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选地
种子田应选择在地势开阔,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适中,杂草较少,通风良好的地块。
不同品种必须有合理的田间布局。多数牧草属于天然异花传粉植物,在种子繁殖过程中,容易发生天然杂交造成混杂,导致产量下降。虫媒花的紫花苜蓿、草木樨、三叶草、红豆草等豆科牧草的间隔距离为1000~1200米;风媒花的羊草、无芒雀麦、披肩草、老芒麦等间隔400~500米。也可利用地理隔离,即在一小山上的一边种一品种,相反的一面种另一品种。如果繁殖两个以上不易天然杂交的品种时,则其间隔的距离最好为25~30米。
2.播种与栽培管理
2.1播种
播种时期根据生产草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生产草种基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做到适时播种,不误农时。一般以秋播为主,也可春播。
2.1.1播前准备。种子田需要有良好的播前耕作,精细整地,多年生牧草播前需要深耕,并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施量为每亩667平方米200~300千克,可同时施入适量过磷酸钙。选择高质量的播种材料,播种用种子应选择经过国家品种登记的合格种子。此外,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必需的处理。
2.1.2播种量。种子田的播种量一般要比放牧草地的用种量少,窄行条播比宽行条播用种量要多。
2.1.3播种方法。播种方法有3种:一是宽行条播,视草种类、栽培条件等不同,采用30、40、50、60厘米行距。其优点是营养面积大,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在肥沃的土壤上能促进形成大量的生殖枝,增加繁殖系数。二是方形穴播,一般方形穴播的行距为60厘米*60厘米或60厘米*80厘米。三是窄行条播,一般窄行条播行距为20厘米,这种方法对收种不利。
2.2栽培管理
为了使苗期生长正常,除中耕、除草、间苗、定苗外,还必须对种子田进行追肥和灌溉。因为牧草种子产量高低是由单位面积上生殖枝的数目、穗的长度、小穗及小花数、结实率和种子的千粒重诸因素决定的,也与适时供水、供肥有密切关系。禾本科牧草在分蘖、拔节、抽穗及开花期要进行追肥及灌溉,其中进入拔节、抽穗时期,对水肥的需要量最迫切。对冬性禾草,夏秋分蘖时期以追施氮肥为主,磷、钾肥的比例也要相应高一些,但氮肥不宜施得太多,以免影响其越冬。在春季一年越冬的枝条较快地进入拔节、抽穗时期,此时除追施氮肥外,磷肥也应增加,促进穗的分化,春性禾草施氮肥的数量应高于冬性禾草施用的数量。豆科牧草多为固氮植物,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氮肥施用在生长早期,磷、钾肥施用的时间与禾草本科牧草基本相同。氮肥时间可在分枝至孕蕾期进行。另外,硼对结粒起重要作用。
种子田必须去杂去劣,为了保证种子的纯度,种子田必须随时根据植株形态、花色、穗色等特征,清除异株、病株和弱株。
3.草种的收获与贮藏
3.1收获时期
草种收获时期随牧草种类和气候条件而异,为了做到适时收获,可以通过田间观察和室内测定,确定适宜收获的时期,如种子大小和水分含量等。
3.1.1种子大小。测定单穗花序上最早成熟种子的鲜重,达到最高鲜重时是种子适宜收获时期。
3.1.2种子含水量。种子含水量与成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测定方法是将成熟种子采下晒干后,按下列公式计算:含水量(%)=■*100%
