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由漫画《涩女郎》改编成的电视剧《粉红女郎》的火辣热映,台湾著名漫画家朱德庸的名字逐渐家喻户晓。在《双炮响》《醋溜族》《涩女郎》《关于上班这件事》这一系列动漫作品中,朱德庸从冷眼旁观的角度,用幽默诙谐的画风展示出人际关系的荒谬,让人们在捧腹一笑的同时引发出对人生的思考。2007年5月,朱德庸以儿童世界为主题的新作品《绝对小孩》腾空出世,再次引发了人们对儿童成长期的关注——
“我曾是个问题小孩”
1961年的一天清晨,台湾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吵闹非凡,人们个个神情紧张。“大家镇定,好好想想他可能会去哪里?”家中的长者试图让大家安静下来。“想有什么用啊?赶紧找吧!”不久,不满一岁、只会爬行的朱德庸被家人找了回来。“他刚刚一个人坐在离家两百米远的马路边看汽车!天哪,什么孩子?”“他真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朱德庸的父亲给儿子下了这样的断言。
两年之后,这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被送进了一家幼稚园。入园第一天,老师拍着巴掌教他:“宝宝乖,来,看老师的手,要用右手拿勺子……”可此时的小德庸却猛地伸出两手,把“左邻右舍”的勺子都抢了过来,于是他得到了生平的第一个“奖励”——被隔离。在多次训斥无用之后,朱德庸的父母安慰自己:“儿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转眼,朱德庸四岁了。一次,老师指着他对其他孩子的父母说:“这个孩子性格非常顽劣,连他的父母都管不住他!”很快,老师的“传教”发生了效应,朱德庸“顺利”地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了起来。“你们不跟我玩我自己玩……”朱德庸很快找到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画画。这个世界里的无忧无虑,让朱德庸开始慢慢关闭了对外敞开的心灵之门。
“德庸,你要听话,你要做一个乖孩子,你要认真听课,你要……”在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之下,小德庸迈进了小学的门槛。
“朱德庸,窗户玻璃是不是你打破的?”班里一有坏事发生时老师首先就想到朱德庸,这让他敏感的心灵再次受创。“既然你很喜欢一上课就看着窗外,那你以后就永远坐这个位置!”老师给朱德庸的特殊待遇,让他开始自卑,并主动和同学们保持着距离。可不久,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交到了一位“好朋友”。
一次课间休息时,朱德庸又溜达到学校围墙边漫无目的地闲逛,忽然旁边树丛里传来的一声猫叫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待他循声望去,发现一只瘦弱的小猫正饿得瑟瑟发抖。“嗷咪咪!”朱德庸抱起了小猫,轻轻地摸着它的背。“你一定饿坏了,走,我带你回家!”管不了还有几堂课没有上完,朱德庸把猫儿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
“你怎么就回来了?”面对一脸疑问的妈妈,朱德庸学会了撒谎:“今天学校老师病了!”应付过妈妈后,他闪进了房间,并丢下一句话:“妈妈,今天中午我想吃鱼!”就这样,“嗷咪咪”成了朱德庸的好伙伴,并每天乖巧地“聆听”着他的倾诉和陪着他玩耍。
在朱德庸父母的眼里,要拔除儿子不上进的劣根,难度不亚于登天遁地,因此,面对一次又一次来家告状的老师,他们只能低声下气地陪着不是,而为了让儿子不再生事,他们苦笑着找来了越来越多的白纸,让朱德庸完全封闭在他的漫画世界里。
就这样,朱德庸走过了自己灰色的童年,并且,“孩子”这个词也渐渐从他的字典里消失。
“涩女郎是猫加夫、儿和
十三个孩子的妈”
“恋爱是两个人散打,结婚是两家人群殴。”这是朱德庸对恋爱与婚姻的理解,可1988年的一天,已经靠手中的画笔闯出一片天空的他遇到了人生中又一个大的转变。那天,他接到一个电话:“你好,我叫冯曼伦,是台湾《联合报》的编辑,想约您给我们的版面画漫画。”当朱德庸如期赴约后,对方的美貌和才智立刻将朱德庸俘进了围城。
由于自己儿时的孤单经历让朱德庸不想要孩子。结婚两年后的一天,两人十指相扣来到了一个公园散步。“妈妈,妈妈……”一个稚嫩的童音传进了夫妻俩的耳朵,当他们循声望去,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出现在他俩面前。“德庸,我真想要一个孩子!”冯曼伦羡慕地对丈夫说。妻子的话以及妻子两年来的坚持,终于使朱德庸做出了让步,不久,一个小生命降生了在这个家庭。谁知在儿子动动出生的那天晚上,朱德庸却把自己蜷缩在墙角,反复地说:“我不喜欢孩子,我不要孩子,我不会带孩子……”冯曼伦只得大包大揽:“没关系,我会,我来带。”
从此,冯曼伦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这使得朱德庸重又感到了儿时的孤独。很快,对“嗷咪咪”的怀念促使朱德庸在家养起了小猫,并越养越得意,最后居然发展到了十一只!
