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kem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问题意识是思维的动力,创新精神的基石。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是培养学生探索创新精神的起点,是造就创新人才的关键之一,是学生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使学生的思维在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得到发展。因此教师在高中物理教学中应注重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鼓励学生大胆质疑,并通过问题的发现以及问题的及时解决,提高物理教学的效果,促使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一、倡导学生多向怀疑,鼓励大胆提问
  教材上的阅读材料、注释、插图、思考和讨论,学科间交叉的知识等都可能存在或隐含着“问题”、理论、概念、原理等等,往往因为其高度的概括、抽象,有些学生会感到难以理解而存在很多问题。如在进行第十三章第八节《电容器的电容》一节教学时,课本对静电计的注释为:静电计是在验电器的基础上制成的,用来测量电势差。把它的金属球跟一个导体连接,把它的金属外壳跟另一个导体连接,从指针的偏转角度就可以测出两个导体间的电势差。由于学生在学此新课之前对静电计的结构不熟悉,导致学生对静电计的原理不理解,在理解静电计的指针偏转角度就可以测出两个导体间的电势差时产生了问题,此时教师应鼓励学生产生怀疑,大胆提问。如静电计为什么可以测量电压?静电计用来测量电容器电势差时为什么不改变极板的电量?静电计指针张角越大,为什么电容器两极板间的电势差越大?也只有当学生把心中的疑问提出来,教师才能有的放矢地解决学生的困惑,从而使学生能真正领会实质,在以后解决此一类问题时有自己的方法和策略。因此,物理教学中应該使学生敢说、敢做、敢疑、敢议,让学生内在潜能充分展现。
  二、倡导探究式教学方式
  科学探究既是新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之一,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重要教学方式,没有科学探究就不会有物理学,所以物理课堂应给学生提供足够的科学探究的机会。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活动中,能够通过自己的思维获得知识,发现与物理学有关的问题,并提出问题,由问题或任务出发,展开学生自己的活动,在学生自主归纳的过程中获取知识,体验探究过程的曲折和乐趣,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各种能力获得了提高。
  三、培养学生从教材出发,针对课本结合习题提出问题
  先自学教材后提问。一开始,教师让学生学会这样提问:这一课的重点是什么?概念、规律有什么含义?为什么要用这些实验器材?例如,在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教学前,学生自己可在教师的诱导下,对实验的原理、实验器材进行研究,有很多学生就可主动提出以下问题:①)用单摆测重力加速度实验的原理是什么?②这个实验所用的铁球用木球来代替可不可以?为什么?③直接测一次全振动的时间可不可以?为什么?④从最高位置开始计时可不可以?为什么?教学中对学生提出的这些问题应大加鼓励、赞赏,增强提出这些问题的学生的成就感,动员全体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讨论解决,在解决过程中也可以进一步的提出问题,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结合教材提出问题。
  四、从日常生活现象中提出问题
  日常生活中很多现象与物理息息相关,这些现象天天呈现在我们面前,我们已习以为常。教师如果能够引导提醒学生关注日常生活,必然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无穷的求知欲。如:学习“万有引力定律”这一节时,给学生播放一下“神九”上天的视频,学生就会在感叹祖国科技发达的同时,禁不住问“神九”是如何变化轨道的?他的运行速度是多少?周期多大?又如:在讲圆周运动时,教师用多媒体播放杂技表演的视频,杂技演员用绳子拴住盛有红色水的玻璃杯,用手紧握绳子的一端,使水杯在竖直面上做圆周运动,同学们看了之后就会问为什么在最高点,杯口向下,而杯中的水并不流出来?角速度多大才能完成上述表演?如果让我来做能成功吗?
