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郝希山院士
【出 处】
:
中华结直肠疾病电子杂志
【发表日期】
:
2018年7期
其他文献
目的评价整体治疗方案——滤器植入、Angiojet机械血栓清除术(PMT)、髂静脉一期球囊扩张支架植入、必要时导管接触溶栓(CDT)并最终滤器取出在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合并髂静脉压迫综合征(IVCS)中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本中心2016年5月至2017年10月接受整体治疗方案的35例急性左下肢DVT合并IVCS患者的临床资料,计算患者术后1年支架通畅率,记录临床表现严重程度评分(VCS
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发病突然、病程凶险,死亡率高。开放手术虽然是治疗主动脉夹层的经典方法,但不适用高龄及伴有合并症的患者。腔内技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具有较低的并发症及病死率,尤其是"开窗"及分支技术的问世,扩展了腔内治疗夹层的适应证,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本文就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的腔内治疗研究现状及前景做一综述。
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EVAR)已成为破裂腹主动脉瘤(RAAA)治疗的首选方式,但EVAR较传统的外科开放手术,并未明显降低死亡率。除手术本身的技术因素外,RAAA的死亡率还与血压、瘤颈、时间等一系列因素有关。本文就影响RAAA死亡率的非手术影响因素进行综述,希望通过对非手术因素进行适当干预,以提高救治成功率,并为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依据。
目的分析腔内治疗和单纯压力治疗对髂股静脉血栓形成后综合征(PTS)中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107例髂股静脉PTS患者的临床资料,腔内治疗患者(58例)给予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单纯压力治疗患者(49例)给予压力袜或弹力绷带压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和支架植入后的中期通畅率。结果治疗技术成功率为100%。术后随访(27.2±11.3)个月,腔内治疗一期通
目的监测大鼠小体积肝移植术后他克莫司血药浓度以及大鼠生存时间,探究小体积肝移植术后免疫排斥治疗准则。方法用Lewis大鼠和Brown Norway大鼠建立小体积和全肝正常体积移植模型,分为7组:全肝同体移植组(WI)、小体积同体肝移植组(SI)、全肝异体移植组(WA)、小体积异体肝移植组(SA)、全肝异体移植免疫治疗组(WAT)、小体积异体肝移植免疫治疗组(SAT)、小体积异体肝移植免疫治疗调变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