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目的 评价表柔比星(EPI)与吉西他滨(GEM)交替序贯膀胱灌注辅助肿瘤切除术后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240例原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0例,其中120例给予EPI 50 mg,1次/周,膀胱灌注(EPI组),120例给予EPI 50 mg,隔周1次,GEM 1 000 mg,隔周1次,交替序贯灌注(EPI+GEM组).随访时
【机 构】
:
110840沈阳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110840沈阳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110840沈阳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110840沈阳军区总医院泌尿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评价表柔比星(EPI)与吉西他滨(GEM)交替序贯膀胱灌注辅助肿瘤切除术后化疗治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将240例原发性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120例,其中120例给予EPI 50 mg,1次/周,膀胱灌注(EPI组),120例给予EPI 50 mg,隔周1次,GEM 1 000 mg,隔周1次,交替序贯灌注(EPI+GEM组).随访时间6~24个月,观察并记录肿瘤复发时间及化疗不良反应.结果 2年肿瘤无复发生存率EPI组为60.0%(72/120),EPI+GEM组为75.0%(90/12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89,P<0.05).EPI组、EPI+GEM组膀胱癌进展率分别为2.5%与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2组治疗主要不良反应为胃肠道不适(分别为15例与6例),2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25.0%与1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252,P<0.05).结论 对于非肌层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使用EPI、GEM序贯膀胱灌注化疗较单用EPI具有较好的疗效,可降低术后2年复发率,能够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但不能改变膀胱癌的进展。
其他文献
目的 比较食管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联用尼妥珠单抗的疗效与毒性.方法 64例无远处转移的初治、评估认为无法耐受同步放化疗的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随机分组,32例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放疗(后超调强组):先行放疗41.4 Gy/23次,共5周,后行放疗27 Gy/18次,共2周;32例行后程加速超分割调强适形联合尼妥珠单抗治疗(联合组):放射治疗方法同后超调强组,在放
目的 探讨早期喉癌患者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p16表达、HRAS、PIK3CA突变的关系,并进一步分析早期喉癌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1999年4月至2009年12月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收治的196例早期(T2N0~1M0)喉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随访结果及术后病理标本检测HPV感染和p16蛋白表达情况;测序检测HRAS、PIK3CA热点突变.结果 9.8%(16/163)患者合并高
目的 探讨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治疗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的短期效果和患者不良反应.方法 56例子宫颈癌腹主动脉旁淋巴结转移患者分为单纯放疗组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卡培他滨组(联合治疗组),每组各28例,两组患者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2Gy/次,每周5次,腹主动脉旁总剂量60Gy.联合治疗组在三维适形放疗第1天起给予卡培他滨1 250 mg/m2,每日2次,第1天至第14天,休息7d为1个周期,
目的 探讨肿瘤标志物对结直肠癌患者病情监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规范治疗后有完整随访记录的61例结直肠癌患者肿瘤标志物血清癌胚抗原(CEA)、CA19-9、CA24-2、CA72-4、甲胎蛋白(AFP)进行检测,以复发或转移为观察事件,采用Kaplan-Meier分析、Log-rank检验进行生存分析,多因素分析采用Cox回归分析.结果 与33例无复发或转移患者比较,28例发生复发或转移患者血清CE
目的 分析以静脉血栓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特点,进一步探讨深静脉血栓与恶性肿瘤的关系.方法 分析23例以深、浅静脉血栓形成为首发表现的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表现、栓塞部位、是否合并肺栓塞、凝血功能检测指标、血小板计数、原发肿瘤类型、转移与否以及抗凝治疗效果,分析肿瘤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关系.结果 深静脉血栓形成16例(上肢3例,下肢13例),游走性血栓性浅静脉炎7例(上肢2例,下肢4例,胸壁1例
目的 探讨胃下部癌D2根治术清扫No.14v淋巴结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D2根治术并清扫No.14v淋巴结的176例胃下部癌患者临床资料,总结胃癌根治术中清扫该组淋巴结的经验和体会.结果 176例胃下部癌患者共检出No.14v淋巴结321枚,平均每例患者清扫淋巴结1.82枚,其中19例(10.8%)患者共有29枚淋巴结转移,转移度为9.03%(29/321).侵出浆膜者较未侵出浆膜者No.14
为顺应期刊网络化、数字化发展趋势,推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数字化网络平台的建设,更好地为广大作者、读者提供高质量的服务,本刊从2014年1月1日起,正式改用中华医学会稿件远程管理系统。
新辅助放疗可降低直肠癌的局部复发率,提高保肛率、生存率及生活质量;在Ⅲ期直肠癌患者中,术前短程放疗比术前常规放疗具有更高的局部复发率;分子标志物联合基因技术可作为预测放疗的敏感性指标.术前常规剂量放疗方案的应用价值明确,放化疗联合的治疗模式具有更好的疗效.多种分子标志物及基因表达谱、基因芯片的发展为直肠癌患者术前制定个体化放疗方案提供了依据。
Polo样激酶1(Plk1)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中的丝氨酸/苏氨酸激酶,是细胞有丝分裂期的关键调控因子.在有丝分裂的不同时期,Plk1在细胞中的定位不同,并与不同的底物相互作用,从而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文章对Plk1在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的功能作一综述。
目的 探讨年龄差异、身体形象和风险信息对女性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方式决策的影响.方法 选择两组健康女性样本,一组为18~24岁本科在校学生60人,一组为35~60岁社区健康体检女性60人,受试者拟想自己身患乳腺癌,在获得相关保乳手术和乳房切除术的治疗信息后,选择手术治疗方式,并注明选择理由.结果 年轻与年长女性对身体形象关注度不同,影响对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面对风险信息,年长女性不太可能选择保乳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