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嫌儿媳妇太懒,多说了几句,没想到人家抱着孩子、拉着老公一摔门,走了!最近几天,仝大爷两口子跟丢了魂儿似的,坐立不安。
“孩子是我带大的,几天看不见,我连觉都睡不着。”仝大妈跟老邻居说起5岁的孙子直抹眼泪。思来想去,老两口做了一大桌菜,想方设法让儿子劝媳妇把孩子接回来。
老邻居笑她是“受累的命”,仝大妈却说:“儿子不光是让我们带孙子,也是怕我们寂寞,我们受点累,也高兴。”
如今,年轻人“啃老”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大城市房价高,大多数年轻人靠工资不可能买得起房;工作压力大,双职工小夫妻很难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于是,本该是年轻人身上的责任,顺理成章地往上一代传递,“啃老”也被冠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那些已成年且有谋生能力,却赖在家里不工作,只靠父母供养的“啃老族”,如今更普遍的新型“啃老”方式往往更不易察觉。这些年轻人有工作,甚至有的还收入颇丰,却以“尽孝”的名义,长期带着孩子一起到父母家蹭吃蹭喝;还有的以工作忙为由,当起“甩手掌柜”,把孩子全扔给老人养。
新型“啃老”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不少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这看似尽孝,实则‘坑爹’,是新型不孝。”也有人认为:“被‘啃老’的一方才是问题的根源,总是大包大揽,养出了‘巨婴’,自己受罪还不自知。”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仝大爷和爱人忙活一辈子,给儿子攒下了一套婚房,以为退休后终于可以享清福了,可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家一待就是3年,总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
好说歹说,仝大爷托关系给儿子找了个工作。入职前几年,儿子的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总喊钱不够花,仝大妈没事就悄悄塞给他千把块钱。2年前,儿子终于成家了,也很快生了宝宝,仝大爷两口子却更担心了:“儿子还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怎么照顾好孙子?”
果然,兒子带着老婆、孩子一起住进了父母家。儿媳妇说,自己白天要上班,晚上陪孩子睡不好。于是,小孙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睡。老两口每天不光要给大人做饭,还要给小孙子单独做一份儿童餐;不光要陪小孙子玩,还要打扫卫生,当然,也顺便把儿子房间一起收拾了。
遇上能干的爷爷奶奶,小两口心安理得地做起“甩手掌柜”。下班回家,一桌饭菜已经做好,两个人吃完饭连碗都不洗,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赶上假期,两个人还要“二人世界”去旅游几天。前段时间,仝大妈腰疼得厉害,想去医院看病,便问儿子和儿媳妇能不能请一天假照看孙子。没想到,儿媳妇脸色立刻不好看了,说“请假一天要扣很多钱”,又说“您这老毛病,看了也好不了”。仝大妈有些生气,多说了几句,结果上演了儿媳妇带孩子“离家出走”事件。
让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年轻家庭很多。明明有能力却依然完全依赖老人供养自己的小家庭,便成了所谓的新型“啃老”。对老人而言,看似是儿女天天在身边共享天伦之乐,实际上他们也有苦难言:不仅失去了晚年的自由时光,透支了自己的身体,还得不断给孩子甚至孙子贴钱。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主任李伟认为,“啃老族”日益增多的背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养老模式有一定关系。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很难像西方国家那样分得很清楚,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帮助,并不因子女成家立业而停止。“421”的家庭结构里,独一无二的那个孩子从小就享受了更多特权,也使得“啃老”与被“啃老”的双方都觉得似乎理所当然。
“板子不能光打到
年轻人身上”
刘琳琳和丈夫的工作越来越忙。几年前,他俩一个从天津调到了北京总部,另一个则调往离家60公里远的新厂区工作。刘琳琳的父母自告奋勇地接下重任:“你们俩忙工作,我们看孩子。”
