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对学生进行语文素质训练的主要阵地,也是学生把自己的知识、体验、情感外化的一种表现,是学生知识重组、创新的过程。因此,作文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沃土。
可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更别说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当今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写作的源泉。作家孙犁认为:“如果知道生活是源泉,能不断深入生活,加深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文章不只可以写得好而且可以写得短些。”
观察并留心收集相关资料,是了解事物的必经之路,科学家李世光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引导学生观察,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苏霍姆林斯基也主张让学生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他认为观察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素材和活生生的语言,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
比如,我们学完了《与朱元思书》后,我便激发学生:“富阳山水,天下独绝,我们镇江山水也如诗如画,如果我们走出教室,睁大发现美的眼睛,认真观察,用心体味,会发现,镇江山水佳富阳,让我们用文章告诉世人吧!”我通过图片、相关的视频指导学生观察镇江山水景观,还让去过镇江游玩的同学带来自己的旅游照和同學分享。之后,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激情飞扬的观察日记。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美丽的家乡……”我的家乡就是镇江这片土地。金山、焦山、北固山、……光是旅游景点就数不胜数呀!就向你们介绍这名扬四海的焦山吧!它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中。这里有久负盛名的焦山碑林和建寺1800多年的定慧寺。碑林博物馆现存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家和文化名人的书法精品,对海内外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看!镇江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源远流长。……
可见,要搞好作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使学生根植社会,体悟生活,解读社会,树立“大语文”观念。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应从课本中走出来,把自己融入生活,做生活的热心者。因为观察发现是创新之本,离开平时的观察只能是“望题兴叹”,根本谈不上创新。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写作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就要采取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指导与练习、自写自改与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所谓集中是指集中安排进行大作文练习,这部分主要为教材大纲安排的阶段内容。“文无定法”,但作为初中学生,有必要进行一些审题立意以及构思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掌握作文基本的技巧。而所谓分散训练则从培养学生的生活感悟入手,进行自由灵活地训练。这方面的形式很多,如:采取记日记、写周记、积累心语点滴等形式相对自由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不拘形式的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行诸笔端,抒发自己的性灵;或建立文学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办刊物,激励学生作文;或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激发创作热情等。应该强调的是,分散训练形式自由,学生可以写他们想写的任何东西。由于是随性而为,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作文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三、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华罗庚说:“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会创造。”著名创造学家韦斯伯格说:“实质上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美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间的一切……。”所以说,只有在浓厚的创造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只有在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具有真正创新精神的人才,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作文才能绽开出片片亮丽动人的花海,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何尝不是如此!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首先要确定“学为主体”的原则。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讲解须做到“开而弗达,导而弗牵”,使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做到“探索——转化——再现”。其次,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如播放恰当的音乐、观看合适的影视作品、有感情的朗读优秀时文,如果可能,还可以带领学生现场作文等等,总之,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课堂形式灵活、多样、有效,气氛活跃、热烈、充满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时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流露出情感的涟漪,能使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想象,不拘一格、“随心所欲”的创作出个性突出、立意新颖的“创新作文”。
四、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潜能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手中的苹果,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便拥有两种思想。”“合作”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对于一些学生觉得审题难度较大或拿不准或老话题的作文题目,有时候仅凭个人的学识很难写好或写出新意,我就要求各合作小组选定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合作确定命题,合作寻找素材,合作构思角度。我特别重视动笔之前的孕育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早作准备,积累写作材料。在作文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前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在这里,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了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遨游,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五、总结表扬,体验成功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为目标,它是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更进一步的行为的动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赖于积极持久地从事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需要他们创造成功的支持。反复的创造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因此,教师应从容易办到的地方入手,珍惜学生的每一个创造上的成功。教师应该通过定期检评,选出几篇优秀日记、周记及写人记事的作文给予表扬、张贴,以供互相学习。受到表扬鼓励的学生,感觉自己的作品拥有读者,就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在这种成功的刺激下,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他们学有榜样,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认识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激励自己加倍努力。老师就是通过表扬,唤起全体学生比、学、赶、帮的积极性,激发写作的兴趣,推动集体前进。
总而言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
可是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有一个普遍的现象,特别是在农村中学,许多老师非常重视课文教学,在每一学期初,老师都能根据教学计划、大纲制定详细、合理的课文授课计划,并严格按照计划执行。而对作文教学却没有一个详细的计划,即使有也缺乏系统性,随意性很大,可操作性很差。在作文教学中,老师往往是随心所欲,甚至应付了事,更别说通过作文教学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了。
新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特别重视鼓励自由表达,放开种种束缚,在写作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针对当今农村初中的作文教学状况,如何引导学生的作文力求别具一格,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呢?
