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素质教育应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教育。本文就贫困地区农村薄弱学校在素质教育实施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进行了分析,提出了几点针对性解决措施。
关键词:存在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b)-0126-01
素质教育应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教育,但贫困地区农村的一些薄弱学校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及其统领下的教学方式所致,面对教育对象存在不少误区,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做好纠偏补漏工作,有利于加快素质教育改革步伐,是学生迈入又好又快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1 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语文阅读能力高的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会更深刻一些。叶圣陶说过:“课本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以课本为引子,教会学生去认识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从而在精神上获得更大的愉悦。”但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堪忧。一是没有时间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并与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等直接挂钩,评价机制的缺陷,导向作用的偏颇,误导着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无精力抓课外阅读。加之学生课业负担很重,也根本顾不上阅读课外书籍。二是家长不让读。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会影响学习成绩。三是学生没兴趣读。沉重的课业负担,单调的课外生活,使学生喜欢上网玩游戏不喜欢看书。四是没有书籍读。一方面图书市场良莠不齐,价位高,质量差,品位低,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前文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贫困地区学生很难买到喜欢读或适合读的书籍。
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现代教育也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因此,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改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地强化心理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受不良社会现象、学校教育失缺、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正如前国家教委付主任柳斌所说;“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焦虑、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离家出走、自杀等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不少学生有学习恐惧心理,各级主管部门和教师必须意识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加强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有着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尤其是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从源头上消除精神“污染源”为青少年砌起精神的城堡。同时要全力打造教育网络,增强教育合力,做到时间上不留空隙、空间上不留空白、环节上不留空当、职责上不留空位,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为学生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建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和心理矫正机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教师和家长的培训、培养,提高心理咨询、干预、矫正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主动态势,达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目的。
3 加快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文化传递的高效率和高效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已成为学科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农村职业学校就其应用而言,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仅局限于用作展示工具,就其原因一是有关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推进不力,存在着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和资源建设的现象。目前硬件环境的建设与发展速度远远超前于软件环境建设,特别是教学资源开发的速度。二是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不适宜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用信息化技术支持队伍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一部分教师至今不会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设施设备,常出现违规操作現象,导致设备硬件、软件损坏,维修困难,设备利用率不高。一些教师违背学生认知规律,过度追求信息技术效果的展示,课件设计粗糙,教学设计不当,反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误导学生思维方向,设备利用效益不高。三是提升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潜力。由“以建促用”转向“以用促建”,由“技术保障为主”转向“教学应用为主”,由专业教师使用转向提升全体教师学科专业能力必须,由实施教育教学的“配角”转向促进素质教育的“主角”。
