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网络时代发展的日渐深入,社会热点话题也多是依托网络这一平台进行扩散,而对于高校学生而言,由于其心智还不够成熟,在接受网络热点问题的过程中也很容易受到消极因素的影响,进而对处于人生观与价值观形成时期的高校学生造成负面影响。另外,由于网络热点问题具有时效性、丰富性、偏差性、群体性等特点,其涉及内容也十分广泛,对于正处在青春期的大学生的思想行为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基于此,围绕着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积极正面影响以及消极负面影响,展开了深入的探讨与分析。
關键词:网络热点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63
1 网络热点问题及其特征
网络热点问题,是指在特定时间、条件下,人们对社会上所发生的重要问题或事件的高度关注与讨论,进而引起众多网民参与评论、转发的过程。网络热点问题的本质是前期社会矛盾在某一事件的催化下体现出的阶段性结果,具有显著的舆论特征,一般包含国内外的时政新闻以及关乎人民利益的社会性问题,它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已经成为国民利益诉求以及政府了解民情的一种重要途径。
网络热点问题受到了思维活跃、信息来源广泛的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有利于全方位研究新形势下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思想行为的综合发展。然而,网络热点问题对青年大学生不仅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作用,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为了能够有效发挥网络热点问题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高校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准备更多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积极正面影响
2.1 利于高校学生拓宽视野
网络热点问题对于高校学生发展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对拓宽学生视野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综合素质及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便是学生的知识面、视野等因素,仅具备基础理论知识也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够为社会所重用。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关注网络热点问题,更为全面的了解社会的发展,并通过从不同视角解读社会问题,让学生能够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
2.2 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对于实现中国梦起到关键性的助推作用,同时也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使命。对于网络热点的关注,不仅能够让高校学生与社会更好的接轨,更为了解社会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大事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更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由此可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热点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进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2.3 利于高校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由于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很多学生的思想行为与社会的发展相脱轨,导致学生在日后毕业走向社会所需要的适应期较长,而如果充分利用网络热点问题的传播优势,便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更方便的利用网络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与此同时,随着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热点问题的参与热度越来越高,也逐渐开始脱离教师与家长的管束独立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
2.4 利于提高校学生的思辨能力
由于目前社会现象十分复杂,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思考辨析能力,拒绝网络舆论跟风,必须要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言论不能够盲目跟从,必须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正视网络舆论及各种观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探究与分析,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2.5 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
在高校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随时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并通过网络发帖、分享、评论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网络热点问题讨论的主动性,也能够让学生增强自身主体性与责任感。另外,由于网络时代的不断推进,也实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学生在网络热点问题讨论中的主体性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3 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消极负面影响
3.1 导致学生价值评判与现实追求的混乱
由于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热点问题的接触越来越广泛,而且社会上出现一种怪现象,很多人对于只要涉及官、权、富等话题,都会引起一片讨伐声;而另一类人则将追求利益权贵当作人生目标,导致很多学生陷入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束缚。由此可见,对于网络热点问题的不正确审视,导致很多学生的价值评判与现实追求变得混乱,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受到了很大阻碍。另外,在调查中可以发现,高校在思政教育编程中并没有意识到人文教育的全局性,其课程设置也较为单一,没有充分融合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造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相背离的情况,使得学生欠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也逐渐缺失,导致学生对于网络问题的分辨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
3.2 导致学生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蔑视和抵制
