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小学生的同伴、父母及老师在他们的心理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影响和帮助作用,是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主要因素。本文阐述如何挖掘和充分利用同伴、父母、老师、社工(心理医生)等多方面的有利资源,形成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联动合力,有效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资源;合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工作生活节奏及竞争的加快,小学生已成为承载着社会和家庭高期望值的对象。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又要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亲子沟通、甚至家庭变故等困惑和烦恼。导致出现情绪与行为失衡状态等心理疾病,更有甚者还常表现为暴力攻击、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直接影响了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防范心理问题的出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然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极具片面和局限性,仅仅依靠教材课堂及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甚微,也难以适应现在的小学生出现的心理状况。
我校通过不断的探索,充分挖掘同伴、父母、老师、社工(心理医生)的有利资源,利用“同伴、父母、老师、社工(心理醫生)”等多方面的联动合力,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挖掘同伴关系有利因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人际关系是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因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小学生的同伴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和帮助意义重大。我校充分挖掘积极向上的同伴影响资源,注重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同伴关系。
比如,每周我们会利用班会开展班风建设大家谈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发现班级学习生活的“闪耀点”,指出班级学习生活的“不足处”,后来班里那些“个性”孩子渐渐变得听话乖巧,连原来一至四年级都不爱讲话的“小慧”在班级同学的帮助下,当上了“文娱委员”一职,由她编排和参演的课本剧还获得了学校的表彰,她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了。
在和谐班级创设活动中,我们还利用同伴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不抛弃、不放弃,让后进生迎头追赶;开展“小小调解员”活动,对集体生活中出现的小矛盾、小误会等开展调解,用儿童的处事方式进行化解;培养好班级心理委员,一旦发现有同学异样行为的产生(如情绪情绪变化快、不稳定),及时汇报老师跟进处理,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委员的沟通和交流,消除或减少情绪紧张和压力。可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可行的举措。
二、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范围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其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向学生,更要面向家庭。
我们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不难发现:孩子胆小懦弱,或易生气、易发牢骚、稍有不满就发脾气多是父母关系不和,在家庭里和家长相互生气、争吵、打骂所导致;孩子自卑、任性、性情孤僻、不善交际,多因父母离婚或再婚,家庭亲情环境变故所致;孩子抑郁、执拗和性格孤僻,多是父母教育方式粗暴简单,亲子关系紧张形成;孩子任性、固执则是家庭过分溺爱造成;父母的性格也会对子女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父母性格开朗热情、果断坚毅、认真负责等,其子女耳濡目染地也易形成开朗热情、果断坚毅、认真负责性格倾向,反之亦然。
可见,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受其家庭环境的直接影响,而不良的性格往往是发生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的基础,只有建立良好家庭环境,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为此,我校把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学校课程之一,每学期组织学生家长到校进行学习。如“读懂孩子”的课程内容就是择选每期《父母课堂》杂志中的“孩子心声”的篇目,以案例展示、案例分析、组织反思、引导践行等环节,将孩子的“心声”案例进行认真剖析,让家长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的特点,学会与孩子沟通,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构建和谐、宽容和理解的良好家庭氛围,使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年级的家教沙龙活动,结合本班、本级等不同年龄段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展开讨论,如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关系紧张导致的孩子情绪障碍、亲子关系紧张引发的抑郁等问题,由家长设身处地地畅所欲言,寻找解决办法。
三、利用学校学科活动资源,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学校作为开展心理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起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加强心理学的学习,还通过测试和调查,为全校学生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内容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家庭出生背景、心理测试试题、问题学生登记表、问题学生帮教记录、异常行为记载表等,全面监测学生心理动态。
同时,对心理特殊异常的学生,做到重点关注,及时干预,结合德育工作,把该类学生与专业心理老师或取得心理A证的老师配对子,从而形成“专业跟进制”,结合多方力量将心理危机降至最低,防范各种心理危机造成的安全事故。
在阵地建设方面,我们把课堂和心理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固定阵地。每周下午放学后,利用十分钟开展“乐享乐事”微班会活动,让孩子们回顾一天以来自认感到快乐高兴的个人、班级或学校事件,用快乐引领受批评、失败等因素导致的不愉快,进行自我反思,最后用“快乐”击掌回应不悦的释放和改正缺点的决心。
四、发挥社区德育网络作用,实施心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我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等社会力量,使专业的社工团队、心理医生能成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辅助力量。学校联合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邀请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社工定点定期到校开展未成年人的心理团辅、个别辅导等活动;我校也组织学生家长到社区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亲子活动;邀请专业社工到校开展集中宣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广大家长了解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及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健全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同时,学校还联合医院心理科室的专职医生,每学期到校对高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对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未成年人,能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乎他们健康成长,关乎祖国未来与民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谓意义深远且任重道远。实践证明,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有效发挥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工等基本教育要素,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教育工作,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汪小惠.利用有效资源开展师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2018(14).
