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全面深化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河北省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与长效增长机制是新常态下改善河北省居民收入预期、实现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客观要求。通过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机制、拓宽就业和收入渠道以及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等机制改革和创新,推动经济增长与居民收入增长的良性互动和相互协调,对逐步缩小河北省居民收入差距,促进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新常态;居民收入;共享;动力;增长机制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新常态下河北居民收入合理增长机制研究》(201701006);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河北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和机制研究》 (HB17YJ103)
[作者简介] 宋 剑(1979—),男,河北唐山人,中共唐山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土地资源 经济。
[中图分类号] 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7)10-0025-05 [收稿日期] 2017-07-15
一、引 言
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河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近几年,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变,国内经济全面进入以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动力转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时代。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的增大使得可分配的国民收入相对减少,进而影响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长期累积的国民收入差距和财富分配差距,要求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现实诉求,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在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下更应该关注社会经济增长的分配结果。通过全面深化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河北省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与长效增长机制是新常态下改善河北省居民收入预期、实现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关键之举,同时也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和缩小国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P8-9)
二、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居民收入增长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活力,与此对应,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渠道和结构不断拓展和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
(一)收入水平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也呈现出阶段化的特点,如图1 1979年—2016年河北省居民收入增长发展阶段示意图所示。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1984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都超过10%,同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村生产活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远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985年—1991年,城乡居民收入繼续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差距缩小,受到同期通胀压力,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放缓。1992年—1998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经济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1994年和1995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30%。1999年—2002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北省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在积极稳健的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2003年至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投资、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增速明显,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上升,质量不断提高。

(二)城乡收入结构日趋优化
如表1 2002—2015年河北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对比表所示,河北省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收入所占比重比较稳定,且是收入的重要来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产性收入比重提高较快,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广泛,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比重不断降低,工资性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政策以及转移支付力度的增加,农村居民转移支付收入比重提高较快。[2]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省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比重提高不快甚至有所降低。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了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如图2 1978年—2016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变化趋势图所示。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生产经营活力的释放,城乡居民收入有缩小的趋势,到1983年和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曾降至1.5∶1,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时期,此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了2.9∶1,之后随着各种利好刺激农村经济增速加快,城乡收入差距又呈现出缩小趋势,至2016年降至2.4∶1,但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四)经济总量较高但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
河北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05年到2014年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六,2015年和2016年略有下降排名第七和第八,经济总量较高,全国排名比较靠前。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全国排名在中下游水平,2013年河北城乡居民收入排名全国第十七,2014年和2015年全国排名都是第十九,这与河北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相关。 三、新常态下河北居民
收入增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必然要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新常态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状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致、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动态发展过程。[3]这对河北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居民收入合理较快增长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新常态下河北省居民收入增长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4]而长期的过度投资造成了某些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并引发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发生变化,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严重影响我国出口,这进一步加大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我国经濟发展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换经济发展动力,让国内消费这架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的增长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居民收入的增加、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因此,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能够促进河北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差距不断缩小创造有利条件。
(二)经济新常态下居民收入合理增长面临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同时,新常态下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也给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首先,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河北省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给居民增收带来压力,从2010年到2016年,河北省GDP增速分别为12.2%、11.3%、9.6%、8.2%、6.5%、6.8%和6.8%,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基础,经济增速的下滑或者放缓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之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将下降,底端劳动力群体的就业将会受到挤压,失业人数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增加,这会加大居民增收和缩小收入差距的难度。第三,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靠的是不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新常态下,这种方式已不适应,生产要素投入的驱动作用显著下降,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新的动力来对传统的经济发展动力进行转换,主要体现在由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取代传统的要素驱动,这种动力转换过程中必然会触及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5]
四、新常态下河北居民
收入合理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常态下,河北省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发展现代农业,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培育和发展适合河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消费需求升级,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重点发展特色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新兴消费,提升居民消费品质和消费层次。通过这些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夯实城乡居民增收基础。
(二)立足收入倍增目标,保证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新常态下,河北省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要立足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使城乡居民收入在合理区间内增长,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一是要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做到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二是要减轻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的各种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释放他们的经营活力,增加经营收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所得;三是要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水平每年进行调整、逐年提高;四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纯收入。同时,要确保城乡居民、不同区域间的居民、不同行业间的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从而实现居民收入稳定全面增长,实现共同富裕。
(三)拓宽就业和收入渠道,确保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
首先,要保证比较充分就业,当前工资收入在居民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利用各种措施拓宽就业渠道、积极促进就业,确保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其次,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带动新的就业岗位的形成,以创业带动经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创新和创业成为推动居民收入增长的“新引擎”。最后,要拓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渠道,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增强其进城务工的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理财能力,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实现收入较快增长
社会保障是对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保障居民收入再分配功能真正实现和发挥的关键环节。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河北省居民收入的合理较快增长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和健全共享式社会保障机制,基于公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原则,设计和建立与当前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以保证社保待遇和社会经济的同步增长,通过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的良性互动循环,不断提高居民保障性收入和非市场化收入水平,实现收入较快增长。[6]
[参考文献]
[1] 孙旸.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 经贸大学,2013.
