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技法指津】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有高低起伏、有变化跳跃才能吸人眼球。尤其是侧重写人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物血肉丰满,个性立体鲜明。要造成曲折、形成波澜,我们可以使用抑扬结合的手法。
抑与扬是文学艺术辩证规律的一个术语。指文艺创作塑造人物时,作者所倾注的两种不同的感情、态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艺术气氛。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似抑实扬”“似扬实抑”“抑中有扬”“抑扬交错”等。写作使用抑扬结合的手法时要注意把握抑扬的度,作为手法的抑或扬,既不能不足,又不能太过。抑或扬不足,反差效果不明显;抑或场太过,则又让人生疑。只有遵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轨迹,辩证而有机地运用抑扬法,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让学生使用抑扬结合手法来写作,可以从借鉴课文开始。如七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就能读到《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就充分使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主人公阿长:一、欲扬先抑;二、抑中有扬;三、扬中有抑。
《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共写了七件事:1.喜欢切切察察,絮絮叨叨;2.睡相不好;3.过年时很多古怪的仪式;4.一肚子烦琐的道理;5.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谋害我的隐鼠;7.给我买《山海经》。前四件事是“抑”;第五件事是“扬”,这是欲扬先抑;第六件事再“抑”;第七件事又“扬”。这样抑中有扬、扬中有抑,使得文章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还有课文《丑小鸭》《蚊子和狮子》《威尼斯商人》等也使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
同学们日常写人,习惯了一条路走到底,平铺直叙,尽往好的方面写。大家可以通过模仿名著或课文里抑扬结合的手法,去尝试写作,也可以通过修改自己写人记事的旧作来练习。
第一种方法:在人物外表、表面行为上用“抑”;在人物的本质心理、品质、情感、精神境界上用“扬”。表面之丑与本质之美形成鲜明对比,以外在之丑反衬内在之美,突出人物的高尚形象。
第二種方法:在人物外表、表面行为上用“扬”;在人物的本质心理、品质、情感、精神境界上用“抑”。表面之美与本质之丑形成鲜明对比,以外在之美反衬内在之丑,凸显人物的丑陋形象。
一般而言,使用第一种方法,写出文章更为积极向上。当然,无论“抑”或“扬”,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要合理。
(江门市第八中学
袁枚在《随园诗话》中说:“文似看山不喜平。”文章有高低起伏、有变化跳跃才能吸人眼球。尤其是侧重写人的文章,只有这样,才能使得人物血肉丰满,个性立体鲜明。要造成曲折、形成波澜,我们可以使用抑扬结合的手法。
抑与扬是文学艺术辩证规律的一个术语。指文艺创作塑造人物时,作者所倾注的两种不同的感情、态度,以及由此而形成的艺术气氛。抑,指压抑,贬低;扬,指褒扬,赞颂。由于人物性格具有并非单一的复杂多面性,因此,在作品中最常见的是“抑扬结合”“抑扬并用”。其具体手法有“先抑后扬”“先扬后抑”“欲抑先扬”“欲扬先抑”“似抑实扬”“似扬实抑”“抑中有扬”“抑扬交错”等。写作使用抑扬结合的手法时要注意把握抑扬的度,作为手法的抑或扬,既不能不足,又不能太过。抑或扬不足,反差效果不明显;抑或场太过,则又让人生疑。只有遵循人物的性格特征及其发展轨迹,辩证而有机地运用抑扬法,才会产生强烈的艺术效果。
让学生使用抑扬结合手法来写作,可以从借鉴课文开始。如七年级学生通过阅读名著《朝花夕拾》,就能读到《阿长与〈山海经〉》。这篇课文就充分使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来刻画主人公阿长:一、欲扬先抑;二、抑中有扬;三、扬中有抑。
《阿长与〈山海经〉》围绕阿长共写了七件事:1.喜欢切切察察,絮絮叨叨;2.睡相不好;3.过年时很多古怪的仪式;4.一肚子烦琐的道理;5.给我讲长毛的故事;6.谋害我的隐鼠;7.给我买《山海经》。前四件事是“抑”;第五件事是“扬”,这是欲扬先抑;第六件事再“抑”;第七件事又“扬”。这样抑中有扬、扬中有抑,使得文章波澜起伏、跌宕生姿。还有课文《丑小鸭》《蚊子和狮子》《威尼斯商人》等也使用了抑扬结合的手法。
同学们日常写人,习惯了一条路走到底,平铺直叙,尽往好的方面写。大家可以通过模仿名著或课文里抑扬结合的手法,去尝试写作,也可以通过修改自己写人记事的旧作来练习。
第一种方法:在人物外表、表面行为上用“抑”;在人物的本质心理、品质、情感、精神境界上用“扬”。表面之丑与本质之美形成鲜明对比,以外在之丑反衬内在之美,突出人物的高尚形象。
第二種方法:在人物外表、表面行为上用“扬”;在人物的本质心理、品质、情感、精神境界上用“抑”。表面之美与本质之丑形成鲜明对比,以外在之美反衬内在之丑,凸显人物的丑陋形象。
一般而言,使用第一种方法,写出文章更为积极向上。当然,无论“抑”或“扬”,都要符合人物的身份地位和性格特点,要合理。
(江门市第八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