由于网络热点问题中总会曝光一些引起大众观众的负面消息及新闻,例如老人跌倒无人帮扶等等,这些消极社会现象的多次出现,则会使得学生逐渐认为社会的阴暗面多于光明面的印象,这不仅是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泯灭,也容易使得学生误入歧途。因此,高校学生必须要注重对自身伦理价值观的要求,也必须要保持较强的自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身在嘈杂的网络舆论世界中保持初衷。由于高校没有落实对学生的疏导工作,对于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遏制,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会引发各种校园刑事案件。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存在边缘化,而且由于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高校的育人计划,最终导致学生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蔑视与抵制。 3.3 导致学生自身政治素质的偏差
由于很多心怀不轨的人会利用网络热点,散播一些不实的谣言,对于一些社会事件进行颠倒黑白的煽动性舆论,混淆大众视听,干扰学生的正常认知,导致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站错立场,错误引导了学生的政治立场,尤其会有个别学生会受到误导,导致极端民族主义观念的蔓延,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及党的领导受到质疑。而且,在高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也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学生的自身政治素质水平不达标。
3.4 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出现人格异化问题
由于网络热点问题中常包括很多社会现象,例如官员贪污腐败、私生活堕落、贪图享乐以及花天酒地等想象,还有很多暴力犯罪事件、娱乐圈中的分分合合、炒作、互相利用以及虚情假意等情况,都会对现阶段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出现人格异化。因此,高校学生必须要提高对负面网络热点问题的认知能力,并提高自身思辨能力,正确看待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另外,理论源于实践,如果学生没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实践活动,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完成。经过调查与研究发现,很多高校都过于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社会事件活动的锻炼,导致很多学生仅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却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事实践能力充分结合。
3.5 导致学生社会心态失衡
近些年,随着就业难、读书无用的言论愈发猖狂,且社会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分配不均衡,导致很多学生受到网络舆论的蛊惑,认为一夜成功、一夜暴富等很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而放弃学业,追寻虚无主义,使得学生的心态愈发浮躁,最终导致学生的社会心态失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致使很多学生丧失原本一片光明的前途。
4 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影响的具体对策
4.1 依托法律条规,建立并完善网络热点问题制度保障机制
为了能够更为有效的发挥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作用,首先就必须要依托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建立并逐步完善网络热点问题制度保障机制。另外,高校也必须要根据网络立法的相关规定,及时出台相应的校园网络使用守则,规范学生的网络舆论行为,为学生构建和谐校园。与此同时,高校要根据学生的时代新特征,进行网络语言、信息发布、审查监管等方面的硬性规定,保证该制度的顺利实施。
4.2 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并完善网络热点问题的预警处理机制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高校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如果学生缺乏正确的心理问题疏导,一些负面新闻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学生心理扭曲。因此,高校必须要为学生及时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并建立并完善网络热点问题的预警处理机制,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让学生能够受到针对性的引导。
4.3 创新课堂教学,建立并完善思政课堂网络热点科学探讨机制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及时建立并完善思政课堂网络热点科学探讨机制,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充分体现高校的人文关怀,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热点背后隐含的真实意义。
4.4 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并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引导机制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的实质性,就必须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学校也要建立并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引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的理性思考,优化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网络热点问题的客观分析。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热点问题所设计的内容十分广泛,影响面也较广,对于学生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影响也较严重。因此,必须要正确且积极的应对网络问题对学生思想的消极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正面影响,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校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要想更为有效的应对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依托法律条规,建立并完善网络热点问题制度保障机制;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并完善网络热点问题的预警处理机制;创新课堂教学,建立并完善思政课堂网络热点科学探讨机制;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并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引导机制,进而实现对高校学生道德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安雅丽.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1):116-117.
[2]馬国富,王云震,王思琦,安晓捧.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2011,(30):257-258.
[3]余建萍.社会热点问题对独立学院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03):216-218.