3.1.3种子成熟度。种子成熟可以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乳熟期种子为绿色,含水多,质软,含乳白色乳状质,种子易弄破。此时收获的种子不饱满,发芽率及种子产量均低,大部分无经济价值。蜡熟期种子成蜡熟状,果实上部呈紫色或灰色,但部分种子仍保存浅绿色的斑点,种子易用指甲切断,此期种子含水量中等。完熟期种子品质好,千粒重、发芽率、种子产量均较高,是种子收获的适宜时期。牧草由于开花时期长,种子成熟不一致,易落粒,因此,收种一定不要错过种子成熟期,以免延误种子的收获。大部分牧草属于5~6年的中等寿命,在种植后的第2年开始收获种子,产量高、质量好。根据生产经验,当发现禾本科牧草穗节间40%~50%变黄,豆科牧草的种荚60%~70%变成黄褐色时开始收获。
3.1.4刈割次数与收种。根据牧草种类和生长季节的长短,牧草种子田有第1次刈割收种子,再生草作刈割或放牧利用;也有第1次刈割作青干草,再生草采收种子。如果第1次刈割作青干草,再生草收种,生殖枝就会减少,从而降低了种子产量。豆科牧草中的紫花苜蓿和红三叶第2次刈割时采收种子,可以获得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种子,因再生草不致徒长,发育正常,同时牧草开花结果期正处于夏秋季,气候条件好,而且不易受虫害威胁。但第1次刈割过早或过晚会降低种子产量,以蕾期第1次刈割较好,最迟是始花旗。因此,适宜于第2次刈割收种种子的地区,牧草生育期应在180天左右,且两次刈割之间的间隔生育期不应少于90天。
3.2收获方法
收获种子可以用收获机具,也可以人工收获,目前一般都是人工收获种子。这对成熟不一致的白三叶和易脱落的多年生黑麦草或其他牧草的种子能做到成熟一批收获一批,种子损失少,品质较好,种子产量高。
3.3种子清洗
为了提高种子的纯净度,保证种子的利用品质,有利于种子安全贮藏,对新收种子中的杂质必须进行清洗。因不同草种的大小、形状、长度、比重、表面结构等不同,清洗的方法较多。目前常根据比重的不同进行清洗,采用的工具是风车,基本能达到清洗的目的,即把杂质清出。
3.4种子的贮藏
将牧草种子晒干后,可采用库内散装或包装进行贮藏。在库贮藏期间,必须注意种子的湿度,湿度过大,种子易发热发霉,不能作种子用。凡已入库的种子,必须在库的门上和库内每一草种上挂上标签,标签上应该标明种子名称、收获时间、产地等,避免种子混杂。对保存时间较长的种子库,必须采取定期、定层、定点及定时进行检查,防止这种升温和鼠虫害的发生。种子库修建的地点应选在向阳、地势干燥、地下水位低、通风良好的地方。
种子田应选择在地势开阔,光照充足,排灌方便,土层深厚,肥力适中,杂草较少,通风良好的地块。
不同品种必须有合理的田间布局。多数牧草属于天然异花传粉植物,在种子繁殖过程中,容易发生天然杂交造成混杂,导致产量下降。虫媒花的紫花苜蓿、草木樨、三叶草、红豆草等豆科牧草的间隔距离为1000~1200米;风媒花的羊草、无芒雀麦、披肩草、老芒麦等间隔400~500米。也可利用地理隔离,即在一小山上的一边种一品种,相反的一面种另一品种。如果繁殖两个以上不易天然杂交的品种时,则其间隔的距离最好为25~30米。
2.播种与栽培管理
2.1播种
播种时期根据生产草种的生物学特性,结合生产草种基地的气候、土壤等条件,做到适时播种,不误农时。一般以秋播为主,也可春播。
2.1.1播前准备。种子田需要有良好的播前耕作,精细整地,多年生牧草播前需要深耕,并施以有机肥为主的基肥,施量为每亩667平方米200~300千克,可同时施入适量过磷酸钙。选择高质量的播种材料,播种用种子应选择经过国家品种登记的合格种子。此外,种子在播种前需进行必需的处理。
2.1.2播种量。种子田的播种量一般要比放牧草地的用种量少,窄行条播比宽行条播用种量要多。
2.1.3播种方法。播种方法有3种:一是宽行条播,视草种类、栽培条件等不同,采用30、40、50、60厘米行距。其优点是营养面积大,光照充足,通风良好,在肥沃的土壤上能促进形成大量的生殖枝,增加繁殖系数。二是方形穴播,一般方形穴播的行距为60厘米*60厘米或60厘米*80厘米。三是窄行条播,一般窄行条播行距为20厘米,这种方法对收种不利。
