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循环经济发展离不开科技的支撑,科技在整个过程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但也仍然具有一定的制约因素在里面。因此就需要深入研究科技进展,不断促进和完善我国循环经济发展当中的多项举措,具体需要强化对循环经济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以此来推动我国循环经济创新技术体系的有效构建,开展循环经济产学的研究,不断深化合作发展意识,从而形成循环经济科技支撑发展体系。所以就必须要扩大循环经济科技的资源投入,以此来不断的提升循环经济科技研发成果的有效转化,最终实现循环经济科技政策体系的完善及优化。本文针对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进行思考,并为此简要论述以供参考。
关键词:科技 循环经济 科技支撑体系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量开始激增,资源开发的方式及手段不断的涌现,甚至一度产生滥用资源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在这种发展背景下,资源匮乏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应的环境恶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这种紧迫的发展形式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推出,并获得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和认可。而我国更是将循环经济的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作为基本的发展战略,期望能够以此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必须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推动和完善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从而促使其真正发挥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状况
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完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不论何种经济发展模式都离不开技术方面的支撑,循环经济也是如此,技术其维持其稳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用于支撑循环经济发展时间的技术体系仍然有待完善,即便是一些替代型的技术,或者是再利用以及资源化的技术等,都远远无法达到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严重的阻碍了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另外,我国在这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在相关部门和机构方面,比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一些大型的企业科技人才当中都研发出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但这些科技成果当中,绝大多数都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的将其和循环经济的实践发展联系在一起,因此也就无法完成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作用也难以获得充分的发挥。
二、阻碍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1.严重匮乏循环经济科技人才。这一因素通常由于已有的循环经济科技人才本身专业水平偏低所致,在全国范围内,科技人才的数量基数并不少,但是真正从事循环经济科技发展获得的人才却比较少见,甚至很多循环经济科技人才学而不精,其所具备的专业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同时循环经济科技人才在分布方面表现的严重不均,即便是目前现有的循环经济科技人才的比例数量也极不协调,其相互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城乡、区域以及职业等多方面的差异性。比如在一些大型的沿海发达城市、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等地的科技人才数量繁多。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偏远区域以及中小型企业当中的科技人才表现得严重匮乏,真正从事循环经济科学研究的人才数量非常少。
2.企业并未承担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所具备的技术创新能力难以真正成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主要是由于多数企业内部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相应的运营经费并不充足,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也不够密切等多方面的问题所致,甚至大多数企业都处在瓶颈阶段,其所具备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的薄弱。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多数企业干预技术引进和跟随,其在引进和创新方面的关系严重失调,相应技术创新成果偏少,发明的专利数量也并不多。不过,有的企业所具备的一次创新能力相对较强,但是持续创新能力则严重偏弱,也有一些局部的创新产品相对较多,但是系统化的整体创新产品则相对较少。
3.循环经济科技投入匮乏明显。近年来,我国对于循环经济的科技投入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所投入的规模也开始不断扩大。但是从总体方面而言,循环经济在科技方面投入的增幅与增速仍然差强人意,整体来说其资金的总量仍然表现的不够充足,一些科技投入分散剂投入不足的情况几乎同时产生。在投资的结构方面也不够科学合理,对于风险的投资也并不发达,其资本运营市场化及社会的程度严重偏低,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并且在外资的引进量方面也明显不足,其投资的潜力亟待激发,这就需要以政府的财政支援为主导,将企业自筹资金作为发展护体,通过金融贷款、社会集资以及外资引进等多种形式来完善科技投入体系。
三、加强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科技支撑体系。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应当强化循环经济领域当中的基础科学研究深度,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前提,采用研究与开发能够将基础科学的发现迅速的转化为技术创新,所以必须要强化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不断的推动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突破发展,最终促使循环经济获得跨越式的发展。首先要求政府应当针对循环经济的基础研究工作开展宏观的纸袋,做好超前的部署,以此来加强科研基础的建设发展。(2)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应当按照3R原则来构建出真正是以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其重点在于对循环经济技术路线的优化组合。同时还应当发挥出企业方面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战略,激活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活力,最终有效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3)以创新战略推动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围绕循环经济的项目技术来进行,以此来组间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出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2.优化及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政策体系。需要结合以下几点来进行(1)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循环经济技术市场的优化,需要不斷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速度,通过其持续性的刺激效果来引导企业采用全新的科技技术,实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促使科技技术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联合起来。同时还应当重视技术市场的构建,公正有序的技术市场能够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2)大力培养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因此必须要以此来制定相应的科技人才培养战略,以此来大力培养出专业的循环经济科技人才。(3)提升循环经济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应当促使企业迅速的发展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从而以此来选择出真正适合期自身发展的循环经济技术的产品,以此来逐渐的提升循环经济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3.改善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1)需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能够服务于循环经济发展科技中介体系,并且应当尽可能的构建出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中介体系,强化其中三种类型的中介机构,也即是服务于技术创新的技术中介、各类信息咨询和监督中介以及社会服务中介结构等等。(2)强化数字化循环经济信息平台的构建,主要需要充分整合循环经济信息资源作为工作内容,以此来构建出国内外同步发展的循环数据库,真正打造出全面共享的循环经济信息链,实现循环经济相应信息的动态预测及资源共享的标准化发展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和转化能够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而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科技本身的发展规律,稳步推进发展,最终真正有效的发挥出科技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伍红.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J]. 企业经济,2012,05:156-159.
