区养老服务体系为重点,实现设施在“家门口”嵌入、服务在“家门口”做实、资源在“家门口”集聚。此次启动的双塔街道综合为老服务中心,即围绕“助餐、助医、助学、助浴、助急、助洁”等功能,整合了周边养老、医疗、文化等资源,深化居家养老和养老顾问两项服务,大大便捷了老年生活。
近年来,双塔街道通过提高社区治理和服务效能,加快构建具有古城特色、符合“双塔”实际的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提升辖区内老人及其家庭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推进服务工作,构建居家养老新形势。整洁一点、有趣一点、便利一点、温馨一点、安全一点,街道从这些关键词出发,围绕“美好社区”建设,将社区建设与养老服务同步规划、融合推进。
“子女都忙,以前担心养老难,现在觉得住在这里不要太幸福,真的再也不怕老了,”正在中心看书的阿姨们笑着说。如今街道已经形成了以3个综合为老服务中心、5个日间照料中心、14个助餐点为架构的“10分钟养老服务圈”,辖区老人就近享受着方便、快捷、有品质的服务,更好地原居安养。古城之内,双塔之畔,这里的夕阳分外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