[2] 曹光四,张启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新视角 [J].调研世界,2015,(5).
[3] 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
[4] 夏和平,王邦宜.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分析与我国 未来政策选择[J].特区经济,2006,(1).
[5] 刘东皇.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结构转换研究[J].社会科学, 2016,(1).
[6] 宋剑,李志伟,李志红,陈敬明.构建新常态下居民收入 合理增长机制[J].宏观经济管理,2017,(4).
[关键词] 新常态;居民收入;共享;动力;增长机制
[基金项目] 2017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民生调研专项课题《新常态下河北居民收入合理增长机制研究》(201701006); 河北省社会科学基金2017年度项目《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下河北省扩大中等收入群体的路径和机制研究》 (HB17YJ103)
[作者简介] 宋 剑(1979—),男,河北唐山人,中共唐山市委党校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农业经济、土地资源 经济。
[中图分类号] F12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1-198X(2017)10-0025-05 [收稿日期] 2017-07-15
一、引 言
改革开放发展至今,河北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显著提高。近几年,随着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和国内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转变,国内经济全面进入以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动力转变为主要特征的“新常态”时代。一方面,经济增速放缓和下行压力的增大使得可分配的国民收入相对减少,进而影响收入分配结构的调整;另一方面,则是由于长期累积的国民收入差距和财富分配差距,要求不断提高居民收入水平的现实诉求,这就在客观上决定了在经济新常态的大逻辑下更应该关注社会经济增长的分配结果。通过全面深化和推进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不断健全和完善河北省居民收入的合理分配与长效增长机制是新常态下改善河北省居民收入预期、实现居民收入持续增长的关键之举,同时也是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和缩小国民收入差距的有效途径,对促进河北省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P8-9)
二、改革开放以来河北居民收入增长特点
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的经济社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呈现出空前的活力,与此对应,河北省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收入渠道和结构不断拓展和优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一些显著特点。
(一)收入水平随经济发展不断提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在不同的时期具有不同的特点,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在不断提高的基础上也呈现出阶段化的特点,如图1 1979年—2016年河北省居民收入增长发展阶段示意图所示。改革开放初的1979年—1984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都超过10%,同期由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农村生产活力,农村居民收入增长远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1985年—1991年,城乡居民收入繼续稳步增长,城乡居民差距缩小,受到同期通胀压力,城乡居民实际收入增速放缓。1992年—1998年,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入新的时期,经济发展迸发出新的活力,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显著增长,1994年和1995年城乡居民收入年均增长率都超过了30%。1999年—2002年,受到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河北省经济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在积极稳健的经济政策的作用下,城乡居民收入仍然保持平稳较快增长。从2003年至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步入快车道,投资、出口规模持续扩大,经济增速明显,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上升,质量不断提高。

(二)城乡收入结构日趋优化
如表1 2002—2015年河北城乡居民收入结构对比表所示,河北省城镇居民收入中工资收入所占比重比较稳定,且是收入的重要来源,但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财产性收入比重提高较快,城镇居民的收入来源更加广泛,结构不断优化。随着城镇化和工业化的发展,农村居民经营性收入比重不断降低,工资性收入比重不断提高,同时由于国家大力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政策以及转移支付力度的增加,农村居民转移支付收入比重提高较快。[2]值得注意的是河北省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比重提高不快甚至有所降低。

(三)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
由于长期以来城乡二元经济结构造成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带来了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如图2 1978年—2016年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比变化趋势图所示。改革开放初期,由于农村生产经营活力的释放,城乡居民收入有缩小的趋势,到1983年和1984年,城乡居民收入比曾降至1.5∶1,这也是改革开放以来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时期,此后,收入差距不断扩大。2009年城乡居民收入比达到了2.9∶1,之后随着各种利好刺激农村经济增速加快,城乡收入差距又呈现出缩小趋势,至2016年降至2.4∶1,但收入差距依然较大。

(四)经济总量较高但收入水平在全国排名靠后
河北的国内生产总值从2005年到2014年连续10年稳居全国第六,2015年和2016年略有下降排名第七和第八,经济总量较高,全国排名比较靠前。但与之相对应的是城乡居民收入相对较低,全国排名在中下游水平,2013年河北城乡居民收入排名全国第十七,2014年和2015年全国排名都是第十九,这与河北省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特点相关。 三、新常态下河北居民