[2]郑季良,曾荣. 循环经济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2:104-107.
[3]何波,张宏亮. 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社会科学家,2015,07:64-68+95.
作者简介:王海峰(1984—),男,汉族,江苏泰州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泰州市软科学研究:RKX201508.
关键词:科技 循环经济 科技支撑体系
随着世界人口数量的不断膨胀,对于各类资源的需求量开始激增,资源开发的方式及手段不断的涌现,甚至一度产生滥用资源和浪费资源的情况。在这种发展背景下,资源匮乏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应的环境恶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在这种紧迫的发展形式下,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推出,并获得世界各国的广泛接受和认可。而我国更是将循环经济的发展、资源节约型社会以及环境友好型社会的构建作为基本的发展战略,期望能够以此来实现可持续的发展目标。而要想真正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就必须要解决科技成果转化的问题,推动和完善科技成果的迅速转化,从而促使其真正发挥出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我国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状况
循环经济的发展能够促进我国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完善我国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选择。不论何种经济发展模式都离不开技术方面的支撑,循环经济也是如此,技术其维持其稳定的发展的重要因素。然而从我国目前的技术水平而言,用于支撑循环经济发展时间的技术体系仍然有待完善,即便是一些替代型的技术,或者是再利用以及资源化的技术等,都远远无法达到循环经济发展的内在需求,因此严重的阻碍了循环经济的深入发展。另外,我国在这方面经过多年的发展和积累,在相关部门和机构方面,比如科研院所、高等院校以及一些大型的企业科技人才当中都研发出了大量的科技成果,但这些科技成果当中,绝大多数都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上,并没有真正的将其和循环经济的实践发展联系在一起,因此也就无法完成对科技成果的转化,其作用也难以获得充分的发挥。
二、阻碍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因素分析
1.严重匮乏循环经济科技人才。这一因素通常由于已有的循环经济科技人才本身专业水平偏低所致,在全国范围内,科技人才的数量基数并不少,但是真正从事循环经济科技发展获得的人才却比较少见,甚至很多循环经济科技人才学而不精,其所具备的专业水平仍然有待提升。同时循环经济科技人才在分布方面表现的严重不均,即便是目前现有的循环经济科技人才的比例数量也极不协调,其相互间存在非常明显的城乡、区域以及职业等多方面的差异性。比如在一些大型的沿海发达城市、科研院所以及高等院校等地的科技人才数量繁多。而在一些欠发达地区、偏远区域以及中小型企业当中的科技人才表现得严重匮乏,真正从事循环经济科学研究的人才数量非常少。
2.企业并未承担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所具备的技术创新能力难以真正成为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主体。主要是由于多数企业内部科技人才严重匮乏,相应的运营经费并不充足,在产学研合作方面也不够密切等多方面的问题所致,甚至大多数企业都处在瓶颈阶段,其所具备的自主创新能力非常的薄弱。这种情况直接导致多数企业干预技术引进和跟随,其在引进和创新方面的关系严重失调,相应技术创新成果偏少,发明的专利数量也并不多。不过,有的企业所具备的一次创新能力相对较强,但是持续创新能力则严重偏弱,也有一些局部的创新产品相对较多,但是系统化的整体创新产品则相对较少。
3.循环经济科技投入匮乏明显。近年来,我国对于循环经济的科技投入处于逐年增长的趋势,并且所投入的规模也开始不断扩大。但是从总体方面而言,循环经济在科技方面投入的增幅与增速仍然差强人意,整体来说其资金的总量仍然表现的不够充足,一些科技投入分散剂投入不足的情况几乎同时产生。在投资的结构方面也不够科学合理,对于风险的投资也并不发达,其资本运营市场化及社会的程度严重偏低,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具有明显的差距。并且在外资的引进量方面也明显不足,其投资的潜力亟待激发,这就需要以政府的财政支援为主导,将企业自筹资金作为发展护体,通过金融贷款、社会集资以及外资引进等多种形式来完善科技投入体系。