“德庸,儿子会爬了耶!你也让儿子出来溜达溜达。”一天,冯曼伦跃过四处乱窜的猫咪,抱着儿子来到了朱德庸的身边。“好,但只给你一个小时!”从来不碰儿子的朱德庸,极不情愿地把自己的爱猫关进了一个房间。
这样轮番“放风”后的一天,冯曼伦心急火燎地冲进了朱德庸的书房:“德庸!德庸!你……你看到……儿子……没有?”由于紧张,冯曼伦说话有些结巴。“你不是让他在客厅里玩吗?”看到妻子急得满脸惨白的模样,朱德庸立马起身奔向了客厅,可整个房间都找遍了,都不见儿子的影子。“猫咪房?”两人直奔那间房间而去。推开虚掩的房门,意料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儿子趴在地上把十一只小猫追赶得上蹿下跳。
“宝贝,你真不愧是我朱德庸的儿子!”从“猫咪房”把儿子抱出来后,朱德庸拼命亲吻着儿子的小脸,让儿子不停地“咯咯”直笑。看到丈夫第一次这么亲密地接触儿子,惊魂初定的冯曼伦也不禁跟着儿子一起笑了起来。
经历了这次事件后,朱德庸开始喜欢上了儿子,并每天与儿子一起在客厅里展开追赶爱猫的游戏。渐渐,冯曼伦不得不开始适应猫加夫、儿和十三个“孩子”的生活。
一个冬日的夜晚,儿子闹夜,不停地哭喊,冯曼伦立即钻出热被窝寻找原因:尿布湿了?肚子饿了?身体不舒服?冯曼伦为孩子忙活了一晚。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朱德庸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突然冒了出来:其实做父母也挺不容易的!再加上心疼冯曼伦,所以从那以后朱德庸也开始和妻子一样以儿子为中心忙乎了起来。
渐渐,儿子开始学说话了,当他第一次用稚嫩的童音喊出“爸爸”两个字时,朱德庸的心里突然有种异样的温暖感觉,他不禁把儿子紧紧地拥入了怀里。
“退回到孩子的年龄
才能做到最好的父母”
1998年,儿子动动已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一天,冯曼伦跟朱德庸商量:“德庸,我们的孩子到哪家学校读书?”“干吗要让他去学校读书,在家里我们可以教他更多的东西!”小时侯在学校的不愉快经历让朱德庸一口回绝了妻子的提议,可此时一旁的动动却不依不饶起来:“我要去上学,我要去上学……”这让一直很尊重儿子意愿的朱德庸不得不应允。可幼时对老师的灰色印象,让他总是担心动动在学校会被老师“欺负”。
终于有一天,因为动动放学很久了还没有回家,朱德庸坐不住了。在想像过动动可能面临的种种“悲惨遭遇”后,他拽起妻子的手赶到了学校,并在校门口碰上了儿子。“爸爸!”动动冲了过来,满脸喜悦地蹦到了朱德庸的怀里,“我还以为你永远也不会到我的学校来呢!”“你怎么这么晚都不回家?”朱德庸边抱紧儿子边佯装生气。“我打过电话回家,可家里电话总占线。我今天被选上班长了,因为值日才这么晚!”动动边解释边亲着父亲的脸颊。这时,跟在动动身后的班主任也不好意思地对朱德庸说:“对不起,让孩子这么晚回家。你这孩子真的很棒,每次数学考试都拿第一,我们都叫他小‘数学盟主’!”
老师的话不禁让朱德庸哈哈大笑,他得意地对妻子说:“曼伦,你知道吗?小时候我也是‘数学天才’,因为我往往能把一道数学题做出不同凡响的结果来,让老师大跌眼镜!”想想自己、看看儿子、再看看老师,朱德庸暗自寻思:“老师原来也可以这么友善!”
