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 问题探究的方式学习数学,学生不仅获得数学知识,同时还掌握科学方法,培养科学态度,在掌握“双基”的同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也得到很好的培养和发展。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在我们的教学中如能立足于学生的发展,注重实施“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理念,积极探索实施“探究性学习”的策略,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自主探索、实践应用等主体活动去亲近数学、体验数学、“再创造”数学和应用数学,那么,我们的教学就能不断取得成功, 探究式教学由于全面培养学生的基本素质,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促进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问题探究式教学法是高效课堂的沃土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或生活实际中的疑问,这种疑问主要表现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导致学生的原有认识平衡的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产生新的同化与顺应的欲望,并由此产生新的平衡。
教师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并使某些数学思想方法螎入情境之中,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探究的乐趣。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
1、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诱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如学习“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时,提出:(用多媒体演示,如图1) 1、摸球试验: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
2、提出问题:我们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提问:
(1)事件A和事件B是随机事件吗?
(2)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这样设计 “摸球”试验操作方便、简单且可重复,又为学生所熟知,学生做起来感觉亲切,有趣,并且容易依据生活经验猜到正确结论,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准确结论,需经过大量重复的试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的探究态度。
2、从旧知识中诱导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如讲《二次函数》时,在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函数?(一次函数y=kx+b(k≠0),正比例函数y=kx(k≠0) )指出下列函数的自变量,并说明它们是什么函数。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但会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观察、试验、猜测、估计,自己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而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二、学生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问题定向阶段提出的实质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渐养成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⑴重温、回忆以前的知识与方法;⑵对数、式、图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⑶动手实验、操作;⑷进行归纳与类比;⑸联想与构造;⑹充分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提出猜想;⑺比较、修改、完善、分享各种想法;⑻确定最佳解决方案。特别是不拿现成的结论和方法给学生,而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发现定理的场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猜想、联想、推理、判断”等,自己发现结论和方法。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可这样启发:180°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平角,同旁内角,邻补角)?怎样把三个角加起来?在哪里制造平角?又怎样制造同旁内角互补?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实现思维交锋、智力杂交。
三、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传统教学证明过程都是由教师完成,这不符合主体性原则。我们认为既然学生已经知道怎样解,就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对上等生提出高要求:用多种方法完成,并提出新问题;对后进生给予帮助,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分层练习 ,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
题目具有阶梯性:第一部分是直接运用知识解答的题目;第二部分是变式训练题目,应灵活运用知识;第三部分是探究性、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对学生具有强烈刺激的因素;具有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思考及创新意识的因素;能产生解题的紧迫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及技能;能产生一个个新问题;具有进行连续探讨的可能性;通过解题的过程及结果可发现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性;使解决的结果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使学生尝到解题后的喜悦。例如.学习二次根式加减先设计计算
通过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的“潜创造力”得到开发,形成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创新素质明显提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培养了“三不”精神:敢于向教师说“不”,敢于向课本说“不”,敢于向资料说“不”,勇于向困难、向权威挑战!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五变”:一变学生由三个一(一张纸、一支笔、一个脑)的呆板式学习为三个动(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式教学;二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学生共同参与、主动探索研究式的学习;三变学生听的封闭式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开放动态教学;四变学科为本的板块式教学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发展为本的创新式教学;五变单纯的灌输知识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数学素质得到发展,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
一、提出问题,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所谓问题,是指学生迫切希望获得解答的关于教学内容或生活实际中的疑问,这种疑问主要表现为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与新知识、新问题之间的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和冲突导致学生的原有认识平衡的失调,从而激发起学生产生新的同化与顺应的欲望,并由此产生新的平衡。
教师对教材进行剖析,找准探究性思维训练与教材内容之间的结合点,并使某些数学思想方法螎入情境之中,将那些枯燥、抽象的教学内容设计成若干有趣、诱人且易于接受的探究性问题,使学生在对这些问题的积极思维中去品尝探究的乐趣。创设问题情境的途径有:
1、从现实生活或实际需要中诱发学生发现、提出问题。如学习“ 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 ”时,提出:(用多媒体演示,如图1) 1、摸球试验:袋中装有4个黑球,2个白球,这些球的形状、大小、质地等完全相同,在看不到球的条件下,随机地从袋子中摸出一个球。
2、提出问题:我们把“摸到白球”记为事件A,把“摸到黑球”记为事件B,提问:
(1)事件A和事件B是随机事件吗?
