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书法艺术博大精深,中国书法术语种类繁多。中国书法术语翻译,即通过另一种语言将中国书法中所蕴含的文化历史等内涵意义表达出来。在中国书法国际化的当下,中国书法术语的有效翻译不仅有助于加深对书法本身的理解和掌握,准确到位的译文更能推动中国书法“走出去”和“热起来”。本文对中国书法术语的英语翻译策略做了一定探索,并以笔法为例给出了相应的参考译本。
关键词:书法术语 英语翻译 策略探究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实用性、美学性,以及“书以载道”的文化属性。在当前全球发展趋势下,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对于增进世界了解中国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中国书法术语翻译在中国书法国际化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传播工具”的作用。一种涵盖专业性、简洁性、清晰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书法术语翻译能够让海外群体更形象具体地了解书法作品内容、书法名家的情感性格、中国书法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从表层地欣赏书法转变为深层地读懂书法。
正因如此,笔者在探究中国书法术语翻译策略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中西语言的差异性、中西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书法术语的复杂性等方面,使得原文与译文尽可能对等,书法术语的内涵得到最大可能保留。
一、中国书法术语与中国文化
书法术语就是在中国书法专业领域中用来表述书法概念称谓的集合。中国书法术语包括字体、运笔方法、结构、技法,及书法工具等。中国书法术语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先秦书法到魏晋南北朝书法再至宋元明清书法,从甲骨文到行草书,中国书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相应地书法术语也随之发展。中国书法术语在其生成和發展过程中,与中国文化形成了一种难解难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能够在书法术语中找到中国文化的渊源,尤其以儒佛道三家为主的思想文化系统对中国书法术语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佛学阐释了人与佛平等无差别的真理,而古代佛经传播主要载体是书法。书法大家们,学佛礼佛,广泛参与到书写佛经中。可以说,在中国书法的宝库中,众多的名碑名帖都与佛教相关。例如,柳公权书《金刚般若经》、张旭书《心经》、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等。在理论和实践上,书法家们把书法与禅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闲、雅、清、静、空、淡、远之深层境界与意韵。
道学是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一。道教中的“阴阳”思想表现了极为生动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这个思想在书法中渗透,派生了书法术语中辩证法的各个范畴,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呼应、顺逆、刚柔、疏密、巧拙,等等。正是通过对这些辩证关系的千变万化的精妙处理,书法创作中才出现了千姿百态生动美妙的艺术形象,使简单的白纸黑字成为精深的艺术。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把握适当的度,使各种因素达到统一与和谐的状态,即所谓“中和”。这个思想深刻指导了书法家对艺术准确性的追求,在创作中“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a的书写章法。
二、文化、语言和书法术语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特定的语言是特定的族群在共同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其长期社会文化发展和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中国书法术语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部分中国文化意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因而,在书法术语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语言和文化两个因素。
(一)中西语言的差异性
中英两种语言体系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各自所特有的语言类型、文字系统、语言语调,以及措辞用句。英语重“形合”,注重语法形式和功能;而中文重“意合”,注重句子内部逻辑联系。此差异性加深了书法术语的翻译难度。书法术语中有很多词汇的含义远远要比其表层意思更加丰富,如果按照原文直接翻译,则会曲解了原意。例如,在书法术语中有“落笔”一词,意为“运笔,笔初着纸”。若直译为“drop the brush”则会让人误解为“掉了笔”,这和原意相差甚远。
(二)中西文化的多样性
Nida对于翻译做了以下定义:“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s.”b刘宓庆在他的《现代翻译理论》中就提出,对于语际翻译,最关键的是译出文化意义。而中西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则对书法术语的翻译造成了文化层面的障碍。c书法作品中,简单的黑色线条,白色的纸张,黑白二色却显得相得益彰,恰恰符合了中国文化中的墨色和白色的“阴阳相应”的道家思想。而在西方艺术中,多采用耀眼、奔放、流畅的色彩,把色彩的视觉体验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书法术语的复杂性