  总之,问题是教育的起点,也是教育的终点,知识是产生问题、解决问题的手段。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通过新知识学习。带着更多的问题走出课堂。这是实施新课程标准的今天,课堂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广大教师应该不懈追求的目标。
其他文献
心理发育不仅是孩子健康成长的主要内容,也是学习文化知识的主要基石。一个心理发育不良的学生,不仅无从坚持正常的文化学习,而且难以正常地处事为人。因此,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我们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谈一谈自己的看法。  一、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  正确的人生观是个人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保证。只有具备了正确的人生观与世界观,一个人才能对社会、对人生、对世界上的
期刊
教学情境是指借助各种直观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应的有利于丰富学生感知、启迪学生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为实现课堂教学目标服务的具体形象且富有情感性的教学环境和氛围。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不仅可以使学生容易掌握生物学知识和技能,而且可以使学生更好的体验生物学内容中的情感,使学生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可以更好的与社会实际相结合。  一、创设问题情境  指教师在学生进行探究学习之前和
期刊
与孩子相处已十余年过去了,早过不惑之年的我仰望着院子东侧近幼儿园厕所的两株高大的光秃秃的杨树——夏日里她还欢笑着给孩子们遮荫送凉,总觉得就是在昨日——她還是指头般的幼苗。  “郉老师好!”声音很是清脆。哦,是总会第一个到园的于筱茹小朋友。她常会在我倒垃圾回来时躲在门后跟我藏猫猫。我左手牵着她冻得通红的小手,放下簸箕来到火炉旁坐下。“冷吗?我给你捂捂耳朵。昨天怎么没来啊?”筱茹伸头靠近炉火,闭着嘴,
期刊
小学生阶段是人形成终身习惯的最佳时期,且具有非常大的可塑性。在小学阶段不但要让学生掌握必备的基础知识,还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打下扎实的基础。那么,教师应如何培养小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呢?  一、提高认识,教师言传身教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白哪些是良好的行为习惯,哪些行为习惯不能养成,为什么要有良好的行为习惯。要让学生有一个正确的辨别能力,并通过与优秀同学相
期刊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所倡导的四大教学原则的核心是“结构性原则”,它要求我们“按照最优的结构组织课堂教学,科学地安排教学程序和组织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适应新的课程理念,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思想品德课的课堂教学,要讲究教学艺术,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参与中学习,使学生对教学内容感兴趣,并理解和接受,内化为信念
期刊
本次有幸到济南学习,听到了来至课堂改革、特级教师团队的五节生动、新奇、有感染力、有思考性的优秀课堂,如是说去听课,不如说是去感受一種思想,一种关于课堂改革推理的新思想!  我2009年参加工作,在小组合作的学习中,也有幸去昌乐二中学习,这是我第二次学习,两次相比较,这次济南之行没了昌乐的热闹,说是热闹是相比较而言,小组合作、同学互助,是我在昌乐学习的最大收获,初次站在昌乐的课堂前,看着学生们在老师
期刊
作文教学实践中,学生常问:自己的作文问题在哪儿?怎样改?同行也常疑惑:怎样指导作文?怎样评改作文?另外发现作文教学中有一错误倾向,为应对考试,尤其是升学考试,学生“掌握”了一个窍门——背范文,写范文。记得一次批改学生考试作文,同行和我给的分值相差较大。同行质疑,我自问自答:“这是作文吗?不是。这是在‘造’作文。只是将范文稍改名字,张冠李戴,粗糙模仿罢了。”模仿范文未尝不可,朱熹说:“古人作文作诗,
期刊
一篇课文的教学一般可分为自读感知、精读领悟和诵读表达三个阶段。许多教师往往只重视中间的精读领悟阶段而忽视了自读感知和诵读表达这两个阶段,孰不知自读感知阶段是基础,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在学生对课文还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对课文进行条分缕析,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自然是支离破碎的,缺少整体的把握和自身的感悟。同样没有最后的诵读表达阶段,学生对课文的这种零零碎碎的理解就难于得到整合和深化。因此我们教师在重视
期刊
开学了,又接了一个新的班级,刚过两天我就发现这个班的学生学习懒散,上课无精打采,面对老师的问题一脸茫然,总是启而不发,一个个神情麻木,呆若木鸡;再看看他们课下,一个个精神抖擞,生龙活虎,反应敏捷,每当上课铃响起,总是依依不舍的离开,嘴里还念叨着:“这么快”,学生太厌学了。面对这种情形,我陷入沉思,必须改变学生的这种状况。老师首先要做出改变,激发学生的兴趣,创设有活力的课堂。  远程研修时我观评的一
期刊
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指通过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使学生在数学上有提高,有进步,有收获。它既关注学生当前的发展,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可持续发展。有效的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教学活动,让学生在认知和情感上均有所发展。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其有效性有以下几点思考。  一、构建良好的师生关系,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  对于维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至关重要。调动有效的学习情感,既能培养学生的学习信心,调动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