關键词:网络热点问题;高校学生;思想教育;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D9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18.35.063
1 网络热点问题及其特征
网络热点问题,是指在特定时间、条件下,人们对社会上所发生的重要问题或事件的高度关注与讨论,进而引起众多网民参与评论、转发的过程。网络热点问题的本质是前期社会矛盾在某一事件的催化下体现出的阶段性结果,具有显著的舆论特征,一般包含国内外的时政新闻以及关乎人民利益的社会性问题,它融合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代表着不同阶层的利益诉求,已经成为国民利益诉求以及政府了解民情的一种重要途径。
网络热点问题受到了思维活跃、信息来源广泛的大学生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有利于全方位研究新形势下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也有助于引导学生思想行为的综合发展。然而,网络热点问题对青年大学生不仅具有积极的引导作用,也有消极的负面作用,导致学生的思想观念受到了一定程度的冲击。而为了能够有效发挥网络热点问题的积极作用,规避其负面影响,高校就必须要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为学生准备更多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2 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积极正面影响
2.1 利于高校学生拓宽视野
网络热点问题对于高校学生发展而言,具有相当重要的积极作用,对拓宽学生视野起到了相当重要的推动作用。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其综合素质及思维方式的重要体现,便是学生的知识面、视野等因素,仅具备基础理论知识也已经不能够适应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只有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才能够为社会所重用。因此,学生可以通过关注网络热点问题,更为全面的了解社会的发展,并通过从不同视角解读社会问题,让学生能够不断拓宽视野,丰富知识面。
2.2 利于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高校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对于实现中国梦起到关键性的助推作用,同时也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重要使命。对于网络热点的关注,不仅能够让高校学生与社会更好的接轨,更为了解社会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大事件,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更为有效的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让学生能够有机会了解国情,增强民族自豪感。由此可见,高校可以充分利用网络热点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通过努力学习提升自身综合能力,进而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使命。
2.3 利于高校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由于高校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很少有机会接触社会,很多学生的思想行为与社会的发展相脱轨,导致学生在日后毕业走向社会所需要的适应期较长,而如果充分利用网络热点问题的传播优势,便可以让学生在学校学习期间更方便的利用网络参与到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与此同时,随着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热点问题的参与热度越来越高,也逐渐开始脱离教师与家长的管束独立思考,不仅有利于学生的社会化进程,也有利于促进学生公民意识的形成。
2.4 利于提高校学生的思辨能力
由于目前社会现象十分复杂,各种观点众说纷纭,学生必须要具备较强的思考辨析能力,拒绝网络舆论跟风,必须要对网络热点问题进行深刻的分析,对于网络上的各种言论不能够盲目跟从,必须要进行深层次的思考与分析,进而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因此,必须要让学生正视网络舆论及各种观点,并引导学生进行客观的探究与分析,得出更为科学合理的结论。
2.5 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
在高校教学中,必须要充分发挥学生的教学主体作用,让学生可以通过手机网络等随时关注网络热点问题,并通过网络发帖、分享、评论等方式,不仅提高了学生参与网络热点问题讨论的主动性,也能够让学生增强自身主体性与责任感。另外,由于网络时代的不断推进,也实现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的平等交流,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高校学生在网络热点问题讨论中的主体性作用,增强了学生的自我认同感。
3 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消极负面影响
3.1 导致学生价值评判与现实追求的混乱
由于高校学生对于网络热点问题的接触越来越广泛,而且社会上出现一种怪现象,很多人对于只要涉及官、权、富等话题,都会引起一片讨伐声;而另一类人则将追求利益权贵当作人生目标,导致很多学生陷入了极端个人主义的束缚。由此可见,对于网络热点问题的不正确审视,导致很多学生的价值评判与现实追求变得混乱,导致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受到了很大阻碍。另外,在调查中可以发现,高校在思政教育编程中并没有意识到人文教育的全局性,其课程设置也较为单一,没有充分融合历史、语言、文学、艺术等人文知识对学生进行教育,造成了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之间相背离的情况,使得学生欠缺人文知识,人文精神也逐渐缺失,导致学生对于网络问题的分辨能力始终得不到提升。
3.2 导致学生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蔑视和抵制