(2)哪个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
这样设计 “摸球”试验操作方便、简单且可重复,又为学生所熟知,学生做起来感觉亲切,有趣,并且容易依据生活经验猜到正确结论,这样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试验过程中,感受合作学习的乐趣,养成合作学习的良好习惯;得出随机事件发生的可能性大小的准确结论,需经过大量重复的试验,让学生从中体验到科学的探究态度。
2、从旧知识中诱导学生发现,提出新问题。如讲《二次函数》时,在以前我们学过那些函数?(一次函数y=kx+b(k≠0),正比例函数y=kx(k≠0) )指出下列函数的自变量,并说明它们是什么函数。
这样设计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不但会激起学生积极思维,促使学生观察、试验、猜测、估计,自己发现问题,找到答案,而且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数学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形成良好的认识结构。
二、学生小组合作 ,培养学生创新思维能力
这是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课堂教学活动的中心环节,是指导学生运用学过的旧知识创造性地解决新问题的过程。这一阶段所要完成的任务是针对问题定向阶段提出的实质性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办法。应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在探究活动中逐渐养成观察、实验、类比、归纳等习惯。教师要引导学生:⑴重温、回忆以前的知识与方法;⑵对数、式、图进行认真细致的观察;⑶动手实验、操作;⑷进行归纳与类比;⑸联想与构造;⑹充分交流讨论,发表各自的见解,提出猜想;⑺比较、修改、完善、分享各种想法;⑻确定最佳解决方案。特别是不拿现成的结论和方法给学生,而把课堂当作科学家发现定理的场所,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分析、类比、猜想、联想、推理、判断”等,自己发现结论和方法。如讲《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证明时,可这样启发:180°与学过的什么知识有关(平角,同旁内角,邻补角)?怎样把三个角加起来?在哪里制造平角?又怎样制造同旁内角互补?并组织学生展开讨论,实现思维交锋、智力杂交。
三、独立解决问题,培养学生逻辑推理能力
传统教学证明过程都是由教师完成,这不符合主体性原则。我们认为既然学生已经知道怎样解,就应让学生独立完成,加大学生的参与度。教师有针对性地进行个别指导,对上等生提出高要求:用多种方法完成,并提出新问题;对后进生给予帮助,使全体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树立学习的信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四、分层练习 ,培养学生迁移与创新的能力
题目具有阶梯性:第一部分是直接运用知识解答的题目;第二部分是变式训练题目,应灵活运用知识;第三部分是探究性、开放性题目,要求学生创造性地运用知识。 对学生具有强烈刺激的因素;具有启发学生进行多种思考及创新意识的因素;能产生解题的紧迫感;具有综合运用知识及技能;能产生一个个新问题;具有进行连续探讨的可能性;通过解题的过程及结果可发现问题的一般性、规律性;使解决的结果具有吸引学生的魅力,使学生尝到解题后的喜悦。例如.学习二次根式加减先设计计算
通过问题探究式课堂教学,有效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学生的“潜创造力”得到开发,形成了科学的学习策略和方法,创新素质明显提高。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愉快,学生学习培养了“三不”精神:敢于向教师说“不”,敢于向课本说“不”,敢于向资料说“不”,勇于向困难、向权威挑战!学生在上课时可以自由讨论和发言,有什么想法都可以提出来,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现了“五变”:一变学生由三个一(一张纸、一支笔、一个脑)的呆板式学习为三个动(动手、动口、动脑)的灵活式教学;二变学生被动接受式的学习为学生共同参与、主动探索研究式的学习;三变学生听的封闭式静态教学为全体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的开放动态教学;四变学科为本的板块式教学为以学生自主活动为基础,发展为本的创新式教学;五变单纯的灌输知识为在学习知识的同时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数学素质得到发展,课堂焕发生命活力,教育质量全面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