收入增长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我们在经济增长过程中必然要更加注重效益和质量,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和产业结构已经难以适应新常态的要求。从本质上来说,经济新常态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发展的一个客观状态,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是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细致、结构更合理阶段演化的动态发展过程。[3]这对河北省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促进居民收入合理较快增长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新常态下河北省居民收入增长的机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依赖投资和出口拉动。[4]而长期的过度投资造成了某些行业的产能严重过剩,并引发经济的结构性问题。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后续影响,国际经济贸易形势发生变化,世界经济持续低迷,严重影响我国出口,这进一步加大了国内产能过剩的压力。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使我国经濟发展进入新常态,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换经济发展动力,让国内消费这架马车来拉动经济增长。消费需求的增长提高了居民的消费水平,普遍的消费水平的提高必然要求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同时,居民收入的增加、需求结构的变化使得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和调整,第一、二产业的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提高,经济结构更加合理。因此,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特点能够促进河北省收入分配制度改革,为河北省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差距不断缩小创造有利条件。
(二)经济新常态下居民收入合理增长面临的挑战
经济新常态为我国进一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和推动城乡居民收入合理增长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机遇。同时,新常态下所面临的新问题、新矛盾也给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提升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和挑战。首先,近年来受到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河北省经济下行趋势明显,给居民增收带来压力,从2010年到2016年,河北省GDP增速分别为12.2%、11.3%、9.6%、8.2%、6.5%、6.8%和6.8%,以经济增长为基础的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是国民收入分配的基础,经济增速的下滑或者放缓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城乡居民收入的增加。其次,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是经济新常态的典型特征之一,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比重将下降,底端劳动力群体的就业将会受到挤压,失业人数在一定时期内可能会增加,这会加大居民增收和缩小收入差距的难度。第三,原有的经济发展方式靠的是不断增加生产要素的投入维持经济的高速增长,在新常态下,这种方式已不适应,生产要素投入的驱动作用显著下降,经济增长过程中需要新的动力来对传统的经济发展动力进行转换,主要体现在由技术进步和创新驱动取代传统的要素驱动,这种动力转换过程中必然会触及到经济社会发展中许多深层次的问题和矛盾,会在一定时期和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5]
四、新常态下河北居民
收入合理增长的对策建议
(一)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新常态下,河北省要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克服困难、积极主动地转变传统的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率;以创新驱动发展,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步伐,发展现代农业,淘汰落后产能,重点培育和发展适合河北的战略性新兴产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增强发展后劲;推动消费需求升级,将消费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促进供给与需求有效对接,重点发展特色旅游、健康养老、体育健身等新兴消费,提升居民消费品质和消费层次。通过这些措施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夯实城乡居民增收基础。
(二)立足收入倍增目标,保证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
新常态下,河北省经济增长由高速向中高速转变,要立足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收入倍增目标,使城乡居民收入在合理区间内增长,确保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一是要不断提高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做到职工工资增长与企业效益和社会经济发展同步;二是要减轻个体经营者和小微企业的各种负担,降低企业经营成本,释放他们的经营活力,增加经营收入,提高企业经营者的收入所得;三是要提高公务员和事业单位职工的工资水平,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财政收入水平每年进行调整、逐年提高;四是要发展农村经济,提升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农民纯收入。同时,要确保城乡居民、不同区域间的居民、不同行业间的居民的收入差距不断缩小,从而实现居民收入稳定全面增长,实现共同富裕。
(三)拓宽就业和收入渠道,确保实现收入可持续增长
首先,要保证比较充分就业,当前工资收入在居民收入中占有重要位置,利用各种措施拓宽就业渠道、积极促进就业,确保就业者的工资收入。其次,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创新带动新的就业岗位的形成,以创业带动经营者收入水平的提高,使创新和创业成为推动居民收入增长的“新引擎”。最后,要拓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渠道,提高农村富余劳动力的技能,增强其进城务工的能力,提高城乡居民理财能力,不断增加工资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在城乡居民收入中的比重。
(四)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实现收入较快增长
社会保障是对我国国民收入再分配进行有效调节和控制的必要手段之一,也是保障居民收入再分配功能真正实现和发挥的关键环节。经济新常态下实现河北省居民收入的合理较快增长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逐步完善和健全共享式社会保障机制,基于公平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的原则,设计和建立与当前河北省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的社会保障待遇调整机制,以保证社保待遇和社会经济的同步增长,通过社会保障和收入分配的良性互动循环,不断提高居民保障性收入和非市场化收入水平,实现收入较快增长。[6]
[参考文献]
[1] 孙旸.我国个人收入分配差距问题研究[D].石家庄:河北 经贸大学,2013.
[2] 曹光四,张启良.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变化的新视角 [J].调研世界,2015,(5).
[3] 张占斌.中国经济新常态的趋势性特征及政策取向[J].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2015,(1).
[4] 夏和平,王邦宜.投资拉动型经济增长模式分析与我国 未来政策选择[J].特区经济,2006,(1).
[5] 刘东皇.中国经济发展动力结构转换研究[J].社会科学, 2016,(1).
[6] 宋剑,李志伟,李志红,陈敬明.构建新常态下居民收入 合理增长机制[J].宏观经济管理,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