由于网络热点问题中总会曝光一些引起大众观众的负面消息及新闻,例如老人跌倒无人帮扶等等,这些消极社会现象的多次出现,则会使得学生逐渐认为社会的阴暗面多于光明面的印象,这不仅是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泯灭,也容易使得学生误入歧途。因此,高校学生必须要注重对自身伦理价值观的要求,也必须要保持较强的自省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让自身在嘈杂的网络舆论世界中保持初衷。由于高校没有落实对学生的疏导工作,对于学生存在的各种心理问题的重视度不够,导致学生容易产生不良情绪。如果这种情况始终得不到遏制,则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也会引发各种校园刑事案件。由此可见,目前高校对学生的心理疏导工作存在边缘化,而且由于学生的压力越来越大,严重影响了高校的育人计划,最终导致学生对传统伦理价值观的蔑视与抵制。 3.3 导致学生自身政治素质的偏差
由于很多心怀不轨的人会利用网络热点,散播一些不实的谣言,对于一些社会事件进行颠倒黑白的煽动性舆论,混淆大众视听,干扰学生的正常认知,导致一些意志不坚定的学生站错立场,错误引导了学生的政治立场,尤其会有个别学生会受到误导,导致极端民族主义观念的蔓延,使得我国社会主义及党的领导受到质疑。而且,在高校思政教育人文关怀过程中,由于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也没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对学生的后续发展也造成了较大影响,导致学生的自身政治素质水平不达标。
3.4 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出现人格异化问题
由于网络热点问题中常包括很多社会现象,例如官员贪污腐败、私生活堕落、贪图享乐以及花天酒地等想象,还有很多暴力犯罪事件、娱乐圈中的分分合合、炒作、互相利用以及虚情假意等情况,都会对现阶段心智尚未成熟的学生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最终导致学生心理素质出现人格异化。因此,高校学生必须要提高对负面网络热点问题的认知能力,并提高自身思辨能力,正确看待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不利因素。另外,理论源于实践,如果学生没有充足的机会进行实践活动,便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高校教育教学人才培养计划的顺利完成。经过调查与研究发现,很多高校都过于重视对学生理论知识的培养,忽视了对学生社会事件活动的锻炼,导致很多学生仅有着丰富的理论知识,在实践环节中却不能够将理论知识与事实践能力充分结合。
3.5 导致学生社会心态失衡
近些年,随着就业难、读书无用的言论愈发猖狂,且社会两极分化现象越来越严重,社会分配不均衡,导致很多学生受到网络舆论的蛊惑,认为一夜成功、一夜暴富等很有可能发生在自己身上,因而放弃学业,追寻虚无主义,使得学生的心态愈发浮躁,最终导致学生的社会心态失衡,不仅不利于学生的成长与发展,也会致使很多学生丧失原本一片光明的前途。
4 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影响的具体对策
4.1 依托法律条规,建立并完善网络热点问题制度保障机制
为了能够更为有效的发挥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积极影响作用,首先就必须要依托相关法律法规,及时建立并逐步完善网络热点问题制度保障机制。另外,高校也必须要根据网络立法的相关规定,及时出台相应的校园网络使用守则,规范学生的网络舆论行为,为学生构建和谐校园。与此同时,高校要根据学生的时代新特征,进行网络语言、信息发布、审查监管等方面的硬性规定,保证该制度的顺利实施。
4.2 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并完善网络热点问题的预警处理机制
在调查研究中发现,很多高校学生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而随着社会发展的多变性与不确定性,如果学生缺乏正确的心理问题疏导,一些负面新闻也会对学生产生不利影响,导致学生心理扭曲。因此,高校必须要为学生及时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并建立并完善网络热点问题的预警处理机制,深入学生的实际生活与学习,让学生能够受到针对性的引导。
4.3 创新课堂教学,建立并完善思政课堂网络热点科学探讨机制
由于传统的课堂教育已经不能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也不再适应信息化时代的发展,这就要求高校必须要创新课堂教学,及时建立并完善思政课堂网络热点科学探讨机制,规范学生的思想行为,提高课堂教学的针对性,充分体现高校的人文关怀,正确引导学生思考网络热点背后隐含的真实意义。
4.4 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并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引导机制
为了能够有效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的实质性,就必须要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要切实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学校也要建立并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引导机制,只有这样才能够强化学生的理性思考,优化实践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加强学生对网络热点问题的客观分析。
5 结语
综上所述,由于网络热点问题所设计的内容十分广泛,影响面也较广,对于学生三观形成关键时期的影响也较严重。因此,必须要正确且积极的应对网络问题对学生思想的消极负面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正面影响,培养高校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提高校学生的思辨能力。而要想更为有效的应对网络热点问题对高校学生思想的消极影响,可以通过依托法律条规,建立并完善网络热点问题制度保障机制;搭建心理咨询平台,建立并完善网络热点问题的预警处理机制;创新课堂教学,建立并完善思政课堂网络热点科学探讨机制;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建立并完善网络思政教育实践引导机制,进而实现对高校学生道德素质的全方位提升。
参考文献
[1]安雅丽.社会热点问题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运用研究——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为例[J].改革与开放,2016,(01):116-117.
[2]馬国富,王云震,王思琦,安晓捧.网络热点问题对大学生思想行为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技信息,2011,(30):257-258.
[3]余建萍.社会热点问题对独立学院学生价值观的影响调查——以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8,(03):216-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