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职生诗歌朗诵水平提升途径

来源 :参花(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ujun_xi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朗诵是诗歌鉴赏中必不可少的环节,如何提升学生诗歌朗诵技巧是高职语文教师在教学实施中面临与解决的重要问题。本文分别从知人论世、诗歌技巧、借助信息化手段等方面进行探讨。
  關键词:高职生 诗歌朗诵 方法途径
  古人说“三分诗,七分读”,诗歌以其凝练的语言、丰富的想象、真挚的情感,成为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学艺术瑰宝,而要领略诗歌的美,朗诵不能不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在诗歌学习中,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将字词障碍扫除,还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把握好诗歌的感情基调和诗意,从而更好地与诗人进行心灵对话。本文以诗歌《相信未来》为例,结合笔者课堂教学经验,谈谈提升学生诗歌朗诵水平的几点做法。
  一、知人论世,初步把握诗歌朗诵基调
  在诗歌朗诵指导中,适当地为学生提供与诗歌相关的背景知识,如诗人的生平经历、社会背景、写作背景等,对提高学生诗歌朗诵兴趣与水平有很大帮助。
  在朗诵前,首先帮助学生了解诗人写作诗歌的背景。《相信未来》这首诗写于1968年,诗人食指并没有在那种环境中陷入绝望,而是依然满怀憧憬,畅想美好的未来。了解写作背景后,组织学生集体讨论“诗人笔名为食指的缘由”,进一步帮助学生走近诗人内心,明白诗人不管在写作上还是在生活中,都笼罩着无形的压力,甚至难免遭到别人在背后指指点点,但是诗人依然内心坚定、乐观、积极向上。
  这样,学生在朗诵诗歌之前,理解了诗人在诗中表达的社会背景以及对社会的抗争与自我解嘲的心情,才能更深刻地感受到作者当时内心的剧烈冲突,从而更好地把握好朗诵前的情感基调。
  二、把握技巧,深入感知诗歌旋律美
  要朗诵好一首诗,掌握一定的朗诵技巧是重中之重,因此,诗歌朗读需要正确处理好停顿,节奏自然鲜明,诗歌才富有韵律美,而能否正确把握诗歌的基调、语速的快慢、情感的浓淡、节奏的缓急等,是确保整个朗诵犹如一曲优美的乐章的关键点。如《相信未来》这首诗的第一节,要表达一种不畏风浪、乐观豪迈的情怀,我们在朗诵时可以处理为:我要用手 / 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 / 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 / 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 用孩子的笔体写下:/ 相信未来。
  三、多种形式,深入理解诗歌意境美
  我们还可以采取不同方式进行反复朗诵,帮助学生在《相信未来》中,深入感知诗人个性化的情感体验和独特的意象组接,理解诗人在那个令人悲哀绝望的年代里真实的灵魂对抗和挣扎,懂得诗人在诗歌中想要唤醒对生活失望的人们,以及要乐观、坚定地迎接美好明天的思想主旨。
  (一)范读展示。著名诗人郭小川说:“诗应当是丁当作响的流水。”好的诗歌总是节奏鲜明、音韵铿锵,而名家朗诵无疑是学生学习诵读的重要感悟途径,通过名家对诗歌节奏、旋律、情感的精彩演绎,在音乐、画面的烘托下,能恰到好处地为我们营造出诗情画意的视听氛围,生动地展示诗歌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魅力。因此,诗歌鉴赏的诵读环节应当充分发挥名家朗诵的示范作用。
  (二)指导朗读。当然,诗歌仅仅靠读准字音和停顿是不够的,教学时,教师要通过对诗歌的整体感知以及对意象的深入理解,帮助学生领会其深层次的意境,再指导学生富有感情地朗读,从中读出自己对诗歌的想象和领悟,体会诗歌的语言美。如我们在指导学生朗读时,虽然整体的感情基调是低沉的,但是也有细微变化。比如我们在读到“蜘蛛网”“灰烬的余烟”这些意象时,尽管它给人的感觉很压抑,读起来很低沉,但是等读到“铺平灰烬”“相信未来”时,让人感受到诗人的乐观、坚定,朗读的情感就自然需要激昂上扬了。
  (三)小组读与个别读。学生对诗歌整体把握后,教师还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分小组赛读或者个人尝试朗诵,要让他们用自己的观点理解、感受诗歌所传达的美感,不仅感受到诗歌的音乐节奏美、韵律情感美,体会到诗的语言风格与感情色彩,还能充分活跃课堂,调动学生对诗歌的热爱之情。
  四、借助信息化,形象感知诗歌意境美
  诗歌朗诵中,教师还可以充分借助信息化教学手段,配上丰富的画面与动听的音乐,将含蓄的诗歌形象直观地再现,更让诗歌在学生的头脑中更鲜活生动起来,从而唤起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更深入感知诗中描绘的艺术境界,从而体会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韵味。
  总的来说,诗歌朗读既具有抒情性的艺术特征,还有很浓的表演性。它需要学生掌握一定的朗读技巧,将情感体验转化为生动的有声语言,反复吟诵,最终达到“诗人合一”的至高境界。作为一名高职语文教师,要尽最大努力去调动学生的朗诵兴趣,让学生通过朗诵体验诗的激情、获得美的愉悦,从而开阔自己的视野、提高个人的文化品位。
  参考文献:
  [1]胡昕.现代诗歌鉴赏的方法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5(11).
