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读书笔作者简介:谭慧(1994-),女,汉族,湖南涟源人,湘潭大学中国史研究生,研究方向:近现代史方向。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作者熊月之先生,江苏淮阴人。该书于199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修订重版,为我国学界第一部综合性的晚清西学东渐史著作。“西学东渐”出自晚清维新人物容闳一本回忆录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的书名,译者根据回忆录的内容将其意译为《西学东渐记》。由此,西学东渐便用来指代近世尤其是明末清初、晚清民初时期,欧美等地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学术思想传入的过程。近代西学以资本主义文明为先导,是一种全新的较高势能的文化,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排斥到被动再到逐渐接受,期间近代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学东渐是近世中国社会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必将成为近代史研究中绕不开的重要领域。
全書共分为十九章。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该书的研究对象和以往学者的研究概况,以及西学东渐的历史阶段划分、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及所围绕的主题。作者将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史分为四个阶段:1811年-1842年;1843年-1860年;1860年-1900年;1900年-1911年。认为这前后百年间的西学输入主要是围绕五个主题展开的:一、了解世界;二、求强求富;三、救亡图存;四、民主革命;五、科学启蒙。
本书一至四章首先以明末清初到晚清时期西学东渐过程中有影响的个人为重点,进行系统梳理和介绍。西学东渐之风始于明末清初,以西来的传教士为先导。以利玛窦为代表的第一批最早来华的耶稣教会传教士,本着传教的目的开始了西学输入和西学中国化的努力。耶稣会传教士虽然在欧洲以保守著称,但其在西学东渐方面仍然作出了不少贡献,引进了当时西方一些较先进的科学知识。针对传教士们的努力效果和西学东渐的影响范围情况,列举了当时以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征、梅文鼎为代表的积极吸收西学的士大夫群体,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平和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在了解了西方文化的长处后,勇于吸收。在洞悉了中国文化的短处之后,勇于揭短,同时能正确衡量中国文化的价值,不盲目迷信也不妄自菲薄。同时,当时也存在不加分析、强烈排斥西学的士人。对于明清西学传播的范围,作者认为其影响主要限于士大夫中间,发生的区域也以江浙皖地区最为集中,影响力有限。作者同时指出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与西学的传播有关。清末,西学东渐的潮流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这时的先锋则以基督教新教教会为先导。作者以这一时期传教士们出版的各种刊物书籍为线索,对其内容进行了梳理。五口通商之后,传教士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印刷所,以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和上海墨海书馆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印刷机构产生,其同时从事著述翻译工作,从而产生了以王韬、李善兰、管嗣复、张福僖为代表的翻译者,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仍以西人口述,华人笔录润色为主。鸦片战争后,士大夫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睁眼看世界,经世思潮兴起,林则徐、魏源等士大夫发奋图强。针对这一时期西学东渐的情况,作者认为西学传播仍然局限于少数通商口岸,主体以传教士为主,影响有限,一般士大夫对于西洋人仍旧存在严重的偏见。
本书第五章到第十三章中,分析了新式学校、报刊杂志、出版机构在清末的西学传播过程的作用。但方法不同于新闻史和出版史的研究。他采取典型分析的方法,如在学校方面,着重研究了《万国公报》和《格致汇编》,通过个案研究,揭示了各类传播机构在西学东渐过程中既相辅相成而又不同的作用。教育机构重在西学人才的培养,报刊具有普及、迅速、及时和有针对性的特点,而出版机构由于组织性强、人才多、经费多、发行渠道广,注意西学传播的系统性。书中诸如此类通过个案研究整体的例子有很多,通过作者分门别类的详细论述,大致可以了解晚清西学东渐的全貌。
