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个含2-(1 H-苯并咪唑基)-4-溴苯酚的钴(Π)、锌(Π)配合物的合成、晶体结构及表征

来源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scgm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乙酸钴、2-(1H-苯并咪唑基)-4-溴苯酚为原料通过水热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Co(C_(13)H_8BrN_2O)_2]·2(CH_3OH)1;乙酸锌和2-(1H-苯并咪唑基)-4-溴苯酚通过自然挥发法自组装成新型的配合物[Zn(C_(13)H_8BrN_2O)_2]·DMF·3H_2O_2.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配合物1和2都属于三斜晶系,Pī空间群,具有相似的晶胞参数,属于同构体.配合物1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通过氢键的作用形成二维层状结构.两者的荧光及热稳定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2比配合物1的荧光强度高. A novel complex [Co (C_ (13) H_8BrN_2O) _2] .2 (CH_3OH) 1 was synthesized by hydrothermal method using cobalt acetate and 2- (1H-benzimidazolyl) Zinc acetate and 2- (1H-benzimidazolyl) -4-bromophenol were self-assembled into novel complexes [Zn (C_ (13) H_8BrN_2O) _2] · DMF · 3H_2O_2.X- The results show that both complexes 1 and 2 belong to the triclinic, Pī space group with similar unit cell parameters and belong to the isomorphism.Complex 1 forms a one-dimensional chain structure through the hydrogen bonding, The two-dimensional layered structure was formed by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the two complexes.The results of fluorescence and thermal stability showed that the fluorescence intensity of complex 2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complex 1.
其他文献
1949年至1989年的东西德汉学研究接受了来自两种不同意识形态的制约与影响,从而呈现出不同的发展面貌。东德汉学并未借助来自学术或文化方面的动力,并不是以19世纪以来汉学研究
中国古代统治阶级通过设置自上而下的等级制度,确定符合统治阶级要求的纲常伦理,对民众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以加强集权,实现被统治阶级个体自身的和谐,个体与个体之间的和谐,个体与自
庙会以集市活动、群体游街为主要表现形式,是群众自发性组织的一种具有浓郁民俗特色的传统文化,经过时间的洗礼,庙会文化渐渐失去本色。所以保护和重视庙会文化已刻不容缓,群众力
诸子思想的产生与影响基本奠定了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化格局,也对后世的学术发展具有开创性。在中国思想发展史上如此重要的几种思想流派,他们各自起源于什么地方呢?他们起源的原
群众文化的变化促使农村群众有了一个全新的开始,文化站的变化也提高群众文化的思维。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开展更加丰富的文化娱乐活动不仅丰富村民的思想,还能促进娱乐活动,进
目的研究PVDF及其氟化POSS纳米复合材料在单轴拉伸载荷下的损伤行为。方法首先依据实验结果和细观力学均匀化方法,建立纯PVDF和三种不同POSS含量PVDF/POSS纳米复合材料的颗粒
研制了悬滴法液体表面张力测量系统,该系统包括图像采集系统、耐高压实验本体和温度控制系统等.悬滴图像信息由高分辨率的CM OS相机采集,并利用Canny算法进行边缘检测,进而提取悬
为测量大口径准直波前的准直性,开发了基于电子自准直仪的准直波前检测系统.介绍了大口径准直波前检测原理及检测装置,分析了主要误差源.采用800 mm口径参考面测量系统误差并进行
经典的指数型二分性理论已经得到较为完善的发展,但经典指数型二分性相对较强,限制了很多动力学行为。为了得到更多的动力学性质,在现有广义指数型二分性概念的基础上,主要采用压
利用2,5‐吡啶二酸分别与两种具有不同长度的柔性双咪唑配体,在同样的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两例结构完全不同的镍(II)配位聚合物 Ni2(2,5‐pdc)2(L1)2(H2 O)2?6H2 O (1),Ni(2,5‐pdc)(L2)(H2 O )? H2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