4 重视留守儿童问题解决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成长的终身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心理健康、人格和智力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所引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使留守儿童现象更加凸显,在家庭教育观念影响,隔代抚养能力缺陷、留守儿童监护缺失及独生子女过度溺爱和情感投入不足等不利因素共同影响下,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和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农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强化教育工作,延伸教育领域,增强教育职责,不断强化监护、管护、帮护、保护网络,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提高社会教育功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
关键词:存在问题 产生原因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G63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1)04(b)-0126-01
素质教育应是促进全体学生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和谐教育,但贫困地区农村的一些薄弱学校由于应试教育观念及其统领下的教学方式所致,面对教育对象存在不少误区,制约着学生的健康成长。因此做好纠偏补漏工作,有利于加快素质教育改革步伐,是学生迈入又好又快全面发展的快车道。
1 加强中学生的课外阅读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传承文化的重要载体。一个语文阅读能力高的人,对生活的理解和感悟也会更深刻一些。叶圣陶说过:“课本只是一个例子,教师应以课本为引子,教会学生去认识生活,让他们从生活中获取知识,从而在精神上获得更大的愉悦。”但目前学生课外阅读状况堪忧。一是没有时间读。在应试教育影响下学校将学生考试成绩作为评价教师的唯一标准并与职称评定、评优选先等直接挂钩,评价机制的缺陷,导向作用的偏颇,误导着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提高学生考试成绩上,无精力抓课外阅读。加之学生课业负担很重,也根本顾不上阅读课外书籍。二是家长不让读。一些家长对素质教育的内涵认识不深,认为课外书是“闲书”,读“闲书”会影响学习成绩。三是学生没兴趣读。沉重的课业负担,单调的课外生活,使学生喜欢上网玩游戏不喜欢看书。四是没有书籍读。一方面图书市场良莠不齐,价位高,质量差,品位低,很难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另一方面当前文化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贫困地区学生很难买到喜欢读或适合读的书籍。
2 关注学生心理健康
健康的心理素质是学生接受思想教育和学习文化知识的前提。现代教育也要求教师“不仅仅是人类文化的传递者,也应当是学生心理的塑造者,是学生心理健康的维护者。”因此,分析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因素,改进和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把握学生心理,因势利导地强化心理教育,不仅是学生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学生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更是推进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任务。
在当前社会发展中,受不良社会现象、学校教育失缺、家庭教育方法不当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大多数中学生的心理健康存在问题,正如前国家教委付主任柳斌所说;“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焦虑、偏执、自卑、孤僻、懦弱等心理障碍造成离家出走、自杀等事故的比例有所增加,不少学生有学习恐惧心理,各级主管部门和教师必须意识到,从应试教育转向素质教育的进程中,加强学生心理品质教育,指导和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和健全人格有着现实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因此净化社会环境,尤其是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从源头上消除精神“污染源”为青少年砌起精神的城堡。同时要全力打造教育网络,增强教育合力,做到时间上不留空隙、空间上不留空白、环节上不留空当、职责上不留空位,形成齐抓共管的新格局,为学生健康成长筑起一道安全的“防火墙”。建立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和心理矫正机构,加强对心理健康教育专业人员、教师和家长的培训、培养,提高心理咨询、干预、矫正能力,使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成主动态势,达到未雨绸缪,防微杜渐的目的。
3 加快提高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信息技术文化传递的高效率和高效能为教育领域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有机地结合起来,已成为学科课程教学不可或缺的要素,然而农村职业学校就其应用而言,仍处于一个较低水平,仅局限于用作展示工具,就其原因一是有关方面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推进不力,存在着重视硬件投入,轻视软件和资源建设的现象。目前硬件环境的建设与发展速度远远超前于软件环境建设,特别是教学资源开发的速度。二是教师队伍的知识结构、素质和能力不适宜于教育信息化发展的要求,用信息化技术支持队伍建设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当前一部分教师至今不会用计算机等现代化技术设施设备,常出现违规操作現象,导致设备硬件、软件损坏,维修困难,设备利用率不高。一些教师违背学生认知规律,过度追求信息技术效果的展示,课件设计粗糙,教学设计不当,反而影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误导学生思维方向,设备利用效益不高。三是提升教师利用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潜力。由“以建促用”转向“以用促建”,由“技术保障为主”转向“教学应用为主”,由专业教师使用转向提升全体教师学科专业能力必须,由实施教育教学的“配角”转向促进素质教育的“主角”。
4 重视留守儿童问题解决
家庭教育是伴随孩子成长的终身教育,直接影响着孩子的日常行为、心理健康、人格和智力发展。随着社会经济的转型,所引发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大规模转移,使留守儿童现象更加凸显,在家庭教育观念影响,隔代抚养能力缺陷、留守儿童监护缺失及独生子女过度溺爱和情感投入不足等不利因素共同影响下,学生形成一定程度的心理障碍,他们容易出现行为偏差和违法犯罪行为。因此,农村学校在实施素质教育的过程中,要根据社会发展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制定应对策略,强化教育工作,延伸教育领域,增强教育职责,不断强化监护、管护、帮护、保护网络,为他们提供个性化、针对性的教育,提高社会教育功能,为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