外孙女上的小学是市中心城区一所热门小学,当初外孙女进这所学校还经过了百里挑一的激烈竞争。但学校离家很远,大约有10公里车程。
老两口起早贪黑地接送。70岁的刘大爷要在拥挤的车流中缓行大约1个小时,才能开到距离学校最近的停车点,然后让老伴下车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老两口再一起回家。下午放学时,两人再来接。晚上,他们还要戴着老花镜,给外孙女辅导功课。
刘琳琳告诉父亲,孩子从小什么都要学一点,于是,老刘给外孙女报了钢琴班和舞蹈班。外孙女上三年级后,晚上又加了英语和数学补习班。老两口发现,两人每月退休金加起来,只够给外孙女交一门课外班的学费。即使这样,他们也没跟女儿提钱的事。
李伟认为:“新型‘啃老’现象增多,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有密切关系,也不能光把板子打到年轻一代身上。”
比如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也较为突出,自然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能暂时先在家“啃老”,再逐步寻找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已成家立业的年轻人而言,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快速攀升,加上通勤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导致他们要想在大城市立足、安心打拼,就不得不继续向父母求助,比如需要老人凑钱买房,请老人帮忙抚养孩子等。
这也使得一些老人在给子女提供帮助的同时,也习惯了过度参与子女的生活,大事小事全揽在自己的身上,明知被“啃老”却还是不能放手。
年轻人亟须培养责任意识
如今的年轻一代赶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李伟分析,“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年轻一代不必肩负“反哺”家庭的重担,而整个社会对于就业、婚姻等方面的观念也更加多元和包容,“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也容易让年轻人忽视对家庭应有的责任”。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成长期变得越来越长,表现为他们普遍晚熟,也更依赖父母。
“各种形式的‘啃老’,其实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而要缓解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等各方协作形成合力。”李伟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多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意识,“无论是进入职场,还是建立家庭,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都非常重要”。
“孩子是我带大的,几天看不见,我连觉都睡不着。”仝大妈跟老邻居说起5岁的孙子直抹眼泪。思来想去,老两口做了一大桌菜,想方设法让儿子劝媳妇把孩子接回来。
老邻居笑她是“受累的命”,仝大妈却说:“儿子不光是让我们带孙子,也是怕我们寂寞,我们受点累,也高兴。”
如今,年轻人“啃老”已经成为见怪不怪的现象。大城市房价高,大多数年轻人靠工资不可能买得起房;工作压力大,双职工小夫妻很难兼顾工作和照顾孩子,于是,本该是年轻人身上的责任,顺理成章地往上一代传递,“啃老”也被冠以各种堂而皇之的理由。
不同于人们印象中那些已成年且有谋生能力,却赖在家里不工作,只靠父母供养的“啃老族”,如今更普遍的新型“啃老”方式往往更不易察觉。这些年轻人有工作,甚至有的还收入颇丰,却以“尽孝”的名义,长期带着孩子一起到父母家蹭吃蹭喝;还有的以工作忙为由,当起“甩手掌柜”,把孩子全扔给老人养。
新型“啃老”在社交媒体上引起不少网友的热议。有人认为:“这看似尽孝,实则‘坑爹’,是新型不孝。”也有人认为:“被‘啃老’的一方才是问题的根源,总是大包大揽,养出了‘巨婴’,自己受罪还不自知。”
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仝大爷和爱人忙活一辈子,给儿子攒下了一套婚房,以为退休后终于可以享清福了,可儿子大学毕业后,在家一待就是3年,总说找不到称心的工作。
好说歹说,仝大爷托关系给儿子找了个工作。入职前几年,儿子的月收入只有3000多元,总喊钱不够花,仝大妈没事就悄悄塞给他千把块钱。2年前,儿子终于成家了,也很快生了宝宝,仝大爷两口子却更担心了:“儿子还像个没长大的孩子,怎么照顾好孙子?”
