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考考你,你说在大自然中,哪种生物个头最小?老鼠?不对不对。蚂蚁?差得远哪!告诉你吧,个头儿最小的生物,自然就是“微生物”啦!你可别说这是脑筋急转弯,绝大多数微生物虽然你用肉眼很难看到,但它们可是不折不扣的生命呢!想知道更多有关微生物的故事吗?快来听听西北大学博物馆的老师是怎么说的吧!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等,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生物。虽然微生物家族中也有像蘑菇、灵芝一样的“大块头”,但绝大部分都是我们难以用肉眼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物生也像动物、植物一样,具有生命。它们可以由小长大,可以“生儿育女”,繁殖后代,也可以“吃”进食物,排出废物,甚至还会死亡。只不过它们的个子特别特别的小,我们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
有“好人”也有“坏蛋”
微生物虽然特虽小,我们用肉眼看不见,但是它们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它们所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比如:你经常不洗手,吃没有洗干净的水果,就容易得痢疾;天气冷热变化时,不注意增减衣服,就容易得感冒;家里买的肉、菜等食物,如果保存不好,就会烂掉。这些都是微生物在捣鬼。你每天吃的馒头、面包、酱油、醋以及过年时桌上摆的酒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微生物帮我们制造的。如果没有微生物,我们就无法吃到这些好东西,也就无法品尝到酸奶、果奶等饮料。微生物这个大家族里既有“好人”,也有“坏蛋”,而且还有许多大家不认识、不了解的微生物。
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将来认识、了解它们,消灭微生物中那些使人得病、使东西变坏的坏蛋,为人们制造出更多好吃、好喝的东西来。
“显微镜之父”列文虎克
早在大约32亿年以前,微生物主悄悄地在地球出现了。那时,整个地球是它们的天下。但直到300多年以前,列文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200倍的显微镜,人类才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那调皮的身影。
1632年,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的一个贫穷的家庭。16岁那一年,列文虎克离开了家乡,来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杂货铺当学徒。在学学徒的日子里,列文虎克学会了磨眼镜片的技术。渐渐地,他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果能制造一种把物体放大好多倍的镜片,用它观察平时很难看到的东西,那该有多好!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做成了可以放大近200倍的世界上第台显微镜。
借助这台显微镜,列文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细菌。但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就边列文虎克自已也不知道这此细菌有什么用处,他只是把它们叫作“可怜的小动物”。
防止啤酒变酸的巴斯德
第一个揭开细菌秘密的人,是法国杰出的科学家巴斯德。
1822年,巴斯得出生在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21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用显微镜观察实验过程。
1865年,法国一个城市里所有酒厂制造的美味的啤酒不知怎么都变得特别酸。酒厂的工人们对此一筹莫展——好好的啤酒怎么变酸呢?
巴斯德把发酸的啤酒和不发酸的啤酒分别放到显微镜下反复观察,终于弄清了:啤酒发酸,是一种叫乳酸杆菌的细菌在作怪。巴斯德找到了一种办法;只要将酒加加热到60℃,保持30分钟左右,把乳酸杆菌杀死,啤酒就不会发酸了。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直到今天,这种方法仍被人们使用着。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第一个指出了细菌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以及细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开创了细菌研究的新代。
“细菌养殖专家”科赫的贡献
和巴斯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德国医生科赫,也为细菌研究做出了茂大贡献。