[2]许东辉.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革新,2012(4).
[3]何志龙.整合教育资源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德育,2003(11).
[4]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01):71-75.
[5]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7]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整合资源;合力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加上工作生活节奏及竞争的加快,小学生已成为承载着社会和家庭高期望值的对象。他们的心智尚未完全发展成熟,又要面临着学习压力、人际关系、亲子沟通、甚至家庭变故等困惑和烦恼。导致出现情绪与行为失衡状态等心理疾病,更有甚者还常表现为暴力攻击、离家出走等极端行为,直接影响了青少年人格的健康发展。因此,必须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来防范心理问题的出现,帮助学生健康成长。然而,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极具片面和局限性,仅仅依靠教材课堂及老师苦口婆心的说教,效果甚微,也难以适应现在的小学生出现的心理状况。
我校通过不断的探索,充分挖掘同伴、父母、老师、社工(心理医生)的有利资源,利用“同伴、父母、老师、社工(心理醫生)”等多方面的联动合力,有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并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挖掘同伴关系有利因素,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人际关系是影响小学生身心健康的一大因素,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儿童心理健康的基本表现。小学生的同伴关系作为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他们的心理健康成长的影响和帮助意义重大。我校充分挖掘积极向上的同伴影响资源,注重让学生建立健康向上的同伴关系。
比如,每周我们会利用班会开展班风建设大家谈活动,让学生主动参与班级管理,发现班级学习生活的“闪耀点”,指出班级学习生活的“不足处”,后来班里那些“个性”孩子渐渐变得听话乖巧,连原来一至四年级都不爱讲话的“小慧”在班级同学的帮助下,当上了“文娱委员”一职,由她编排和参演的课本剧还获得了学校的表彰,她也因此变得更加开朗自信了。
在和谐班级创设活动中,我们还利用同伴开展“一帮一”互助活动,不抛弃、不放弃,让后进生迎头追赶;开展“小小调解员”活动,对集体生活中出现的小矛盾、小误会等开展调解,用儿童的处事方式进行化解;培养好班级心理委员,一旦发现有同学异样行为的产生(如情绪情绪变化快、不稳定),及时汇报老师跟进处理,同时也可以通过心理委员的沟通和交流,消除或减少情绪紧张和压力。可见,让孩子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是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一项可行的举措。
二、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扩大心理健康教育范围
家庭环境直接影响孩子的心理成长,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促进孩子身心的健康发展,是其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重要保证。因此,心理健康教育不仅要面向学生,更要面向家庭。
我们在处理学生心理问题时不难发现:孩子胆小懦弱,或易生气、易发牢骚、稍有不满就发脾气多是父母关系不和,在家庭里和家长相互生气、争吵、打骂所导致;孩子自卑、任性、性情孤僻、不善交际,多因父母离婚或再婚,家庭亲情环境变故所致;孩子抑郁、执拗和性格孤僻,多是父母教育方式粗暴简单,亲子关系紧张形成;孩子任性、固执则是家庭过分溺爱造成;父母的性格也会对子女性格的形成有很大影响,父母性格开朗热情、果断坚毅、认真负责等,其子女耳濡目染地也易形成开朗热情、果断坚毅、认真负责性格倾向,反之亦然。