2.2栽培管理
为了使苗期生长正常,除中耕、除草、间苗、定苗外,还必须对种子田进行追肥和灌溉。因为牧草种子产量高低是由单位面积上生殖枝的数目、穗的长度、小穗及小花数、结实率和种子的千粒重诸因素决定的,也与适时供水、供肥有密切关系。禾本科牧草在分蘖、拔节、抽穗及开花期要进行追肥及灌溉,其中进入拔节、抽穗时期,对水肥的需要量最迫切。对冬性禾草,夏秋分蘖时期以追施氮肥为主,磷、钾肥的比例也要相应高一些,但氮肥不宜施得太多,以免影响其越冬。在春季一年越冬的枝条较快地进入拔节、抽穗时期,此时除追施氮肥外,磷肥也应增加,促进穗的分化,春性禾草施氮肥的数量应高于冬性禾草施用的数量。豆科牧草多为固氮植物,追肥应以磷、钾肥为主,氮肥施用在生长早期,磷、钾肥施用的时间与禾草本科牧草基本相同。氮肥时间可在分枝至孕蕾期进行。另外,硼对结粒起重要作用。
种子田必须去杂去劣,为了保证种子的纯度,种子田必须随时根据植株形态、花色、穗色等特征,清除异株、病株和弱株。
3.草种的收获与贮藏
3.1收获时期
草种收获时期随牧草种类和气候条件而异,为了做到适时收获,可以通过田间观察和室内测定,确定适宜收获的时期,如种子大小和水分含量等。
3.1.1种子大小。测定单穗花序上最早成熟种子的鲜重,达到最高鲜重时是种子适宜收获时期。
3.1.2种子含水量。种子含水量与成熟度有着密切的关系。测定方法是将成熟种子采下晒干后,按下列公式计算:含水量(%)=■*100%
3.1.3种子成熟度。种子成熟可以分为乳熟期、蜡熟期和完熟期。乳熟期种子为绿色,含水多,质软,含乳白色乳状质,种子易弄破。此时收获的种子不饱满,发芽率及种子产量均低,大部分无经济价值。蜡熟期种子成蜡熟状,果实上部呈紫色或灰色,但部分种子仍保存浅绿色的斑点,种子易用指甲切断,此期种子含水量中等。完熟期种子品质好,千粒重、发芽率、种子产量均较高,是种子收获的适宜时期。牧草由于开花时期长,种子成熟不一致,易落粒,因此,收种一定不要错过种子成熟期,以免延误种子的收获。大部分牧草属于5~6年的中等寿命,在种植后的第2年开始收获种子,产量高、质量好。根据生产经验,当发现禾本科牧草穗节间40%~50%变黄,豆科牧草的种荚60%~70%变成黄褐色时开始收获。
3.1.4刈割次数与收种。根据牧草种类和生长季节的长短,牧草种子田有第1次刈割收种子,再生草作刈割或放牧利用;也有第1次刈割作青干草,再生草采收种子。如果第1次刈割作青干草,再生草收种,生殖枝就会减少,从而降低了种子产量。豆科牧草中的紫花苜蓿和红三叶第2次刈割时采收种子,可以获得产量较高、品质较好的种子,因再生草不致徒长,发育正常,同时牧草开花结果期正处于夏秋季,气候条件好,而且不易受虫害威胁。但第1次刈割过早或过晚会降低种子产量,以蕾期第1次刈割较好,最迟是始花旗。因此,适宜于第2次刈割收种种子的地区,牧草生育期应在180天左右,且两次刈割之间的间隔生育期不应少于90天。
3.2收获方法
收获种子可以用收获机具,也可以人工收获,目前一般都是人工收获种子。这对成熟不一致的白三叶和易脱落的多年生黑麦草或其他牧草的种子能做到成熟一批收获一批,种子损失少,品质较好,种子产量高。
3.3种子清洗
为了提高种子的纯净度,保证种子的利用品质,有利于种子安全贮藏,对新收种子中的杂质必须进行清洗。因不同草种的大小、形状、长度、比重、表面结构等不同,清洗的方法较多。目前常根据比重的不同进行清洗,采用的工具是风车,基本能达到清洗的目的,即把杂质清出。
3.4种子的贮藏
将牧草种子晒干后,可采用库内散装或包装进行贮藏。在库贮藏期间,必须注意种子的湿度,湿度过大,种子易发热发霉,不能作种子用。凡已入库的种子,必须在库的门上和库内每一草种上挂上标签,标签上应该标明种子名称、收获时间、产地等,避免种子混杂。对保存时间较长的种子库,必须采取定期、定层、定点及定时进行检查,防止这种升温和鼠虫害的发生。种子库修建的地点应选在向阳、地势干燥、地下水位低、通风良好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