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学是一门逻辑性和理论性非常强的学科,它主要是靠教师讲解和学生的反复练习来掌握。学生是一个充满着探究欲望和生命的个体,是认识活动的主体和学习的主体,教师只是教学的主导者。教师要把课堂充分让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为他们终身学习打下基础。以下是我的几点心得体会:
一、先学后做,当堂练习
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练习等自学活动。一般情况下,学生先通过预习,找出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让学生讨论解决。后做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再做针对教学内容的例题和补充性训练题,教师只给点拨、评定或补充、更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并能激发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增强他们勇气和信心。对教材中的新概念、重点,教师就要针对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时,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预备的三角形硬纸片的两边AB、AC上分别取中点D、E,并沿DE剪开,把三角形ABC分成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两部分怎样才能拼成一个特殊的四边形?并分别从位置和数量上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以及合作与交流得出了多种拼法,并通过猜想发现规律,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这样一来,从上课到下课全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这正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思维充分被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生动体现。
当堂练习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通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教师每堂课都应留有15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做练习,安排好基础题、变式题、综合题等不同层次的题目。这些练习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可使学生内化知识,使知识的学习尽快向能力转化。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互相尊重,松而不乱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交流,没有一个互相尊重的情感,没有一个融洽宽松的环境,就不会有师生之间的默契。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表扬应该多于批评,即使批评也力求含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把多项式1-x2-y2+2xy因式分解时,我在分析了因式分解的一般方法后,又出了两道同类型题让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讨论,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这时意想不到一位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却总结出了把多项式按某个字母X或Y降幂或升幂排列,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分组”的方法,对解决四项及四项以上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很奏效。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对这个学生的巧妙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并和其他学生一起为他鼓掌。这位同学当时非常激动。从此后,就爱上了数学,成绩也得到很大提高。在课堂上,除了对学生给予热情的鼓励之外,对出格违纪的学生,在尊重其人格的前提下,也要给予开导、教育,甚至严厉批评,使他们调整自己的思想,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进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做到严而有序,松而不乱。
三、课后辅导,和谐师生关系
课后辅导是教学的辅助环节。在课后辅导中,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抓两头,促中间”。教师可定时定点、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作业批改也是课后辅导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应对每节课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我在批改作业时,也不只是打对勾或叉号,而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写上鼓励表扬的评语。发现错误时,通过符号提示、质疑重做等方法,标明其错误所在以及错误的性质,给出方向,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找到改正的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对做基础题仍发生错误的学生,课后我便请做综合题和发展题好的学生每人出几道相关知识的基础题,让这些同学帮助基础题做错的同学,直到他弄懂弄会为止。这样一来不仅能使有困难学生个个得到关注,而且学习较好的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拉近了距离,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也大大促进了课堂效果,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高涨。
四、做好知识反馈,提高能力
新课后的知识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一个章节,我力求让学生自我回顾、自我整理、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使学生在反思与交流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体系,从中体会和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批改作业或课后辅导时要及时解决。最后,通过章节单元测试或对学生访谈等多种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供依据,做到章节会单元清,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说是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
一、先学后做,当堂练习
先学就是在课堂上,学生按照教师出示的教学目标及学前指导,进行看书、练习等自学活动。一般情况下,学生先通过预习,找出问题。学生能自己解决的,就让学生讨论解决。后做就是针对学生自学中暴露出的问题及练习中的错误,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然后再做针对教学内容的例题和补充性训练题,教师只给点拨、评定或补充、更正。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及时的鼓励和表扬,并能激发学生大胆提出问题,增强他们勇气和信心。对教材中的新概念、重点,教师就要针对问题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讨论,激发学生的思考热情和学习兴趣。例如,在学习三角形中位线时,首先,要求每位学生在自己预备的三角形硬纸片的两边AB、AC上分别取中点D、E,并沿DE剪开,把三角形ABC分成两部分。然后,让学生充分讨论这两部分怎样才能拼成一个特殊的四边形?并分别从位置和数量上猜想三角形的中位线与第三边有什么关系?学生通过动手、动脑以及合作与交流得出了多种拼法,并通过猜想发现规律,从而使教学难点得到了有效的突破。这样一来,从上课到下课全过程都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教师由讲授者变为学习的引导者。这正是学生学习兴趣高涨、思维充分被调动、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的生动体现。
当堂练习就是让学生当堂独立完成作业,通过严格训练,形成能力。教师每堂课都应留有15分钟左右时间给学生做练习,安排好基础题、变式题、综合题等不同层次的题目。这些练习既可以巩固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又可使学生内化知识,使知识的学习尽快向能力转化。充分调动各类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都学有所得。
二、互相尊重,松而不乱
教与学是师生双边的活动,这种思维活动的交流,没有一个互相尊重的情感,没有一个融洽宽松的环境,就不会有师生之间的默契。在课堂上,教师应充分理解学生,关注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表扬应该多于批评,即使批评也力求含蓄,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热情。例如,在学习把多项式1-x2-y2+2xy因式分解时,我在分析了因式分解的一般方法后,又出了两道同类型题让学生思考,并要求学生讨论,总结此类题的解题规律。这时意想不到一位平时数学成绩不好的学生却总结出了把多项式按某个字母X或Y降幂或升幂排列,这样就很容易发现“分组”的方法,对解决四项及四项以上的多项式的因式分解很奏效。于是,我及时抓住这个时机,对这个学生的巧妙回答给予了充分的表扬和肯定,并和其他学生一起为他鼓掌。这位同学当时非常激动。从此后,就爱上了数学,成绩也得到很大提高。在课堂上,除了对学生给予热情的鼓励之外,对出格违纪的学生,在尊重其人格的前提下,也要给予开导、教育,甚至严厉批评,使他们调整自己的思想,改掉自己的坏习惯,进而培养他们健康的心理素质。课堂上一定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做到严而有序,松而不乱。
三、课后辅导,和谐师生关系
课后辅导是教学的辅助环节。在课后辅导中,我采取的主要措施是“抓两头,促中间”。教师可定时定点、耐心细致地解答学生提出的各类问题。作业批改也是课后辅导的一种重要形式。教师应对每节课的作业进行及时批改,认真反馈,及时发现,及时辅导。我在批改作业时,也不只是打对勾或叉号,而是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对做得好的及时表扬,写上鼓励表扬的评语。发现错误时,通过符号提示、质疑重做等方法,标明其错误所在以及错误的性质,给出方向,由学生自己动脑、动手找到改正的方法,总结解题规律。对做基础题仍发生错误的学生,课后我便请做综合题和发展题好的学生每人出几道相关知识的基础题,让这些同学帮助基础题做错的同学,直到他弄懂弄会为止。这样一来不仅能使有困难学生个个得到关注,而且学习较好的学生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拉近了距离,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也大大促进了课堂效果,使学生学习的兴趣更加高涨。
四、做好知识反馈,提高能力
新课后的知识反馈,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环节。每学一个章节,我力求让学生自我回顾、自我整理、自我检查、自我评价,使学生在反思与交流过程中逐步建立知识体系,从中体会和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在这个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需要改进的地方,教师在批改作业或课后辅导时要及时解决。最后,通过章节单元测试或对学生访谈等多种渠道的反馈途径,及时收集学生对知识掌握情况和对教学的意见,为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调整教学、提高教学的针对性提供依据,做到章节会单元清,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信心,提高学生的能力。
总之,新课程改革的核心是学习方式的改变,从根本上说是从传统学习方式向现代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每一个教育者都应积极投身到课程改革的浪潮中去,把新课程改革推向深入。