一、观察生活,积累写作素材
生活是创作的源泉,也是写作的源泉。作家孙犁认为:“如果知道生活是源泉,能不断深入生活,加深对现实的认识和理解,那么文章不只可以写得好而且可以写得短些。”
观察并留心收集相关资料,是了解事物的必经之路,科学家李世光说过“观察是得到一切知识的首要步骤”。引导学生观察,不只是用眼睛,还要用耳朵,用鼻子,不仅用感觉器官,更重要的用心,用心去看、去听、去想、去感受。苏霍姆林斯基也主张让学生写观察作文,进行“实物写生”。他认为观察能使学生获得丰富的素材和活生生的语言,这一点我也深有体会。
比如,我们学完了《与朱元思书》后,我便激发学生:“富阳山水,天下独绝,我们镇江山水也如诗如画,如果我们走出教室,睁大发现美的眼睛,认真观察,用心体味,会发现,镇江山水佳富阳,让我们用文章告诉世人吧!”我通过图片、相关的视频指导学生观察镇江山水景观,还让去过镇江游玩的同学带来自己的旅游照和同學分享。之后,同学们写出了一篇篇激情飞扬的观察日记。其中一位学生这样写道:“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美丽的家乡……”我的家乡就是镇江这片土地。金山、焦山、北固山、……光是旅游景点就数不胜数呀!就向你们介绍这名扬四海的焦山吧!它位于镇江市区东北的长江中。这里有久负盛名的焦山碑林和建寺1800多年的定慧寺。碑林博物馆现存晋、隋、唐、宋、元、明、清、历代书法家和文化名人的书法精品,对海内外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有着巨大的吸引力。……看!镇江不仅风景秀丽,而且文化源远流长。……
可见,要搞好作文教学,真正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必须使学生根植社会,体悟生活,解读社会,树立“大语文”观念。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不能只局限于课本,应从课本中走出来,把自己融入生活,做生活的热心者。因为观察发现是创新之本,离开平时的观察只能是“望题兴叹”,根本谈不上创新。
二、教学形式灵活多样,激发写作欲望
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舞台,教师要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就要采取学生喜爱的教学形式,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意识,让学生自主、个性化的发展。
在教学形式上,可以采取集中与分散、指导与练习、自写自改与互评自评相结合的方式。所谓集中是指集中安排进行大作文练习,这部分主要为教材大纲安排的阶段内容。“文无定法”,但作为初中学生,有必要进行一些审题立意以及构思方面的指导,以帮助他们掌握作文基本的技巧。而所谓分散训练则从培养学生的生活感悟入手,进行自由灵活地训练。这方面的形式很多,如:采取记日记、写周记、积累心语点滴等形式相对自由的训练,可以让学生不拘形式的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行诸笔端,抒发自己的性灵;或建立文学兴趣小组(或文学社),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自办刊物,激励学生作文;或鼓励学生向报刊杂志投稿,激发创作热情等。应该强调的是,分散训练形式自由,学生可以写他们想写的任何东西。由于是随性而为,这样就极大的提高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作文习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形成和发展。
三、创设情景,鼓励学生大胆创新
华罗庚说:“人之所以可贵就在于会创造。”著名创造学家韦斯伯格说:“实质上环境真正创造了创造力。”美国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间的一切……。”所以说,只有在浓厚的创造氛围和有利于创新的环境中,只有在崇尚真知、追求真理的生机勃勃的氛围中,才能培养出具有真正创新精神的人才,也只有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的创新作文才能绽开出片片亮丽动人的花海,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何尝不是如此!在作文教学的课堂上首先要确定“学为主体”的原则。创设主动学习的情境,讲解须做到“开而弗达,导而弗牵”,使学生学习写作知识做到“探索——转化——再现”。其次,课堂上,还可以利用多种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如播放恰当的音乐、观看合适的影视作品、有感情的朗读优秀时文,如果可能,还可以带领学生现场作文等等,总之,要创设良好的课堂环境,使课堂形式灵活、多样、有效,气氛活跃、热烈、充满激情,开启学生思维的大门,时时迸发出思想的火花、流露出情感的涟漪,能使学生展开充分的联想、想象,不拘一格、“随心所欲”的创作出个性突出、立意新颖的“创新作文”。
四、合作交流,激发创新潜能
英国作家肖伯纳曾说:“假如你有一个苹果,我也有一个苹果,彼此交换手中的苹果,仍然只有一个苹果;假如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彼此交换,我们便拥有两种思想。”“合作”是新课程积极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我在作文教学中也进行了尝试。对于一些学生觉得审题难度较大或拿不准或老话题的作文题目,有时候仅凭个人的学识很难写好或写出新意,我就要求各合作小组选定一个角度进行讨论。合作确定命题,合作寻找素材,合作构思角度。我特别重视动笔之前的孕育准备阶段。提前公布作文题目及要求,让学生早作准备,积累写作材料。在作文课上,我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将自己的课前观察阅读感受尽情地述说出来,把自己的感悟交流同伴,从而唤起同伴的体验、认可或争辩。在这里,让学生敞开心扉,大胆地说,自由地说,生与师、生与生的交流,让信息和情感在交流中产生思维的碰撞,从而使学生既有自己的主见,有自己的选择,保留自己的个性,又不闭门造车,实现了优势互补。使他们在合作中竞争,使学生的思维自由地遨游,从而激发创新潜能,写出高质量的作文。
五、总结表扬,体验成功喜悦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欢乐是一种学习的情绪力量。”新课标也提出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每个学生都有成功的愿望和成功的需要。成功,作为目标,它是行为的动力;作为结果,它是新的更进一步的行为的动力。学生创造性的发展有赖于积极持久地从事创造活动,而这种活动需要他们创造成功的支持。反复的创造成功,能使他们形成积极进取的心态。因此,教师应从容易办到的地方入手,珍惜学生的每一个创造上的成功。教师应该通过定期检评,选出几篇优秀日记、周记及写人记事的作文给予表扬、张贴,以供互相学习。受到表扬鼓励的学生,感觉自己的作品拥有读者,就产生了一种心理上的成功感和满足感。在这种成功的刺激下,对写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没有得到表扬的学生,他们学有榜样,看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认识了自身的不足之处,激励自己加倍努力。老师就是通过表扬,唤起全体学生比、学、赶、帮的积极性,激发写作的兴趣,推动集体前进。
总而言之,将创新教育渗透到作文教学中,会让我们的作文教学别有洞天,充满盎然的生机。作为语文教师,在作文教学中应努力做到,在学生写作陷于困境时,要激发起他们兴趣的火花,点燃火花以后,还要帮助他们燃起创新的火把,并使之越烧越旺,从而真正提高写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