从第十四章起,作者以晚清为西学东渐做出较大贡献的三位外国人:傅兰雅、李提摩太、林乐知为典型,对其生平著述等各方面的事迹进行梳理,各立小传分类整理。第十七章中则对过去一直较少系统研究的日本在晚清西学东渐中的中转站作用及影响进行了讨论,其在教科书和新名词方面影响的研究,开此领域之先河。在第十八章中,作者对晚清中国的三类译才进行了分类论述,以严复、林纾为例,对其在西学东渐中的杰出贡献开展了全面的评价。在最后一章中,作者总结概括了从明末以来西学东渐的整个脉络,围绕社会大众对西学的态度接受度和心态变化为中心进行论述,生动展示了中国人对西学由排斥到接纳的态度转变。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书更侧重于对西学东渐本身的内容和状况的介绍及分析,而对于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二者间的深层关系,没有多加分析。对晚清西学东渐全过程的总体认识、阶段划分、各阶段的特点、译书方式的演变、传教士传播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等问题,做出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相信读者在阅读此书后,能对晚清西学东渐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总体印象。
记 谭 慧 190
[中图分类号]:K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8)-15--01
《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作者熊月之先生,江苏淮阴人。该书于1994年由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2008年修订重版,为我国学界第一部综合性的晚清西学东渐史著作。“西学东渐”出自晚清维新人物容闳一本回忆录My Life in China and America的书名,译者根据回忆录的内容将其意译为《西学东渐记》。由此,西学东渐便用来指代近世尤其是明末清初、晚清民初时期,欧美等地自然、社会科学知识、学术思想传入的过程。近代西学以资本主义文明为先导,是一种全新的较高势能的文化,中国人对西方事物的态度由排斥到被动再到逐渐接受,期间近代中国的学术、思想、政治、社会、经济发生了重大变化。西学东渐是近世中国社会浓墨重彩的一笔,也必将成为近代史研究中绕不开的重要领域。
全書共分为十九章。绪论部分主要阐明了该书的研究对象和以往学者的研究概况,以及西学东渐的历史阶段划分、每个阶段的主要特点、主要影响因素及所围绕的主题。作者将晚清时期西学东渐史分为四个阶段:1811年-1842年;1843年-1860年;1860年-1900年;1900年-1911年。认为这前后百年间的西学输入主要是围绕五个主题展开的:一、了解世界;二、求强求富;三、救亡图存;四、民主革命;五、科学启蒙。
本书一至四章首先以明末清初到晚清时期西学东渐过程中有影响的个人为重点,进行系统梳理和介绍。西学东渐之风始于明末清初,以西来的传教士为先导。以利玛窦为代表的第一批最早来华的耶稣教会传教士,本着传教的目的开始了西学输入和西学中国化的努力。耶稣会传教士虽然在欧洲以保守著称,但其在西学东渐方面仍然作出了不少贡献,引进了当时西方一些较先进的科学知识。针对传教士们的努力效果和西学东渐的影响范围情况,列举了当时以徐光启、李之藻、杨廷筠、王征、梅文鼎为代表的积极吸收西学的士大夫群体,认为他们的共同点是能以博大的胸怀和平和的心态接受外来文化,在了解了西方文化的长处后,勇于吸收。在洞悉了中国文化的短处之后,勇于揭短,同时能正确衡量中国文化的价值,不盲目迷信也不妄自菲薄。同时,当时也存在不加分析、强烈排斥西学的士人。对于明清西学传播的范围,作者认为其影响主要限于士大夫中间,发生的区域也以江浙皖地区最为集中,影响力有限。作者同时指出明末清初实学思潮的兴起,很大程度上与西学的传播有关。清末,西学东渐的潮流开始以一种新的姿态出现,这时的先锋则以基督教新教教会为先导。作者以这一时期传教士们出版的各种刊物书籍为线索,对其内容进行了梳理。五口通商之后,传教士开始在通商口岸开设印刷所,以宁波华花圣经书房和上海墨海书馆为代表的一批近代印刷机构产生,其同时从事著述翻译工作,从而产生了以王韬、李善兰、管嗣复、张福僖为代表的翻译者,这一时期的翻译工作,仍以西人口述,华人笔录润色为主。鸦片战争后,士大夫中的一些有识之士也开始睁眼看世界,经世思潮兴起,林则徐、魏源等士大夫发奋图强。针对这一时期西学东渐的情况,作者认为西学传播仍然局限于少数通商口岸,主体以传教士为主,影响有限,一般士大夫对于西洋人仍旧存在严重的偏见。
本书第五章到第十三章中,分析了新式学校、报刊杂志、出版机构在清末的西学传播过程的作用。但方法不同于新闻史和出版史的研究。他采取典型分析的方法,如在学校方面,着重研究了《万国公报》和《格致汇编》,通过个案研究,揭示了各类传播机构在西学东渐过程中既相辅相成而又不同的作用。教育机构重在西学人才的培养,报刊具有普及、迅速、及时和有针对性的特点,而出版机构由于组织性强、人才多、经费多、发行渠道广,注意西学传播的系统性。书中诸如此类通过个案研究整体的例子有很多,通过作者分门别类的详细论述,大致可以了解晚清西学东渐的全貌。
从第十四章起,作者以晚清为西学东渐做出较大贡献的三位外国人:傅兰雅、李提摩太、林乐知为典型,对其生平著述等各方面的事迹进行梳理,各立小传分类整理。第十七章中则对过去一直较少系统研究的日本在晚清西学东渐中的中转站作用及影响进行了讨论,其在教科书和新名词方面影响的研究,开此领域之先河。在第十八章中,作者对晚清中国的三类译才进行了分类论述,以严复、林纾为例,对其在西学东渐中的杰出贡献开展了全面的评价。在最后一章中,作者总结概括了从明末以来西学东渐的整个脉络,围绕社会大众对西学的态度接受度和心态变化为中心进行论述,生动展示了中国人对西学由排斥到接纳的态度转变。
总的来说,我认为本书更侧重于对西学东渐本身的内容和状况的介绍及分析,而对于西学东渐与晚清社会二者间的深层关系,没有多加分析。对晚清西学东渐全过程的总体认识、阶段划分、各阶段的特点、译书方式的演变、传教士传播宗教与科学的关系等问题,做出了全面细致的分析。相信读者在阅读此书后,能对晚清西学东渐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总体印象。
记 谭 慧 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