果然,兒子带着老婆、孩子一起住进了父母家。儿媳妇说,自己白天要上班,晚上陪孩子睡不好。于是,小孙子从小就跟着爷爷奶奶睡。老两口每天不光要给大人做饭,还要给小孙子单独做一份儿童餐;不光要陪小孙子玩,还要打扫卫生,当然,也顺便把儿子房间一起收拾了。
遇上能干的爷爷奶奶,小两口心安理得地做起“甩手掌柜”。下班回家,一桌饭菜已经做好,两个人吃完饭连碗都不洗,就躺在沙发上玩手机。赶上假期,两个人还要“二人世界”去旅游几天。前段时间,仝大妈腰疼得厉害,想去医院看病,便问儿子和儿媳妇能不能请一天假照看孙子。没想到,儿媳妇脸色立刻不好看了,说“请假一天要扣很多钱”,又说“您这老毛病,看了也好不了”。仝大妈有些生气,多说了几句,结果上演了儿媳妇带孩子“离家出走”事件。
让老人帮忙带孩子的年轻家庭很多。明明有能力却依然完全依赖老人供养自己的小家庭,便成了所谓的新型“啃老”。对老人而言,看似是儿女天天在身边共享天伦之乐,实际上他们也有苦难言:不仅失去了晚年的自由时光,透支了自己的身体,还得不断给孩子甚至孙子贴钱。
天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教研部主任李伟认为,“啃老族”日益增多的背后,与中国的传统文化及养老模式有一定关系。中国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很难像西方国家那样分得很清楚,特别是父母对子女的关爱和帮助,并不因子女成家立业而停止。“421”的家庭结构里,独一无二的那个孩子从小就享受了更多特权,也使得“啃老”与被“啃老”的双方都觉得似乎理所当然。
“板子不能光打到
年轻人身上”
刘琳琳和丈夫的工作越来越忙。几年前,他俩一个从天津调到了北京总部,另一个则调往离家60公里远的新厂区工作。刘琳琳的父母自告奋勇地接下重任:“你们俩忙工作,我们看孩子。”
外孙女上的小学是市中心城区一所热门小学,当初外孙女进这所学校还经过了百里挑一的激烈竞争。但学校离家很远,大约有10公里车程。
老两口起早贪黑地接送。70岁的刘大爷要在拥挤的车流中缓行大约1个小时,才能开到距离学校最近的停车点,然后让老伴下车把孩子送到学校门口,老两口再一起回家。下午放学时,两人再来接。晚上,他们还要戴着老花镜,给外孙女辅导功课。
刘琳琳告诉父亲,孩子从小什么都要学一点,于是,老刘给外孙女报了钢琴班和舞蹈班。外孙女上三年级后,晚上又加了英语和数学补习班。老两口发现,两人每月退休金加起来,只够给外孙女交一门课外班的学费。即使这样,他们也没跟女儿提钱的事。
李伟认为:“新型‘啃老’现象增多,与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问题有密切关系,也不能光把板子打到年轻一代身上。”
比如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加,就业结构性矛盾也较为突出,自然有许多大学生毕业后找不到合适的工作。对于这些人来说,只能暂时先在家“啃老”,再逐步寻找和确定自己的发展方向。
对已成家立业的年轻人而言,大城市的生活成本快速攀升,加上通勤时间长、工作压力大,导致他们要想在大城市立足、安心打拼,就不得不继续向父母求助,比如需要老人凑钱买房,请老人帮忙抚养孩子等。
这也使得一些老人在给子女提供帮助的同时,也习惯了过度参与子女的生活,大事小事全揽在自己的身上,明知被“啃老”却还是不能放手。
年轻人亟须培养责任意识
如今的年轻一代赶上了经济高速发展的时代,物质条件得到极大改善。李伟分析,“421”的家庭结构使得年轻一代不必肩负“反哺”家庭的重担,而整个社会对于就业、婚姻等方面的观念也更加多元和包容,“这是社会进步的体现,但也容易让年轻人忽视对家庭应有的责任”。
南开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年轻人的成长期变得越来越长,表现为他们普遍晚熟,也更依赖父母。
“各种形式的‘啃老’,其实是多种社会因素共同作用导致的,而要缓解这个问题,需要政府、社会等各方协作形成合力。”李伟认为,很重要的一点是,要帮助年轻一代树立更多的奋斗精神和责任意识,“无论是进入职场,还是建立家庭,敢于面对困难和挑战的品质,对人一生的成长都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