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迷你小评:
书写一座城市的记忆当然要有生活细节和城市特点,但最重要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攀枝花这座微雕在象牙石上的移民城市,是一代代建设者征服自然、奉献青春、实践信仰的结晶。作者从自己儿时的记忆写起,以读书地点的变化为线索,不断深化着对这座城市的认识,由表及里,从出生到离开到最终会回来,情感得到升华。
小时候,他们问我,你从哪里来?
我想想推着石磨打着糍粑的奶奶,又想想捏着面花烙着大饼的姥姥;看看山城里长大的爸爸,又看看平原哺育的妈妈,我也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反正我一出生就在这里,这个以花为名的,小小的城里。
我的整个童年都在妈妈工作的学校和学校的家属区里度过。那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是我见过的最诗意的地方,大片的木棉和凤凰树,一到花季,便开始燃烧,枝头一片火红。家属区外有一个落了漆的站牌,斑驳陈旧,这是通向市区的唯一入口。我望着比自己高好多好多的站牌,那儿印着除我名字外我最先认识的三个字——“白石湾”,虽然没有沙滩、海浪、椰林,也没有仙人掌和老船长,但那里和澎湖湾、南泥湾一样,承载着我童年的旧时光。
远处传来火车进站的声音,我想起爷爷大拇指上隐隐的伤痕,那是建这条铁路的时候留下的,我觉得它更像个奖章。爷爷看着它,会骄傲地说:“这条线,可是被评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呢。”我年幼的心里默默地想,爷爷和这条铁路一样,也是个奇迹。后来才发现,被称为奇迹的,还有这座城本身。
初中,不得不离开这个诗意的地方,从那个小站出发,由仁和转至东区。没有北京的高桥立交,没有上海的摩登大厦,但在这里,我依然感受到了来自都市的魅力。 从学校回家的路不长,可是兩边树上缠满了紫色和银白色的小灯,一下晚自习,我总感觉走在一条星星的街市里,不知隔着牛郎和织女的那条银河有没有这么好看。
某一天在旅游节目里看见介绍日本的一条梦幻小街,不由得感觉有几分相似,只不过那条街的尽头有一棵巨大的圣诞树,而这条街的尽头是我的家,伏在这座精致小城上的。
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我明白又要换一个地方生活了,由东及西,繁华再次退出视线。
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是突然驶过家门口的那辆绿皮火车。听妈妈说,西区是很老的城区了。绿荫底下悠然对弈的老爷爷,院里浇花的老奶奶,都是攀枝花最初的建设者。不管当年他们是不是坐着绿皮车来到这里的,都一样把自己的青春化作了这座城的绿色。
中国人有“落叶归根”的情结,人老了,总是想回到故乡的。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前辈,却始终守着这座新兴的城市,不离不弃。我想,在那个有信仰的年代里,他们怀揣梦想,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早就把这里当成他们的故乡了吧。
是他们赋予这座城生命,也是他们让这座没有悠久历史的城有了厚重的意义。
我的身体里流着横贯中国南北的血,我想这就是攀枝花人的血统。当火车的鸣笛声再次响起时,我知道它又要驶向远方了,有一天我也会登上那列火车离开这座城,但我不会忘这里。当有人问起我从哪里来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攀枝花,那是一座小小的,以花为名的城。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义无反顾地回来。
(指导老师:杨 雷)
书写一座城市的记忆当然要有生活细节和城市特点,但最重要的是一座城市的精神,攀枝花这座微雕在象牙石上的移民城市,是一代代建设者征服自然、奉献青春、实践信仰的结晶。作者从自己儿时的记忆写起,以读书地点的变化为线索,不断深化着对这座城市的认识,由表及里,从出生到离开到最终会回来,情感得到升华。
小时候,他们问我,你从哪里来?
我想想推着石磨打着糍粑的奶奶,又想想捏着面花烙着大饼的姥姥;看看山城里长大的爸爸,又看看平原哺育的妈妈,我也不知道我从哪里来,反正我一出生就在这里,这个以花为名的,小小的城里。
我的整个童年都在妈妈工作的学校和学校的家属区里度过。那里远离城市的喧嚣,是我见过的最诗意的地方,大片的木棉和凤凰树,一到花季,便开始燃烧,枝头一片火红。家属区外有一个落了漆的站牌,斑驳陈旧,这是通向市区的唯一入口。我望着比自己高好多好多的站牌,那儿印着除我名字外我最先认识的三个字——“白石湾”,虽然没有沙滩、海浪、椰林,也没有仙人掌和老船长,但那里和澎湖湾、南泥湾一样,承载着我童年的旧时光。
远处传来火车进站的声音,我想起爷爷大拇指上隐隐的伤痕,那是建这条铁路的时候留下的,我觉得它更像个奖章。爷爷看着它,会骄傲地说:“这条线,可是被评为二十世纪人类征服自然的三大奇迹之一呢。”我年幼的心里默默地想,爷爷和这条铁路一样,也是个奇迹。后来才发现,被称为奇迹的,还有这座城本身。
初中,不得不离开这个诗意的地方,从那个小站出发,由仁和转至东区。没有北京的高桥立交,没有上海的摩登大厦,但在这里,我依然感受到了来自都市的魅力。 从学校回家的路不长,可是兩边树上缠满了紫色和银白色的小灯,一下晚自习,我总感觉走在一条星星的街市里,不知隔着牛郎和织女的那条银河有没有这么好看。
某一天在旅游节目里看见介绍日本的一条梦幻小街,不由得感觉有几分相似,只不过那条街的尽头有一棵巨大的圣诞树,而这条街的尽头是我的家,伏在这座精致小城上的。
接到高中录取通知书时,我明白又要换一个地方生活了,由东及西,繁华再次退出视线。
一片绿色映入眼帘,是突然驶过家门口的那辆绿皮火车。听妈妈说,西区是很老的城区了。绿荫底下悠然对弈的老爷爷,院里浇花的老奶奶,都是攀枝花最初的建设者。不管当年他们是不是坐着绿皮车来到这里的,都一样把自己的青春化作了这座城的绿色。
中国人有“落叶归根”的情结,人老了,总是想回到故乡的。而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老前辈,却始终守着这座新兴的城市,不离不弃。我想,在那个有信仰的年代里,他们怀揣梦想,背井离乡来到这里,早就把这里当成他们的故乡了吧。
是他们赋予这座城生命,也是他们让这座没有悠久历史的城有了厚重的意义。
我的身体里流着横贯中国南北的血,我想这就是攀枝花人的血统。当火车的鸣笛声再次响起时,我知道它又要驶向远方了,有一天我也会登上那列火车离开这座城,但我不会忘这里。当有人问起我从哪里来时,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他——攀枝花,那是一座小小的,以花为名的城。
我相信,终有一天,我会义无反顾地回来。
(指导老师:杨 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