三、加强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
1.构建完善的循环经济发展科技支撑体系。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1)应当强化循环经济领域当中的基础科学研究深度,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是技术进步和创新的前提,采用研究与开发能够将基础科学的发现迅速的转化为技术创新,所以必须要强化基础科学的研究工作,不断的推动循环经济科技创新的突破发展,最终促使循环经济获得跨越式的发展。首先要求政府应当针对循环经济的基础研究工作开展宏观的纸袋,做好超前的部署,以此来加强科研基础的建设发展。(2)构建技术创新体系,应当按照3R原则来构建出真正是以的循环经济技术创新体系,其重点在于对循环经济技术路线的优化组合。同时还应当发挥出企业方面绿色技术创新的作用,强化企业绿色技术创新战略,激活企业绿色技术创新发展活力,最终有效增强企业技术创新能力。(3)以创新战略推动循环经济产学研合作,围绕循环经济的项目技术来进行,以此来组间循环经济技术创新的战略联盟,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构建出长效稳定的产学研合作机制。
2.优化及完善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政策体系。需要结合以下几点来进行(1)通过电子商务来实现循环经济技术市场的优化,需要不斷提升科技成果的转化以及产业化的发展速度,通过其持续性的刺激效果来引导企业采用全新的科技技术,实现节能降耗、保护环境的目标,这样才能真正促使科技技术和循环经济的发展联合起来。同时还应当重视技术市场的构建,公正有序的技术市场能够为循环经济发展提供良好的服务。(2)大力培养循环经济发展所需的科技人才,循环经济的发展离不开科技人才的支撑,因此必须要以此来制定相应的科技人才培养战略,以此来大力培养出专业的循环经济科技人才。(3)提升循环经济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应当促使企业迅速的发展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主体,从而以此来选择出真正适合期自身发展的循环经济技术的产品,以此来逐渐的提升循环经济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
3.改善科技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体系。(1)需要拥有一套完善的,能够服务于循环经济发展科技中介体系,并且应当尽可能的构建出循环经济发展的科技中介体系,强化其中三种类型的中介机构,也即是服务于技术创新的技术中介、各类信息咨询和监督中介以及社会服务中介结构等等。(2)强化数字化循环经济信息平台的构建,主要需要充分整合循环经济信息资源作为工作内容,以此来构建出国内外同步发展的循环数据库,真正打造出全面共享的循环经济信息链,实现循环经济相应信息的动态预测及资源共享的标准化发展平台。
四、结语
综上所述,科技的进步和转化能够促进我国循环经济稳定、持续的发展,而在整个过程中应当充分尊重科技本身的发展规律,稳步推进发展,最终真正有效的发挥出科技对循环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伍红. 借鉴国际经验完善我国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税收政策[J]. 企业经济,2012,05:156-159.
[2]郑季良,曾荣. 循环经济下科技型小微企业协同创新模式及对策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4,02:104-107.
[3]何波,张宏亮. 科技城循环经济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社会科学家,2015,07:64-68+95.
作者简介:王海峰(1984—),男,汉族,江苏泰州人,南京理工大学泰州科技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产业经济。
※基金项目:泰州市软科学研究:RKX2015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