细菌的繁殖离不开充分的养料。为了培养细菌,科赫就为它们配制好可口的食物——肉汤,让细菌在肉汤里繁殖后代。
可是,世界上的細菌成千上万,当用肉汤喂养它们时,各种细菌混在一起,这就给研究细菌带来了困难。有一闪,科赫无意中发现一个土豆上长出了分散的红、白色的小圆咪,这是细菌在土豆表面系列形成的菌落。受到启发,他在肉汤里加入洋菜、肉汤冷却后变成了像凉粉一样的冻状物,然后他再把细菌小心地接种上去。肉汤冻上的细菌被固定在一处,再也不能像在肉汤里一样自由流动了。就这样,纯种细菌的分离难题终于解决了。直到今天,科赫发明的这种培养细菌的方法依然在全世界每个细菌实验室里被应用着。这种冻状物的名字叫“固体培养基”。
为了便于分辨这些细菌,科赫又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给细菌穿上了漂亮的彩色外衣,使细菌显微镜下看得更清楚了,这是科赫的又一大贡献——细菌染色法。科赫的两大贡献,为全世界研究细菌的科学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1905年,科赫以举世瞩目的成绩,获得了诺贝尔生量学或医学奖。
什么是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真菌和少数藻类等等,它们是一些个体微小、构造简单的生物。虽然微生物家族中也有像蘑菇、灵芝一样的“大块头”,但绝大部分都是我们难以用肉眼看到的微小生物。
微物生也像动物、植物一样,具有生命。它们可以由小长大,可以“生儿育女”,繁殖后代,也可以“吃”进食物,排出废物,甚至还会死亡。只不过它们的个子特别特别的小,我们只能借助显微镜才能看到它们。
有“好人”也有“坏蛋”
微生物虽然特虽小,我们用肉眼看不见,但是它们无时无刻不存在于我们的身边。它们所做的好事和坏事就可以使我们感觉到它们的存在。
比如:你经常不洗手,吃没有洗干净的水果,就容易得痢疾;天气冷热变化时,不注意增减衣服,就容易得感冒;家里买的肉、菜等食物,如果保存不好,就会烂掉。这些都是微生物在捣鬼。你每天吃的馒头、面包、酱油、醋以及过年时桌上摆的酒等等,这些东西都是微生物帮我们制造的。如果没有微生物,我们就无法吃到这些好东西,也就无法品尝到酸奶、果奶等饮料。微生物这个大家族里既有“好人”,也有“坏蛋”,而且还有许多大家不认识、不了解的微生物。
所以我们要认真地学习,将来认识、了解它们,消灭微生物中那些使人得病、使东西变坏的坏蛋,为人们制造出更多好吃、好喝的东西来。
“显微镜之父”列文虎克
早在大约32亿年以前,微生物主悄悄地在地球出现了。那时,整个地球是它们的天下。但直到300多年以前,列文虎制造出世界上第一架能放大200倍的显微镜,人类才能够在显微镜下看到微生物那调皮的身影。
1632年,列文虎克出生在荷兰的一个贫穷的家庭。16岁那一年,列文虎克离开了家乡,来到荷兰首都阿姆斯特丹的一家杂货铺当学徒。在学学徒的日子里,列文虎克学会了磨眼镜片的技术。渐渐地,他的脑海里产生了一个新奇的想法:如果能制造一种把物体放大好多倍的镜片,用它观察平时很难看到的东西,那该有多好!经过多年的努力,他终于做成了可以放大近200倍的世界上第台显微镜。
借助这台显微镜,列文虎克第一次观察到了细菌。但由于当时科学不发达,就边列文虎克自已也不知道这此细菌有什么用处,他只是把它们叫作“可怜的小动物”。
防止啤酒变酸的巴斯德
第一个揭开细菌秘密的人,是法国杰出的科学家巴斯德。
1822年,巴斯得出生在法国东部的一个小镇。21岁时,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著名的巴黎高等师范学院。他最喜欢的一件事,就是用显微镜观察实验过程。
1865年,法国一个城市里所有酒厂制造的美味的啤酒不知怎么都变得特别酸。酒厂的工人们对此一筹莫展——好好的啤酒怎么变酸呢?
巴斯德把发酸的啤酒和不发酸的啤酒分别放到显微镜下反复观察,终于弄清了:啤酒发酸,是一种叫乳酸杆菌的细菌在作怪。巴斯德找到了一种办法;只要将酒加加热到60℃,保持30分钟左右,把乳酸杆菌杀死,啤酒就不会发酸了。这就是著名的“巴氏消毒法”,直到今天,这种方法仍被人们使用着。
作为近代微生物学的奠基人,巴斯德第一个指出了细菌和人类生命健康的关系以及细菌在人类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开创了细菌研究的新代。
“细菌养殖专家”科赫的贡献
和巴斯德生活在同一时代的德国医生科赫,也为细菌研究做出了茂大贡献。
细菌的繁殖离不开充分的养料。为了培养细菌,科赫就为它们配制好可口的食物——肉汤,让细菌在肉汤里繁殖后代。
可是,世界上的細菌成千上万,当用肉汤喂养它们时,各种细菌混在一起,这就给研究细菌带来了困难。有一闪,科赫无意中发现一个土豆上长出了分散的红、白色的小圆咪,这是细菌在土豆表面系列形成的菌落。受到启发,他在肉汤里加入洋菜、肉汤冷却后变成了像凉粉一样的冻状物,然后他再把细菌小心地接种上去。肉汤冻上的细菌被固定在一处,再也不能像在肉汤里一样自由流动了。就这样,纯种细菌的分离难题终于解决了。直到今天,科赫发明的这种培养细菌的方法依然在全世界每个细菌实验室里被应用着。这种冻状物的名字叫“固体培养基”。
为了便于分辨这些细菌,科赫又经过无数次的试验,给细菌穿上了漂亮的彩色外衣,使细菌显微镜下看得更清楚了,这是科赫的又一大贡献——细菌染色法。科赫的两大贡献,为全世界研究细菌的科学家提供了极大的方便。1905年,科赫以举世瞩目的成绩,获得了诺贝尔生量学或医学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