动动以自己的聪明好学对付着得心应手的功课,渐渐玩的时间越来越多。一个周末,动动走到正在玩电子游戏的朱德庸身边:“爸,我们一起玩!”“不行!”沉浸在游戏世界的朱德庸丝毫不让。“那我们一人玩一盘!”动动挤着朱德庸坐了下来。“好。”朱德庸有口无心地答应着,玩完一盘又一盘,就当儿子不存在一样。
“哪有你这样的老爸?说话不算话!”动动由开始的静静等待发展到了生气指责。听了儿子的话,朱德庸停了下来,他边打量着儿子边狡黠地说:“谁说我是你爸?我是你‘弟弟’,知道吗?你要让着我!哪有‘哥哥’和‘弟弟’抢的?”朱德庸的这一番话让儿子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妈!爸爸欺负我。”“你去告,你去告,反正我是你的‘弟弟’!”
父子俩的争吵声把冯曼伦引来了。看到眼前的情景,冯曼伦抿嘴一笑:“动动,咱不跟他抢!他从小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边说,冯曼伦一边牵着儿子离开。不料,朱德庸却紧接着妻子的话宣布:“你们知道就好,我本来就是一个小孩!”从此以后,这个家开始变得父不父、子不子起来,老爸和儿子经常玩成一团,而更多的时候都是儿子让着老爸。“做弟弟的感觉真好!重新做回小孩的感觉真棒!”这不禁让朱德庸在心里暗暗得意。
不过,在教育孩子方面,朱德庸和妻子保持了高度一致。夫妻俩认为没有必要要求儿子一定要考第一。他们只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对儿子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引导。
2006年,台湾31.6万人考高中,其中只有6000人能考上“第一志愿”,而朱重威(动动)打败了30多万人考进了第一类志愿“建国中学”。培养出这么让人骄傲的儿子,朱德庸的教子方是:“要聆听孩子,要退回到孩子的年龄,真正地去和他做朋友。”
后来,朱德庸开始把做父亲的心得融进漫画。在今年5月,以轻松、简单为主旋律的漫画《绝对小孩》上市,再度掀起了朱氏漫画热潮!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媒体,朱德庸说:“原来我不喜欢小孩,而和儿子一起成长的经历却让我明白:其实父母跟小孩的关系非常单纯,只要敞开你的心,便能走入小孩的心里,做称职的父母亲!”
栏目管理/李贤平编辑/曹雯
E-mail:nclxp1111@163.com
“我曾是个问题小孩”
1961年的一天清晨,台湾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吵闹非凡,人们个个神情紧张。“大家镇定,好好想想他可能会去哪里?”家中的长者试图让大家安静下来。“想有什么用啊?赶紧找吧!”不久,不满一岁、只会爬行的朱德庸被家人找了回来。“他刚刚一个人坐在离家两百米远的马路边看汽车!天哪,什么孩子?”“他真是一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朱德庸的父亲给儿子下了这样的断言。
两年之后,这个“不让人省心”的孩子被送进了一家幼稚园。入园第一天,老师拍着巴掌教他:“宝宝乖,来,看老师的手,要用右手拿勺子……”可此时的小德庸却猛地伸出两手,把“左邻右舍”的勺子都抢了过来,于是他得到了生平的第一个“奖励”——被隔离。在多次训斥无用之后,朱德庸的父母安慰自己:“儿子还小,长大就好了。”
转眼,朱德庸四岁了。一次,老师指着他对其他孩子的父母说:“这个孩子性格非常顽劣,连他的父母都管不住他!”很快,老师的“传教”发生了效应,朱德庸“顺利”地被其他小朋友孤立了起来。“你们不跟我玩我自己玩……”朱德庸很快找到了一个完全属于自己的世界——画画。这个世界里的无忧无虑,让朱德庸开始慢慢关闭了对外敞开的心灵之门。