书法术语本身多而杂,单就一种字体就有不同种叫法。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楷书”,又可称之为“正书”“正楷”“真书。”不同的字体又有不同的书写规则:在行书的书写中要做到“减省连结”“收放伸缩”“疏密均豁”“开合向背”;篆书的书写却要求“线条流畅”“均衡对称”“疏密有致”。关于用笔的名目更是繁多,单以执笔法为例,则分为“双钩”“单钩”“回腕”“撮管”等。由此可见,要将书法术语系统地分类列表并准确翻译,难度属实之大。
三、中国书法术语的翻译策略
中国书法术语的翻译和其他学科翻译不同,它是一种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因此,要求译者不仅要了解术语的字面意思,还要挖掘其文化内涵。究其翻译目的,则是为了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并且推动中国书法国际化进程。
关键词:书法术语 英语翻译 策略探究
中国书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包含了实用性、美学性,以及“书以载道”的文化属性。在当前全球发展趋势下,中国书法国际传播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弘扬与发展,对于增进世界了解中国都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其中,中国书法术语翻译在中国书法国际化过程中起到了一个“传播工具”的作用。一种涵盖专业性、简洁性、清晰性、民族性和国际性的书法术语翻译能够让海外群体更形象具体地了解书法作品内容、书法名家的情感性格、中国书法所蕴含的中国文化,从表层地欣赏书法转变为深层地读懂书法。
正因如此,笔者在探究中国书法术语翻译策略的过程中,就必须充分考虑到中西语言的差异性、中西文化的多样性,以及书法术语的复杂性等方面,使得原文与译文尽可能对等,书法术语的内涵得到最大可能保留。
一、中国书法术语与中国文化
书法术语就是在中国书法专业领域中用来表述书法概念称谓的集合。中国书法术语包括字体、运笔方法、结构、技法,及书法工具等。中国书法术语的发展历史悠久,从先秦书法到魏晋南北朝书法再至宋元明清书法,从甲骨文到行草书,中国书法经历了漫长的演化过程,相应地书法术语也随之发展。中国书法术语在其生成和發展过程中,与中国文化形成了一种难解难分的关系。因此,我们能够在书法术语中找到中国文化的渊源,尤其以儒佛道三家为主的思想文化系统对中国书法术语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
首先,佛学阐释了人与佛平等无差别的真理,而古代佛经传播主要载体是书法。书法大家们,学佛礼佛,广泛参与到书写佛经中。可以说,在中国书法的宝库中,众多的名碑名帖都与佛教相关。例如,柳公权书《金刚般若经》、张旭书《心经》、褚遂良书《雁塔圣教序》等。在理论和实践上,书法家们把书法与禅意有机地结合起来,体现了闲、雅、清、静、空、淡、远之深层境界与意韵。
道学是中国哲学的基石之一。道教中的“阴阳”思想表现了极为生动而丰富的朴素辩证法。这个思想在书法中渗透,派生了书法术语中辩证法的各个范畴,如黑白、虚实、大小、粗细、浓淡、枯润、方圆、奇正、向背、呼应、顺逆、刚柔、疏密、巧拙,等等。正是通过对这些辩证关系的千变万化的精妙处理,书法创作中才出现了千姿百态生动美妙的艺术形象,使简单的白纸黑字成为精深的艺术。
儒家思想中的“中庸之道”,要求处理任何事情都把握适当的度,使各种因素达到统一与和谐的状态,即所谓“中和”。这个思想深刻指导了书法家对艺术准确性的追求,在创作中“用笔不欲太肥,肥则形浊;又不欲太瘦,瘦则形枯;不欲多露锋芒,露则意不持重;不欲深藏圭角,藏则体不精神;不欲上大下小,不欲左高右低,不欲前多后少”a的书写章法。
二、文化、语言和书法术语翻译
语言是文化的表现形式之一,特定的语言是特定的族群在共同文化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在其长期社会文化发展和实践中约定俗成的。中国书法术语在一定程度上承载了部分中国文化意象,体现了中国文化的思想精髓,因而,在书法术语翻译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语言和文化两个因素。
(一)中西语言的差异性
中英两种语言体系在长期的发展演变中,形成了各自所特有的语言类型、文字系统、语言语调,以及措辞用句。英语重“形合”,注重语法形式和功能;而中文重“意合”,注重句子内部逻辑联系。此差异性加深了书法术语的翻译难度。书法术语中有很多词汇的含义远远要比其表层意思更加丰富,如果按照原文直接翻译,则会曲解了原意。例如,在书法术语中有“落笔”一词,意为“运笔,笔初着纸”。若直译为“drop the brush”则会让人误解为“掉了笔”,这和原意相差甚远。
(二)中西文化的多样性
Nida对于翻译做了以下定义:“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s.”b刘宓庆在他的《现代翻译理论》中就提出,对于语际翻译,最关键的是译出文化意义。而中西文化有着截然不同的特点,则对书法术语的翻译造成了文化层面的障碍。c书法作品中,简单的黑色线条,白色的纸张,黑白二色却显得相得益彰,恰恰符合了中国文化中的墨色和白色的“阴阳相应”的道家思想。而在西方艺术中,多采用耀眼、奔放、流畅的色彩,把色彩的视觉体验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书法术语的复杂性
书法术语本身多而杂,单就一种字体就有不同种叫法。例如,我们所熟知的“楷书”,又可称之为“正书”“正楷”“真书。”不同的字体又有不同的书写规则:在行书的书写中要做到“减省连结”“收放伸缩”“疏密均豁”“开合向背”;篆书的书写却要求“线条流畅”“均衡对称”“疏密有致”。关于用笔的名目更是繁多,单以执笔法为例,则分为“双钩”“单钩”“回腕”“撮管”等。由此可见,要将书法术语系统地分类列表并准确翻译,难度属实之大。
三、中国书法术语的翻译策略
中国书法术语的翻译和其他学科翻译不同,它是一种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翻译。因此,要求译者不仅要了解术语的字面意思,还要挖掘其文化内涵。究其翻译目的,则是为了让全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书法这一传统文化艺术并且推动中国书法国际化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