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环境犯罪刑事规制的检视与完善

来源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uyun99a5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生态法益与人类利益并重,使环境刑法的事前预防功能日益凸显.环境刑法要确立新人类中心主义的刑事治理理念,稳定生态法益在刑法中的地位,优化环境刑法的调控范围及构成,设置危险犯,引入相对严格责任,扩大附加刑的适用范围,完善财产刑、实行限额罚金制,适时增设没收财产刑以及在一定期限内并处或者单处剥夺犯罪人的相关资格的资格刑,同时强化环境刑法与行政法的衔接.
其他文献
党内法规制度建设经过百年的发展,历经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改革开放以来到党的十八大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四个历史时期,从无到有、从零碎分散到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后,我国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要把14亿规模的人口全部带入现代化,既没有先例可循,也没有外部力量可以依靠。以国内大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既是受国际环境影响,更是我国建设现代化国家、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和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内在要求,且我国具备这样的实践基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要以更深层次改革疏通堵点,要解决复杂艰巨的体制性、结构性问题。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经济大省、制造大省、开放大省,要在产业支撑、创新驱动、优化供给、聚焦富民、区域联动、扩大开放六个方面争做示范,服务全国构建新
乡村振兴,关键在落实,根本在基层。农村基层党组织强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行不行,直接关系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效果的好与坏。南昌市党员教育中心(南昌市党员电化教育中心)按照坚持为贯彻党的基本路线服务,为提高党员素质和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服务的指导思想,加强对党的十九大精神、乡村振兴战略目的意义的宣传和引导,不断强化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不断增强党组织的活力与战斗力。围绕助力实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通过多种形式组织党员学理论、学政策、学技术,促进党员增强党性、提升创业致富本领,激励党员在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高度概括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建党精神。他指出,一百年前,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创建了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这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逻辑起点,彰显了中国共产党的先进特质,具有丰厚的时代价值。
吸收客观归责方法论不等于必须放弃实行行为概念。风险变更的客观归责中,存在重危险结果回避可能性前提下,不符合相当性的风险降低本身具有可归责的行为无价值;违背被害人意志的场合,风险降低免责的判断基准和根据不明确。行为无价值论中过失犯和不作为犯具有构造亲和性,可以借用不作为犯假定因果关系标准,修正危险升高理论。合义务替代行为80%以上概率可能产生同等或更加严重法益侵害结果的,危险升高行为不构成犯罪。
研究农户退出宅基地行为及其影响因素,为进行大规模宅基地退出改革的地区提供借鉴.通过对浙江省义乌市、慈溪市和云和县423户农户的调查,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法,从个人
“枫桥警务”是公安机关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有效化解各类基层社会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优化公安服务的方式方法。“枫桥警务”的五个评估维度是:“党建统领”“民意引领”“矛盾化解”“平安建设”“服务群众”。“枫桥警务”评估工作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既有能够直接反映工作成效的结果性指标,也有推动基层公安派出所建设的过程性指标。综合吸收借鉴公安实务做法和相关理论成果,做到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用隶属度分析和专家访谈法进行优化修正,形成了“枫桥警务”评估指
西方犯罪学理论经历从古典到实证的演变后,形成了以犯因研究为主导的知识生产体系并推动了刑罚矫治的改革。但随着后现代浪潮的来临,实证犯罪学内蕴的还原主义倾向很难再生产出对犯罪与越轨的鲜活解释,进而陷入本体迷失的困境。近年兴起的文化犯罪学范式通过扩展文化的边界和载体,突出主体的经验和叙事,突破了犯罪研究与治理的既有架构。西方犯罪学的文化转向为我国犯罪学的发展和变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我国学界对缓刑犯社区矫正(包括缓刑、缓刑适用)性质的认识存在独立刑种说、刑罚裁量制度说、刑罚执行制度说、量刑行刑制度说、刑事执行制度说、刑罚消灭制度说及刑事责任说等七种观点,但是通过分析和认证,各种观点下的缓刑犯社区矫正均应为刑罚执行。从缓刑犯社区矫正是刑罚改革的产物、缓刑犯社区矫正具备刑罚执行的特征、缓刑犯社区矫正与刑罚执行目的一致等方面考察,缓刑犯社区矫正也应属于刑罚执行,具体为非监禁刑罚执行活动。
GPS侦查的普遍适用改变了传统的跟踪方式,充分发掘出行踪轨迹信息的办案价值,但也引发了个人信息失控的数据风险。在基本权利保障方面,"信息质量说"比"物理侵入说"和"隐私场域说"更能准确反映出GPS侦查对隐私权与个人信息权的干预,其强制性主要体现为持续而全面地收集位置信息,进而推断出公民生活的全貌。因此,各国均对GPS侦查展开规制,并在规制方式、规制密度和规制阶段上,分别呈现出由司法规制方式向立法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