“德庸,你要听话,你要做一个乖孩子,你要认真听课,你要……”在母亲千叮咛万嘱咐之下,小德庸迈进了小学的门槛。
“朱德庸,窗户玻璃是不是你打破的?”班里一有坏事发生时老师首先就想到朱德庸,这让他敏感的心灵再次受创。“既然你很喜欢一上课就看着窗外,那你以后就永远坐这个位置!”老师给朱德庸的特殊待遇,让他开始自卑,并主动和同学们保持着距离。可不久,他有生以来第一次交到了一位“好朋友”。
一次课间休息时,朱德庸又溜达到学校围墙边漫无目的地闲逛,忽然旁边树丛里传来的一声猫叫声引起了他的注意,待他循声望去,发现一只瘦弱的小猫正饿得瑟瑟发抖。“嗷咪咪!”朱德庸抱起了小猫,轻轻地摸着它的背。“你一定饿坏了,走,我带你回家!”管不了还有几堂课没有上完,朱德庸把猫儿放在书包里带回了家。
“你怎么就回来了?”面对一脸疑问的妈妈,朱德庸学会了撒谎:“今天学校老师病了!”应付过妈妈后,他闪进了房间,并丢下一句话:“妈妈,今天中午我想吃鱼!”就这样,“嗷咪咪”成了朱德庸的好伙伴,并每天乖巧地“聆听”着他的倾诉和陪着他玩耍。
在朱德庸父母的眼里,要拔除儿子不上进的劣根,难度不亚于登天遁地,因此,面对一次又一次来家告状的老师,他们只能低声下气地陪着不是,而为了让儿子不再生事,他们苦笑着找来了越来越多的白纸,让朱德庸完全封闭在他的漫画世界里。
就这样,朱德庸走过了自己灰色的童年,并且,“孩子”这个词也渐渐从他的字典里消失。
“涩女郎是猫加夫、儿和
十三个孩子的妈”
“恋爱是两个人散打,结婚是两家人群殴。”这是朱德庸对恋爱与婚姻的理解,可1988年的一天,已经靠手中的画笔闯出一片天空的他遇到了人生中又一个大的转变。那天,他接到一个电话:“你好,我叫冯曼伦,是台湾《联合报》的编辑,想约您给我们的版面画漫画。”当朱德庸如期赴约后,对方的美貌和才智立刻将朱德庸俘进了围城。
由于自己儿时的孤单经历让朱德庸不想要孩子。结婚两年后的一天,两人十指相扣来到了一个公园散步。“妈妈,妈妈……”一个稚嫩的童音传进了夫妻俩的耳朵,当他们循声望去,一个幸福的三口之家出现在他俩面前。“德庸,我真想要一个孩子!”冯曼伦羡慕地对丈夫说。妻子的话以及妻子两年来的坚持,终于使朱德庸做出了让步,不久,一个小生命降生了在这个家庭。谁知在儿子动动出生的那天晚上,朱德庸却把自己蜷缩在墙角,反复地说:“我不喜欢孩子,我不要孩子,我不会带孩子……”冯曼伦只得大包大揽:“没关系,我会,我来带。”
从此,冯曼伦把自己的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儿子身上,这使得朱德庸重又感到了儿时的孤独。很快,对“嗷咪咪”的怀念促使朱德庸在家养起了小猫,并越养越得意,最后居然发展到了十一只!
“德庸,儿子会爬了耶!你也让儿子出来溜达溜达。”一天,冯曼伦跃过四处乱窜的猫咪,抱着儿子来到了朱德庸的身边。“好,但只给你一个小时!”从来不碰儿子的朱德庸,极不情愿地把自己的爱猫关进了一个房间。
这样轮番“放风”后的一天,冯曼伦心急火燎地冲进了朱德庸的书房:“德庸!德庸!你……你看到……儿子……没有?”由于紧张,冯曼伦说话有些结巴。“你不是让他在客厅里玩吗?”看到妻子急得满脸惨白的模样,朱德庸立马起身奔向了客厅,可整个房间都找遍了,都不见儿子的影子。“猫咪房?”两人直奔那间房间而去。推开虚掩的房门,意料不到的一幕出现了,儿子趴在地上把十一只小猫追赶得上蹿下跳。
“宝贝,你真不愧是我朱德庸的儿子!”从“猫咪房”把儿子抱出来后,朱德庸拼命亲吻着儿子的小脸,让儿子不停地“咯咯”直笑。看到丈夫第一次这么亲密地接触儿子,惊魂初定的冯曼伦也不禁跟着儿子一起笑了起来。
经历了这次事件后,朱德庸开始喜欢上了儿子,并每天与儿子一起在客厅里展开追赶爱猫的游戏。渐渐,冯曼伦不得不开始适应猫加夫、儿和十三个“孩子”的生活。
一个冬日的夜晚,儿子闹夜,不停地哭喊,冯曼伦立即钻出热被窝寻找原因:尿布湿了?肚子饿了?身体不舒服?冯曼伦为孩子忙活了一晚。看着妻子忙碌的身影,朱德庸不禁想到了自己的父母,一个从未有过的想法突然冒了出来:其实做父母也挺不容易的!再加上心疼冯曼伦,所以从那以后朱德庸也开始和妻子一样以儿子为中心忙乎了起来。
