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国家强盛、民族发展的需要。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能有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贯彻创新教育。
【关键词】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 民主性 参与性 开放性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如果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未来需要什么?需要创新。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呼吁把“培养创造性”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逐步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将创造力开发视为通向21世纪的法宝;新加坡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教育出一支有创造力的大军,使他们的创造力足以使新加坡成为“智力岛”。当今国际教育改革总的趋势是: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在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时代的呼唤。
作为职高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不如普高的学生,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可以的,不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技巧。创新型人才有赖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是创造性的模范,其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非常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的教师将不断提高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创新型教师。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科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主要素质,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扑克麻将也是素质,但它不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作为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课堂教学民主性,也要求教师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创新的氛围。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独创和革新的精神,那他就必须承担犯错误的风险。他每进行一次猜测、一次尝试,都可能犯一次错误。他自己必须承担这次错误。而轻松、活泼、自由、愉快的气氛,可以增强学生对错误的承受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了其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才能毫无顾忌地进行猜测、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尝试,这才可能出现创新。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摆师长的架子,从而建立一种宽松、融洽、和睦的教学气氛。如果学生受到压力,处处谨小慎微,担心犯错误受到教师的嘲笑和责罚,只知道看教师的脸色行事,这种学生连有主见都说不上,如何能够创新?
课堂教学的民主性,还在于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也应是学习者。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需要学习,两者在知识层面上是互为增益的。课堂上教师可评价学生,学生也可评价教师。如我曾在上11数控(1)班上过一堂公开课,这个班整体素质不高,但学生还算听话,我上的内容是机械基础中定轴轮系计算和方向判别,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我把这一节分层讲,由简到难。上课过程中,我有一个公式写错了,在表述上不全面,这时,我就让学生来讲我的错误,学生找老师的错很正常,作为老师应该鼓励。
课堂教学参与性。学生只有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其主体地位才会真正落实。没有参与,就没有感受,哪里来的思维,哪里来的创新?可以说,学生的参与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师要引导参与阅读,参与观察,参与问题的提出和分析,参与结论的归纳和演绎,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在学生的亲身参与过程中,才可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创新,因此,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这些需要组织、创设教学活动。他们的创新只是相对于原有的水平而言,或相对于同学群体而言,并不追求什么创造发明。因此,我们要求学生的参与并不是让学生在参与后取得一定的成绩,更主要是让学生以参与过程中,能独立进行思考,锻炼能力。获得经验,从而培养创新精神。有了创新精神、就有了进行创造发明的可能。
开放性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和课堂评价标准的开放。教师不但要尽量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组织课外活动来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扩大活动空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学形式的开放,彻底打破“一言堂”,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教和学的形式都可以吸收和利用。评价标准的开放,课堂评价以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标准,只要思维活跃,效果实在的评价标准都可以借鉴和吸收。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只有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
【关键词】创新教育 课堂教学 民主性 参与性 开放性
创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类社会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创新的历史。如果只有记忆和模仿,就不可能有发展,就不可能有人类的文明。未来需要什么?需要创新。教育承担着创造未来的使命。早在20世纪8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学会生存》一书中呼吁把“培养创造性”作为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下,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新型人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逐步重视。自20世纪80年代初,日本将创造力开发视为通向21世纪的法宝;新加坡教育改革的首要目标是教育出一支有创造力的大军,使他们的创造力足以使新加坡成为“智力岛”。当今国际教育改革总的趋势是: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越来越重视对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以便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取胜。在我国,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明确提出“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加强创新能力的培养,实施创新教育,是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是时代的呼唤。
作为职高的学生,在学习能力等方面不如普高的学生,但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是可以的,不需要扎实的理论知识,学习技巧。创新型人才有赖于创新型教师的培养。培养创新型人才,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该是创造性的模范,其自身应具备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非常乐于从事创造性活动。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我们的教师将不断提高自己,把自己培养成一个创新型教师。
为了培养创新型人才,教师必须改革自己的课堂教学。不断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课堂教学仍然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主渠道。学科素质、科学文化素质是学生的综合素质中主要素质,吹拉弹唱、打球照相、扑克麻将也是素质,但它不代表先进文化的方向。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新能力,是对人的综合素质的提高。它要求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旧的教学模式,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创新人格作为教学目标,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只有这样才能使创新教育落到实处。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就必须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
课堂教学民主性,也要求教师努力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给学生思维的空间和创新的氛围。心理学研究证明:一个人如果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具有独创和革新的精神,那他就必须承担犯错误的风险。他每进行一次猜测、一次尝试,都可能犯一次错误。他自己必须承担这次错误。而轻松、活泼、自由、愉快的气氛,可以增强学生对错误的承受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了其探究精神。让学生感到没有任何形式的压抑,才能毫无顾忌地进行猜测、推理、发表自己的见解,进行尝试,这才可能出现创新。这要求教师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不摆师长的架子,从而建立一种宽松、融洽、和睦的教学气氛。如果学生受到压力,处处谨小慎微,担心犯错误受到教师的嘲笑和责罚,只知道看教师的脸色行事,这种学生连有主见都说不上,如何能够创新?
课堂教学的民主性,还在于鼓励学生评价教师。教学相长,教师是学生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引导者、点拨者,也应是学习者。学生需要学习,教师也需要学习,两者在知识层面上是互为增益的。课堂上教师可评价学生,学生也可评价教师。如我曾在上11数控(1)班上过一堂公开课,这个班整体素质不高,但学生还算听话,我上的内容是机械基础中定轴轮系计算和方向判别,考虑他们的接受能力,我把这一节分层讲,由简到难。上课过程中,我有一个公式写错了,在表述上不全面,这时,我就让学生来讲我的错误,学生找老师的错很正常,作为老师应该鼓励。
课堂教学参与性。学生只有在参与学习的过程中,其主体地位才会真正落实。没有参与,就没有感受,哪里来的思维,哪里来的创新?可以说,学生的参与决定课堂教学的成败。要不断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性,教师要引导参与阅读,参与观察,参与问题的提出和分析,参与结论的归纳和演绎,参与教学的全过程。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只有在学生的亲身参与过程中,才可能使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而达到对创新精神和能力的培养。学生的创新不同于科学家的创新,因此,课堂教学的参与性是进行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问题。教师要认真观察、了解学生的需要,根据这些需要组织、创设教学活动。他们的创新只是相对于原有的水平而言,或相对于同学群体而言,并不追求什么创造发明。因此,我们要求学生的参与并不是让学生在参与后取得一定的成绩,更主要是让学生以参与过程中,能独立进行思考,锻炼能力。获得经验,从而培养创新精神。有了创新精神、就有了进行创造发明的可能。
开放性是指课堂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形式的开放和课堂评价标准的开放。教师不但要尽量开阔学生的视野,还要善于引导和鼓励学生在课外通过阅读、组织课外活动来广泛接触自然和社会,扩大活动空间,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教学形式的开放,彻底打破“一言堂”,凡是有利于调动学生思维积极性的教和学的形式都可以吸收和利用。评价标准的开放,课堂评价以有利于培養学生的创新精神为标准,只要思维活跃,效果实在的评价标准都可以借鉴和吸收。
创新是国家和民族发展的动力,只有加快课堂教学改革,增强课堂教学的民主性、参与性和开放性,培养创新人才,实施创新教育,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富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