  [2]黄夕梅.浅析现代诗歌之朗读技巧[J].科学大众(教师版),2014(07).
  (作者简介:周扬莉,女,本科,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 )(责任编辑 刘月娇)
其他文献
摘要:在现代科技的推动下,人类社会的认知与发展进入到一个新的阶段。航拍,这一具有代表性的革新技术手段,在纪录片中逐渐运用起来。随着人们对纪录片以及航拍技术理解的不断加强,拍摄手法越来越多,影视艺术的美感认知也不断提升。高空高速摄影是从不一样的视角去感受世界,纪录片的拍摄质量已经达到了一种全新的高度。本文以央视纪录片《航拍中国》为例,对航拍在纪录片中的运用进行分析,将特点与优势解读出来,同时对航拍在
期刊
摘要:《虎门销烟》是苏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一篇讲读课文,本节课进行这段历史的重温和教育,弘扬民族精神,旨在引导学生以史为鉴,自强不息。  关键词:虎门销烟 教学 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目标:(1)认识虎门销烟的伟大意义。(2)学会用“先……再……然后……”的句式写话。  二、教学过程  (一)检查与复习  1.导入: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认识了一
期刊
摘要:《抉择》是2006年西安交大剧团为庆祝建校110周年而创作演出的剧目。2013年11月30日,这部饱含着青春与梦想的剧目又在西安的大华?1935剧场公演。这次演出舞美真实细致,表演感染力十足,表达的思想内容深刻,整台戏具有较高的艺术水平。特别是采用倒叙的方法和使用大量旁白和独白,不仅丰富了该剧的内容,也增加了这部剧的艺术价值。  关键词:《抉择》 理想与现实 戏剧社团 校园戏剧 毕业季  西
期刊
潘大成,男,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1964年12月出生于长春市。1988年7月毕业于河北地质学院经济管理系劳动经济专业。系中国诗歌学会会员,吉林省作家协会暨书法家协会会员;吉林省政协书画院副院长,长春市书法家协会理事,长春市作家协会理事;长春市文学社团协会副主席,长春市市直机关书画家协会副主席。曾在《人民美术报》《吉林日报》东北风副刊、《长春日报》君子兰副刊、《长春晚报》副刊、《诗歌月刊》《吉林作
期刊
摘要:数字文化馆是使用科技手段展示公共文化资源以及公共文化服务能力,并借助网络和新媒体技术,提高各级文化馆(站)从业人员群众艺术普及业务技能,并促进群众艺术普及创新的一种数字化设施。为加快文化馆向现代化转型,建成数字化、网络化服务体系,提升群众艺术普及能力。本文结合当前文化馆建设与发展的实际,提出几点设想。  关键词:数字化 文化馆 建设  全国文化馆的体系制度,有省级馆、市级馆、县级馆,同时还有
期刊
摘要: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县级文化馆如何助力乡村文化振兴,笔者认为,应在原来乡村文化建设的基础上,按照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的要求,坚持民族性、科学性、创造性,以“三性”为统领,循序渐进推行。  关键词:文化馆 乡村振兴 民族性 科学性 创造性  乡村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
期刊
摘要:本文从新历史主义理论视角对S.A.阿列克谢耶维奇小说《二手时间》进行研究。作者通过民间采访实录,揭示了前苏联解体对民众的影响,为这一历史重大事件提供了另一种解读视角,体现了作者的新历史主义史观。  关键词:《二手时间》 新历史主义 重构 真实  2015年诺贝尔文学奖由白俄罗斯女作家S.A.阿列克谢耶维奇获得,获奖理由是“以多种声音的作品,一座记录我们时代的苦难和勇气的纪念碑”。阿列克谢耶维
期刊
摘要:说起传承古诗词,习近平主席就是现代当之无愧的代言人。谈及塑造国家形象,他引用“不要人夸好颜色,要留清气满乾坤”,这“清气”便是国家形象的本质。他用“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将对民生的深切关怀、对人民的真挚坦诚展现得淋漓尽致。他证引“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唤醒我们心底对国家对民族的赤诚。在西学之火席卷中国的时候,习近平主席以“文化自信”为旗帜,为中国古典诗词领航。  随着
期刊
摘要:小成本电影讲述的大都是小人物的小故事,比较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同时,小故事中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与一些国产大片相比,小成本电影带给人们更多的是情感上的感动而非视觉上的冲击,这在消费主义文化语境下尤为可贵。  关键词:小成本电影 故事 情节 结构  《失恋33天》是小成本电影史上的典范,它的故事简单独特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它既有自己的独特性,又有电影的共性,一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以电影
期刊
摘要:社会经验和个体经验是艺术家进行艺术创作的思想基础,并在作品中得到不同的体现,对作品风格和意义有着关键的作用。社会经验对创作的影响比较广泛深刻,但在创作中重视个体体验有助于保持艺术创作的独立性。  关键词:社会经验 个体体验 艺术 表现  不可否认,社会由不同的个体组成,而个体依赖于社会。个体对世界的认知形成个人经验,个人经验组成了庞大复杂的社会经验,社会经验从这些复杂的个体经验中抽取出共同的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