渐渐,儿子开始学说话了,当他第一次用稚嫩的童音喊出“爸爸”两个字时,朱德庸的心里突然有种异样的温暖感觉,他不禁把儿子紧紧地拥入了怀里。
“退回到孩子的年龄
才能做到最好的父母”
1998年,儿子动动已到了该上小学的年龄。一天,冯曼伦跟朱德庸商量:“德庸,我们的孩子到哪家学校读书?”“干吗要让他去学校读书,在家里我们可以教他更多的东西!”小时侯在学校的不愉快经历让朱德庸一口回绝了妻子的提议,可此时一旁的动动却不依不饶起来:“我要去上学,我要去上学……”这让一直很尊重儿子意愿的朱德庸不得不应允。可幼时对老师的灰色印象,让他总是担心动动在学校会被老师“欺负”。
终于有一天,因为动动放学很久了还没有回家,朱德庸坐不住了。在想像过动动可能面临的种种“悲惨遭遇”后,他拽起妻子的手赶到了学校,并在校门口碰上了儿子。“爸爸!”动动冲了过来,满脸喜悦地蹦到了朱德庸的怀里,“我还以为你永远也不会到我的学校来呢!”“你怎么这么晚都不回家?”朱德庸边抱紧儿子边佯装生气。“我打过电话回家,可家里电话总占线。我今天被选上班长了,因为值日才这么晚!”动动边解释边亲着父亲的脸颊。这时,跟在动动身后的班主任也不好意思地对朱德庸说:“对不起,让孩子这么晚回家。你这孩子真的很棒,每次数学考试都拿第一,我们都叫他小‘数学盟主’!”
老师的话不禁让朱德庸哈哈大笑,他得意地对妻子说:“曼伦,你知道吗?小时候我也是‘数学天才’,因为我往往能把一道数学题做出不同凡响的结果来,让老师大跌眼镜!”想想自己、看看儿子、再看看老师,朱德庸暗自寻思:“老师原来也可以这么友善!”
动动以自己的聪明好学对付着得心应手的功课,渐渐玩的时间越来越多。一个周末,动动走到正在玩电子游戏的朱德庸身边:“爸,我们一起玩!”“不行!”沉浸在游戏世界的朱德庸丝毫不让。“那我们一人玩一盘!”动动挤着朱德庸坐了下来。“好。”朱德庸有口无心地答应着,玩完一盘又一盘,就当儿子不存在一样。
“哪有你这样的老爸?说话不算话!”动动由开始的静静等待发展到了生气指责。听了儿子的话,朱德庸停了下来,他边打量着儿子边狡黠地说:“谁说我是你爸?我是你‘弟弟’,知道吗?你要让着我!哪有‘哥哥’和‘弟弟’抢的?”朱德庸的这一番话让儿子的声音提高了八度:“妈!爸爸欺负我。”“你去告,你去告,反正我是你的‘弟弟’!”
父子俩的争吵声把冯曼伦引来了。看到眼前的情景,冯曼伦抿嘴一笑:“动动,咱不跟他抢!他从小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一边说,冯曼伦一边牵着儿子离开。不料,朱德庸却紧接着妻子的话宣布:“你们知道就好,我本来就是一个小孩!”从此以后,这个家开始变得父不父、子不子起来,老爸和儿子经常玩成一团,而更多的时候都是儿子让着老爸。“做弟弟的感觉真好!重新做回小孩的感觉真棒!”这不禁让朱德庸在心里暗暗得意。
不过,在教育孩子方面,朱德庸和妻子保持了高度一致。夫妻俩认为没有必要要求儿子一定要考第一。他们只是在上初中的时候,对儿子进行了一些必要的引导。
2006年,台湾31.6万人考高中,其中只有6000人能考上“第一志愿”,而朱重威(动动)打败了30多万人考进了第一类志愿“建国中学”。培养出这么让人骄傲的儿子,朱德庸的教子方是:“要聆听孩子,要退回到孩子的年龄,真正地去和他做朋友。”
后来,朱德庸开始把做父亲的心得融进漫画。在今年5月,以轻松、简单为主旋律的漫画《绝对小孩》上市,再度掀起了朱氏漫画热潮!面对如潮水般涌来的媒体,朱德庸说:“原来我不喜欢小孩,而和儿子一起成长的经历却让我明白:其实父母跟小孩的关系非常单纯,只要敞开你的心,便能走入小孩的心里,做称职的父母亲!”
栏目管理/李贤平编辑/曹雯
E-mail:nclxp1111@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