可见,一个人性格的形成受其家庭环境的直接影响,而不良的性格往往是发生各种精神心理障碍的基础,只有建立良好家庭环境,才能使孩子身心健康。为此,我校把对家长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作为家长学校课程之一,每学期组织学生家长到校进行学习。如“读懂孩子”的课程内容就是择选每期《父母课堂》杂志中的“孩子心声”的篇目,以案例展示、案例分析、组织反思、引导践行等环节,将孩子的“心声”案例进行认真剖析,让家长了解孩子身心成长的特点,学会与孩子沟通,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构建和谐、宽容和理解的良好家庭氛围,使孩子从中获得安全感和幸福感,形成乐于接受教育的自觉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此外,学校通过开展不同年级的家教沙龙活动,结合本班、本级等不同年龄段学生出现的各种心理问题展开讨论,如孩子沉迷游戏、父母关系紧张导致的孩子情绪障碍、亲子关系紧张引发的抑郁等问题,由家长设身处地地畅所欲言,寻找解决办法。
三、利用学校学科活动资源,落实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学校作为开展心理教育的主阵地,教师起着心理健康教育的主导作用。我们要求每位教师都加强心理学的学习,还通过测试和调查,为全校学生建立学生个人心理档案,内容包括:学生个人信息、家庭出生背景、心理测试试题、问题学生登记表、问题学生帮教记录、异常行为记载表等,全面监测学生心理动态。
同时,对心理特殊异常的学生,做到重点关注,及时干预,结合德育工作,把该类学生与专业心理老师或取得心理A证的老师配对子,从而形成“专业跟进制”,结合多方力量将心理危机降至最低,防范各种心理危机造成的安全事故。
在阵地建设方面,我们把课堂和心理室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固定阵地。每周下午放学后,利用十分钟开展“乐享乐事”微班会活动,让孩子们回顾一天以来自认感到快乐高兴的个人、班级或学校事件,用快乐引领受批评、失败等因素导致的不愉快,进行自我反思,最后用“快乐”击掌回应不悦的释放和改正缺点的决心。
四、发挥社区德育网络作用,实施心育的补充和延伸
为探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新方法、新途径,我校充分发挥社区居委等社会力量,使专业的社工团队、心理医生能成为我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辅助力量。学校联合社区妇女儿童之家、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邀请社区心理健康教育志愿者、社工定点定期到校开展未成年人的心理团辅、个别辅导等活动;我校也组织学生家长到社区参加各类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及亲子活动;邀请专业社工到校开展集中宣讲,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帮助广大家长了解未成年人成长特点及心理调节方法,掌握心理保健常识和技能,帮助未成年人形成健全的、良好的心理品质,丰富了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同时,学校还联合医院心理科室的专职医生,每学期到校对高年级学生开展青春期教育,对极个别有严重心理疾病的未成年人,能及时识别,并转介到相关医疗机构进行诊治。
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关乎他们健康成长,关乎祖国未来与民族。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可谓意义深远且任重道远。实践证明,整合各种有利资源,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合力,是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有效途径之一。我们必须充分挖掘各方面的积极因素,有效发挥学生、教师、家长和社工等基本教育要素,为学生健康成长做好教育工作,保障学生的身心健康,帮助他们健康快乐幸福成长。
【参考文献】
[1]汪小惠.利用有效资源开展师生自我心理健康教育[J].辽宁教育,2018(14).
[2]许东辉.充分挖掘和利用学校资源进行心理健康教育[J].教育革新,2012(4).
[3]何志龙.整合教育资源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小学德育,2003(11).
[4]陈旭,张大均.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模式探析[J].教育研究,2002(01):71-75.
[5]陈家麟.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原理与操作[M].教育科学出版社,2002.
[6]林崇德.积极而科学地开展心理健康教育[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
[7]莫雷.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