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学研究的物质性转向——数字时代的媒介本体与媒介中介性

来源 :新闻与写作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anqingqing12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物质性理论出发,认为新闻生产流程正是媒介技术中介下的数据流动过程.数据在其中作为物的存在,将人与作为装置的新闻平台连接起来,构成一张以关系为核心的“社会—物质”网络.在这个网络中,尽管新闻生产的内容逻辑与技术逻辑发生着众多的碰撞,但人与物之间最终通过媒介网络而凝结成稳定的媒介系统,实现人与技术、思想与机器之间的协同运作.基于物质性视角下媒介的中介性特质,本文还建构出符合数字时代新闻传播特征的中介社会传播模式,将人与物共同建构出的中介系统视为传播的中心,数据在传播者和目标对象中流动并伴随着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关系网进行扩散.本文认为,从物质性的视角来重构新闻生产和传播的关系,可以充分发挥数据作为技术物的媒介本体论思想在数字时代的诠释力,为理解新技术条件下的人与技术之间的关系提供富有创见的视角,以应对新媒体技术对新闻学研究范式带来的挑战.
其他文献
面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大变局,各界对于“变局”之“变”,逐步有了一定的共识;在此共识下,各个领域大多沿着这个思路往下研究,谈得较多的是在认可某种“变局”的前提下该如何去做.但对于“变局”之“局”,尤其是在国际传播领域对于“变局”之“局”的认知还有待进一步界定和廓清,或者说至少在厘定某种边界、认识到“变局”之“局”的基础上再谈“破局”的路径,似乎就可以增加一些话题和战略针对性.本文不揣简陋,尝试对国际传播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局”进行阐释,提出国际传播变局历史性的三大导向线索:利益、边界和秩序,当前的核心焦
新闻学已经走过公认的两步:报学是第一步,报学加上广播电视学是第二步.这“两步”并作“一大步”就是人们今天习惯说的“传统新闻学”.如今,新闻学正在抬脚迈出“下一步”.这一步迈向何方?如何落脚?这是问题.
期刊
传播学的学科发展正处在“范式革命”的主要节点上.本文深入探讨了作为传播学学科建设的核心概念“媒介”与“新媒介”,分析了媒介形式演变中的核心逻辑;文章阐释了社会的“微粒化”与“媒介化”,指出新媒介正在以新的连接、新的标准和新的尺度重新构造新的社会;文章分析了传播领域的新生态,强调互联网平台的崛起是当下传播生态的一项最为重要的改变.最后,文章指出,新的传播逻辑是对于“以人为本”的回归——人的尺度、人的需求、人的发展、人的实践半径的扩张成为未来传播发展的核心逻辑.
战略传播是近年来国际传播研究领域的“关键词”之一,但学界对于从国际传播到战略传播的语境适配与路径转型的探讨不够及时和深入.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加强战略传播研究的要求迫在眉睫.本文以习近平总书记5·31讲话精神为指引,在回溯战略传播理念演进的基础上绘制该领域的知识图谱,并基于“四全”媒体等本土化模式梳理和分析该领域所聚焦的四对辩证关系,探索平台媒体时代推进国际传播转型升级和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战略传播理论与实践体系的创新路径.
目前的新闻学研究正处在激烈变革的开端.学术界正日益凝聚对变革本身的共识,在此基础上,应尽快从开端出发,深入探索数字时代广义的新闻活动规律、阐释异质多元的数字新闻主体、厘清数字社会与新闻系统的复杂机制,并在更大层面上发扬新闻学的“理想主义”色彩.本文所做的一点抛砖引玉的努力是,在新闻本体、主体、方法和价值四个方面分别提出了不同于传统新闻学职业取向的新问题,期望用“新问”激发对未来充满可能性的新闻研究学术园地的想象.
中国特色的全球话语权建构是我国国家战略实现的过程,也是我国全球传播实践和学术话语创新的过程.本文提出中国特色共通话语范式,以期能从理论视角阐释我国面临的全球传播话语格局.文章首先从全球传播的“西强东弱”现状、美西方国家启动涉华全面舆论战两方面论证了建构中国特色共通话语范式的必要性.本文认为共通话语范式既可作为全球传播的目标,也可以作为全球传播的实现手段,因此其理论内涵不仅体现我国的共同体学术理念、消解西方二元对立的理论范式,还可以用中国特色的话语来打破西方的话语霸权,同时还能推动我国全球多元话语的和谐共存
中国国际传播的核心问题之一是构建当代中国的话语体系、叙事体系,其实质和基点是自我认知和主体性建构问题,必须从自身开始,立足中国发展的实践经验,归纳总结中国精神、中国价值、中国力量,形成在国际传播中具有中国特色的价值观念和理论表达.无论是国家形象的问题、话语权的问题都应该从这一基点出发进行思考和认知.
本文从技术方法、理论范式、思想观念、规范未来等4个层面对基于算法的智能传播现象做了学术上的梳理和划分.通过在文献、主题、语言、历史、流动和焦虑等6个方面穿梭比对,本文试图以“技术文化实体”来说明算法的存在方式,通过“算法物”与社会生产力以及消费阶层相联系,动态地展现算法是如何流动的,不同社会阶层又是如何被卷入这一过程的.这一框架试图就算法研究呈现出更多深层的、复杂的社会构架,即算法是我们了解社会结构、理解社会现状的一个切口.
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核心议题演变的回溯能够厘清其学术脉络,而对其驱动力的考察则能明晰其内在机理,以共同推动研究的深入开展.中国新媒体传播研究核心议题演变总体上呈现出技术变化带来新视阈的断裂性与媒体发展形成的连续性并存的发展态势,其驱动力主要包括技术、政策、平台和学术自主性,而以上“四力”的作用机制则分别表现为技术牵引、政策影响、平台加持与学术自主性主导.基于此,提升学术自主性成为“四力”驱动下研究议程设置的时代担当,而着力知识增量则为提升议程设置乃至学术自主性的旨归与走向.
本研究试图探讨1986年至2020年中国舆论研究的研究状况、理论构建;通过文本挖掘和内容分析法,考察1986年至2020年9种新闻传播学期刊的舆论研究论文(n=1676),结果显示,中国舆论研究的规模不断扩大,论文发表数量呈现幂律分布,研究机构发表论文数量的差距逐渐扩大,发表论文研究机构的数量下降;舆论研究已成为独立的研究领域,“舆论形成与传播”成为核心研究议题,理论研究与研究方法研究亟待加强;舆论研究地区之间发展不均衡,但各地平均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其质量差距较小,理论来源不同,研究偏向各异;舆论研究的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